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公安学报的专业性集群建设

2022-02-18 01:13王真真
传媒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性公安集群

王真真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数字技术驱动下国民阅读的碎片化特征愈来愈明显, 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当下的主体阅读习惯。碎片性、随机性的阅读和知识消费行为悄然成为主流态势。时代更迭,在数字化浪潮和碎片化阅读习惯转变的冲击下,“小、散、弱”缺乏聚力发展内生动力的公安学报如不转型变革、创新发展模式则难以承担促进公安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之重。

一、碎片化阅读新生态下的公安学报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媒介传播速度加快,手机、电子书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碎片化阅读应运而生。使用的便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数字算法推送的准确性塑造了读者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已然是当下大众的生活常态。“读本时代”迈向了“读机时代”,“手机阅读”是碎片化阅读的主要阅读方式。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9年,手机阅读报纸和手机阅读期刊的周到达率逐年上升。其中,手机端阅读电子杂志增速较大,由2017年的14.0%,增加到2019年的25.5%。

碎片化阅读具有碎片化、移动化、模块化和娱乐化以及依托手机等特征,这些新的特征对公安学报提出了新的阅读要求。而公安学报由于起步时间较晚,且因行业特征比较突出,开放性、多样性和融合度不足,在整个期刊行业中自然成为一个较为特殊并且相对弱势的群体[1]。再者,公安学报大多由公安院校主办,内向性较强;办刊经费基本依托主办单位拨款,自主经费不多,独立性较差;专业口径比较窄小,发行量差,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面对全媒体的发展态势,以及读者的碎片化阅读趋势,绝大多数的公安学报显然是反应迟钝且消极应对的,无法适应当下移动化、模块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具体表现为依旧沿袭传统的、单一的采编模式、发行模式和宣传模式,对新媒介的尝试和使用畏手畏脚,尤其是手机端的开发更是欠缺; 编辑人员创新意识不强,墨守成规,对出版流程再造基本不愿涉足;编辑部新媒体技术人员不足,甚至缺位。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期刊激流勇进积极地应对碎片化阅读的新生态,公安学报似乎力有不逮,已落于大队伍发展之末。基于此,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理念阙如的公安学报在面对其他专业期刊攻城掠地时,就更显焦虑和困惑。

二、产业集群给公安学报发展带来的新思考

产业集群是指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聚集现象, 它既有本地社会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它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就是一种按最佳的方式将某一地区的多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以达到资源互助及优化配置的目的的产业发展模式[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交流互助空前便捷, 产业集群建设逐步打破区域限制,跨区域行业聚集成为可能。由此,中小企业可聚小为大,由集群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专业性集聚,共享优势资源,科学分工合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进而形成对外的规模效应。集群建设强调个体之间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通过良性的互动和磨合,激发生产力与创造力,提高产业效能,提升集群竞争力。公安学报是典型的小众期刊,单刊竞争力较弱。其源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基本一校一刊,分散而非聚合)的刊物特点,难以抗击媒体融合、碎片化阅读、出版发行数字化的严峻考验。

集群研究认为,小企业的劣势不在于小,而在于孤立[3]。那么,公安学报可以借鉴产业集群理念打破孤立壁垒,突破分散经营的弊端,盘活“小”力量,聚成“大”能量,搭建起合理的属于自己的期刊体系,提升独立承担市场主体的能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

三、碎片化阅读态势下期刊界的自我调适:综合性集群化与专业性集群化的选择

面对碎片化阅读的新态势,经过多年的探索,集群化发展显然是期刊改良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的较佳选择。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类似文件的出台给期刊界推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实现集约化管理,提供了指导方向。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推动下,期刊界纷纷将集群理念付诸于实践,于是出现了综合性集群发展和专业性集群发展两种模式的探索。综合性集群模式,讲求种类齐全、学科门类多、结构合理,期刊传媒集团大多是此类发展模式,如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期刊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性集群模式,则以某一学科专业为纽带, 大多由同一专业学会或行业协会领头,集结多种同一专业的刊物抱团取暖、共享资源,期刊联盟大多是这类发展模式,如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中国物理期刊集群等。

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提出推进集群化集团化建设的意见。建议“开展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试点, 以优质学术期刊为龙头重组整合资源,建设一批导向正确、品质一流、资源集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期刊集群。 鼓励符合条件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做强做大。支持规模性出版企业探索协作办刊等模式,跨地域、跨部门、跨学科整合期刊出版资源,打通产业链,重构价值链,形成创新链,打造若干具备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③。该意见再次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强化学术期刊的集群化建设思路。

