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治疗概念浅析

2022-02-18 06:06朱海英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王波定义疗法

朱海英

(平顶山学院图书馆,河南平顶山 467000)

1 阅读治疗的研究历史

1.1 阅读治疗研究在西方

阅读不仅可以获取知识,愉悦身心,还可以防治疾病。 在中世纪,医生通过朗读《圣经》或《古兰经》帮助治愈病人。 在美国,1810 年,本杰明·拉什倡议精神病医院的患者利用阅读改善情绪。 1848 年,J.M.高尔特提出阅读治疗的原则、功能与实施方案,分析了针对不同类型病人阅读的图书[1]。 1916 年,塞缪尔·克罗色尔斯在文章中首次使用“bibliography”(阅读治疗)一词[2]。 随后,阅读治疗研究在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芬兰、日本等国得到快速发展。1984 年,国际图联(IFLA)要求图书馆针对患者和残疾人开展阅读治疗服务[3]。 此后,阅读治疗在国外被广泛运用于自信建设、态度转变、行为改变、情绪调节、困境应对、文化认同、不健康心理矫正等方面[4]。

1.2 阅读治疗在中国的发展

作为文明古国,在中国历史上不乏阅读治疗的思想和案例,但对阅读治疗的专门研究着手较晚。从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龙兰、陈信春、杨兵、沈固朝等国内学者先后介绍了国外的阅读治疗理论,引起国内图书馆学界、医学界的关注和研究。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目前,阅读治疗已经成为国内图书馆学、医学、心理学等研究的新热点,出现了以图书馆界的王波、宫梅玲、王景文为代表的核心著者群体[5]。 但现在的阅读治疗还缺乏明确的标准或规范,阅读治疗的信度和效度不高,了解或接受阅读治疗的人有限,系统实施阅读治疗的人较少。最重要的是我国的阅读治疗研究还存在相关术语、定义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这对于文献检索与科学研究极为不利。 我国已有多篇文章专门阐释阅读治疗的概念,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2 阅读治疗相关词义解释

在周宏主编的《现代汉语词海》中,“阅读”指看(书报)并领会其中的内容[6]。 在《辞海》(1999 年版)中,“治疗”指消除疾病、痛苦,促使病人康复的医疗举措[7]。 在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第8册)中,“疗法”指治疗疾病的方法[8]。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是人的身体、心理和人在社会中完好的状态,“疾病”是人在身体、心理或社会方面出现的各种障碍或异常[9]。

在1986 年的《新英汉词典(增补本)》中,“biblio-[构词成分]”表示“书籍,《圣经》”[10]。 “therapy”意为治疗、疗法。 “-therapy[后缀]”也表示“治疗”“疗法”[11]。 遗憾的是该词典没有收录“bibliotherapy”一词。 在1988 年王同亿主编译的《英汉辞海(下)》中,“therapy”的释义为:(1)治疗,疗法。动物或植物病的治疗方法;(2)对不适应环境者(如犯人、受共济所的照料者)的治疗,通过临床、监护或个案服务的帮助,以使他们更进一步恢复社会生活;一种解除社会紧张的有力活动方式[12]。 在1987年王同亿主编译的《英汉辞海(上)》中,“biblio-[构词成分]”意为书[13],把“bibliotherapy”译为“阅读疗法”,“bibliotherapist”译作“阅读治疗专家”[14]。

3 阅读治疗名称分析

我国的图书馆学界对于“bibliotherapy”有着相当多的译名,至今没有统一。 早期有“文献治疗”“书目疗法”等直译方式。 图书馆学研究专家沈固朝在1996 年、1998 年,先后使用“图书治疗”一词介绍西方的“bibliotherapy”[15][16]。 现在我国比较多的是采用“阅读疗法”“阅读治疗”译法。

2005 年,王波在《阅读疗法概念辨析》一文中认为:“阅读疗法”与人们的日常理解基本吻和,把“bibliotherapy”直译为图书疗法或书目疗法,内涵过窄,易生歧义,译为“阅读疗法”比较合适,也与英国的“reading therapy”相呼应[17]。 王波在文中给出了自己的“阅读疗法”概念。 2006 年,万宇在《“阅读治疗”概念之辨析》一文中,认为“阅读治疗”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建议把“阅读治疗”作为“bibliotherapy”的译名[18]。 笔者也觉得“阅读治疗”表达的内涵、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赞同将“阅读治疗”作为专业术语,“阅读疗法”可作为阅读治疗方法的简称使用。

