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构建探析

2022-02-17 15:38福建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文语文

◎福建/陈 莹

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大语文教学观念下,教师要有效开展听说训练,构建清晰的训练体系,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听说能力的拓展和提升。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听说训练不科学、师生互动不和谐、训练效果不理想等情况,限制了语文教学的推进。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立足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听说训练的方式和内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优势,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听说技巧,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基于此,笔者拟从四个方面论述初中语文听说训练的构建思路。

一、营造听说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听说能力是人与人交流与沟通的基础,是学生交际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听、说作为实践技能,需要在特定氛围中进行培养与锻炼。所以,语文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把听说训练当成一件愉悦的事情,使注入式教学真正变成启发式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了语文学科教学中,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构建生动的听说环境,提升学生的感悟力。教师还可以发挥微课视频的作用,将听说训练的重点制作成微课,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练习,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比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岳阳楼的图片、视频,带领学生走进岳阳楼,感受岳阳楼的美景,为课文教学做好铺垫。然后,教师通过开展听说训练,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景象。要求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眼中的岳阳楼,以此为切入点引入课文教学,既能锻炼说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语文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把学生教“活”。比如,在讲授《沁园春·雪》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自己印象中的雪,讲述生活中经历的或看到的发生在雪中的故事,谈谈从雪中获得的人生感悟等,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口语表达,活跃课堂氛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课堂表达更轻松、更愉快,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创造听说训练机会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表达的机会较少。当前,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把更多听与说的机会留给学生,打破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推陈出新,满足学生的需求,强化听说训练。比如,在课文《故乡》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分角色朗读的环节,让学生分别以闰土、杨二嫂、“我”、母亲的身份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即兴演讲。比如,在学习《谈读书》一文时,引导学生以读书为主题进行即兴演讲,让学生做一回“大演说家”,讲一讲对读书的看法,读书中发生的趣事,谈谈喜欢的作者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灵活性。

为了丰富听说训练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生动再现故事场景,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传达的信息。比如,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听说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参与意愿,将课文划分成了三个片段:书屋鸿鹄之见、朝廷面见庄公、齐鲁交战。形象直观地再现故事场景,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模仿,将足智多谋、有远见卓识的曹刿和虚心纳谏、知人善任的庄公形象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提问设计,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创造听说训练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通过有效地互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与读写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协调好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打破相对孤立、分散的教学模式,在开展听说训练时融入阅读和写作活动,设计新颖的听说训练形式,以读写带听说,以听说促读写,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设计课堂的导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中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些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表现出来的?这首诗歌中的‘我’是指作者本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诗歌中的感情色彩是怎样变化的?”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和节奏。朗读结束后,师生一起研读,营造开放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收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具有语言美,还有意境美,值得学生阅读和传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课文内涵的挖掘,规范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其敢想、敢说,达到激活语文课堂的目标,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学生活跃起来了,语文课堂自然就“活”起来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当有人回答问题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当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在别人陈述完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强烈、真挚而浓厚的爱国情感和以建设祖国为己任的使命感,学完让人不禁心潮澎湃。教师要把握契机,在学生情感被激发之时开展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仿写,或将诗歌改写成抒情散文,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情感,真正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四、组织听说活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增多了,学习空间变得更加广阔。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比如,在学完诗歌单元后,教师可举办诗歌诵读活动,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锻炼学生说的自信,让学生敢说、乐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游戏一直都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巧妙融入游戏教学,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比如,在课后开展成语接龙活动,并建立一定的奖惩规则,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会倾尽全力调取脑海中的成语,在玩的过程中积极地去说,并且说得精彩。

面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意见分歧延伸到课后,开展小型辩论活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维的交锋。比如,学习《曹刿论战》一文时,学生对鲁庄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鲁庄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有的学生认为鲁庄公善于纳谏、唯才是举;还有的学生认为鲁庄公没有战略思想等。为了强化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辩论,表达各自的观点并进行讨论,拓宽思维,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

听说能力薄弱一直是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广采博纳,与时俱进,不断开发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听说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过程中收获快乐。除了校园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到社会中去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宣传、知识竞赛等活动,在真实的场景中锻炼听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总之,初中语文听说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清晰的听说训练思路,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听说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产生持续参与的热情。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宽松、自由的听说空间,促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文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