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以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2-02-17 05:23滕晓华唐凤琼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昌都西藏内涵

滕晓华 唐凤琼

(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西藏 昌都 854000)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对于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青少年肩负重任。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使其在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不畏艰险、开拓进取。

1 “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重要作用

“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是在西藏和平解放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谱系之一,为西藏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的征程上,我们需继续传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艰苦奋斗提供精神动力。

1.1 “老西藏精神”的深刻内涵

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诞生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1950年,为解放深受封建农奴制压迫的百万农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为主力,拉开了进军西藏的帷幕,用生命和热血孕育了“老西藏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过程中,老一辈建设者们发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繁荣发展矢志不渝地艰苦奋斗。十八军进藏部队的军人和老一代进藏工作过的人们,展现出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2020年8月28—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3]总书记的话丰富了“老西藏精神”的内涵。

1.2 “‘两路’精神”的深刻内涵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更好地建设和发展西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等省各族人民群众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11万人的筑路大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畏高原缺氧,不畏艰难险阻,奋勇拼搏,不断开拓,建设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在修建和养护川藏、青藏公路过程中,铸造了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为核心内容的“‘两路’精神”[4]。“‘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强调不畏艰险、勇于抗争的革命英雄气概,展现了对祖国事业和国家边疆稳定的坚定与忠诚;‘顽强拼搏,甘当路石’体现了不惧艰难、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砥砺奋进精神,展现了敢于担当、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军民一家,民族团结’,折射出军民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深情厚谊,凸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精神价值。”[5]在“‘两路’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一代又一代西藏建设者们艰苦奋斗,通过架桥、打隧道等,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时作出重要批示:“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4]正是这种伟大精神,不断凝聚着西藏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汗洒边疆、建设祖国的强大向心力与行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3 “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的重要作用

“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滋养了西藏大地,为西藏的解放、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丰富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成为其谱系之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已经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同样需要建设者们为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青少年是建设的主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奋斗的历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而“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引导新时代的大学生吃苦耐劳、增强应对挫折能力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6]新时代的青少年需要应对挫折,需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具备精气神,传承“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对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惧艰险、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品德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与“‘两路’精神”呢?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7]“思政课何以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主要因为思政课是强基固本、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首要的决定的作用。”[8]基于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政课上需加强青少年精气神教育,把“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2 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生了解“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现状分析

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地处青藏高原,学校注重培养中职生的技能,力图为藏东地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技能强国、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中职生在技能强国的奋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有精气神、有精神动力支持,鼓励他们为之坚持不懈、艰苦奋斗。“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滋养了西藏大地,伴随着中职生成长,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成为他们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为更好地培养中职生具备精气神,在精气神的感召下艰苦奋斗,本研究以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做了这两种精神相关的调查问卷,以此来了解他们对这两种精神理解的现状。以下选取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大部分中职生对“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理解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五点。

第一,中职生对这两种精神相关的人与事例不了解。如表1、表2问卷统计所示,不了解“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中职生分别有31.64%、31.41%;了解“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并能说出一些先进个人的名字的只有28.87%;说不出具体姓名,但知道他们的贡献的分别有39.49%、39.72%。

表1 问卷第9题答案统计

表2 问卷第10题答案统计

第二,中职生对这两种精神的内涵掌握不准确。“‘两路’精神”的内涵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如表3所示,知道“‘两路’精神”内涵的只有59.35%;如表4所示,知道“‘两路’精神”中的两路是指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只有半数左右。掌握“老西藏精神”内涵的情况也不理想,如表5所示,认为“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有特别能吃苦的占69.05%,特别能忍耐的有48.50%,特别能战斗的有43.65%,特别能团结的有59.35%,特别能奉献的有47.11%,而“老西藏精神”涵盖了上述五个方面。从这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两种精神内涵的掌握程度还比较薄弱。

表3 问卷第11题答案统计

表4 问卷第13题答案统计

表5 问卷第14题答案统计

第三,中职生思想上重视这两种精神的程度还不够。这次问卷调查的对象绝大部分是2019级中职生(表6),占问卷总人数的77.37%。2019级中职生即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艰苦奋斗,他们对这两种精神不了解、对其内涵掌握不准确,说明他们对滋养西藏大地的这两种精神在思想上还不够重视。

表6 问卷第2题答案统计

第四,中职生对传承和弘扬这两种精神的重要作用认识还不到位。结合表7问卷统计,中职生认为学习这两种精神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方面有好的帮助,具体表现在:认为促进集体团结的占64.43%;认为培养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精神的占55.89%;认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凝聚民族荣誉感的占41.34%;认为培养不畏艰险、勤劳勇敢的精神品质的占47.34%;认为培养不断开拓创新的品质的占36.95%;认为培养对职业技能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占40.18%。传承和弘扬这两种精神的重要作用是多方面的,并构成整体。

