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深入开展德育的研讨

2022-02-19 03:35冯慧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六中学2563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曾子道德法治

冯慧(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六中学 256300)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道德与法治课是开展德育的有效途径,为此,要根据德育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探索有效的德育方式,寻找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最佳的衔接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有效开展学生德育

情境教学法能深入学生心中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拥有更深刻的感悟。为此,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特定情境,给学生创造角色扮演的机会,让学生深入情境中实现思想的洗礼和升华,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领悟,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角色体验。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体验,同时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其对德育知识的感悟和体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德育目标。

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内容时,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故事“曾子杀猪”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孩子、妻子和曾子,再现故事情节。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使故事在未背离核心主题的前提下更加精彩有趣,同时也要一边表演一边思考:为什么曾子会真的杀猪,只是哄骗孩子而已,需要真的杀猪吗?曾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换作自己又会怎么做呢?一开始,学生们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认为曾子不应该这么做,但随着角色扮演的深入,学生对曾子的行为有了不同的认识,开始理解曾子的用意:这是曾子在言传身教,告诉自己的孩子要诚信待人,让孩子懂得遵守承诺的重要性。明白了曾子的用心良苦,学生也会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开始诚信待人,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实现思想品质的升华。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对故事情节改编,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创意,从而让故事更加丰富饱满和引人入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故事内涵的认知和感悟,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是德育意义的重要体现。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增强德育的感染力

只有回归日常生活,学生才能真正明白法治和道德的真正意义,学生才会主动站在道德至高点,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实现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生活化素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学生认识事物和明辨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关注学生的表现以及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表露出来的思想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内容时,可以围绕“亲朋好友”这个话题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一边回忆一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自己身边的知心朋友有几个?是如何成为朋友的?如果在生活中没有了朋友又会怎么样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以及“友谊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友谊的认知。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敢于批判不道德行为,对不正确的价值取向说不,用道德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包容他人,这样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打造高效课堂并实现德育目标。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效突出德育内涵

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将德育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为此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技巧,将其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度剖析教材核心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效率。此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优质且丰富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认知需求,使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成为拥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四、鼓励参加实践活动,知行合一开展德育

由于学业压力的影响,学生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普遍缺乏生活阅历和实践能力,这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只通过教材讲解一些德育内容,学生对社会事件以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缺乏关注和关心,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成长为一名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发展的人,这并不是教育的初衷。因此要坚持知行合一,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融入社会环境中,去体验社会生活,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福利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通过和这些缺少父母关心的孩子接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多么的幸福,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奉献爱心,感受帮助他人、关怀他人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主动去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和他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初中生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不仅不能有效约束自身行为,还会被一些没经历过的事吸引,甚至会逾越道德的底线。所以,开展实践活动的另一重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坚持道德准则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走弯路。同时,教师也要多去了解学生,在选择实践内容时可以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为主,从而激发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交管部门合作开展社会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体验交警的工作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学习交通知识,提高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了解交警工作的辛苦,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一名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最后要多鼓励学生,多以沟通交流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改革号召,坚决落实德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展工作,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猜你喜欢
曾子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哪吒失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曾子杀猪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曾子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