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

2022-02-18 01:13
传媒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学图书馆大学生

安 娜

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5年开始倡导阅读推广服务,2009年正式成立了阅读推广委员会,2016年全民阅读推广工作被正式纳入《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十多年来我国阅读推广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王丹、范并思将我国的阅读推广研究领域划分为阅读学说、传播学说等8个流派[1]。陈幼华从研究范式的角度将阅读推广划分为图书馆学范式、阅读疗法范式等[2]。倪娜等认为精准阅读推广将成为主流, 体验式阅读推广将会非常受欢迎[3]。 沈梅芳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领域的热点问题[4]。张文彦以融合视域对阅读推广的专业化进行了研究[5]。孙蕊等根据国外儿童阅读推广经验,为我国儿童阅读推广提供了参考[6]。聂卫红等探讨了数字环境下阅读推广的创新实践问题, 提出创建数字环境场景是阅读推广新模式[7]。曹树金等提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是阅读推广的有效途径[8]。赵双梳理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文献,构建了服务、培训、评价、互动四位一体的阅读推广体系[9]。查阅文献发现,从文化自信的角度研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的文章比较少。 笔者以“文化自信+阅读推广”为关键词,以CNKI为检索源,检索时间为2021年7月20日,经过手工去重后仅得到李卫红等著作的24篇论文。2019年9月,在国家图书馆迎来110周年华诞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8位老专家回信,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基于文化自信的阅读推广已成为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支撑性工程。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服务优势开展多元阅读推广活动,培植大学生文化自信,助推中国文化发展。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自信”是相信自己。《论理百科词典》关于“自信”的释义是指坚信自己的能力和力量。百度百科中对“文化自信”的解释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0]。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11]。总之,文化自信是在充分认识与理解某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属感,是坚定的信念与正确的文化心态[12]。

二、当代文化自信的弱化现象

(一)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知

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文化,因其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人类文明。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观、“取用有度”的生态观、“礼义仁智信”的道德观等都孕育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先秦经典、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近代受列强侵略, 文化自信也受到了极大创伤。改革开放后国家主导经济建设,而对于文化建设有所忽视,以及受功利性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一些青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相对缺位。2017年人民论坛课题组做的关于“文化自信”的调查显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存在“认同高,认知低”的现象[13]。

(二)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西方文化涌入我国,不断渗透。如欧美“复仇者联盟”“速度与激情”“碟中谍系列”“哈利波特系列” 影片以及日韩流行音乐等在我国吸粉无数。受“欧美潮流”“日韩潮流”等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外来文化产生了盲目崇拜, 对我国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减弱,文化自信也有所降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西方文化我们应进行正确的评判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洋为中用,而不是盲目崇拜。

(三)受网络流行文化的冲击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以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现代传媒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快餐文化迅速占住主导地位,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对校园阅读文化构成强烈的冲击。 戴莹等基于图书榜单的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化书籍十分匮乏[14]。以快速、娱乐、时尚、流行为主要元素的读图、碎片化的浅阅读日益盛行,使学子们无暇深读经典,也忽略了从经典中提升思辨能力,进而影响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更无从谈起提升文化自信。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在文化自信培养中的定位

(一)从国家层面以法律保障,促进文化自信的培养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在高等学校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并在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比重[15]。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都将经典阅读列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并以书评、小论文或读书笔记等方式对经典阅读学习进行考核,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图书馆应当通过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等活动推广全民阅读。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履行自身职责,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中国图书馆学会章程》也明确提出图书馆应“推动全民阅读,促进知识创新与传播”。以上法律法规及相关意见、章程,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指明了方向。

(二)从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出发,培育文化自信是客观需求

大学生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应主动承担起文化继承和文化自信建设的重任。2017年5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发挥高校优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指出,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高校责无旁贷。《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主要智能是教育智能和信息服务智能。因此培育和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基本职责,是肩负重任的使命。但文化自信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机构或部门难以完成。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以及各二级学院联合开展系列活动,或与学校通识相结合,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四、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提升文化自信策略