公安学报作为专业特色特别突出的刊物, 且高度依赖公安院校的资金资助,是公安院校编制内的一部分,转企改制的难度颇大,综合性集群发展实际操作掣肘颇多,显然更适合专业性集群发展模式。

四、公安学报专业性集群建设的路径

(一)碎片化阅读习惯下编辑素养的重塑

在碎片化阅读背景下, 受学术期刊结构性改革和新媒体技术渗透的影响,公安学报编辑必须自我革命、自我调适,勇于克服本领恐慌,对自身素养进行重塑,以适应新的生存生态。

1.创新能力的重塑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如何吸引读者、作者注意力,提升读者、作者关注度,是改善稿源情况,提高办刊质量及效能的关键。公安学报编辑既要重塑选题策划、栏目设置、编辑加工技能、刊物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素养,也要适应时代变化塑造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运用方面的素养。进而言之,公安学报要重塑编辑人的创新能力及构建良性的创新能力体系,积极利用新媒体数字化出版传播技术和条件完成对碎片化新生态的适应,进而实现刊物质量提升的弯道超车。

2.办刊理念的重塑

碎片化阅读态势下, 编辑工作必将发生质的变化,公安学报的办刊理念也必须根据新形势、新理念进行更新与调整。多元交互、多渠道发行将是未来期刊报纸的发展新样态。公安学报编辑要勇于打破传统闭门办刊理念的禁锢,积极主动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学报的采编发全过程,以顺应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潮流。善于利用微视频、短视频、直播、意见领袖推荐、私域流量等新兴流量营销方式突破公安学报读者用户黏性差等困境,丰富公安学报的发行方式,增强公安学报的宣传效力。

3.文化品质的重塑

从纸媒到数媒,再到云媒,无论传媒生态如何变化,期刊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优秀编辑队伍的推进, 需要这支队伍文化生产力的释放。 公安学报编辑队伍文化品质的重塑,即编辑不仅要有“匠人”精神,善于编辑加工技巧,亦要有推陈出新的“寻潮人”精神及文化品质的扩张力。不仅要善于内容产品的生产, 而且要善于学习品牌经营的先进经验,更要具有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信心和勇气。

(二)以线上聚集带动线下联盟

根据知网统计, 目前全国约有65家公安学学术刊物,当中32家公开发行,其中公安学报约有28种。这些刊物大数隶属于不同的公安院校, 基本采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由于所属学科专业过于边沿化、运营上条块分割明显、管理上套用机关单位范式,公安学报的市场适应能力普遍较弱,有效市场占有率较小。这类学报因体制等原因并不具备集团化转型的条件。但因具有相同的专业属性,同属于公安学科领域,且具有同一专业学会的联合基础(全国公安高校学报研究会), 该类学报可借助线上聚集带动线下联盟,往专业性集群化方向进行建设。即在管理上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组稿、编辑、校对、发行、宣传等环节利用网上互联互通的便利及先进的融媒体技术共享资源、共享经验,建成特色鲜明的线下专业性集群,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增强公安学报的整体综合影响力。

(三)推进出版流程再造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 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流程构建的“价值链”处于僵化的状态,用固化的封闭模式去面对不断更新升级的市场环境, 证明其本身有认知和结构性的缺陷[4]。公安学报是公安学术创新成果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其参与公安学术创新成果的整个生产过程。在创新生产链条前端其提供信息和知识, 在中端其促进学术交流和争鸣,在末端其发布创新成果[5]。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媒体环境发生了嬗变,期刊产业空间被挤压,代际演变不断推进。因此,公安学报如要实现提供丰富的高质量融合产品和创新内容的目标, 必须大力推进出版流程再造,创新出版各环节,依靠专业化集群合作,优化升级生产效能。传统的公安学报出版流程是单线性封闭式的操作流程,缺少外部参与的融合口和互动触点。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均由编辑部单独完成,没有外力的接入点。对公安学报的出版流程进行再造,开放必要的环节,使外部力量能够参与融入进来,公安学报的专业性集群化建设才有有效的切口和生长点。期刊的出版流程并非普适性的架构,在遵循出版规律和出版原则的前提下, 借助协同的媒体融合技术, 各刊群可以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设计与众不同的助益自身发展的流程模式[6]。