其实,国内早期一些研究者在介绍国外的“bibliotherapy”时,也直接采用“阅读治疗”这一名词。如,1995 年杨兵、邱有生发表的《“阅读治疗”在美国》等文章[19]。 现在也有不少研究者使用“阅读治疗”这一名词开展相关的研究。 如,北方交通大学石磊的硕士论文《基于阅读治疗理论的交互设计研究 ——以阈下抑郁人群网络阅读平台为例》[20]和以下文章:《我国阅读治疗领域研究力量与热点分析》[21]《基于阅读治疗理论的交互设计研究》[22]《英国Reading Well 阅读治疗实践》[23]等等。 以上文章的题名使用“阅读治疗”也显得很简练,很通顺。

4 阅读治疗概念问题分析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分析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治疗定义,发现它们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

4.1 定义过窄型

1981 年,美国研究者韦伯斯特(Webster)给“阅读治疗”下的定义是:利用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解决个人的问题[24]。 施兰克(Schrank )将“阅读治疗”定义为:通过阅读帮助个人理解自我和环境,向他人学习,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5]。 在国际阅读协会的《读写词典》中,“阅读治疗”指:利用精心挑选的作品提高读者的自我认识或解决其个人问题[26]。在《现代汉语辞海》中,“问题”指:须要解答的题目或商讨、解决的矛盾、疑难……[27]上面这些定义只是强调了阅读治疗在协助解决个人问题时所起的作用,忽视了其辅助治疗疾病的重要功能。

在王绍平等编著的《图书情报词典》(1990 年)中,“阅读疗法”指为精神有障碍或行为有偏差者选定读物,并指导其阅读的心理辅助疗法[28]。 这个定义只局限于治疗患者的疾病。

4.2 定义过宽型

刘胜江等认为“阅读疗法”是通过指导人们有针对性地默读或朗读文献,达到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的治疗方法,它具有预防、治疗、发展三项心理功能[29]。 这个定义简单指出阅读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显得过于笼统和宽泛。

在美国出版的《图书情报百科全书》(1969 年)中,“阅读治疗”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阅读图书和相关资料,有控制地治疗情感和其他方面的疾病。 它是利用文献的力量促使人们领悟、实现自我成长目的的一种活动[30]。 该定义指出了阅读治疗的功能,遗憾的是涵盖范围太广,没有凝练成阅读治疗的简洁定义。

4.3 阅读治疗文献单一型

我国台湾学者王万清在其专著《读书治疗》一书中使用“读书治疗”作为“bibliotherapy”的专门翻译用词,认为“读书治疗”是咨询员利用图书改变当事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促进解决其个人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31]。 王万清只是将图书作为阅读治疗的工具,这是对阅读治疗的狭隘理解,限制了阅读治疗的研究范围,不利于阅读治疗的发展。

4.4 两个使用较多的阅读治疗概念存在的问题

《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3 版,1961 年)收录的“bibliotherapy”的定义是:(1)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和精神病学的治疗;(2)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32]。 1966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了“阅读治疗”的这个释义。 沈固朝1996 年将这个定义介绍到国内后,很多学者以此解释“阅读疗法”或“阅读治疗”。 此定义前一条将阅读治疗界定为可用于治疗精神或某些躯体性疾病,而后一条释义的范围则相对宽泛许多。 万宇认为此定义简单明了,应用的空间也较广阔[33]。 在《辞海》(1999年版)中,精神病学即精神医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临床学科[34]。 此定义中把具有隶属关系的医学和精神病学并列使用,无疑犯了语言逻辑错误。 王同亿主编译的《英汉辞典》则规避了这一点,书中的“阅读疗法”解释为:“指导患者阅读精选的阅读材料,作为内科学和精神病学上的一种辅助疗法,亦指通过有指导的阅读而帮助解决个人的问题。”[35]