(一)激发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的积极性,培植文化自信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都有国学中心[17]。杨振宁先生指出,青年一代亟须通过推广国学经典阅读,推行人文素质教育,进而实现文化自觉[18]。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 有责任和义务激发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的积极性, 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开展多元、立体、个性化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在书香油墨情怀的影响下,让当代大学生与大师交流、与历史对话,与时代接轨。如开展国学经典分享会、国学知识大赛、经典诗歌朗诵会、名人名著展播、汉服秀、书籍雕版印刷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推广活动。 将经典阅读转化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新引擎,唤起大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将活动与文化自信有效融合在一起, 引导大学生慢慢沉浸在经典之中,启迪当代大学生的智慧,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国学经典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感受经典的魅力,让大学生的精神在品读经典中得以升华,在品读经典中传承经典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二)构建面向文化自信的阅读引领机制,创建文化自信阅读品牌

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传统文化推广进行文化传承。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每年各级各类的阅读推广案例大赛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案例较少,没有形成阅读推广品牌[19]。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构建面向文化自信的阅读引领机制,创建文化自信阅读品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文化自信。如南京图书馆以“南图讲座”为载体,每周开展的国学经典系列讲座吸引了大批国学经典爱好者的长期参与,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20]。经典可以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像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词诗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经典活动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值得高校图书馆参考与借鉴,创建属于自己的经典阅读品牌。

(三)开展主题活动提升读者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在实践中践行文化自信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书馆可借助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开展体验式、分享式、鉴赏式等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已联合校团委举办了8届中秋文化节活动,开展猜灯谜、写祝福、DIY手工月饼、传统文化知识抢答赛以及中秋游园等活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图书馆还可以开展红色主题、纪念专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活动等,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在校内营造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小气候”,把学习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形成高雅的学习氛围。

(四)培养阅读推广人的业务素养,将文化自信融入队伍建设

阅读推广人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来源广泛,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阅读推广人自身具备足够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以及发自内心的对国学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才能通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感召和熏陶,从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图书馆可通过专题培训、业务研讨、参观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批文化底蕴厚重、专业素质高的阅读推广馆员。同时成立面向文化自信的阅读推广工作小组, 明确阅读推广活动的推广理念和核心目标, 群策群力打造文化自信阅读推广体系和评价体系,精准激活沉睡的馆藏经典,唤醒读者对经典文化的认同。另外,由于大学生文学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经典阅读产生为难情绪。 可以通过组建经典阅读导师团队,如聘请中文专业教师以及资深的学科馆员等,根据读者阅读的差异性,给与指导和帮助,由简到难为读者提供合适的经典读物, 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助推提升文化自信的效果。

(五)基于媒体融合构建经典阅读多维推广平台,助推文化自信的浸润效果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崛起,5G赋能千行百业开启新篇章。图书馆也将乘着5G的东风,顺应时代潮流抢占新兴的经典阅读阵地。 将传统纸质经典阅读与数字经典阅读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一方面可以通过空间再造打造融入中国翰墨书香文化元素的经典文化阅读空间,如配备中式家具、人文浮雕、国学字画、绿色小品和柔和的灯光,营造典雅的阅读氛围,让读者静想美好的阅读时光。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国学馆通过3年的推广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国学粉丝,在校园里掀起了国学热。另一方面,加强经典阅读电子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图书馆可以通过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内涵与数据库商合作, 形成个性化,有吸引力的优质传播内容,为用户提供开放存取的经典阅读数字化服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收集、制作经典阅读资源的音视频,开发融合数字化文化资源,如国学经典数字资源库、名人传记库等。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推送经典电子资源,充分发挥电子资源使用便捷、传播速度快、使用成本低的优势,让读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经典数字资源。 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了以音频为主要形式的数百种人文社科“经典有声书”,并与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平台合作,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数[21]。还可以利用5G技术开展经典读物网络直播、AR体验、经典在线小游戏、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音像图书一体化的阅读体验等,营造经典阅读生态圈。武汉大学图书馆自主开发的经典名著闯关小游戏——拯救小布之消失的经典,是经典阅读在线推广的典范[22]。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3]培育和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基本职责,是肩负重任的使命。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图书馆人不懈的努力和引导, 培养和坚定当代大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发展的高度自信, 成为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早日实现中国梦。

猜你喜欢
国学图书馆大学生
“垂”改成“掉”,好不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大学生之歌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