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创新研究述评及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

2022-02-21 01:15董保宝程松松
管理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层面文献利用

董保宝 程松松 张 兰

(1.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2.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 研究背景

在VUCA日益加剧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如何响应环境变化,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MOM等[1]指出,双元创新可能是确保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战略行动。双元创新意指企业通过从事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活动,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注重内部组织的自我调整与适应,构建独特的创新能力,助益企业快速地适应动态环境,进而实现繁荣发展[2]。

目前,双元创新研究已经涵盖其概念内涵、构成维度及其关系、发展机制和作用结果等诸多方面;此外,基于不同关系视角的双元创新研究均得到关注和重视。尽管双元创新研究取得蓬勃发展,但最新的综述文章还是利用2013年以前的文献做出的,且大多数研究成果以前因、过程等单一视角切入,缺乏整体性导向。

为弥补上述不足,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可视化呈现双元创新研究概况,继而使用系统性文献研究法,将已有研究抽丝剥茧、编织密缝,对双元创新主流研究进行透彻探析。基于1991~2020年WOS核心数据库中的双元创新文献信息,本研究从文献发表数量趋势、合作网络、刊载期刊和关键节点文献分析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其次,总结双元创新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提炼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基本关系,系统梳理双元创新的内涵、影响因素、作用过程和作用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双元创新研究架构。最后,结合国内高水平经管类期刊发表的双元创新文献,本研究提出了中国情境下双元创新的未来研究框架。

2 双元创新研究概况分析

量化文献有助于学者了解研究发展态势。本研究选取WOS核心数据库,以“ambidexterity innovation”“exploratory innovation”“exploitative innovation”作为主题词,运算符设置为“or”,时间跨度锁定为1991~2020年。之所以选取1991年为起始年,是因为彼时双元概念被提出,且学界普遍认为是双元研究的起点。另外,根据学科类别(经济、管理)和文献类型(论文、综述)对数据进行过滤和清洗后,本研究获取了1 745篇文献的基本信息。

2.1 文献数量的趋势分析

文献产出数量及趋势有助于学者粗略判断双元创新研究的热门程度。1991~2020年间,WOS核心数据库中双元创新的文献数量见图1。由图1可知,双元创新研究的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①1991~2000年,萌芽期。在这一阶段,学者们提出了有关双元创新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初步设想。②2001~2010年,发展期。双元创新研究逐渐兴起,学者的关注热度不断提升,论文产出数量也持续增加,同期出现多篇经典之作。③2011~2020年,爆发期。双元创新文献产出数量快速增长,呈“燎原”之势。

2.2 基于国别、机构和平台的文献发表分布分析

(1)基于国家的合作网络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塑造的研究情境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国家的合作网络,有利于双元创新学者了解这一领域的核心研究国家和研究情境。在文献产出数量方面,排列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420篇)、英国(263篇)、中国(226篇)、意大利(132篇)和法国(117篇)。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我国双元创新研究已经取得丰富成果,但与美英等把控双元创新前沿研究的国家之间还存在差距。

(2)基于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通过分析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有助于学者了解这一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以及分布矩阵。从发文量来看,排名前五的研究机构分别是伊拉斯姆斯大学(29篇)、米兰理工大学(26篇)、诺丁汉大学(13篇)、中国科学院大学(13篇)、西安交通大学(12篇)。尽管美国、欧洲等地研究机构在双元创新研究方面的活跃度更高,但中国大学仍能与其“比肩”,知识更迭速度并不逊色。

(3)基于期刊共被引分析的发表平台分析基于期刊共被引程序,引用数量排名前五的期刊分别是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OrganizationScience和ManagementScience。上述期刊均涵盖在UTD24本和FT50本期刊中,表明国际顶级期刊对于双元创新研究非常感兴趣,愿意刊载相关研究成果。

2.3 关键节点文献分析

关键节点文献是基于文献共被引分析程序统计得出的重要参考文献,具有高被引、高中心度等特征。通过关注关键节点文献,学者可以迅速把握本领域的核心构念,定位本领域的核心知识基础。双元创新研究领域的十大关键节点文献见表1。由表1可知,这些文献在研究范式丰富多样,既有综述性文章,也有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有的文献探讨了双元创新的定义和内涵,有的分析了双元创新的前因后果、边界条件以及其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关键节点文献,可以看出,这些文献主要在双元创新发展期集中涌现,为后续双元创新的理论发展和实证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1 双元创新研究领域关键节点文献

