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型校企共建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以应用电化学课程为例

2022-02-18 00:54苗荣荣
天津化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化学导师校企

苗荣荣

(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1 引言

《应用电化学》是以应用化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依托,将有关电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应实际需要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属于应用型的选修课程。该课程目的是在已学过一些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物理的有关理论、方法和电化学基本原理,解决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涉及电化学应用领域内有关金属腐蚀、金属电沉积及化学电源等方面的实际问题[1]。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化学工业领域工作、科学研究及开拓新技术打下坚实基础。而且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兴起,相关毕业生在珠三角等地区新能源相关领域工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该课程的开展对于服务地方企业,培养贴合市场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型校企共建课程的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是企业和高校资源的高度融合,也是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道路的高度融合;高校根据行业最新发展,结合最新的生产问题,优化和改革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形成项目驱动为主体,工程和理论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2,3]。该模式是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完成理论实践一体化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但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更多的是企业导师进入校园授课及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这种传统合作模式一方面存在合作深度不够,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而且企业导师受自身工作时间限制,授课时间和实际授课进度常会出现错位,无法做到点对点衔接的紧密性。另一方面,受企业保密性的限制,部分企业资源无法带入线下课堂,导致资源共享性和开放性不足,合作的广度无法拓展。此外,在产教融合方面,传统的合作模式中,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更多的是技能的学习,对学生创新性的挖掘存在不足。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打破时间局限性,特别是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下,解决企业导师进入校园的限制,通过对每一节课进行线上直播,邀请企业导师全程参与到课堂中,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衔接和全课程的共同参与。在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建设方面,结合产业实际,校企共同指导和搭建线上信息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在现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型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更具操作灵活性和实践意义。

3 课程改革思路及实施过程

3.1 企业线上课前宣讲与导入

传统选修课程学生在选课前,主要的判断依据是对课程简介上的书面理解,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模式了解深度不够,常常出现选完发现不感兴趣,上课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高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前期课程合作,开展课前线上课程宣讲,企业可以利用直播平台带学生预览实际生产过程,产品展示及行业发展介绍,增加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度,加深对理论知识与工业融合的理解,使得选修课真正成为他们进入职业发展道路的先行石;让进入课堂的学生是真正想要了解该行业,且对该行业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增加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

3.2 课程实施方式探索与思考

3.2.1 多元化教材主体

对于选修课程的教材主体,主要依赖形式还是书本和课程PPT,模式相对单一。而且产业发展和更新速度要远快于书面教材中应用部分内容,再加上授课教师常常缺乏产业实践经验,产业案例不够丰富或者产业信息迭代更新不及时,导致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产业延伸和拓展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应与企业导师合作,紧跟产业和项目开发的实际,补充建立网络教材主体,形成体现企业实际应用,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和完整性的线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利用多元化教材主体进行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

3.2.2 教学内容改革与更新

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设计和建设后,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打破传统教材章节限制,体现知识的可使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可尝试如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探索:1)要将企业岗位要求、社会职业需求与课堂内容相融合,技能与理论相结合。通过企业实际项目案例来设计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2)应开拓与更多类型应用领域的企业合作;以应用电化学课程为例,电化学知识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热门的新能源电池领域,其他如电解冶金、金属表面修饰、电化学防腐、电催化等都可以寻找相关企业进行拓展合作,外地的企业可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线上教学,本地企业可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丰富学生对各个领域认识,开拓学生视野。3)将较为落后、逐步淘汰或引发严重环境污染的相关技术从教学内容中剔除,增加国内外最新,最先进技术成果;如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电镀等行业的最新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自行查阅网络资源或期刊文献,了解最新技术手段,激发学生追求新技术新知识的好奇心和驱动力,增加对新技术的探索性。4)增加文献翻译部分,锻炼学生学习自主查阅文献能力,并加强对科技前言和技术的了解。5)在授课形式方面,可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当前学生接受度较高的“直播”形式进行;比如企业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现场直播讲解,特别是生产装置,从细节到整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介绍和演示,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既可以线上留言讨论,也可以连麦发言,增加课堂趣味性和课堂专注力。6)对于安全级别要求较高,无法实地参观的部分车间或检测场所,比如电池安全性能测试环节中的针刺实验,通过现场演示和局部高清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和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3.2.3 互动讨论模式探索

