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2-02-20 09:20
科技视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质量体系

逄 博 陈 光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7)

0 引言

在社会持续进步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我国高等教育的关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是高校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随着教育部相关意见的提出,要求高等教育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促进社会经济转型,这已经成为高校发展创新的根本任务。 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1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

1.1 评价认识不到位

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由来已久,但高校的实施落实仍然较为有限, 教学评价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与理论之中,评价主要针对理论课程而设计,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认知不正确, 并且实践教学的衡量标准和理论课程的衡量标准相差不大, 全部照搬的现象十分常见, 导致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评价缺乏实效性, 也就无法对实践教学产生有效的反馈,实践教学停滞不前,缺乏鲜明的特点,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1.2 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实训室等硬件设施的评价缺乏,对教师的考核局限于学历、职称等有形评价,对学生的考核也较为表面,缺乏动态性、前瞻性评价,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涉猎较少。 单一的评价方式让教师、学生产生了不正确的认知,对评教只是应付了事,也就很难保障评教的质量。

1.3 评价内容不全面

高校的实践教学中,考核的重要依据是学生的考勤、实践结果、实践报告等,针对应用型人才需具备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职业意识等没有涉猎,评价的内容过于表面。 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评价来说,主要集中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个人表现的评价。 从这些评价内容可见,评价的内容并不深入,即便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教师进行自评、互评,但问卷不够完善,具体意见无法表达,自然达不到评价的反馈效果。 此外,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情况不够重视,这就难以体现出教学质量的提升。

1.4 评价时间不及时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评价往往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在学期末对本学期的实践教学进行整体评价, 而这就难以对实践教学形成有效的改进,严重影响了评价所发挥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不能依据评价结果进行适当改进,对评教的重视程度就会不断降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2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

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迁移为学生的能力,进而实现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让学生学会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这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 高校的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在高校教学中的占比正在不断增加,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愈发丰富,这就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首先,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具备整体性、系统性。 对于评价考核而言应一改传统的终结式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作为重点,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进行具体评价,并且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学生的职业能力、道德品质、社会参与能力等作为主要培养任务,将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丰富内容进行具体评价,评价的方式应结合具体内容而定,做到全面评价、科学评价。 其次,评价应有益于实践教学改革与高校管理。 实践教学本就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包括场地、设备、师资以及和企业合作等,通过可行的评价能够帮助学校判断实践教学带来的改进,能够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也能够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

3 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在高校大行改革的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而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愈发迫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促使教师、学生对实践过程给予充分重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改变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 结合高校的特点,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评价反馈教学,促进实践教学的不断改进。

3.1 转变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的大背景下,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的更迭办学理念,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办学定位指的就是高校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明确特色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与角色定位,进而达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追求,既是高校办学的重要基础, 也是高校办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是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目前,高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层次多样化,使得高校的办学有着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一味盲目跟从其他老牌大学的脚步,丧失了自身的特色。

此外,则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一步就是明确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价体系。 因此,高校应考虑到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确保人才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道德修养与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构建起完善、系统的学生评价体系

首先,从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说,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根本,从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这五个方面进行学生的评价。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与管理。 实践教学通常是校内外相结合的,所以应做好实践教学的记录与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针对实践教学结果评估,并且将这一评估结果作为课程成绩的重要参考。 再次,针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成果,制定可行的综合能力考评方案。 这一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一过程的考评可以通过笔试、口试、实践操作和实践论文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充分了解学生实践教学的情况,从而提升考评的实效性。 最后,则是要确保考核的全面性。 考核不应仅局限高校,而是要做到教师、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联合考核,使评价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才能确保评价的精准性,明确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此外,针对评价方法,应做到多元化评价。 可以采用院校评价、专家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高校针对人才培养的基础上, 聘请专家组进行总体的检验,通过这样一种常态式的评价,才能够达成校内、外部评价质量的一致性,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也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文档查阅相结合的方式,查看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听取管理层、教师、学生的座谈会;查验高校办学条件;调阅学生毕业论文等方式,通过评价的随机性来提高评价的精准性。

3.3 构建标准明确且形式多样的教师评价体系

高校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仍然不可忽视,教师是实践教学改良、指导学生发展的重要角色, 所以针对教师的评价同样不可或缺。 结合高校的培养目标及相关要求,针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明确质量标准, 并设计出 “校级”“系级”“自选”三个层次的教师问卷指标体系。 其中“校级”指标是必选的,就是针对授课质量、课程质量的整体评价, 目的是以实际教学成果为依据改进课程教学;“系级”指标指的是教师所在院系结合具体要求设定考核指标, 从而为院系的后续实践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自选”指标是结合教师所教学科的特点,自己设计评教指标, 从教师自身的层面进行评价或是教师个人希望从学生层面提出的反馈, 以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在考评时间方面,应秉持着周期性的原则,确保一个学期开展多次考评;在考评形式方面,教学评价应将总结性评价和即时性评价相结合。 即时性教学评价就是学生通过手机、网络、问卷等方式给予的课堂评价,目的是让教师清晰了解实践教学的成果,明确学生所需后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案。 总结性评价就是设计一个总结周期, 在一个阶段后开展总结性评价,明确这一阶段中学生遇到了什么问题、教师的课程设计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提高等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实践教学的改进,也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有利于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

3.4 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反馈制度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要具备监控和反馈的能力, 要制订标准化的评价计划,才能够推动实践教学评价活动有计划的顺利开展,确保其固有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

首先, 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应落实多元化的原则。 评价部分应由校外专业机构、企业人员、校内行政部分、高校领导、教师、学生等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多元化的主体才能够避免评价过于主观的现象,让各个成员形成相互制约、监督的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评价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因此,就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明确而言,要符合大众的认知,不能过分倾向于个人、学校等方面,以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其次,评价活动应做到全程化。 实践教学涉猎较广,所以评价活动也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如工作例会、督导检查、同行评价、App 软件调查、实践教学工作简报、学生评教、教师与学生的座谈会形式,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与反馈体系,能够针对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 如此一来才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确保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并改进,不是对问题视而不见,而是通过通报、交流最终得以解决,真正形成即时性、有效性的实践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确保实践教学持续优化,才能够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推动高校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这就需要高校紧随社会发展步伐,树立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特征,立足社会需求、个人发展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明确评价指标内容、创新评价手段,这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永恒课题。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学质量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