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根源及对策

2022-02-21 04:54梁启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小学化小学教师幼儿教师

梁启荣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系统工程的第一个环节。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幼儿入小学之前的学前阶段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老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结果很多的“小学准备”变成了“提学入学”。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幼儿家长

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的教育开始向小学教育靠拢,在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上面都更像小学了,幼儿教育变成小学教育,幼儿的学习压力增大,这些通常就被称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幼儿园“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应试教育的知识,而忽略了多智能的全面开发,比如音乐欣赏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这些都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所需要的,甚至是终身受益的,简单的应试教育知识只会让孩子丧失更多潜力。

一、遏制“幼儿园小学化”的相关政策

2012 年,教育部出台《3-6 岁儿童学 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需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强科学保教,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源

第一,“逐利”幼儿园之间的招生策略。幼儿园“小学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一些民办幼儿园“贩卖焦虑”让幼儿家长出现一种“孩子不学将来啥都不会”的念头,为了防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家长就会安排孩子提前接受小学课程。

第二,民办幼儿园的资源和生源很重要。生源的多少关系到整个幼儿园的利益,也关乎到幼儿园老师的收入。因此,在面对家长提出的“教写字、教算题”的要求时,作为急需要生源的民办幼儿园来说,这个要求是小小的,更不会放过这个争取到更多生源的机会。

第三,小学教师的“积极反馈”。现在很多小学在招生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应试考试,户籍不在入读小学范围内的一些孩子,想入读小学就必须被强制性的进行入学考试,凭考试成绩录取。其次 , 有些低年级的小学教师总会在社会上传出一些促进幼儿园“小学化”的语言因子,比如,xx幼儿园毕业孩子,什么都不会! xx 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就学到了许多东西,什么都懂。

第四,家长的要求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很多家长在选择民办幼儿园的时候就都会明确自己的需求和要求,那就是会不会教孩子识字和算数?因此,这样的做法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家长都要求幼儿园教写字、教算题,这样的要求和做法背后只是为了让孩子在以后升小学的时候能够在应试考试的时候拔得头筹,学习也会跟上。

第五,小学低年级的教材难度大及教学进度快。按照现今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一共八个单元,但是拼音的 23 个声母和 24 个韵母,还有 16 个整体认读音节,只安排了两个单元学完,这意味着老师必须一节课就要教会学生 4 至 5个字母的拼读、书写,孩子们还要完全掌握才能跟的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这对于 6、7 岁的幼儿来说,学习任务太重了。再加上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没有办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所以会要求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

第六,各幼儿园主动或被动地卷入。有些民办幼儿园,原意是不愿意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学内容的,但是为了招生压力、生存需求,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和要求,“被动”地卷入了这个“小学化”现象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三、幼儿园“小学化”带来的问题及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小学化”的做法,实际上是以成人的世界干扰儿童的世界,以成人的意愿压抑儿童的天性,以机械记忆的无意义学习取代童义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同时,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1. 导致孩子还未上学,就已产生厌学情绪

对于幼儿来说,本该嬉笑玩耍的年龄就开始接受“小学化”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快乐,情绪也会变得消极,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厌学情绪很容易滋生。

2. 遏制活泼的天性,剥夺了成长的快乐

幼儿时期是一个天性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无限的,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不顾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地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了幼儿的游戏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体系,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3. 违背生理的正常发育,损害身体的健康

幼儿阶段的孩子,机体和神经系统的发展都还比较弱,强制他们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甚至导致幼儿近视、驼背等身体上的许多不良症状的产生,使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4. 打击自信心的建立,不利健全人格形成

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育,超出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同时也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及认知规律的发展,剥夺了幼儿“玩”的时间,幼儿“玩”的时间用于了“写”和“算”的学习,没有了“玩”的自由,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呆头呆脑”。

5. 片面发展知识“灌输”,错过其他能力培养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把游戏形式的教学变成了桌椅摆放式的课堂教学,约束了幼儿的智能开发。幼儿园教学形式提倡的是“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空间想象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得到训练,而“小学化”教学强调的是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

四、克服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

第一,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一些知识讲座,形成外部环境,让广大幼儿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教学与幼儿园教学的不同,让家长知道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很大。

第二,教育部门需对小学低年级的教材进行改革,从教材到教法进行全面改进,才不至于让孩子学习方式、学习强度一上小学就很大,以至于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跟不上。必须让孩子“幼小衔接”的学习能力和方式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三,小学低年级教师应熟悉幼儿“心理学”的发展规律,知道幼儿的“情”和“智”的发展,让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一个心理过渡期,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增加教学趣味性,能更好地做好“幼小銜接”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

第四,教育部门应加大治理力度,形成内部环境。同时应加强对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让所有的幼教工作者都应熟悉“幼儿发展心理学”,重新认识“幼儿”,熟悉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顺应幼儿的“天性”来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幼儿园“小学化”其实是人们“拔苗助长”的产物,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其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眼睛只盯着幼儿园,而应该考虑到家长的因素。要做好遏制幼儿园“小学化”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幼小互通的学习体,以及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最后,让我们 各司其职,共同努力,让所有的孩子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猜你喜欢
小学化小学教师幼儿教师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