互动讨论模式的探索主要包含讨论课题的设置和讨论环节的实施两个方面。在讨论课题的设置方面,将实际产业问题或产业案例融入到讨论课题中,而且课题的解决不仅限于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可能需要涉及和利用更多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如:机械、化学、数学、计算机、艺术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专业技能。在具体讨论实施方面采用线上和线下互为补充的模式进行;线下课堂模式中,将班级进行分组,每4~5人一组,课前可对座位进行适当调整,营造一个方便讨论的环境和氛围,每个小组根据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不同小组之间再进行辩论或讨论。此外,作为补充,增设线上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在线上畅所欲言,讨论形式可与企业导师连麦,远程面对面提问或交流,也可以用文字表达。在讨论和思想碰撞过程中,形成新观点,新观念,对具有创新意义的想法,企业导师或教师,应善于捕捉和沉淀,或将其形成优秀案例丰富到线上教学资源中,或在产业中尝试应用,或形成专利成果,增加讨论的积极性和成效性。

3.3 实践环节实施

实践是课堂理论知识的体现和延伸,也是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环节应重在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建立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后,至少有机会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项目,而不仅仅是掌握生产技能或生产流程。在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可采取校企互动、专项培养、就业对接的方式。通过与企业签订合同,形成长期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不断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同时,也不断完善和提高基地建设。在基地的管理上,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各有侧重[4]。基地人员实践互动方面,校内导师应利用科研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企业应对青年专业教师提供企业实践锻炼年度计划,对于学生或者教师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或创新想法,可在实践基地进行小试、中试甚至批量应用;在实践内容设置上,可根据企业用人要求设置和调整课程,最终以实践产品、报告或以胜任企业要求来检验是否能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才。

在实践执行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项目目标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关注对学生创新性的挖掘。以软包装电池的生产为例,实践环节不是让学生仅仅掌握具体工艺流程,更重要的通过实践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性。可尝试将整个工艺进行分解,让学生以小团队形式完成分解目标,在保证生产安全和校企导师的共同指导下,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实践过程中产生新想法,新思路,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问题如何解决、电池极耳激光焊接过程中容易漏焊、如何捡漏或者如何保证焊接的一致性、如何解决电池包侧边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褶皱问题、如何提高涂膜过程中涂层厚度的均匀性等。将某一个小的生产环节作为小组的项目目标,专注完成一个问题,激发创新力,增加动手能力和实践性,让学生体验想法和现实转换和优化过程中的乐趣和挑战。

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人才作为科技进步的实现主体,其专业性,个性化以及创新能力,都将成为未来产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因此如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深度挖掘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方式就变得尤为重要。这种线上线下混合校企合作模式,使得不仅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学生个体与企业的联系也变得更为方便和密切。学生个体或团队可通过与企业导师的直接沟通,加速和催生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想法,而且企业导师还可以优选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疑难问题的讨论会中,把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融入到企业生产中。还可以在实践基地中设立企业和高校成员共同参与的创新团队,形成学生为主,企业成员为辅,校企导师共指导的合作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让创新成果在不断的打磨中沉淀和转化为新技术,为化工科技的进步积蓄力量。

3.4 多维课程评价体系建立

设立多维的考核模式,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不仅从纵向上增加考核内容指标点,横向上对每一项指标点也应多层次全方面考察,以应用电化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为例,其采用的是过程和结果考核并重,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的评价考核表如表1所示。

表1 应用电化学课程考核评价指标点及占比表

4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与校企共建课程相融合,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课程中心,以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形成课程资源丰富,授课方式灵活的线上线下混合型校企共建课程模式,该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5]。在该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互相借力,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形成校企全程参与,多类企业共合作的点线面密切合作模式;并结合当今新能源热点应用领域,定点强化合作深度,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产教融合,互惠互利,促进师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电化学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关于量子电化学
V eraW an g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