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探析

2022-02-19 03:35徐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三中学7511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徐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三中学 751100)

身为一名专业的教学工作者,头脑应该是灵活的,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各种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主要承担教学任务,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坚决杜绝“死教书”的情况。教师是一个班级内所有学生的“领头羊”,因此要站在一种全新的高度,发现自己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敢于打破桎梏,拿出有效的措施促使学生和自己取得进步。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不理想,教学质量一直上不去,学生也很难从课程中收获知识、健康成长。之所以会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1.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各类软件的使用方法,如学习网页、动画的简单制作,以及一些简单的PPT制作,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丰富,最初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初步认识计算机的硬软件,利用系统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尝试加工一些材料。若按照教育部门预设的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是可以达标的,但教育观念影响师生的前途,决定了前路的宽度,由于某些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在课堂上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兴趣。

2.教学方法趋于单调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成果的获取均有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是由教师将学生带至学校专门配备的机房内开展,为了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教师会选择控制全部分机,在课堂上面对全班学生做统一演示,但是要完成教材上的某一项操作,可能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操作的时间被迫压缩,水平较高的学生兴致得不到满足,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师讲述的内容彻底消化吸收,这种较为单调的教学方式效率不高。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措施分析

陶行知先生认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阻碍了教师和学生前进的步伐,作为“领头人”的教学人员,应注重教学活动的改良,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激发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1.立足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何?怎样调整教学措施?”这些问题要在开展授课活动之前弄清楚。认真分析学情之后发现:80%以上的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浓厚,计算机的某些操作具有娱乐性,如色彩鲜艳、具有动态特征的Flash动画,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努力尝试做出成品之后,学生的自信心大增,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究兴趣也更加浓厚。相对其他文化课,这类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更加新鲜有趣。教师应立足学情,制定符合本班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有效落实各项培养措施,让课程惠及每一位学生。

学情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设定。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行,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先生认为,正确的教学目标能让师生少走弯路,更快地达到成功的彼岸。

2.满足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在没有出现负面问题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其实不愿意更新教学方法,习惯让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固化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路,让课堂活动变得僵化。教师要从“满足需要、促进成长”的角度考量,灵活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采用不同的策略,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其实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在教师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让自己比较满意的电脑作业。但是,教师采用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就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终的教学效率自然也是不够理想的。

在教学《初识Dreamweaver CS 5》这个单元的时候,我主动调整了教学方法,对于水平有限的同学,只需要掌握“根据主题设计网站结构”,能为自己建立一个简单的网站即可。对于喜欢挑战、乐于创新的同学,则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网站做出新花样,最好能够做到图文并茂、添加视频材料、增加附属链接,由于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节课后我收到了全班学生的作业,而且还从中挑选了很多份内容丰富、有创意的作品。

学生虽然在同一个班级学习,但是在认真分析过他们的具体情况之后,教师会发现,全班几十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个人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就很有必要及时改变教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受益。

3.促进成长,建立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促使他们掌握一门技能,以方便日后的工作与生活。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某些学生能听懂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但不一定会操作,教师应该秉承“将课本与生活有机融合”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应从学情出发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利用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难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我建立了几种具体的评价机制:①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公平公正;②发现学生优点,培养自信心理;③提出改进方向,促进科学成长。我主动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在我的鼓励与支持下,学困生、中等、优等的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备受鼓励的同时也愿意积极进取,弥补在专业知识上的缺陷,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培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作业质量有了提升。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很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单纯以作业的最终结果评价一个学生是不够全面的,也让学生难以信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始终站在促进学生成长、培养自信心理的角度,利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正确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信息技术学科充分发挥服务生活、服务学习的作用。

三、结语

现如今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让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为了培养信息化的人才,各级各类学校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符合当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能从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这也是义务教育类学校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任务。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