表7 问卷第15题答案统计

第五,绝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思政课多了解“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从表8问卷统计来看,希望通过思政课多了解这两种精神的中职生所占比例达到77.60%;不清楚的中职生所占比例为17.09%,有5.31%的中职生不愿意通过思政课多了解这两种精神。

表8 问卷第12题答案统计

“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滋养了西藏大地,为西藏的解放、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支持。从小在西藏长大的青少年如果对这两种精神了解程度不深,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技能及梦想的追求。基于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生对这两种精神的认识现状,非常有必要在中职生中加大“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把这两种精神引入中职生的生活和学习,加深中职生对其内涵的理解和运用,为中职生在今天的学习、今后的工作中能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3 “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探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非常重视思政课。第一,思政课是高职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根据《西藏自治区2020年对口高职考试招生规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专业综合4门,总分750分。思政课程与语文、数学及专业课程一样,是高职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其高考分值与语文、数学一样,都是150分,并计入高考总分。基于思政课是高职高考必考科目之一,为考上大学,中职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门课程。第二,思政课注重学生的德行教育。在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思政课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行教育。基于思政课的重要地位,从中职生的意愿出发,把“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是完全可行的。怎样把这两种精神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中?可根据表9统计数据来探讨。

从上述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生了解“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现状,结合该校学生喜欢的思政课上课方式(表9),提出以下建议。

表9 问卷第16题答案统计

3.1 把“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写入中职思政课教材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其中对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规定是: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共144学时;围绕时事政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业创业创新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程,不少于36学时。

中职学制一般都是三年,在学生学习完教育部规定的思政教材后,建议编写西藏自治区本土思想政治教材,用于中职学段的第五个学期。并把“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在西藏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先辈传承和弘扬这两种精神的相关的人和事例写入教材。把这两种精神编入教材,作为规定的教学内容,更能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具体来说,为讲授好教学内容,教师要提前备课、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在备课、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能不断了解更多相关的故事,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了解,给学生讲授这两种精神的内容时,围绕精神内涵可拓展许多故事,这样能把“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讲得形象、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兴趣听,从而把这两种精神的相关内容印入脑海。

3.2 中职生讲述红色故事,发挥学生思政课堂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学生要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更需要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传承“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光靠教师在有限的思政课堂上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要让这两种精神深入学生的脑海,更需要中职生课后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和学习中。具体做法为: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每堂课45分钟,课堂的前5~8分钟留给学生,让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与“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相关的红色故事。教师提前1~2周把要讲授的内容布置下去,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在下一堂思政课讲述红色故事环节有出彩的表现。”学生为讲好红色故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与此相关的小故事,收集翔实的资料。例如,学生会向家人、朋友、同学请教,加强对这两种精神的重视,也利于他身边的人进一步了解这两种精神;学生也会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等,这一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种精神背后的故事;资料收集整理好后,为讲好红色故事,学生肯定会提前练习,练习讲述时,会对讲述的内容进行梳理,注重言语表达,并对讲述的内容查漏补缺,这样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其精髓。思政教师也可准备一些小礼物,用于奖励讲述红色故事的学生,带动更多学生讲述故事。中职生在思政课堂上讲述红色故事,通过请教交流、收集资料及练习讲述,无形中使“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深入他们脑海,在他们的身边得以传承和弘扬。

3.3 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在红色基地展开思政课堂

思政课不是纯理论课,不能只局限于教室里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而需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指导德行,从而使思政课焕发色彩。思政教师要多去红色基地实践,深刻了解红色基地的文化背景、事件过程及事件影响,并在思想领域中形成认知和共鸣。思政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岗托镇十八军军营旧址”,在此红色基地给学生讲述“老西藏精神”;同样地,思政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参观“‘两路’精神纪念馆”,在此基地给学生讲述“‘两路’精神”。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到某红色基地上实践课之前,自己必须先去该红色基地,对红色基地的文化形成深刻的认知,才能把红色基地的内容讲得生动、具体;学生再结合红色基地的图片资料、实物展示及影像资料等,很容易身临其境,感受到英烈们的流血牺牲,珍惜当下生活、开拓更美好的明天。在红色基地上思政实践课,有利于学生把这两种精神内涵落实至自己的言行中,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更能让学生在脑海中绘制出“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的情景,传承和弘扬其精神内涵。

4 结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青少年是建设的主力军,需要他们为之艰苦奋斗,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艰难险阻,需要他们不畏艰险、开拓进取,有精气神、精神动力的支持。传承和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能为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遇到挫折时越挫越勇。思政课的地位至关重要,把“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融入中职生思政课教学,加强青少年的精气神教育,对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应对人生奋斗历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昌都西藏内涵
都是西藏的“错”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2020年4月昌都市察雅县香堆藏戏田野掠影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挖掘习题的内涵
神奇瑰丽的西藏
内涵漫画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