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患者PCT、CRP、WBC、NEU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2-02-18 06:38李伊莎毕晓英
当代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线性机体阳性

李伊莎,毕晓英

(大连市友谊医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00)

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是一种感染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骤发性寒战、呼吸急促以及心跳过速等,病情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休克、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BSI 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及时接受对症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血培养为BIS 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检测周期较长,且将血培养用于诊断BSI,其阳性率较低,导致患者无法快速准确地得到有效诊断,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亟需寻找可快速诊断BSI 的实验室指标,以便BSI 患者尽早确诊并接受对应治疗,改善其预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 反 应 蛋 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比率作为一类可显著反映患者感染情况的指标,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临床BSI诊断中,但目前医学界鲜有关于此类诊断价值的研究报道[1-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流感染患者PCT、CRP、WBC、NEU 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BS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血培养实验最终确诊病毒感染者42例作为病毒组,细菌感染者58例作为细菌组。细菌组均经血培养实验确诊,确诊标准:①血培养阳性≥1次,排除阳性病原体与身体其他感染部位无关;②患者至少包含以下1项临床症状:发热(体温>38 ℃)、寒战或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舒张压<60 mmHg);③血培养对象为皮肤寄生菌需要不同时间段≥2次血培养呈阳性;血培养对象为皮肤寄植菌则需血培养结果仅1次阳性即可,但同时需要静脉导管培养结果呈阳性;④血抗原测定结果阳性,排除曾经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以及伴有其他血液疾病患者。病毒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52±2.05)岁;体质量44~81 kg,平均体质量(62.36±4.10)kg;体重指数(BMI)16.5~27 kg/m2,平均BMI(20.53±1.08)kg/m2。细菌组男 29 例,女 29 例;年龄 51~78 岁,平均年龄(63.59±2.10)岁;体质量 43~80 kg,平均体质量(62.28±4.09)kg;BMI 16.5~26 kg/m2,平均 BMI(20.49±1.05)kg/m2。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于入院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2~4 ml,3 200 r/min离心10 min,需避免溶血及高血脂标本,取上层清液保存于-80 ℃待检。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BIOMERIEUX Inc,型号:BAT 3D)进行血培养实验;采用酶联荧光分析仪(BIOMERIEUX ITALIA S.P.A.,型号:VIDAS)检测血清PCT,检测范围为0.05~200.00 ng/ml,PCT>0.1 ng/ml诊断为阳性;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型号:PA990)检测CRP指标,检测范围为0.5~370.00 mg/L,CRP>10.0 mg/L 诊断为阳性;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型号:XN-10(B3)]测定WBC与NEU指标,其中NEU比率>0.75诊断为阳性。以上各指标均应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受检者PCT、CRP、WBC、NEU水平,分析细菌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科室分布情况,并分析 PCT、CRP、WBC、NEU 变化水平与BSI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F检验;采用线性回归检验PCT、CRP、WBC、NEU 变化水平与BSI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组病原菌分布情况 细菌组共分离出病原菌58 株,包括革兰阳性菌14 株,革兰阴性菌33株,真菌11株,见表1。

表1 细菌组病原菌分布情况(%)Table 1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 in bacterial group(%)

2.2 细菌感染科室分布情况 100例BSI患者经血培养实验显示58例为细菌感染,其中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细菌感染检出率最高为76.19%,外科检出率最低为0.00%,见表2。

表2 细菌感染科室分布情况分析Table 2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infection departments

2.3 两组PCT、CRP、WBC、NEU 水平比较 细菌组PCT、CRP、WBC、NEU 水平均高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PCT、CRP、WBC、NEU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CT,CRP,WBC and NEU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PCT、CRP、WBC、NEU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CT,CRP,WBC and NEU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PCT,降钙素原;CRP,C 反应蛋白;WBC,白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比率

NEU(×109/L)5.36±0.41 9.85±0.82 32.624 0.000组别病毒组(n=42)细菌组(n=58)t值P值PCT(ng/ml)0.22±0.20 2.36±1.03 13.267 0.000 CRP(mg/ml)49.36±5.54 78.91±8.65 19.427 0.000 WBC(×109/L)8.02±0.35 10.98±0.63 27.506 0.000

2.4 PCT、CRP、WBC、NEU水平与BSI的线性回归结果 以PCT、CRP、WBC、NEU水平变化作为自变量,将BSI患者感染类型作为因变量,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显示,PCT、CRP、WBC、NEU水平变化与BSI呈正相关(P<0.05),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4.100+0.002X1+0.079X2+1.117X3+0.009X4,见表4。

