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视域下的语文“智慧课堂”

2022-02-19 01:45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中路小学苏少春
师道(教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雅乐翠鸟诗性

文/ 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中路小学 苏少春

“雅乐”视域下的语文“智慧”课堂必须融洽感情,讲究方法,激发兴趣。同时,语文“智慧”课堂应该是“诗性”课堂,能让学生好之、乐之,教师能充分发挥“教育智慧”,达到人、情、景的“和合”。

一、知之,好之,乐之,生成智慧课堂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雅乐”视域下的语文“智慧”课堂倡导在传播思想,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营造愉快的育人环境。

(一)知而好。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知而好”的阶段: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品尝语文的甘霖。“知之”是是理智层面的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逐渐过渡到感性层面,这是对于语文“学习”这件事的兴趣爱好、情感倾向。这个培养过程叫“好之”。“知而好”让学生从初识语文的不反感逐渐到用心投入语文学习中。这个时候的学生为了能得到语文的甘甜不放弃,期待能欣赏语文的漫天光彩。

(二)好而乐。1.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语文课堂应该传递人性、唤醒心中“情”:文本之情,体验之情。语文教学应当雅而不俗,情“趣”盎然:学习的兴趣、实践的乐趣。通过愉悦的课堂气氛、快乐的方式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核心素养。2.以乐唤乐,以乐导学。课前是快乐阵地。我们的课前三分钟的目标“课前快乐三分,课中开心三十分”。课堂是快乐舞台。我们希望课堂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精彩纷呈的快乐舞台,它可以用快乐唤起快乐,塑造快乐。

二、诗性、诗境、诗心,开辟智慧课堂

1.诗性智慧。维柯在《新科学》分析“诗人智慧”:“诗人”在古希腊文是“创造者”,“诗”即创造。所以“诗性”的本意是“创造性”。“智慧”是指人们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一种思维能力。我们希望能巧妙地运用“诗性智慧”“:以己度物”的认知方式去学习语文。“以己度物”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想象,通过对文本的感受和体验,并创造出自我的全新世界。我校的“诗性智慧”模式就是如此,让学生积极挖掘文本中的具有真善美的情感、诗情画意的韵味、抵达心灵的才情,在整个过程中不知不觉表达了愿望,满足了情感,培养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会“诗”境、悟“诗”意、现“诗”心。对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刻苦钻研,用语文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探索出语文教育教学的本真途径,通过一个个教学细节挣脱牢笼,酿造“诗”境;以诗人的敏感捕捉文本的情感,直抵“诗”意。通过鲜活的课堂和审美追求,呼唤深层课堂文化意识,涵育学生们的“诗”心。对学生而言,语文的学习需要一颗“诗”心,以“诗”心进行“诗性阅读”。(如经典诵读)历经阅读、思考、反思、沉淀、迸发……追求“诗性”“诗意”“诗境”合三为一。

三、灵动、活力、和合,碰撞智慧课堂

(一)灵动之美,因“让”而彰

新课程标准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灵动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1“.让学”课堂,顺学而导——个性灵动之美。“让学”,就是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给学生的学习,体现在语文课堂中就是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主动、自主、深入地学习。

(1)“让时间”:读、思、议、写。“让时间”就要摆脱“授予”的观念,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首先让学生有时间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释疑、议创思,写创意。正如沈大安所说“语文训练是语文学科的个性”。鲜明的个性在思考中碰撞,在研讨中触类旁通,在写作中迸发。《落花生》的小练笔中,要求写一种事物。小威的思维灵动迸发“:她轻轻地一吹,田野尽绿;她温柔地一吹,万物复苏;她轻快地一吹,百花竞放;她悄悄地一吹,细雨润物……”学生在经历“读-叩问”“思、议-体验”“写-发现”等过程中,始终有股气韵在贯通着,这股气韵是个性自主。气韵通了,课堂就有了灵气。

(2)“让理解”:体验情感、受到熏陶。“让学”的最终目的是“让理解”,在理解中体验文本的情感,受到人文的熏陶。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看法肯定也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每个人从文本的“道”里发现的、理解的不单单只有“仁爱”,更希望每个人得到的是属于自我的独一无二的“智慧”!

2.求新求变,智慧机变——思维灵动之美。智慧课堂教“识”,更要教“智”。要使智慧课堂增添灵动,需要智慧机变,求新求变。语文大师王崧舟的《孔子游春》,环节设计精妙,却又无法可循。他将看到的和想到的对应起来,甚至将文章改编成一篇诗歌。

(二)和合智慧,因“美”而现

“和合”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中“和而不同”、“和合而生”的文化理念便是“和合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的“雅乐教育”正遥遥呼应了此理念:追求教育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让每个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1.和合共生体现和合之美。所谓“和合共生”指和谐共进、相互促进。这特指教育的主体及相关要素和谐共生,共同成长。教育资源要“和合共生”。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开发个性的、灵动的,包容的教学资源,形成优秀课例。教育方法要“和道共生”。教学要得“道”“,道”指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贵在遵循教育科学发展规律中融合教学各要素,探寻适合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要“和态共生”。“态”指教育大环境形态。教育的环境形态紧跟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的教育观念也要因势而变,和态共生。

2.师生互动体现和合之真。“互动”指师生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课堂互动。教师在互动中的精彩点评更会塑造无限的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于老师《翠鸟》教学片段—

师:(点评)看!这只翠鸟正在叫呢,鸣声清脆,同学们画的这么好,可不能浪费了,谁能来介绍介绍这些翠鸟?

师:(指名)你来,下面这些同学都是来参观的。

生:这只翠鸟……

师:停!你看,同学们坐得这么好在听你的介绍,你应该先说些什么话呢?

生:(笑了一下,想一想)同学们好,你们看,这只翠鸟……

师:嗯,声音真好听,翠鸟们,你们的嗓子那么好,不知道会不会唱我们人类的歌曲?

这是以赏识、愉快的语言构建的“和合”课堂,学生充分发表自我见解,展示、释放、碰撞、融合,课堂更精彩、灵动、和谐,孩子们更快乐、自由。在这“乐学善思、惟实求真”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实现文化引领与文化育人。

猜你喜欢
雅乐翠鸟诗性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翠鸟
翠鸟
雅乐的来龙去脉
家长切莫学翠鸟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