3 双元创新的基本思想与逻辑

3.1 双元创新凸显了组织稳定适应性和变动灵活性的平衡

成功的组织不仅在环境稳定的时期强调适应与调整,还注重在环境突变时期的转型和灵活性。企业对环境的稳定适应性,要求企业能够不断适应多变的市场变化来进行战略调整,以快速向市场新机会移动。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具备灵活性、创新性及前瞻性,还必须能够有效调整其结构与流程,开发与运用企业的资产价值,快速展开企业现有的营运模式以及降低营运成本,这被称之为变动灵活性[13]。对一个永续经营的成功企业而言,必须同时具备适应性与灵活性,这也就是所谓的双元性。双元创新不仅满足了组织适应环境的基本要求,还能够从根本上平衡组织稳定适应性和变动灵活性,解决组织“动”与“静”的博弈[14]。

3.2 双元创新打破了组织结构在划分上的独立性及组织功能的孤立性

GIBSON等[15]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营运活动形态的差异性来建构功能独立的组织结构,这样的设计是通过开发组织结构应用机制来回应即将面临的适应与调配之需求,同时也可以适应内部工作任务环境需求及调解组织内部的冲突。但组织结构在划分上的独立性同时也会导致组织内部功能的孤立性,难以形成一致的战略认知,并执行一致的战略行动。双元创新突破了上述局限,从战略高度整合了独立的组织结构,同时使组织内部突破孤立,实现功能性的整合[16];组织日常活动所导致的合作与冲突也将会通过双元创新而得到解决。双元创新确保了“创新行动-组织结构”在行动者、规则、资源等方面的妥协,从而使组织的创新状态保持平衡。组织结构的统一性和组织内部的合作性,可确保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进行工作上的适应与调整。为达到适应与调整的功能,员工可能会被安排到跨部门或临时任务小组工作[6]。由此,双元创新在运作与组织架构方面使组织结构更有弹性。

3.3 双元创新从动态平衡视角拓展了组织常规与惯例的新内涵

当下企业所面临商业环境的变动性已今非昔比,在日益快速变化的环境下,组织常规和组织惯例也须同时调整[17],组织的创新性转型必须打破组织的僵化状态,克服组织的固有惰性。换言之,环境的变迁要求企业将创新放在第一位,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组织常规和惯例,辅之以新的内涵和内容,并在突破常规惯例的同时规避僵化。双元创新保证了组织突破因环境“动态性静止”而带来的管理“刚性”与组织惰性[7],依托不断的双元创新来突破既有路径依赖,凸显企业的市场位势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当今企业管理讲求的是动态平衡,也就是在组织双元性间,取得一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性平衡[15]。环境越高度不确定,组织复杂度越高,其所要执行的双元创新也越复杂。组织惯例、常规以及僵化的组织系统都要服务于双元创新而不断调整变化。

3.4 双元创新呼应了MILES等[18]提出的战略类型定位

企业所采取的战略类型可传递出企业如何运用资源,以及针对不同环境选取最佳的创新竞争战略,进而与同行业中的企业相互竞争,谋求最有利的竞争定位。在众多战略类型分类讨论中,MILES等[18]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他们通过分析企业营运形态与特色,以及企业在新产品与新市场的选择战略,提出了一种适应性的战略类型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采取的战略区分为前瞻者、防御者、分析者和反应者。双元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战略类型定位的需求,即组织会根据其战略定位来决定究竟是采取探索式创新还是利用式创新[19]。例如,对于采用前瞻者战略的企业来说,他们对于外在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能够掌握新市场及新技术等先机,且积极追求创新及成长,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实施探索式创新;防御者战略追求稳定、安全的市场地位,因而在市场开发活动中通常是消极防守的,企业主要专注于现有的产品与市场,进而会选择利用式创新活动来精炼现有资源和生产运作,以增进生产效率并获得稳定的利润。

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形成了双元创新的基本思想与逻辑(见图2)。

图2 双元创新的基本思想与逻辑图

4 双元创新的基本关系研究

通过梳理双元创新文献,本研究发现,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主要有4种:竞争与对立、差异与分化、整合与集成、平衡与组合。从本质上讲,前两种关系将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当作连续统一体的两端[20],但竞争强调两者相互排斥,差异认为两者可以实现平衡;后两种关系衍生自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正交视角[9],即二者可以实现协同与整合,由此出现了平衡式和组合式双元创新。

4.1 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竞争与对立

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竞争与对立体现为双方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力,在同一组织内相互排挤[20]。当企业选择一种创新活动进行投资后,会逐步产生路径依赖,强化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排挤效应。然而,过度强调利用式创新的企业会持续关注现有产品和技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技术更新换代时间缩短,企业当前的优势可能成为制约其适应新环境的障碍,在面对环境威胁时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企业落入“能力陷阱”。过度强调探索式创新的企业,则倾向于将资源投放在探索新产品等活动上,可能使得没有足够的资源分配于熟悉的产品和市场,在新领域未取得成功又无法弥补现有业务的损失,从而导致企业落入“失败陷阱”。综上,单纯的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可能导致企业走向失败[12]。