表4 PCT、CRP、WBC、NEU水平与BSI的线性回归结果Table 4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of PCT,CRP,WBC,NEU levels and BSI

3 讨论

BSI作为一类严重威胁患者生理健康的感染科疾病,临床发病率约为0.7%。近年来,由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断升高,导致BSI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BSI 主要是由于患者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有激素、化疗、营养不良以及高龄等,主要发病机制为病原微生物侵入患者血液,其持续存在于血液中并对于身体各项身体脏器造成一定程度损伤,病情危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疾病早期及时诊断对于降低BSI 患者病死率、早期对症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既往临床常以血培养作为诊断BSI 的金标准,但此项检测方式血液样本容易被感染,检测周期长,还需分次进行血液采集,此外,相关研究显示,血培养诊断BSI假阴性率为0.6%~5.7%,临床诊断时易导致误诊、漏诊[4]。故寻找敏感度较高且诊断方便、快捷的实验室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菌组PCT、CRP、WBC、NEU 水平均高于病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 PCT、CRP、WBC、NEU 水平变化作为自变量,将BSI 患者感染类型作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显示,PCT、CRP、WBC、NEU 水平与BSI 患者病情密切相关(P<0.05),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4.100+0.002X1+0.079X2+1.117X3+0.009X4。表明PCT、CRP、WBC、NEU 水平与 BSI呈正相关,可作为BSI 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分析原因为,在机体受到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或脏器功能衰竭时,PCT 水平显著升高,但对于部分病毒性感染以及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时无变化,因此,近年来,PCT已成为用于评估感染性疾病的生物标记物。相关研究显示,PCT在健康人群中含量较少,在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状态下,可于各个组织、器官大量形成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在病毒感染、肿瘤或局部感染中可出现轻度升高,而当感染性疾病控制后,其水平随之恢复到正常水平[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提示PCT可作为鉴别BSI的可靠指标之一。CRP是组织损伤及炎症的敏感指标以及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他特异性指标,当机体出现感染时,CRP 在4~6 h 内水平可快速升高,水平高低与感染程度相关,当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后其血清含量可降低至正常水平,因此,监测CRP 动态变化可有效评估病情[6]。WBC 作为机体内一种重要血细胞,在人体内可起到吞噬异物并形成有效抗体的作用,还可增强机体受损愈合能力以及疾病免疫力。WBC 可通过毛细血管内皮间隙并从血管内渗出,分布于组织间隙,吞噬侵入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以及部分坏死组织碎片;一般趋于向异物处聚集并起到一定吞噬作用。当机体出现白血病、化脓性细菌炎症等细菌感染类疾病时,其水平可迅速升高以抵抗细菌侵入,因此,其水平高低与细菌感染严重度显著相关,而待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WBC 水平会降低至正常水平,因此,WBC 指标同样可有效监测BSI病情程度[7]。

NEU主要源自于机体骨髓中,其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机体血液或组织中,在染色血涂片中表现为无色或较为淡浅的红色,细胞核呈杆状;NEU对于机体内细菌具有显著吞噬及杀伤作用,因此,在机体受到类似化脓性感染、组织受损以及肿瘤类疾病时其水平会迅速升高;由于NEU中包含大量溶酶体酶,可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与组织碎片分解,使侵入细菌聚集于局部内,避免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此外,由于该因子具有敏感的抗感染防御作用,在吞噬过程中可造成血管以及四周组织损伤,导致NEU聚集于损伤部位,使其水平急剧升高。因此,NEU水平与BSI感染严重程度亦具有密切联系,故NEU 指标同样可用于辅助BSI 早期诊断[8]。以上指标对于BSI 诊断效果确切,但实际临床诊断BSI 时推荐将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BSI 诊断,以避免单一指标诊断引起的假阳性诊断。但由于纳入样本量有限以及并未对BSI患者治疗后水平进行充分评估等因素导致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因此,后续研究中需纳入充足样本量并将BSI 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纳入研究范围,以获取更准确、全面的研究结论,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综上所述,PCT、CRP、WBC、NEU 水平与BSI病情呈正相关,可作为BSI 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
线性机体阳性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邓俊峰作品选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ℝN上带Hardy项的拟线性椭圆方程两个解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