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和探索

2022-02-19 02:14邱巍雯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洋小学361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旋律生活化阶段

邱巍雯(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洋小学 361000)

教育生活化的提出者是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倡导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两者相互融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一切事物的启蒙发现阶段,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接触一些音乐知识,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美好氛围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开展校园生活,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自身发展。针对音乐教学生活化,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寻找更好的方式,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主要总结了以下几方面。

一、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发挥音乐魅力,带来美的享受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能够发挥音乐的魅力,给小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小学阶段不同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业忙碌,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奠基阶段,在早上入校时,学校广播站会播放适合的音乐。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大部分小学在早上学生陆陆续续地进入校园时,通常会播放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或者歌曲,如有的学校会播放《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吟诵歌谣,播放完毕会接连播放一首旋律轻快的歌曲。中午进校园的时候,也会有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歌曲。这样的音乐形式便是使学生在音乐旋律的感染下,唤醒自己刚刚睡醒的心灵,通过优美的旋律,继而使学生摆脱疲劳,在心理上进入一种轻松愉快的学校学习状态,帮助小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感,在潜意识中放松身心。

2.彰显德育作用,规范行为习惯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问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德育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彰显德育的作用,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德育也承载着培养学生美好品质等作用。音乐在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小学阶段选用的歌曲都是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能够让小学生在聆听和演唱的过程中触动自己的感情,在爱国的旋律中,教师多加渗透一些行为习惯的教育,如我们要热爱祖国,做一个懂礼貌、爱学习、有好习惯的小学生,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通过这些侧面教育,让小学生从音乐中接受德育教育。

3.陶冶学生情操,传递快乐因素

音乐教学能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传递给学生快乐的因素。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不能仅仅传递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的教学中,能够通过欢快的旋律给学生传递一种快乐元素。比如,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顽皮的杜鹃》《我是小小音乐家》《甜甜的秘密》等音乐,有的是描写欢乐的小动物,有的是描写不同的职业。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不断陶冶情操,受到快乐因素的感染,在音乐的欢快节奏之下,学生的心情也是积极向上的,这些也是在时时刻刻贯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音乐的教学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很多教师还没有看到音、体、美的重要性,经过调查实践,我们主要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主科为主,音乐学科受轻视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更重视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这四类学科,而且在小学阶段,这四个学科都是需要考试的,只要是进行笔试考试的内容,在家长和教师的眼中便占据重要位置,那么我们当前的教育中,对于主科过分重视,导致音乐学科被忽视。根据我们了解到的小学课程表来看,在课堂上基本一周只有两节音乐课,并且有时音乐老师有事情无法正常开展音乐教学时,这节课通常会被语文、数学或英语老师占用,没有出现补音乐课的情况。尤其当快要期末考试的阶段,很多主科教师便会占用音乐、体育或美术等进行补课,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只能学到最多20首左右的歌曲,对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非常不利。

2.音乐教学偏离学生生活实际

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歌曲描述的画面和生活情境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缺少联系。比如,《牧童》这首歌曲,歌曲中描述的是小牧童的生活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的小学生大部分是在城市里生活学习,只有农村地区会养牛羊,而且当下社会中即便是农村养牛羊的人家,也不会让儿童自己去放牛羊。因此,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缺少这一情境的生活经验,便体会不到牧童的生活和乐趣,教师只是教这一首歌的演唱,缺少这首歌背后的文化因素和背景因素的展示,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则缺少情境性,无法感受到音乐背后的文化因素。

3.缺少配套乐器,学生难以真正感受

音乐教学需要相对专业化的配套乐器,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的效果不同,传递出的感情也不尽相同。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的乐器主要是钢琴,甚至一些郊区或农村学校连钢琴都不具备,上课时通过教师播放音频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跟唱进行练习。但是很多音乐曲目都是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的,如果乐器有偏差,那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则达不到传递相应情感的目的。比如,在三年级的一首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中,需要使用“手鼓”这种乐器,通过手鼓的拍打使得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手鼓发出的旋律和节奏,并且在手鼓的演奏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手鼓乐器盛行地区生活中的欢乐气氛。目前由于很多小学中缺少相应的配套乐器,导致音乐教学难以实现生活化。

三、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策略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营造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寻找有助于创造贴近于学生生活的音乐素材,创造性地将音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拉近。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也要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接触新的教学理念。在歌曲《小雪橇》中,有些南方的同学可能没见过雪,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下雪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雪花的外形和走在雪地中的感受,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更能感受到仿佛身临其境一般,闭上眼睛乘着雪橇在雪地里开心玩耍。教师可以在教唱过后,一边播放着下雪的场景幻灯片,一边让学生演唱,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氛围。

2.不断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思维

音乐思维是需要激发的,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学习更加生活化,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创造力和探索力都比较活跃,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备材料,充分激发他们潜在的音乐细胞。比如,在我们的歌曲《动物说话》中,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制作小动物的头饰,将这些头饰戴在头上,上课时,通过音乐课堂的角色扮演等形式演绎出这首歌曲的主要情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从而融入其中,更能深层次地使学生迸发出脑中的音乐旋律,激发音乐思维和音乐创造力。

3.多方面增加音乐鉴赏形式

音乐鉴赏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生活化,教师可以多方面增加音乐鉴赏形式和路径。在进行音乐课的鉴赏阶段时,教师需要做好多方面准备。聆听是一种最基本的音乐鉴赏形式,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音乐背景场面的描述,使学生在音乐的演奏中感知音乐的魅力。音乐鉴赏的另一种音乐感受能力是一种听者的心理活动,在听到音乐之后产生的内心活动,就是一种音乐感受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情感教育

不同的音乐中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除了要传递给学生一首歌的旋律和节奏要领,还要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情感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还可以开展一些音乐活动,如在学习《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再查找一些关于爱国情感的歌曲,诸如《白鸽》《手拉手地球村》《我的中国心》等歌曲,能够与一节课的学习主题相关,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世界和平、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画面,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爱国情怀,这样对于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立志建设祖国的情怀有着重要的作用,

5.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生活化,我们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在进行歌曲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歌曲的节奏编创或者旋律编创。比如,在歌曲《大钟和小钟》中,我们可以进行节奏编创,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体验大钟“当-”2拍的时值,和小钟“嘀嘀 嗒嗒”八分音符轻巧的节奏,在学生熟练运用这两种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钟小钟一起响的节奏编创,用“X”“X -”“X X”节奏,进行5~8小节的节奏编创,学生以每小节2拍进行节奏组合,编创后请个别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展示,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6.创建生活化的音乐评价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创建新型的音乐教学评价方式,才能够鼓励学生将音乐融入生活。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使用学生演唱过后给予表扬的评价形式进行评价,缺少一些更深层的启发。因此,面对当下新时代的教学形式,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多方位的评价。评价不仅要做到对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以及演唱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歌曲背后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发小粘贴、小卡片等形式,多方位评价学生的音乐水平,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背后的力量。

四、总结与展望

音乐总能带给人无穷的力量,音乐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能量,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音乐背后的力量。面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我们要积极采取以上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音乐教学的生活化。

猜你喜欢
旋律生活化阶段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7月,盛夏的旋律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