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2-18 06:39董妍马丽
当代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胆红素尿酸心绞痛

董妍,马丽

(常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江苏 常州 213000)

冠心病指机体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阻塞进而使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引起心肌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综合征,是心血管科常见疾病[1]。该病与遗传、年龄、高糖高脂的饮食方式及社会心理因素相关,40岁以上的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冠心病患者常以胸痛(可发展为心绞痛)为主要症状,可伴随恶心、乏力和胃肠道反应,甚至可发生休克,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冠心病早期的积极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十分关键。临床常通过心电图、血液学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检查。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分析以上指标与UA、SA 和AMI 疾病发展的关系,为冠心病患者预后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2—12 月本院收诊的120 例冠心病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n=38)、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45)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37),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名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男7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5.34±4.56)岁。对照组男55 名,女30名;平均年龄(55.35±4.54)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依从性高,严格按照医护人员要求参与所有检测;冠心病组患者符合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以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 进行离心以分离血清。检测仪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采用尿酸酶法测定尿酸,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②比较UA组、SA组和AMI组间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反应C蛋白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酸和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表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指标血清总胆红素(μmol/L)尿酸(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mg/L)对照组(n=85)7.25±0.45 269.87±25.46 2.14±0.89冠心病组(n=120)2.15±0.84 392.15±15.56 10.13±1.52 t值51.007 42.589 43.454 P值0.000 0.000 0.000

2.2 3组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7.25±0.45)μmol/L,SA 组、UA 组和AMI组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3.69±0.15)μmol/L、(2.58±0.67)μmol/L 和(1.02±0.09)μmol/L,UA 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SA 组(t=9.994,P=0.000),且AMI 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UA组(t=14.043,P=0.000)。

2.3 3 组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比较 UA组尿酸水平为(367.54±21.33)μmol/L,显著高于 SA 组的(325.61±25.68)μmol/L(P=0.000),且AMI组尿酸水平为(15.26±15.89)μmol/L,显著低于UA组(P=0.000)。2.4 3 组冠心病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UA 组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为(8.45±0.87)mg/L,显著高于SA组的(3.89±0.37)mg/L(P=0.000),且AMI组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为(13.05±1.46)mg/L,显著高于UA组(P=0.000)。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且患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早期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时,血流供氧不足常引起心肌缺血而导致患者活动后症状加重,出现前胸不适,多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未经治疗和治疗无效时,血管上的纤维斑块破裂,病情进一步加重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更加频繁和严重,部分患者静息位也出现进行性疼痛,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在晚期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胆红素主要是由于人体所含卟啉化合物在发生分解、代谢作用后出现的抗氧化物质,可分为非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两类,其总含量一般≤9 μmol/L[3-4]。冠心病的形成与脂类(脂蛋白)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血清胆红素是临床常用于评价肝功能和黄疸的指标,同时,胆红素是可抑制脂质氧化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抗氧化剂,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当人体内血清胆红素的低水平可加重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的危险性,成为冠心病进展的高危因素之一[5]。

尿酸在人体尿液中所占比重较小,人体内尿酸水平的上升常提示肾脏功能障碍或机体内部嘌呤合成过多,且长期高水平尿酸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原因之一[6]。脂质代谢出现异常时极易产生长期高水平的尿酸,常加重血栓并促进脂质过氧化,严重损害内皮功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7]。当人体尿酸上升为正常水平的1.5 倍时,冠心病的发生率显著提升[8]。

胆红素和尿酸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则是通过血液学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关键。心肌损伤标志物代谢与胆红素、尿酸密切相关[9]。超敏C 反应蛋白存在于血清中,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急剧升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10-11]。其反映了循环中炎症因子的情况,为预测心血管危险最有价值的炎症标志物[12]。且超敏C 反应蛋白参与炎症过程,与低密度脂蛋白一起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加重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13]。因此,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以及对疾病进展的了解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尿酸水平和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尿酸水平和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且根据疾病类型分类的各亚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时发现,UA 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SA 组;且AMI 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UA组,UA组尿酸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SA 组,且AMI 组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也显著高于UA组(P<0.05),提示随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导致的病情加重过程中,在每个阶段,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尿酸水平和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明显变化,在临床上有助于诊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3 项检测指标综合结果有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判断。

综上所述,与健康人群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尿酸及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升,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发展,不同类型疾病的3种指标具有明显差异,因此,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可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综合3 种指标提示的患者可能出现的预后情况,积极制定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胆红素尿酸心绞痛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喝茶能降尿酸吗?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