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2-02-18 20:48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立德树人育人

马 瑶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一直处于“孤岛”境地,未形成与专业教学协同育人的格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为打破高校思政“孤岛”境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也要融入课程思政,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与德育因素,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努力让高校育人效果达到最大化。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目标

(一)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要以“为国育才,为党育人”为教育理念

新时代高校的教育主题为“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就是“为国育才,为党育人”[1]。高校作为人才聚集的主阵地,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主动承担起为民族复兴培养新时期人才的任务,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但要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教学体系,还要结合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其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伟大的理想信念,建立高尚的品格。高校中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学理念,都与其自身属性有关,所以教学目标的设置也不能和学科本质分离。而英语作为一种沟通与思维的工具,不只是工具性的课程,还要增加人文性,变为人文性的课程,将英语变成学生体验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提升文化认同,培养对我国文化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全面性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激发高校守正创新的活力

我国现在的发展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会点。高校教育也要实施创新,积极开创出面向所有人都能灵活开放的育人体系。高校把握好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体系、管理体系与教材体系中,实现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全覆盖,能够做到想学生所想,答学生所疑,尽可能回应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有需求与期待,将其培养成具有伟大家国情怀与广阔国际视野,能够慎思明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性新人。另外,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促使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须以新理念、新技术、新途径开展,让课程思政真正能够“融进来”“走出去”,扩展大学教育新模式。例如,在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中,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只有英语,不能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文化视角,让大学生在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下,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培养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达到国家“立德树人”的要求。

(三)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助大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教师为了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带领其进入英语的氛围中,导致课堂过度关注目的语文化,忽视了母语文化,出现大学生中华文化失语的情况。我国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教材与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对于母语文化虽有一定程度的介绍,但涉及不多,材料仍有待丰富。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动加强母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围攻下,我们有必要提醒学生在批判中吸纳目的语文化,弘扬母语文化,防止轻易地全盘认同西方意识形态,失去自己的文化身份[2]。在此,教师要把握好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主动权,不但要带领学生尊重英语国家文化,还要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自主批判与吸收各种英语国家的文化精髓,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将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结合,让学生可以正确看待西方文化,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进而更好地弘扬母语优秀文化。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聚焦三观,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全过程”思政

“全过程”指在大学生不同阶段中,针对性地实施思政工作,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能够全部贯穿到人才培育的每一个环节中。结合英语学科的特征,实施立体化教学,实现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全过程的融入。

第一,课前文化导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成为高校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培养的催化剂[3]。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时候,须将德育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上,通过教学不断增强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发展其爱国主义情怀。一方面,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设置,需在与西方价值观“争流”中,建立爱国主义的“坐标原点”。另一方面,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以国家民族为立足点,面向世界,将“对外开放”与“爱国主义”结合,从历史中、时代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提升学生归属感与荣誉感,进而建立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怀。因此在设计英语教案的时候,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增强思维的导入,自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坚守大学公共英语课堂这一渠道,帮助学生生成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背景,多为学生阐述个人、社会与国家的本质价值需求,明确是非评判价值标准,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入课堂,与公共英语课程结合,促使课程思政工作顺利开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力争打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这一场仗,提升大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本质的鉴别与批判,帮助当代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三观,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党的发展路线与政策方针,肩负时代使命,提升责任感,让国家的成长与其发展紧密相连。另外,在学习中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国家获得的历史成就,自然渗透国家情怀内容,让大学生形成与时代的共振,为民族发展培根铸魂。公共英语课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使用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说英语”与“讲情怀”结合,如可以引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之大典”素材,让学生在多媒体视频观看下,获得领悟,收获感动,激发爱国热情。再如,在我国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战中,很多高校教师与学生纷纷参加到志愿活动中,做翻译工作,为爱国主义书写了一本生动鲜活的实践教材,并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可不断挖掘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将此作为思政教育素材,融入公共英语课堂中,开展健康、生命与爱国教育。另外还可借助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教育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的显著优势,为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精神。由此可知,思政课程不但需要学科育人,还要走向课程与活动育人,紧抓课堂这一育人的渠道,让大学生在接受爱国教育同时,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内化思政内容。

第二,课堂上进行中西横向对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有效为学生传递英语知识的同时,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教学最大化,是教师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当下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本土优秀文化缺失的现象。大学生的文化失语症,为跨文化交流带来较大的影响。英语教学课堂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场所,与其他专业教学相比,教学内容中隐含较多西方文化,如果只关注西方文化,无疑不利于学生建立文化身份认同。因此,高校可组建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研团队,共同建立中国文化教学优秀素材库。教研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挖掘国史,党史中的优秀文化,在课堂中自然融入优秀中华文化,打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政教学素材,讲好中国故事,唤起学生的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觉和自信,帮助学生以科学与开放的姿态,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差异,有效借鉴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国优秀文化思想与成果,同时抵御负面的文化信息,在春风化雨的过程中培养新时代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多维并举联动,公共英语课程中全方位融入思政

“全方位”融入思政,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通过扩展育人的方式与空间,实现课程思政的全覆盖,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用显性与隐性教育结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育人教育成效。显性教育作为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知识为重心进行教学,此方式比较高效、省时,但是以此开展课程思政还有很大的问题,如影响学生高效进行跨文化交际,因为是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对异地文化形成深度理解。此外,显性教学以机械型为主,难以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化内涵。在此引入隐性课程思政教育法,挖掘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中共同的思政元素,有效实践,进行学习。将两种教学方式的融合,能够为学生构建更多的感知外国文化的机会,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对提升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课程效果有很大帮助。

扩展教学空间,增加实践、网络教学平台等教育形式,提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形式,多开发除了课堂外的更多教学场地,利用学校资源实施创新性育人教学。如可以开办红色文化讲习馆,教师带领学生入馆,中英文对照实施教学,在课中通过耳濡目染与张口操练,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另外,通过网络平台扩展网络教学新途径,高校要紧跟新时代大数据的脚步,实施“云”英语课程思政,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表达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将自己的作品通过多种新媒体方式上传到大学公共英语线上课程平台。重视新媒体宣传作用,坚持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建设校园网、广播站、官方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宣传文化阵地[4],让学生耳之所闻、目之所及皆是文化。通过指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将形式多样的文化样式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既“有 意思”又“有意义”[5]。

综上,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新格局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全面性转化,结合立德树人体系,在高校内构建“大思政”格局。其次,课程思政与公共英语课程的融合,有利于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相互促进,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完整的全课程育人新格局。最后,课程思政与公共英语课程的融合有利于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融合,多方面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立德树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