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热性疾病的鉴别与治疗分析

2022-02-18 05:27安强山东省莱州市金仓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性疾病病猪猪舍

文│安强(山东省莱州市金仓畜牧兽医站)

猪热性疾病是以炎症和高热为表现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因其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治疗比较困难,为了使该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应加强猪热性疾病的鉴别与治疗,将发病率降到最低。笔者简要分析了猪热性疾病的鉴别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治疗猪热性疾病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鉴别与治疗水平,为猪热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一、猪热性疾病的鉴别方法

猪热性疾病是一种由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疾病,常见于夏秋季节,一般15~20周龄生猪发病率较高。由于该病性质特殊,属于传染性疾病,包括猪流感、猪瘟等,若未能及时对病猪进行有效的治疗,病死率为60%~80%,可造成较大的养殖损失。因此,要密切关注猪的生长情况,结合发病症状进行鉴别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保证猪的养殖效益。通常情况下,猪在发病后,体温会逐渐升高,进食也会减少,伴有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可根据发病特点,鉴别猪是否患有热性疾病,做好预防措施,在发现疾病后及时进行治疗,降低猪的死亡率。

二、猪热性疾病的治疗措施

1.加强病情监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养殖户可以结合猪养殖过程中热性疾病的发生规律,事先做好预防措施,尤其在热性疾病频发时节,按时巡视和检查猪场内的情况,至少要保证每天检查3次,分别在早、中、晚各进行1次,一旦发现猪群中有出现饮食减少、咳嗽、发热、皮肤泛红以及粪便密结等现象,应将病猪进行隔离,做进一步观察和鉴别,以免患病猪将热性疾病传染给猪舍内其他健康猪,也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加重,降低猪的死亡率。

2.做好猪舍控温、消毒工作,降低发病率。猪热性疾病通常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该病的发生与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在预防猪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要落实猪舍内部温度控制和湿度调节工作,尤其是在该病频发时节,根据养殖需求适当降低猪舍的养殖密度,使室内热空气能够排出室外,促进猪舍内部空气流通,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同时,也要定期通风,可以在早、中、晚各通风一次,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顺畅,若有条件也可安装通风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提升控温效果。对于一些大型养殖场或者专门的养殖基地来说,通常会在猪舍内装置空调设备,以调节猪舍内温度,改善养殖环境,为猪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除了温湿度控制不当会诱发猪热性疾病的发生外,养殖环境过于脏乱也会增加猪患热性疾病的概率,要想彻底根除该类病菌的滋生,应抓好猪舍卫生管理,定期清除猪舍内部垃圾、粪便以及剩余饲料,也要及时清理猪舍内地上的污水,特别是对角落进行重点清洁,防止滋生病菌。与此同时,根据猪的生长情况,落实驱虫和灭鼠工作,以免猪发生病菌感染。此外,应合理划分养殖场内部功能区域,如饲养区、活动区、养殖区等,细化工作内容,规范养殖流程,从而有效控制猪热性疾病的发生。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需要结合养殖场自身饲养情况,做好全面消毒工作。每天早晚各消毒1次,在月底消毒时,每天消毒1次,而且可根据猪养殖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少消毒次数,可每周进行2次消毒。除了对猪舍内部消毒外,猪舍外部环境及设备也要彻底消毒,以降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和风险性。在猪热性疾病频发时期,更要注意消毒处理,交替使用不同的消毒药剂,并且出入养殖场的人员都要进行消毒,以免携带病菌,必要时也可实行全封闭管理,可提升预防效果。

3.科学选取治疗方案,强化猪抗病能力。优选健康仔猪。经相关研究发现,不少养殖场在引进仔猪时,为了节省养殖成本,会选择购买成本较低的仔猪,而且没有做好仔猪的检测工作,一旦仔猪携带病菌,可增加养殖场的患病概率,而且还会在养殖场内大面积扩散,可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仔猪选择上,一定结合养殖规模,从正规渠道引进仔猪,并对仔猪进行隔离观察,做好消毒工作,以防病菌通过引进仔猪带入养殖场。

科学喂养猪群。猪热性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坚持及时发现、科学治疗的原则。可以对患病猪进行药物治疗,结合猪患病情况和病发程度以及药物效果,对病猪进行细致护理,提升猪的免疫力,减少发病概率。此外,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补液盐、糖、维生素等,补充猪体液,促进胃肠消化,还可将一些营养物质添加到饲料中,以增强猪的抵抗力。

及时隔离处理。猪热性疾病的传染性较强,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大面积扩散,若在养殖中发现病猪,要立即封锁猪舍,做好病猪隔离处理工作,禁止猪舍内健康猪与病猪接触,采用全面隔离的方式,对养殖场进行封闭式管理,防止病菌的扩散传播。一旦发现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必要时可以放弃治疗,立即处理病猪,以免病菌感染其他健康猪。

实施免疫接种。在猪热性疾病预防过程中,可以采用免疫接种的方式,提高猪的免疫力。对于引进仔猪,尽量在仔猪进入养殖场前一周完成免疫接种,以免引进仔猪携带寄生虫或病菌,但是要合理控制免疫接种的时间和次数,保证既能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也能提升仔猪的成活率。

4.以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猪热性疾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在猪感染后,会伴随出现各种症状,可以根据猪的患病情况,合理使用药物,避免因滥用药物而产生副作用。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式和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进行治疗,若病情较为严重,可适当增加用药次数,保证病猪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要注意是在治疗过程中,禁止随意更换药物,以免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药物同时使用发生反应。常见的药物有磺胺类和抗病毒类药物,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搭配一定量的水,确保药物充分吸收。

在确定猪患有热性疾病后,根据病猪的患病程度选择治疗药物,可以中西药物配合使用。在使用抗病毒类药物时,使用干扰素搭配黄芪多糖进行治疗,或者选用大青叶等温和性药物,提升猪的抗病能力和身体机能。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重复使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以免产生耐药性,可采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式,先用西药对病猪快速降温消炎,控制热性疾病,通常用抗生素肌内注射1次/天,且保证用药时间不超过3天,再结合病猪的临床表现,以中药进行辅助治疗,用口服补液盐或者补充维生素等方式,促进病猪肠胃消化和体内毒素排出,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黄芩、龙胆、麦冬、黄连、丹皮、葛根等中药各20克,搭配10克甘草、30克金银花和35克生地进行煎服,按照每天2次的用药次数,对病猪连续灌服3~5天,从而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也可以使用黄芩、连翘、朱砂根、黄芪各20克,搭配30克板蓝根或者10克甘草,每天煎服2次,通常用药2~4天左右,即可起到清热解毒和消炎抑菌的效果。为了清热止咳,可以使用连翘、麦冬、杏仁各20克,搭配10克川贝母和30克大青叶,每天煎汤灌服2次,用药1~2天左右;或者当归、白芍、茯苓等中草药各25克和车前草、山药各30克,每天2次,连续给药3~5天,可达到健脾养胃和补气养元的治疗效果。

三、结束语

猪热性疾病的危害较大,为了不影响生猪的健康生长,应做好热性疾病预防工作,并加强疾病监控,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根据猪患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鉴别和诊断,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将养殖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性疾病病猪猪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