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耽美同人文化的传播分析
——以《天官赐福》同人圈为例

2022-02-18 01:13张欣雨
传媒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参与者群体创作

张欣雨

耽美同人文化作为依附于耽美文化存在的一种流行亚文化,逐渐成为年轻群体关注并参与的热点。随着耽美文化的发展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耽美粉丝开始专注于创作耽美同人作品,其创作形式也日趋多样化,部分影响力大的耽美作品甚至完成了动画改编,迈向了实现商业化的第一步。而参与者在进行耽美同人作品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稳固的亚文化圈,即耽美同人文化圈。

耽美小说《天官赐福》的发展与创作衍生便是耽美同人文化传播的典型一例。该小说由墨香铜臭于2017年在晋江文学城连载,并于2018年正式完结。小说早在连载期间至完结后的一年里就掀起了同人作品的第一次创作热潮,在2020年10月《天官赐福》动画化后达到了同人作品创作的又一高峰。截至2021年8月,新浪微博的#天官赐福#话题下累计有93亿阅读量和518万次讨论。通过对《天官赐福》同人圈的分析,我们将看到耽美同人文化的传播过程以及耽美同人圈形成和强化的各个阶段,并展望耽美同人圈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隐忧。

一、缘起:什么是耽美同人文化

“耽美”一词起源于日本。在日语中,最早用于标识这类题材的词汇是“少年爱”,指197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的专门描写美少年之间情感的漫画作品[1]。而在中国,耽美指的则是描写男性同性恋爱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耽美文化是以女性为创作主体和受众, 虚构女性心中理想男性形象、展现男性之间情感关系的亚文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男性作者和男性受众也加入了对耽美文化的创作与传播等活动中。

在ACG(Animation,Comic,Game)文化中,“同人”指的是“由漫画、动画、小说、影视等作品甚至现实里已知的人、事再制作衍生出来的文章及其他如图片、影音、游戏等,现已成为描写男男之恋耽美的代名词。”[2]

而作为合成词的“耽美同人”有着更具体的指称,它区别于原作中没有直接感情线或异性恋、女性同性恋等人物配对组合,聚焦男性同性关系。由此发展而来的耽美同人文化, 则是指创作者专注于原作品中已有的男性同性情感关系,并衍生创作出对应的同人作品,形成固定的传播环境和文化圈层的一种文化现象。例如,《黄金台》的衍生广播剧、《魔道祖师》的同人歌《何以歌》等作品便是以耽美小说为基础二次创作的耽美同人作品。近年来,耽美同人文化也呈现出商业化的新发展。

二、发展:耽美同人文化传播的三个阶段

(一)初阶:原始粉丝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耽美文化粉丝具有传者与受众的双重身份。一部分读者在接触了耽美题材的原作品后,对作品的情节和人物产生了情感,并激起自己的创作欲望,自觉以原作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并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这些耽美同人的参与者和创作者就是耽美同人圈的第一批创建者和传播者。

值得一提的是, 不少耽美同人作品是借助同人作者自身的知名度才得以“出圈”的。就其传播载体而言,图绘、同人曲、视频剪辑等形式相较于文本(同人小说)而言,有更广泛的传播范围。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图片、视频的可读性更强,可以从多个角度表达刺激和感受。加之快餐式阅读时代的背景下, 人们更愿意耗费更少的时间去获取更多的信息,相比于更直观的图片视频,受众对文字类信息就显得没那么耐心了。

最早对《天官赐福》进行二次创作的同人作者有插画师九条轮、璎珞等在插画圈有较大粉丝规模的作者,以及歌手KBShinya等知名度较大的二次元音乐人。他们作为特定文化圈层的意见领袖,向自己的粉丝传播分享自己创作的耽美同人作品,影响着耽美同人文化的潜在粉丝。