4.2 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差异与分化

差异与分化视角主张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不可在同一时空内并行,但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二者达到平衡,如结构双元和序列双元。结构双元是企业从空间入手,将组织分割为不同的工作单元,分别从事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序列双元是指从时间入手,使同一工作单元在不同的时间分别进行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进而实现时间下的双元平衡。ANDRIOPOULOS等[10]指出,虽然结构双元和序列双元有助于实现平衡,但它们可能导致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整合过程更加复杂。这是因为结构双元将不同的工作单位指向两个相反的目标,人为割裂了探索与利用;在序列双元下,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平衡是间断的,且当企业形成支持某一种形式的创新惯例时,它们或可继续以这一模式开展活动,进而可能影响到另一种创新。然而,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需要经过协调和整合才能创造更高的双元价值。

4.3 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整合与集成

整合与集成视角认为,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不一定是根本性的竞争关系;相反,二者可以在同一时空内进行。具体来说,双元创新最终体现在员工的具体行为中,通过创造一种动态、灵活的组织情境,员工能够在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之间自由分配时间和精力。在这一情境作用下,员工能够利用相同的经验、能力和流程同时执行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活动,并实现二者的协调和整合[6]。GIBSON等[15]将以上现象解读为情境双元,并指出,情境双元有效避免了探索与利用的协调问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实现双元的路径。然而,情境双元未关注双元的平衡问题,这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过度探索或利用的不良局面。

4.4 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平衡与组合

平衡与组合视角认为,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规模更接近,且二者间的张力可以转化为相互支持的动力[9],从而企业能够从二者的组合和互补中获取卓越绩效。ANDRIOPOULOS等[10]提出,在多层次嵌套模型指导下,企业能够实现双元的平衡和组合。具体来说,基于探索与利用的悖论视角,多层次嵌套模型从长短期利润回报、松散-紧密耦合的组织系统、即兴-程序化的组织文化三方面切入,将组织、团队和个人相互嵌套整合为一体。通过多层级的嵌套和互动,员工能够在清晰的战略指导下,顺利地切换和迭代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工作模式,进而实现双元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均衡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二者形成互补和组合。

基于此,本研究提炼出双元创新4个理论视角的对比分析(见表2)。

表2 双元创新理论研究视角的对比分析

5 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基于对双元创新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发现,既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双元创新的内涵、影响因素、中介机制、调节机制和作用结果等。

关于双元创新,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①能力观,即双元创新是一种动态能力[21],有助于企业有效转换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②行为观,即双元创新是一种行为活动[3,4],通过实施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活动,企业既能够改进现有的技术和产品,确保组织实现稳定发展,也可以探索新的可能性,以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综合两种观点可知,双元创新具有以下特征:①任务清晰,致力于在组织内部塑造双元生态环境;②意图明确,旨在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然而,无论是能力观还是行为观都只聚焦于双元创新的某一方面,未能全面整合其能力与行为机能[2]。据此,在能力观和行为观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双元创新的整合观,即双元创新是通过促进组织系统思考环境、组织和管理的匹配与平衡,提高组织探索和利用能力,推动组织有效融合探索和利用活动,最终通过颠覆式变革和渐进式发展助力组织持续成长。

5.1 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从组织层面、团队层面和管理者层面探究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

(1)组织层面现有研究关于组织层面对双元创新形成机制的影响因素包括:①组织结构。有机、松散耦合的组织结构支持探索式创新的形成,机械、程序化的组织结构支持利用式创新的开发[3]。故多部门结构有助于企业实现双元创新。②组织文化。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是在不同文化情境下实现的,故双元创新的成功实施通常需要组织构筑多样性的文化情境[22]。③战略导向。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市场导向、IT战略导向对双元创新产生影响[23]。④社会资本。拥有社会资本的企业可以获取丰富的资源和机会,进而推动企业实现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24]。⑤盈利压力。在盈利压力下,为满足短期获益,同时确保企业未来发展,企业会权衡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25]。⑥组织学习。WANG等[26]认为,组织学习能够驱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在强化探索式创新的同时提升利用式创新的效果。

