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性

2022-02-18 02:49岳生娇
幸福家庭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天地天性蔬菜

■文/岳生娇

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抵抗力、免疫力,还可以让幼儿的想象力、审美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得到发展。亲近大自然可以使幼儿掌握在幼儿园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要意识到释放幼儿亲近自然天性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重视自然教育,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释放幼儿亲近自然天性的价值

鼓励幼儿回归自然生活是发展幼儿自主意识和自由个性,使幼儿获得快乐童年的有效方法。重建自然课程需要教师将各种有自然教育意义和充满自然气息的游戏活动融入教育课程中,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与快乐。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感受,这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陶冶幼儿的情操,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大自然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百科全书,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神秘的大自然对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长幼儿的知识经验,拓展幼儿的眼界。基于此,教师应满足幼儿因好奇而主动学习的需求,释放幼儿对亲近自然的天性。

二、释放幼儿亲近自然天性的策略

(一)设立绿植小天地

实践是帮助幼儿加深记忆的最好方法之一。幼儿园可以布置一个绿植小天地供幼儿学习,鼓励幼儿培养一株绿植,从一颗种子的培育到慢慢地发芽、生长。幼儿通过日常的浇水、除草、施肥等工作,能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幼儿园布置绿植小天地,可以为幼儿接触自然提供便捷的空间和场地,鼓励幼儿长期观察植物的生长并亲自培育植物。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技能。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大自然,提高绿植小天地的存在价值,教师应定期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园本教育。例如,在“春天来了”活动中,家长与幼儿带着挑选的种子一同到园,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亲自动手开始进行松土、播种、浇水等工序。播种结束后,幼儿在盆栽上挂上自己的名字,放在绿植小天地。每天教师就带着幼儿来到绿植小天地观察盆栽的生长情况,根据每一盆绿植的生长特征为幼儿讲解它们的生长过程。比如吊兰发芽之后要将它悬挂起来,桂花需要很大的生存空间,因为它会长得很高很大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幼儿参与绿植生长的全过程,使其在体验劳动的同时产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二)开展采集活动

为了让幼儿更充分地了解大自然,幼儿园应开展采集活动,在培养幼儿动手实操能力的同时,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定期开展采集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不同的季节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教师可鼓励幼儿对在自然界采集到的树叶、果实等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鼓励幼儿进行创作,拼凑出一幅关于季节的图画,这样可以让幼儿将课堂知识与大自然中学到的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对大自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除了采集植物,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到野外,鼓励幼儿去看、去摸、去闻,充分地调动幼儿的感官,这样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开展野外采集活动,可以让幼儿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乐趣,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开阔眼界,为幼儿的教学课程增加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自然界是一座丰富的教育知识宝库,各种各样的树叶、花朵都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了加强幼儿的知识记忆,教师可以组织家园共育活动,邀请幼儿家长参加“我来拼拼拼”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用幼儿从野外采集的树叶、花朵以及果实进行创作。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审美思想,通过发挥想象力和家长的协助,他们可以创作出很多新奇且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幼儿利用自己采集的东西,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创作,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且有满满的成就感。在完成创作后,幼儿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讲述自己的创作灵感,并介绍自己收集的自然材料。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还可以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除此之外,这种家园共育活动也可以让教师、家长以及幼儿三者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和谐,有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定期组织郊游露营

郊游和露营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户外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深入大自然,借助自然周边的环境对幼儿产生持久的影响。

幼儿园应该定期开展自然活动,在一片宽阔的草地上,激发幼儿的爬行欲望,幼儿在松软的草地上爬行,获得真实的快乐。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对周边环境的好奇心开展一系列野外小游戏,比如“大自然里有什么”游戏。教师让幼儿坐成一个大圆圈,然后开始从左到右依次拍手,游戏的口令就是“大自然里有什么?”每一名幼儿都要思考大自然里面有什么东西,然后根据口令说出来。这个游戏可以让幼儿快速地回想大自然里面遇到的植物或者动物,并对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物进行快速记忆,这样可以让幼儿对大自然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并且更快速地融入陌生的自然环境中。在郊游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教师要告诉幼儿,大自然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所以在郊游和露营的过程中要及时地收回产生的垃圾,并且不可以乱扔垃圾,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幼儿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除了要保护自然环境,教师还要提醒幼儿注意个人卫生,比如玩耍之后一定要勤洗手,不要用充满细菌的手去拿食物或者揉搓眼睛等。这样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更加健康快乐地玩耍,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郊游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表达类的游戏,鼓励幼儿对一天的收获进行总结,比如“我是小小演说家”游戏。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站到圆圈的中心,讲述自己一天所发生的奇妙之旅。幼儿可以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在自然中发现的奇妙之处,听其他小朋友所讲的见解,进行知识的补充。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扩展幼儿的知识领域,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蔬菜种植园活动

教师在进行自然教育的时候,可以带领幼儿种植一些常见的蔬菜,让幼儿一起参与种植过程,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明白食物来之不易,还能让其体会到农作的乐趣,感受自然的奇妙。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摄入量最多的食物之一,也是幼儿常见的物品之一,但是幼儿并不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因此,幼儿园可以组织蔬菜种植活动,在幼儿园角落开拓出一小块蔬菜种植地,让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蔬菜进行种植,比如菠菜、油菜、小白菜等等。从松土、浇水、播种、施肥以及后期的捉虫环节,幼儿都要参与其中。经过漫长的生长周期和幼儿悉心的照顾,蔬菜成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与家长开展采摘活动,并做成美味的食物一起享受。幼儿参与种植和后期培育过程,在收获蔬菜时也会获得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改正不爱吃蔬菜的不良习惯。蔬菜种植园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劳作的辛苦与快乐,还可以让幼儿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发现种植的乐趣,对大自然更加向往。

(五)给予重复活动的机会

幼儿因为年纪较小,社会阅历不足,所以对世界的认识起点是从感知开始。他们通过反复的行为加深印象、强化感知,然后逐渐地形成对每一件事物的深刻认知。为此,教师就要结合这一特点,在亲近大自然的课程中,给予幼儿多次重复某项活动的机会。

例如,面对广阔的草地,幼儿会不自觉地在草地上爬行,一开始幼儿可能更多的是在草地上掌握爬行的姿势和要领,反复地爬行可以让他们体会到爬行的乐趣;当第二次组织爬行活动时,幼儿可能会对草的颜色感兴趣;当第三次组织草地爬行活动时,幼儿可能会在爬行的过程中发现藏在草丛里的小动物,比如蚯蚓、蚂蚁等。同样的爬行活动,幼儿每一次的收获却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同样的活动中发现了不同的奥妙之处,这样不仅让幼儿有了更多的发现和体验,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

(六)加强家庭亲近自然的引导

释放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性,不仅要靠幼儿园的课程教育,还要加强幼儿家庭的引导。家长会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幼儿,给幼儿更多、更具体的指导。另外,幼儿园的大自然教育会使幼儿更快地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因此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进行交流活动,让家长认识到释放幼儿亲近自然天性的重要性,发挥家园共育的优势,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中,有效地释放幼儿的天性。

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蝉鸣鸟叫、秋天的硕果累累以及冬天的大雪纷飞,这些大自然的馈赠都是幼儿了解大自然最好的教师,都是幼儿创作灵感的来源。教师和家长带领幼儿去户外玩耍,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幼儿在玩耍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进一步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天地天性蔬菜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迷宫小天地
迷宫小天地
迷宫小天地
迷宫小天地
蔬菜也“疯狂”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