(四)基于协同理论构建公安学报的专业性集群办刊理论体系

利用全国公安高校学报研究会横向构建联合的专业性集群,把不同区域、不同主管单位、不同主办单位,但同属公安学专业的高校学报进行汇聚,建成专业特色刊群。在横向联合的办刊模式的基础上,立足于协同理论,在出版流程的某些环节上协同运营,达成汇小而大、互为补充,从而增强公安学报的整体综合影响力和公安学理论号召力,实现出版经济效能和社会效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协同理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 该理论于1973年由德国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提出,1977年因出版《协同学导论》而正式宣告创立。协同理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7]。该理论还揭示了物态变化的普遍程式:随机“力”和决定论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把系统从它们的旧状态驱动到新组态,并且确定应实现的那个新组态[8]。概括而言,协同理论主要包含协同效应、伺服原理、自组织原理三方面的内容。

1.基于协同效应进行人员合理分工、资源科学配置

以协同效应进行人员科学合理分工,达成资源共享。协同效应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互相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果。 协同作用的内驱力会让不同的子系统形成有序的结构,从而达成一个协调的大系统。因此,团队建设是公安学报专业性集群建设的关键。 多种公安学报整合成一个大系统后,编辑队伍随之扩大,合理进行人员配置,科学进行分工才能各展所长,使每位成员的特长都能得到极致地发挥,从而实现集约化协同办刊。例如,可以将公安学报的出版发行和组稿及稿件内容的编辑加工进行分离。使编辑人员能够专注于编辑业务工作,提升刊物的内容质量; 可以使出版发行人员根据发展需要整合各刊资源,扩大刊物的发行量,提升经济效益,甚至可以积极探索和开拓出版之外的新业务——知识服务(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网络课程、展览等)[9]。再如,面对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新的宣传推广媒介的异军突起, 公安学报单刊的人力与技术条件难以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杀出生路, 难以在新的阵地中占领宣传资源。因此,可以把宣传推广业务从单个编辑部中剥离,由行业联盟(行业协会)统一策划和操作。

2.基于伺服原理明确行业学会的引领地位

以私服原理明确公安学报行业学会的全局统筹及引领指导地位, 依靠行业学会做好体制机制和运作流程等顶层设计,科学规划集群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伺服原理指开放复杂的系统中存在序参量和状态参量, 序参量影响和主导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形成[10]。系统运动过程是子系统相互竞争、相互协同,产生序参量,序参量发过来支配子系统,子系统伺服序参量的过程[11]。目前,在国内集群化出版已是一种常见的规模运营模式。 一些学术期刊聚类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专业特色突出的学术期刊群,如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华医学会刊群、材料期刊网、中国地学期刊网、中国航空期刊群等。这些学术期刊群的建成与发展, 很多得益于行业学会的组织策划和指导。 行业学会是同一学科的各种刊物相互竞争和相互协调而产生的序参量。 作为序参量的行业学会反过来会对系统内的各个刊物进行引领, 并统筹彼此间的磨合和合作。 公安学报的专业性集群建设极度需要行业学会的有力指导和组织策划。只有协同发展机制健全、系统运作程序规范、目标定位准确、职能任务分配明确,刊群的出版效能才能集约高效。

3.基于自组织原理打造公安学报品牌

协同理论的自组织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如果缺乏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其自身便会陷入孤立、封闭的状态。因此,复杂的系统要随时与外界环境保持交流。因为在交流的过程中,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协调能促进整个系统自发地向更高级别演进。其中竞争是系统内部协同的前提,是系统演变的动力,竞争造就系统的非平衡状态,从而引发自组织行为。基于集群化模式的合作,专业编辑得以从繁琐的行政事务和发行、宣传推广等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于内容的生产,也有更多精力致力于附加值更高的工作。同时,群体内部各种刊物共策共荣共同发展、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之外亦相互竞争,通过良性的你追我赶,从而引发更高层次的整体协调共进。基于这种螺旋式的比拼和质量爬升,进而打造公安学报的品牌形象,完成公安学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任务。此外,依靠集群内的新媒体技术互助,学报刊群可以大力发挥短视频平台(抖音、b站等)、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平台等的碎片化流量宣传优势,扩大公安学报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公安学报的服务功能。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从“数与网”到“端与云”,信息技术不断带来信息传播生产力的飞跃,更深刻改变和塑造了传播格局与传媒生态[12]。在碎片化阅读主导的期刊发展新业态下,专业性集群发展在我国期刊界已有不少成功范例, 这些成功的实践已被出版同行认同,被出版管理部门认可。公安学报的专业性集群发展,是公安学报突破“少弱散”发展瓶颈,形成专业集群内部自强机制,实现学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选择。公安学报办刊者要勇于破旧立新, 涤除某些不合时宜办刊理念的桎梏,响应国家学术期刊集群发展的号召,进而为我国实现期刊强国之梦助力。

注释:

①《202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https://xianxiao.ssap.com.cn/period/detail/id/13.html。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312/76209.shtml。

猜你喜欢
专业性公安集群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