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系列报道之二 踏上世赛赶考之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喜夺双魁

2022-02-17 05:23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世赛数控铣技师

奖牌熠熠生辉,技能英才辈出。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特别赛中,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选手荣获2金1银的优异成绩,其中,周楚杰荣获数控铣项目金牌,实现我国参加世赛数控铣项目“四连冠”,吴鸿宇荣获数控车项目金牌,实现我国参加世赛数控车项目“二连冠”。

厚积薄发,选手以踏实奋进奏响青春乐章

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周楚杰,出生于佛山市顺德区,于2015年进入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数控加工专业。

数控加工专业训练的时间很长,十分消耗体力。但周楚杰不畏艰难,刻苦训练,经过不断努力、层层选拔,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数控综合加工应用技术比赛并获得第一名。他认为,选择学习技能,就像是用铣刀打造一块钢铁原料,通过不断打磨,自己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零部件”。

在校期间,周楚杰就曾到过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参加技能训练和拉练。他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只有沉潜蓄势,才能厚积薄发。

2018年中专毕业后,周楚杰来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习,凭着以前获得的奖项作为“敲门砖”,顺利进入了数控专业竞赛班学习。在这里,看到学院里获得世赛冠军的师兄们,周楚杰备受激励,从此,他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拼劲踏上了技能竞赛、技能报国之路。

在第44届世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杨登辉教练的带领下,周楚杰从各级选拔赛开始,直到参加我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获得金牌,最后代表中国参加世赛特别赛。

对比以往的竞赛,世赛特别赛对选手的要求更高,尤其是零部件尺寸的制作工艺考核更为严苛。数控铣项目的竞赛内容包含三个模块,历时6天,赛时共计15小时,这不仅是一场技能水平的比拼,更是对竞赛选手心理素质和体力的考验。

对于周楚杰而言,以往的技能竞赛不仅让他在专业技能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大大增强了他的心理素质,使他在遇到难题时能立刻调整心态,以平常状态去应对。正是这种“敢问路在何方”的精神,让周楚杰在竞争激烈的世赛特别赛中发挥良好,表现出色。10月17日,在德国赛区的颁奖仪式上,周楚杰终于拿到了梦寐已久的世赛金牌。据悉,该项目共有24位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参赛选手参与角逐,周楚杰最终斩获金牌,实现了学院参加世赛数控铣项目“四连冠”!

10月17日这天,党的二十大正在进行中,他以一块沉甸甸的世赛金牌,为党和国家献上了精彩的贺礼!

另一金牌获得者吴鸿宇,同样是一个目标坚定、脚踏实地的人。吴鸿宇在10月10日前远赴德国参加2022年世赛特别赛数控车项目,开始了为期6天的比赛。数控车赛项共有三个模块的考核,分别是批量件、组合件、单件的切削加工。吴鸿宇表示,特别赛跟以往的世赛不同,其难点有二:一是比赛时间长,竞赛设备少,每四名选手共用一台设备,每项考核结束后,选手都需要等待一天半的时间才能进行下一项考核,由于等待时间长,无形中增添了不少心理压力。二是比赛提供的材料和工具与以往的世赛不一样,第一项考核中批量件的切削加工,对他来说挑战更大,需要花更多时间去适应工具和材料。据悉,该项目共有21位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参赛选手同场竞技,吴鸿宇坚守“欲速则不达”的制胜诀窍,最终收获金牌,实现了学院参加世赛数控车项目“二连冠”!

拿到金牌的吴鸿宇,很快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一喜讯,对于吴鸿宇来说,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他一个人,更属于他身后的专家、教练团队、学校和国家。

时光回溯到8年前,来自揭阳市惠来县的吴鸿宇初中毕业,在父母的指点引路下,他觉得无论如何都应该先去学习一项技能,唯有掌握一技之长,以后才能有所成就。几番选择比较下来,他最终来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塑料模具专业学习。

半个学期后,吴鸿宇通过了机械理论的考试,进入竞赛班学习,被分到数控车专业。从塑料模具专业跨到数控车专业学习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他认为机械类的专业基础理论都是相通的,都是要先从机械制图学起。吴鸿宇的学习领悟能力与实操能力都比较强,很快便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进入竞赛班之后,我几乎没有假期,每天都在车间里训练。”他参加了各级各类竞赛,成绩斐然,技能水平更是火箭般地提升。曾经的迷茫少年蜕变成长为技能新星,慢慢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在技能成才的路上攻坚克难,最终攀登上技能界的“珠穆朗玛峰”。

“技近乎道”是一个耐心积累的过程。吴鸿宇在每个阶段都会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选定一个方向,拿了省赛金牌,就要拿国赛金牌。“脚踏实地做好自己,不留遗憾!”这是吴鸿宇一直以来的信念。现在,获得世赛金牌的吴鸿宇有了新的目标,就是在自己深耕的领域一直坚持下去,把自己所学的技能传授给师弟师妹们,最终有所成就,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台前幕后,学院多方面建设助力育德育才

学子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背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对人才的悉心培养,包括深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探索先进教学模式、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广求合作、走向四方,精研产教、博采众长。学院主动对接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国外一流职业院校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探索并勇于实践具有中国技工教育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成功经验,充分吸收世赛全流程的场地设计和国际工程教育“CDIO”(构思—设计—实施—应用)的先进思想,与西门子、德马吉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中航工业、一汽大众等大型国有企业等高新尖优质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全面实践和探索基于“校企双制”示范园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2011年以来,学院持续不断地推进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的特色之路,深入分析企业劳动组织方式、工作方法和学生成长规律及特征,贯彻学生中心、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帮助学院技能选手提升竞技水平,培养更多技能新秀和未来大国工匠,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建设增光添彩。

三是严抓师德师风,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学院全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国家级技能大师3名、全国技术能手53名、正高级讲师18名、高级讲师218名、高级技师248名。这样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以一体化教师为骨干的雄厚师资队伍,是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院在世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

四是营造工匠文化、竞赛文化氛围。学院紧紧围绕“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这一时代主题,以传统与时代文化驻校园为根基,以企业文化进校园为亮点,以竞赛文化遍校园为特色,以工匠文化入人心为目标,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创造的校园氛围,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学院建设独具特色的世赛金牌雕塑广场和国赛广场,金牌广场由“技能之光”“技能之巅”及“金牌之路”三组雕塑群组成,国赛广场矗立的“传承”雕塑,是学院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广大师生和前来学院交流的嘉宾参观的“打卡点”。

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取得的,金牌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多年来致力于坚持校企双制办学,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未来,学院定会继续在世赛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佳绩,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世赛数控铣技师
数控铣床的精准保养技术
数控铣床定位误差诊断及维修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一技之长 能动天下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社会赞助签约仪式暨服装发布活动在京举行
基于设备因素的数控铣削表面质量研究
人社部组织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