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背景下国内太极拳干预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2-02-21 18:41冯春霞刘传勤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5期
关键词:太极拳文献运动

冯春霞 刘传勤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太极拳运动风靡国内外,太极拳运动呈现蓬勃发展之态。太极拳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医学防治,而相比国外太极拳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态势,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太极拳反被国人忽视。在健康中国政策推行和体医融合模式的实践背景下,太极拳的医疗保健功能被大量发掘运用。太极拳“内外相合”的独特作用机制助力干预慢性疾病,“内”意指意识,将意识与呼吸相结合,强调以意识引导呼吸,达到调心的作用。“外”可解释为身体外在,意指形体的运动,讲究通过拳术招式的形体运动,“以腰为轴”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力。整套拳动作行云流水,节奏缓慢柔和[1]。将太极拳运动作为治疗手段来缓解与改善慢性疾病,打破了传统思维桎梏,学科的交叉对于信息的多维获取、思想交流、知识重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真正做到“体”与“医”的有效融合,达到实践运用的初衷与目的。

1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运用NoteExpress 3.6.0.9232 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太极拳和慢性疾病为主题词进行文献筛选。检索范围选择2014—2022 年度文献,剔除与该研究内容无关的文章后,导入NoteExpress 数据库,共得文献92篇,并结合文献资料法进行分析研究。

2 基础研究数据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文献来源刊分析

使用NoteExpress 3.6.0.9232 软件通过分词管理器进行词频统计,来源刊共52种。根据来源刊词频进行计量统计,排名前六位的期刊共发文17篇,占NE数据库总文献量的18.47%(保留数据后2位小数)。且排名前六的来源刊里中国老年杂志和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占比值较大。发文量占比分别为6.521%和3.260%。

根据表1 可以看出,太极拳与慢性疾病的相关文献较多集中在中国康复医学研究类等相关刊物上,从医学角度出发解析太极拳对慢性疾病的作用可以发掘太极拳医用价值。体育院校从自身体育优势属性探求太极拳改善慢性疾病的内在核心,寻求太极拳多元化,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体医融合发展。

表1 文献来源刊分析

2.2 研究群体分析

剔除文献中和标题未涉及群体的相关文献,使用NoteExpress 3.6.0.9232 软件对筛选出的38 篇文献进行分词管理。对文献内容及标题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关键词主要以中老年人和高校学生为主。

从表2可以看出,在太极拳发挥医用价值,改善慢性疾病的研究中,研究群体多集中于中老年人和高校学生,且对女性群体有特别的关注。但检索文献研究群体范围局限,未涉及青少年时段范围,太极拳习练可以达到治未病的疗效,即预防与降低发病率,在青少年时期也应该大力推广。

表2 研究群体分析

2.3 时序分析

从2014—2022 年,关于太极拳干预慢性疾病的知网数据库文献发表数量呈平缓态势发展,2021 年太极拳干预慢性疾病的文献数量达到峰值(见图1)。由此可见,随着健康中国政策推行和体医融合模式的实践,学者更加重视对太极拳的相关研究,太极拳与老年人健康研究从健康促进向疾病干预转变,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

图1 文献时序分析

2.4 高频关键词相关系统疾病研究分析

探讨近9年来太极拳与慢性疾病相关性研究的国内前沿动态及趋势,使用NoteExpress 3.6.0.9232 软件,以太极拳与慢性疾病进行主题检索,对所选文章进行筛选,对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后,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帕金森、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睡眠障碍、健康促进生活质量和新冠肺炎等高频词汇,如表3 所示。在关键词共现中,较高的中心性词是慢性疾病领域内的重点研究对象,高频关键词体现慢性疾病领域研究热点。

表3 高频关键词频统计

2.5 文献内容研究方法分析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对研究方法归类,可得对照实验50 篇、Meta 分析10 篇、综述类研究进展30 篇、混合研究实证分析2篇。探究发现以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代表的系统呼吸疾病文献研究方法多为对照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得到22 篇,占比值为对照实验总篇幅的44%;Meta 分析主要用于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占比为20%,如表4所示。

表4 研究方法分析

检索词频共现时发现,COPD的课题相较其他病因干预较多,文献大多通过实验研究与对照分析,阐述太极拳对于COPD 的疗效机制,大量的定量评定与实证分析奠定了太极拳运动干预COPD 病种的研究基础,太极拳在COPD 中,非药物治疗的干预效果显著。太极拳运动干预COPD 是学者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研究中不容忽视的研究趋势。

3 数据拓展研究分析

3.1 慢性疾病进程中太极拳拳种招式干预应用分析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运用太极拳辅助治疗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受影响的患者与COPD患者时,负荷强度差异显著。对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受影响的患者运用太极拳辅助治疗,平均干预时间为30min/次,平均频次为3 次/周,干预强度为太极拳运动强度,即中低强度,干预周期平均为6~8 周,干预方式多为24 式太极拳。

太极拳辅助COPD患者治疗的过程中,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的肺功能与运动功能和耐力下降,干预时间一般较短,平均为20~30min/次,太极拳习练时间多分上、下午两个时间段,平均频次为2 次/周,频次少量且干预强度为中低强度,干预周期平均为12周。

