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对策研究

2022-02-19 02:14郑芬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364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语文

郑芬(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364000)

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也是实现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它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关联。在“双减”政策的推进下,传统以大量练习为主的作业形式已经跟不上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应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双减”赋予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设计出更为灵活、自主性更强的作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公,提高其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一、“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要求

“作业”从定义上来看,它主要是为完成学习方面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轻学生过重课后负担中就有对作业负担减轻的具体要求。从侧面来看,这也对作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是要求难度、总量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从《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内容来看,其明确应合理调控作业结构,以确保难度不超过国家课标,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同时,其还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确保小学低年级学生可当安排巩固练习,而针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则要求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六十分钟。

二是重视作业的创新设计。《意见》也进一步提出要将作业设计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学习规律挂钩,并纳入教研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设计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问题透视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传统小学语文作业附带了较强的“巩固知识”属性,这也使得其作业设计局限在海量的读、写练习中。这样的大量练习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倍增,其作业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首先,机械式抄写练习过多。这样的作业形式固化单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学习负担,自然学生的写作业兴趣大打折扣。

其次,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忽视。从当前小学语文的作业布置现状来看,基本都是统一形式、统一难度,并由教师统一发布。从深层次来看,这就意味着教师并未从“因材施教”这一视角入手来认真对待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没有分层、缺少梯度的作业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会严重阻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成长。

最后,作业设计缺乏创新性、延续性。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不仅缺乏整体性、延续性训练,也较为割裂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封闭,也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对策

课后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不仅能巩固语文教学效果,还能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吸收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学习的初级阶段,把控好作业质量,对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效能直接关联。因此,教师应基于“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的新要求,找准“减”负担和“增”效能两个方向,以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为基础,加大对作业的科学分层,并从趣味性、探究性、生活性入手,进一步深化作业的效能,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

1.深层调研,科学分层

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因材施教,“双减”政策着重要求减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应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这也意味着教师应从“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来进行作业设计。这样的作业才能最大化地释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学习压力的减负。

首先,教师应从自身的观察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做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可以将学生分成A(优秀)、B(普通)、C(后进)三个组别。同时,也要针对作业形式做好深层次的学情调研。例如,通过匿名投票、生生评价、分组调查等方式,分析出本班学生更为倾向的学习方式与作业形式,从而来为进一步进行分层式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学生乐于并擅长做这类作业。

其次,当教师做好基础学情调研后,就应从作业量、作业难度、完成作业时间三大层面入手,并基于前期的学情调研情况来制定出科学的分层式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从作业量分层来看,除了每个人每课的必要基础性练习之外,也可以适当减少C组学生的作业量,这也代表着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这样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牢靠程度。不难看出,通过科学分层式的作业设计之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大大的释放。这样的作业布置不仅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在实现了“双减”政策目的的同时,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2.提升趣味,活化兴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语文的重要推动力。同理,想要推动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就要让作业本身具有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只有让兴趣作为推动力,才能让学生更快速地进入作业世界中,使其更好地从作业中获取知识、掌握理解。同时,从“双减”政策的视角来看,它表面是要减去学生的负担,其实从内核来看,是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因此,小学语文低年级作业要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形式,而是要不断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进一步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继而更好地从作业中汲取知识、巩固掌握好知识。

3.深化思维,促进理解

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减”背景下,除了要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以外,还要关注作业与学生思维发展的关系。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来看,他们正处于探索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因此,教师应紧扣学生的这一认知特征,在设计中要放大“思维探究”这一关键词,来设置出既符合知识牢固目的,又具有想象探索性的作业,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其中的奥秘。这样才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安排《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节内容的作业时可分两步走:(1)布置预习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一起查找动物尾巴的作用,并画出两种学生喜欢的动物,图画要突出动物的尾巴。从这个预习作业的意图来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他们更愿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此次预习作业是一个收集作业,它要求学生向家长了解或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了解尾巴的特点,然后选择两种喜欢的动物画出来,图画要突出动物的尾巴。此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通过与家长查阅资料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了解信息的方法。(2)布置课后作业:可以让层次高的学生给画好的画配上文字,仿写课文,不会的字可以请家长帮忙,也可以写拼音。家长的参与既减轻了作业的难度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由于有了第一个作业的准备,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被充分打开,他们写出了很多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几乎都不一样。即使画的动物一样,但用词也不一样,所以作业非常丰富多彩。

4.融入生活,发展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更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不仅要顾全语文单元知识的连贯性,也要贴近学生生活去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去动手、动脑、动口,从而切实将学习空间还给了学生本身,让“双减”真正地落地,自然而然,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这一单元的整体教学后,不难看出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周期性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且对于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现象原理进行记录,并选定观察结束日后进行课堂汇报交流。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性作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这对学生后期的学习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5.多元评价,深化效能

“双减”减去了学生的额外负担,也对语文教学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作业设计的层面来看,除了要活化作业的设计形式以外,有效的作业评价方式也是促进作业效能提升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的初期阶段,有效的激励评价手段是增加他们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科学作业评价理念,并要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业效能。

例如,教师可以在评价中增添一些动物印章、笑脸印章等趣味性手段,这些生动形象的图案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此外,教师也要活化评价形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勇于表现自我,教师可以用演讲、表演等方式来活化学生的作业展示,并辅助学生、师生、家长三方互动评价的形式,从而来深化学生的作业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面对“双减”新形势,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作业设计理念。只有让小学语文作业能“起”于生活,“启”迪思维,“奇”思妙想,焕发出灵动之美,才能真正达到减负增效、快乐学习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