(二)次阶:粉丝群体的二次传播

相当一部分的耽美同人圈粉丝是因为被同人作品吸引并进一步了解原作品后才加入这个圈子的。 互联网的自由性削弱了大众传媒社会影响力和其“把关人” 的地位,大众传媒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功能也被消减[3]。受众可以通过自我议程设置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加之社交媒体的算法推荐机制, 使得受众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耽美同人作品。 被这些同人作品吸引的受众会进一步去阅读原作, 最终加入这个亚文化圈的受众就成为了耽美同人圈的第二批参与者和传播者。 进阶的粉丝传播扩大了耽美同人文化的传播范围, 提高了小众文化在互联网的影响力。因此,这部分参与者扮演了扩大圈子受众范围和提升影响力的传播者角色。

(三)进阶:商业转化后的大众传播

互联网为新媒体传播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市场, 在传统媒体时代处于长尾的小众商品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得了营销市场。所有小众的、非主流的市场积累在一起就会形成比主流市场更大的市场。 这些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形成长长的“尾巴”,曾经被主流文化挤压的“个性化”的亚文化会被凸显。[4]

《天官赐福》官方动画在bilibili弹幕网(以下简称B站)播出,截至2021年8月,播放量已超过4亿,在番剧中热度首屈一指, 甚至超过了许多日本番剧的播放量。 同时《天官赐福》官方漫画也在B站漫画频道连载,其排名常年位于站内第一。由此可见,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为小众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消费与传播空间。此外,B站同时收购了《天官赐福》的漫画和动画版权,并独家发布漫改作品。这发挥了大平台集中IP热度和提升IP曝光度的作用,使得小众文化以高调的姿态被推广到大众视野中, 同时扩大了小众文化的市场占有率。

三、认同:耽美同人群体的身份构建与强化

(一)耽美同人圈身份认同的构建: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的构建

耽美同人参与者会建立起与文本情节或人物的情感联系, 这些联系帮助参与者寻找自己在虚拟故事中的归属感,从而建立起自我认同。此外,他者的评价也会让参与者建立自我认同。[5]

而在达成基础的自我认同之后,参与者自然而然会转向对群体身份的认同。耽美同人圈的社交是以参与者们兴趣爱好为依托的“轻社交”,这种社交没有现实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缠绕,没有利益关系的牵绊,对于参与者来说是一片可以自由表达情感和想法的“自留地”。因此,参与者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圈子里找到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耽美同人圈身份认同的强化

1.独特的语言与符号体系

耽美同人圈作为较为封闭的亚文化圈, 其参与者依靠兴趣爱好联结在一起, 其内部保持着高度一致的文化价值观[6]。包括特有的语言与符号体系,这些语言与符号既包括耽美同人圈通用的术语(比如表示男性情感关系中双方相对位置的“攻受”、表示特定的同人文学创作背景条件“abo”等),也包括特定作品的台词、经典桥段等。这些语言和符号一方面作为进入圈子的“通关密语”可以自动筛选出投入度不同的同人粉丝, 另一方面用特定的符号为社群进行自我定义,可以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发出游离于主流群体之外的声音。

2.建立圈子内部秩序

圈子的建立者通过制定一套参与亚文化圈子的规则对参与者进行约束, 以达到维持圈子内部稳定秩序和圈层良好生态的目的。在微博“《天官赐福》超话”内,超话主持人置顶了发帖规则, 包括“禁止以任何形式拆逆官方cp、禁止发布剧版相关的帖子、圈地自萌、反对抄袭”等。通过制定并敦促用户遵守这些群体内部的规则, 不仅可以规范用户的言论,营造理智发言的舆论环境,还能够强化群体认同,形成群体共识,促进个体对群体的尊重和对群体利益的维护。