(2)团队层面现有研究关于高层管理团队(TMT)层面对双元创新形成机制的影响因素包括:①TMT行为整合。TMT行为整合反映企业高管团队信息交换、协作行为和联合决策的质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相互矛盾的知识获取过程,进而为实现双元创新奠定基础[6]。②TMT网络特征。在网络中心性和稀疏性共同作用下,企业能够深化理解现有知识,并获取异质性知识,进而更有效率地开展利用式创新,生成探索式创新。此外,社会网络也会提升高管的机会警觉性,寻找机会加速探索与利用的融合[24]。

(3)管理者层面关于管理者层面对双元创新形成机制的影响因素包括:①领导风格。现有研究从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出发,探究其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而且,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对双元创新具有不同的驱动作用。②CEO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是允许个体追求复杂任务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助于个体在各种思维过程之间轻松切换[27]。由此,尽管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但认知灵活性水平高的CEO有能力同时开展两种创新活动,并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28]。

5.2 双元创新的中介机制

双元创新的中介机制包括如下两个。

(1)组织能力改变通过同时开展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双元创新持续帮助企业开发和提升兼顾利用与探索的组织能力,为企业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奠定了基础,最终有利于企业创造竞争优势。BENNER等[29]指出,组织能力植根于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双元创新活动的直接结果是改变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的变化又解释了双元创新带来的绩效差异。利用式创新通过持续优化企业现有组织能力基础,探索式创新则通过探索促使组织生成新的能力。由此,企业能够更快、更持久地利用双元创新。

(2)资源整合过程资源整合过程包括反映企业识别和汲取外部资源的资源识取阶段及配置、融合资源的资源配用阶段。双元创新实现竞争优势的基本假设,是企业必须在利用式创新和探索性创新两种活动中投入必要资源,以实现二者的均衡发展,同时整合、协调资源和流程基础促进二者协同。然而,在有限资源限制下,企业双元创新活动可能难以发挥原有优势[19]。由此,双元创新在向绩效转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在组织外部识取有价值的资源,并将其配置、融合到组织内部资源池中。

5.3 双元创新的调节机制

本研究分别从外部环境层面和组织层面探究双元创新与组织产出的边界条件。

(1)环境层面在环境层面,既有研究关于双元创新发挥作用的调节影响因素包括:①竞争强度。竞争强度调节双元创新与企业产出之间的关系,但关于不同强度的竞争对双元创新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并不聚敛。②环境丰腴性。环境丰腴性是指环境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程度。在宽松的环境中,企业能够更轻易的从环境中获取资源,进而提高双元创新向绩效转化的效率和效果[30]。③环境动态性。动态环境极易导致当前产品过时,因此,为降低过时风险,企业需要开展探索性创新,以引入新产品满足新市场,而利用式创新可能会导致企业产能落后[4]。④制度因素。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等植根于文化的制度要素调节了双元创新与绩效产出之间的关系[19]。

(2)组织层面在组织层面,既有研究关于双元创新发挥作用的调节影响因素包括:①组织资源。资源基础不同,企业在开发和执行双元创新行动方面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也不同[9],进而影响双元创新向绩效转化的效果。②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有助于企业高效且高质量地执行战略决策和行动,由此,组织能力更强的企业从双元创新活动中获益更多。③组织战略。战略为组织塑造了一种文化或情境,它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创新动机,进而影响双元创新的实施效果。④组织间网络。企业间的网络结构会促进双元创新更有效地发挥效用,信息建议等网络内容也会影响双元创新的实施效果[24]。

5.4 双元创新的作用结果

本研究从短期产出和长期产出两个视角探讨双元创新的作用结果。

(1)短期产出双元创新对企业短期产出具有积极影响,它可以促使企业通过创造一系列的短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①生存与发展。在双元创新作用下,利用现有产品和探索新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企业构建独特的资源组合[31],进而促使企业开发新的价值创造机会,增加生存几率[22]。②财务绩效。利用式创新建立在组织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风险较低,且其资源密集度也较低,在短期内即可实现产出,创新成果既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也会积极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最终提高财务绩效[19]。此外,虽然探索式创新着眼于未来的绩效表现,但若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在短期内能够恰当配合、相互促进,采取序列式发展模式,这也有助于改善企业财务绩效[16]。

(2)长期产出从长期来看,双元创新有助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①创新绩效[4]。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本质是变革产品技术或产品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供应链创新等流程,企业能够有效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绩效。②环境适应性。探索式创新聚焦于寻求新的技术和市场机会,利用式创新注重优化产品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从事两种活动有助于企业兼顾效率和灵活[31,32],进而应对并适应动态的市场环境。③竞争地位。双元创新有助于企业在确保短期收益的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地位[29],积极持续的影响企业竞争优势。

