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2-18 08:55王艳芬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2期
关键词:县域河南省工业

王艳芬

(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县域经济作为城市和农村经济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目前,河南省的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比较落后,且结构发展不均衡,农民生活水平偏低。加快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已是迫在眉睫。

1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河南是人口大省,共有105个县(市),数量居全国的第4位,县域行政区划面积占全省的88.5%,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3%。县域工业占全省的比重超60%,百亿级产业集群78个。2019年,全省县域制造业增加值为1.1万亿元,是2014年的1.1倍,且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14年的1.6倍,县域城镇化率提高了8.7个百分点,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百强县8个,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整体来说,河南省105个县(市),GDP达到3.1万亿元。占全省GDP总量2/3,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0%。数据显示,县域经济成为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工业所占比重最大。具体来看,县域经济整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郑州、洛阳、许昌、周口、南阳的GDP已经超过2 000亿元。但河南省工业强县(市)多分布于郑、焦、洛、许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域,分布很不均衡。2020年,河南省的县域工业30强县(市)分布于13个地级市。总体来说30强占到整个全省县域的28.6%,贡献了45%的GDP和50%的工业增加值,应该说撑起了河南省的半壁江山。30强县(市)有效支撑了整个河南省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异质性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较为突出,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2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县域经济从综合实力来看发展非常不平衡,中原城市地带有发展相对较快的县域,其他地区发展都很缓慢,尤其是黄淮地区,那里的县区普遍人口多,资源贫乏,经济基础差,发展的种植业利益薄弱,因此经济发展滞后,部分地区甚至极大地拉低了河南省整体的经济水平。

2)河南省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有待提升。除此之外,农业水平较低,规模也很小,导致农民收入低,并对财政收入构成直接影响。

3)工业非常滞后,没有形成其应有的核心地位,仅有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很初级,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这样的产业很难带动工业发展。

4)对外市场不够开放,这是由于当地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及政府开放措施做得不到位造成的。因此河南省县域招商引资很少,出口的产品也较少,即使有出口的产品也是初级产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

2.2 针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存在体制障碍。部门权力比较集中,使得县域经济发展不够灵活机动,缺乏宽松的行政环境,影响了顺利行使县级政权,导致经济发展不顺利。

2)河南省县级财政收入来源不足,且收缴不易,政府投资建设都是采用借贷形式,导致河南省县级财政状况堪忧。由于金融体制落后,信贷政策也没有考虑企业需求,借贷困难,企业生存面临很大的危机,这也使得河南省县域经济受到制约。

3)传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据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样的产品,由于缺乏优质产品,没有地方特色,导致这些产业很难规模化,经济效益很小,很难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

4)基层干部经常调动,任期普遍较短,导致出现发展县域经济的急功近利。这也使得基层政策缺乏延续性,政府干部没有长远发展的心思策略,造成投资环境很差,不能吸引资金进行投资。

5)河南省县域工作很少存在高薪与优厚待遇,无法吸引人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也很少回家乡发展。目前,县域经济对于管理和技术人才都很缺乏,专业人才更是“一才难求”。缺乏人才资源,导致河南省县域经济没有发展的支撑和基础。

3 加快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是所有区域经济都得到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以及学习、工作、社会环境得到全面优化。河南省的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县域,所以县域经济发展得好坏,直接关系着河南省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关系着共同富裕能否顺利实现,只发展中心城区的经济是远远不够的。

3.2 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河南省的主要产业为农业,农业特征十分显著,而要解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最重要的是使县域经济得到发展。因为县域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三农”经济,县域经济密切关系着“三农”问题。只有使县域经济得到发展,农业才能发展起来,农村才能富裕,农民才能过上理想的幸福生活,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三农”问题[1]。

3.3 有利于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想要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就需要激活县域经济,实现城市带动乡村建设,城市和乡村经济互利互惠、互帮互助,工业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和高层次的发展,使得城乡经济实现协调统一的发展进步。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差距减小,出现城乡经济实现共同繁荣的景象。县域经济发展了,整个社会的购买能力得到提升,国民经济得到稳定增长,各种社会矛盾得到解决,社会就能够和谐稳定地发展[2-3]。

3.4 为提升河南综合经济实力发挥关键作用

河南综合经济实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县域经济所拖累,先进省份高于河南经济实力的关键是因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平衡。发展滞后的县域经济主要表现是存在大批贫困县,经济强县较少,经济发展比重失衡。要使河南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提升,最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发展县域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河南省尽快赶上甚至超越经济发达省份。

4 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策略

4.1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

河南省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对市场进行监管,同时还要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市场的主体职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河南省目前正在建立的直管县应得到推广,同时也要深化乡镇的改革工作。河南省各个县级区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借鉴,这样的政府机构改革,有利于对县域经济进行合理化模式变革,促进其发展与进步。

4.2 使县域工业化水平得到尽快提升

工业是提升经济实力的重要产业,但河南省的工业化水平很低。河南想要成为经济综合实力强大的省份,必须搞好自身的工业发展。无论是工业发展较好的县市,还是发展较为薄弱的县市,河南省都应针对本地的区域特点,同时借鉴发展较好的地区,积极发展工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业产业。

4.3 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

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发挥特色产业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在选择适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时,应考虑到地区位置、人力资本、特有资源等,考虑到自身所处县域与其他县域之间的差距,形成自己所在县域的特色产业,挖掘自身县域的潜力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有利于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展,还有利于培育与形成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指具有当地资源和条件优势的产业,特色产业的选择不应局限于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只要对当地经济有强大的助推作用的产业就是正确的选择[4]。

4.4 把农业的产业化切实搞好

农业的产业化是有效实现传统农业对接市场经济的手段,河南省一直以来农业发展就不乐观,产业化更是十分滞后,作为农业大省的优势不仅无法发挥,反而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河南省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劳动力较于其他省份也更加廉价。因此,河南省应充分发挥这两点优势,对丰富的农产品进行加工、保鲜、储存、运输,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除此之外,有机结合种植和加工,发展大规模农业企业集团,提高经济效益[5]。

4.5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河南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民营经济都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因此,河南省人民政府应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政府应从税收、对外贸易、投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积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有好的经济效益、较大市场潜力和强大发展实力的民营企业,要从各个细节给予特殊照顾,使得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民营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充分发挥出来[6]。

4.6 切实建设好小城镇

小城镇联结城市和农村,是实现城乡交流互动的纽带,是实现城乡资源互换的桥梁,是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到城市发展的转换地,也对乡村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示范作用。河南省在建立小城镇的过程中应坚持逐步推进原则,先建设好中心集镇与县城;坚持科学规划原则,加大建设基础设施,促进新区开发,同时还要对旧城进行必要的改造;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户口迁移政策宽松灵活,清除体制上制约小城镇发展的障碍。

4.7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但是还不能过度依赖资源,否则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借鉴其他地区不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而导致资源枯竭无以为继的反面教材,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的彼此联系,合理开采和利用地区资源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发展的良好局面。

5 结束语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具有偏低的产业结构的层次;县域民营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河南县域经济想要发展就需要对省内各县域经济的发展阶段进行准确判断,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培育与发展特色经济,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产兴城、以业聚人、产城融合”路子,集中优势建设特色集群,不断推动河南省县域各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县域河南省工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工业人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