2005 年,王波将“阅读疗法”定义为: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36]。 王波在其专著《阅读疗法》中,详细分析阅读疗法的原理、类型,叙述了中国阅读疗法发展简史,对我国的阅读治疗研究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王波的“阅读疗法”定义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引用,但他将“阅读疗法”看作是维护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忽视了“阅读疗法”另一重要功能——帮助解决个人问题。

5 阅读治疗概念界定

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阅读治疗定义需要包含以下方面:

〇简单地说,阅读治疗就是通过阅读维护健康或帮助解决个人问题。

〇阅读治疗的主体是治疗师、指导者或求助者本人;客体是患者或普通的健康人;工具是文献;方法是阅读、讨论、领悟。

〇阅读治疗的重点在于通过阅读使人获得认同、净化、领悟,改变思想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和自我的发展。

〇在治疗生理或精神疾病时,通过阅读调整心理状态,辅助医学治疗。 在解决个人情绪问题或个人遇到的社会、生活等问题时,阅读治疗可以起主导作用。

〇阅读治疗是一个指导者和求助者交互的过程。

〇阅读治疗主要是以文献为媒介,借助自助性或者他人指导阅读的方式,通过改变的人的认知来达到阅读治疗的目的。

〇阅读治疗可用于躯体疾病、情绪问题、心理障碍以及社会经济问题等各个领域。

〇阅读治疗文献是广义的文献,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换和完善,除了纸质图书、期刊,还包括声光电磁等各种知识载体形式的文献,如电影、电视剧和以网络为载体的网页、视频、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多媒体文献。

2010 年,阅读治疗研究专家宫梅玲在文章中提到:随着阅读疗法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对阅读疗法概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37]。 她以《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3 版)给出的概念来解释“阅读疗法”。 基于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将此定义修正为:(1)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躯体或心理疾病的治疗;(2)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王波的定义的“阅读疗法”,内涵丰富,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为:是以文献为媒介,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恢复身心健康,或帮助解决个人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样,《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和王波分别给出的阅读治疗定义经修改后,明确而无歧义,涵盖面宽,都是比较恰当的“阅读治疗”概念。

阅读治疗可以为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服务。 发展阅读治疗用于保健、养生,调节情绪,预防疾病,改变认知、行为或协助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 发展阅读治疗主要由监护人、教师、图书馆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或求助者本人等实施。 临床阅读治疗是把文献作为辅助治疗疾病的药物推荐给有生理或精神疾病的患者阅读使用,需要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临床医师或精神科医师担任,他们在进行治疗时有必要听取图书馆员等有关人员的建议。 阅读治疗除了发展阅读治疗和临床阅读治疗,还有个人与团体(群体)、自助式与他助式等类型的阅读治疗划分方式。

6 “阅读治疗”的关联术语界定

E.B.艾伦在《图书治疗实践》一文(1946 年)中提出“图书治疗学”[38],国内有研究者提出建立“阅读疗法学”[39],有不少研究者提及“阅读疗法师”术语。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学”有学习、模仿、学问、学科、学校5 个方面的含义[40]。 笔者认为,在表述“学科”时,“学”作为名词,一般和动词或专有名词(如“图书馆”)连在一起使用,“疗法”是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这里,“疗法”和“学”不能并列在一起使用,而“阅读治疗学”则符合语言逻辑,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关于阅读治疗的学科。 同理,相关的术语还有“阅读治疗师”“阅读治疗文献”“阅读治疗书目”等。 这些阅读治疗术语也得到了一些国内研究者的运用。 如,牟晓青、于志涛介绍:“1939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医院分会成立阅读治疗委员会,阅读治疗在图书馆学领域得到正式认可。”他们主张译介国外优秀阅读治疗实践案例中的书目,“丰富我国的阅读治疗书目资源”“将阅读治疗纳入政府政策实施层面”“推进阅读治疗师资格认证工作”[41]。宫梅玲提到:“阅读治疗”的作用将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重视,“阅读治疗师”会成为一个有美好发展前景的职业[42]。 泰山医学院从2001 年开设“阅读治疗阅览室”,成立“阅读治疗研究小组”……围绕“阅读治疗服务”的方法、效果和阅读治疗书目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43]。

猜你喜欢
王波定义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inew-regulating and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exercise to treat rotator cuff injury
鸟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鸟人
潘石屹刷新朋友圈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成功的定义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