四、未来:耽美同人圈的潜力与隐忧

(一)耽美同人圈发展的意义

1.构建线上“桃源”,排解现实压力

对于大多数女性读者而言,《天官赐福》 等耽美作品是将现实生活中女性角色替换成男性角色, 并描绘理想化爱情的性转浪漫小说。 现实的亲密关系和普遍存在的男强女弱的社会现状会让年轻人感到迷茫, 而这些耽美作品大多数诉诸的则是不以婚姻和繁衍后代为目的、更注重情感诉求、强强联结的平等爱情。作为耽美文化衍生物的耽美同人存在很多进步因素:拒绝固化对象,选择更灵活的性欲投射;拒绝固定的社会性别特征,选择接受双性化的可能。[7]于是耽美同人文化的参与者投身赛博空间,在社交平台上讨论、创作同人作品,这些作品投射了人们对理想恋爱关系的想象,构造出一个与现实相似却又有很大差异的理想空间,从而达到自我满足和排解对现实生活压力的目的。

2.促进不同语际的文化交流

耽美文化作为一种风靡世界的亚文化, 日渐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热点。与正式的文化交流不同,这种青年群体自发性、参与性更强的文化互动,为不同语际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搭建了桥梁。

《天官赐福》不仅在国内拥有规模庞大的粉丝群体,同时也引发了国外同人作者的创作热潮, 在Twitter等海外社交平台上,不少创作者会在#TGCF(《天官赐福》)话题下发布自己的作品,此外还有海外粉丝会在微博等国内平台上发言, 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喜爱。《天官赐福》的同性恋题材以及文本所传达的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等人类共通的情感作为一种海内外的“共同语言”,推动了国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作品的呈现形式不同, 相比于东方传统美学传达的浪漫爱情观,西方的同性恋作品传达的是更为现实的恋爱观,且更具有性解放和平权运动的先锋性。 欧美圈的同性恋文化经社交平台传入中国,也引发了国内耽美同人创作者的追捧: 国人插画师何何舞为电影《Call Me By Your Name》绘制了同人插画,B站的up主也对法国电视剧《Skam》 中的同性恋CP Eliott和Lucas的片段进行搬运、剪辑等。欧美同性恋文化的传入,也使得性少数群体的现实状况逐渐得到国人的关注。

(二)耽美同人圈发展的潜在问题

1.产生回声室效应

回声室效应是指相似的意见或信息在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8]。耽美同人爱好者在个人兴趣和社交媒体平台算法推荐等多方面的影响下会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过滤,信息过滤强化了人群的分化,形成了耽美同人圈这个相对封闭的亚文化圈子。在这个圈子里,相同的观点会被强化,而异己的声音会被削弱甚至排斥,在不断选择性接受并强化原有的意见和喜好后, 会导致耽美同人群体与其他网络群体的割裂。

2.拉大虚拟与现实的距离

类似《天官赐福》的架空文本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仙侠世界,此外《天官赐福》的主题传达的是一种理想的亲密关系。同人作品的创作是在此基础上对原文的续写、改编,更具有想象性,这些夸张的文本强化了作品的表演性,也在无形中拔高了接受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阈值。耽美同人文化的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再创作,当她们愈发沉浸在这些虚构的美好幻想里,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也愈发凸显,最终将导致个体对虚拟世界的介入和抽离难以平衡,进而产生强烈的割裂感和虚幻感,一旦面对现实生活将感到空虚、无处安身,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五、结语

媒介融合使耽美同人文化不再单纯以文本作为情感内容的载体,图绘、音乐、视频等多种传播介质更为受众所欢迎,商业化的动画、漫画改编也正在成为扩大耽美文化影响力的新形式。

耽美同人文化传播环节在逐级推进或并行发展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兴趣社群的稳定性,并逐渐表现为受众对耽美同人圈不断强化的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 随着圈子稳固性提高,耽美同人文化也显露出了一些新问题。

在媒介技术革新推动用户经济深入发展的未来, 耽美同人文化或将成为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同时,耽美同人圈也会面临新的机遇和问题,这更需要平台和参与者携手努力。

猜你喜欢
参与者群体创作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一墙之隔》创作谈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