综上,本研究构建了双元创新的整合研究架构(见图3)。

图3 双元创新研究架构

6 研究结论与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

6.1 研究结论

在量化双元创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双元创新的基本思想和关系形式。进一步地,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双元创新的内涵、影响机制、作用过程和作用结果。本研究发现,双元创新研究发展呈现以下特征:①学者们利用能力观、行为观和整合观来解读双元创新内涵,并分别基于竞争与对立、差异与分化、整合与集成、平衡与组合等视角挖掘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②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从组织层面、团队层面和管理者层面的多个视角展开;③双元创新的作用结果不仅体现在长期竞争优势上,还体现在企业短期绩效表现上;④双元创新与结果变量之间的调节因素聚集在环境层面和组织层面,并从组织能力与资源整合过程的中介作用视角打开了双元创新到绩效的黑箱。

6.2 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

市场与政府并存的制度结构导致中国情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由此,进一步探索和挖掘中国情境下的双元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提出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本研究选取《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管理》为代表性期刊,以“双元创新”“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作为检索关键词,以1994~2020年间发表的双元创新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国内双元创新研究主题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①双元创新的维度研究;②双元创新的形成前因研究;③双元创新的绩效机制研究;④双元创新的边界条件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以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为主,使用二手数据和仿真模拟等方法的研究比较少。

综上分析,尽管国内学者在双元创新研究方面取得丰富成果,但基于中国情境开展的双元创新研究仍缺乏系统性,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此外,现有研究在探讨主题和分析方法上均呈现单一性特征,采用多视角、多层次或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未来双元创新研究应重点关注的四大方面,并构建了未来研究框架(见图4)。

图4 中国情境下的双元创新未来研究框架

(1)基于中国情境从跨学科视角开展双元创新研究当前主流的双元创新研究视角包括社会网络理论、战略学习理论、战略选择理论等。但双元创新研究可以与多个研究视角进行交叉融合。由此,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强化不同理论间的关联,从理论交互的视角开展双元创新研究,如从网络嵌入与组织学习视角联合分析组织如何执行双元创新的组合或平衡策略。此外,需要将双元创新研究嵌入在我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中,从中国转型经济情境出发,强调研究的情境性与反思性的统一。国内研究虽然仍有复制西方理论的现象,但许多研究已基于中国情境对相关议题进行了探析,甚至有一些研究将中国情境与中国的创新现象联系起来,这对于认识国内双元创新大有裨益。嵌入中国情境的双元创新研究,需要在对创新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过程中,更加关注植入此情境中的关键构念内涵的演变,这样才能让研究者深入事物的发展过程,发掘更深层的脉络与关系。

(2)基于多层次、多因素交互视角开展双元创新研究既有研究不仅聚焦在环境层面、组织层面等单一层面探讨双元创新,还从单个因素出发探究双元创新的形成及其作用[33,34]。然而,组织层面因素与其他层面因素可能产生联动作用,但鲜有研究从跨层次视角探究双元创新的形成及其不同的作用机制。此外,在单一研究层面,尽管不同影响因素对双元创新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互动逻辑值得进一步探究。由此,未来可以从多层次交互或单一层次的多因素交互视角开展双元创新研究。这样的跨层次、多因素交互研究,不仅从个体、团队、组织视角解释不同创新类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呈现出双元创新的完整画面,更有利于创新研究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3)基于多种研究方法开展双元创新研究既有研究多采用实证和案例方法展开双元创新研究。然而,实证研究中的数据多是横截面数据,难以体现双元创新的动态变化;在案例研究中,案例样本多为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未考虑宏观经济和行业更替变化。由此,未来双元创新研究可以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①积极开发双元创新客观数据测量体系,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研究双元创新,利用窗口数据展示双元创新的动态性;②利用案例比较研究对双元创新进行更为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总结我国情境下双元创新运行和作用的规律;③结合案例和实证等研究方法,同时探究静态和动态视角下的双元创新作用机制;④现有关于双元创新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不聚敛,未来可以利用元分析方法来探究双元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其变化[35]。

(4)探索智能化、平台化、数字化驱动的双元创新价值创造模式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逐渐从工业时代转向数字时代,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生存、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战略规划中的一项关键议题[33]。作为注重组织自我调整与适应、构建独特创新能力并助益企业快速响应环境的双元创新,在这种背景下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双元创新确保了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它们不仅可以改进现有技术和产品的范式,也能够探索新技术,进而有助于企业将数字化技术整合融入组织内部,升级组织结构和战略,实现组织适应与转型。由此,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数字经济时代双元创新的微观基础和作用机制,挖掘其价值创造方式,如在智能化、平台化、数字化背景下,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测量体系和开发机制,以及双元创新带来的组织结构变化等。

猜你喜欢
层面文献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