在COPD 稳定期的中年患者运动干预中,实验周期较老年患者短,多为6~8 周,干预时间为30~90min/次,平均频次为2次/周,采用24式太极拳,太极拳干预治疗注重动作柔和缓慢,基本招式要领配合缩唇腹式呼吸,多项研究中均强调调息的重要性。在太极拳干预慢性病的大量文献中,介绍了太极拳运动的干预时间、干预频率、干预周期,但没有体现具体的太极拳教授训练方法,这是未来相关性研究中需要补充的内容,如表5所示。

表5 慢性疾病进程中太极拳拳种招式干预应用分析

3.2 太极拳具体招式干预应用多元化

24 式太极拳作用范围广泛,而对于脏腑等特定部位,拳种招式与疾病干预无法“对症治疗”,无法实现太极拳真正的内外相合,太极拳习练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基础,调整运动的干预方式和强度。对心脑血管及相关病种疾病进行太极拳运动干预时,针对改善心肺功能,改编出了“太极拳六式”[3]。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太极拳进行康复训练时,考虑到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平衡机能与步行能力的下降,针对脑卒中康复原理,创新改编出了“脑卒中太极拳”及符合脑卒中疾病特征的太极步法。

太极拳运动干预中屈膝与下肢的等张运动几乎贯穿整个干预过程,长时间的下肢关节承重,对于膝骨受损、静止性震颤的膝骨关节炎与帕金森患者来说,完成整套动作是非常困难的。为使太极拳运动干预更具有安全性,在改善下肢肌肉力量与平衡功能时,改编出了创新型的“太极拳八式”[4]。其中,单式改良太极拳闪通背[5]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骶部多裂肌功能有显著影响,太极云手[6]可以改变肺通气量。而太极拳拳种招式要领存在差异性,进行太极拳运动时对慢性疾病干预所产生的生理作用亦有所区别,选择适合疾病康复的招式进行反复多次习练,才能达到预期的康复疗效。

4 太极拳应用于具体病种的作用机制

4.1 以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疾病

中心度最高的文献病种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太极拳运动强调以意导气,用深且慢的吐纳调息方式充分保持膈肌的升降交换,以实现自身内在平衡下促进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有利变化。COPD 稳定期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下降,诱发炎症,损伤下呼吸道[7],太极拳运动干预有利于调节患者全身炎症。以太极拳作为载体,联合伏九穴位贴和耳穴贴压等,能够弥补单一独立的因果方法的不足,与中医联合研究探求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8],有利于丰富太极拳的医用价值。

4.2 汇集冠心病、高血压及脑卒中等病种的心脑血管及相关病种疾病

经分析发现,太极拳运动对冠心病与脑卒中患病后步态和步行功能障碍的干预有一定的研究,但脑卒中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平衡与协调能力较差,运用太极拳进行运动干预,存在一定的跌倒风险。运用太极拳改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运动干预,还需对其作精准化编排。鉴于此,还需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进行深耕,将太极拳运动在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中的医用价值最大化。

剔除遗传与先天性的干扰因素,肥胖与心血管疾病是形成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9],对太极拳与慢性疾病等文献标题进行数据分析,同样出现了2 型糖尿病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等词频。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对糖尿病等胰岛素代谢异常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干预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4.3 膝骨关节炎、下腰背痛等肌肉骨骼类疾病

使用 NoteExpress 3.6.0.9232 软件对太极拳与慢性疾病等文献标题进行数据分析,出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腰骶部多裂肌萎缩、膝骨关节炎等词频,归类都属于肌肉骨骼类疾病。太极拳以腰为轴,强调突出核心肌群力量,对于调节受损腰背部肌群的肌张力,缓解腰背部肌肉压痛阈值[10],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有积极效果。结合太极拳运动站桩对脊柱及上下肢进行牵引,能够有效促进下肢肌肉关节等张运动。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指标,在进行太极拳运动干预后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太极拳运动干预是一种绿色疗法,值得推广。

4.4 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相关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类

临床研究表明,5-羟色胺的分泌调节着人体睡眠、情感、记忆与食欲等方面[11],人体内5-羟色胺含量下降的典型特征是睡眠不足与抑郁焦虑等情绪异常,而睡眠与情感又关联着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太极拳运动促进体内5-羟色胺的分泌,且定量评定的数据分析结果增加了太极拳运动改善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的可信性,舒缓和谐的太极拳运动作为一项良好的体育运动技能,习练的同时满足自我价值实现。在习练过程中,太极拳作为媒介,能够促进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改善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促使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使运动者的心理应激阈值提高,对于运动者的幸福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非药物作用的干预治疗下,太极拳运动为此类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路径,降低了运动者及习练患者的患病率及并发症,太极拳的医用价值再次凸显。

4.5 帕金森、新冠肺炎等特殊慢性疾病

帕金森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尚不能彻底治愈[12]。而太极拳运动在干预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的过程中,对于帕金森的治疗是一大的亮点。值得一提的是,检索太极拳与慢性疾病这一主题,直接突出太极拳与帕金森的相关文献内容。太极拳干预可减缓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对平衡和震颤等不良运动特征有积极作用。COVID-19暴发后,受国内大环境影响,太极拳除了在改善慢性疾病方面发挥了医疗保健作用,在疫情期间大量研究人员运用太极拳以运动干预的方式介入新冠肺炎的治疗中。自2020年开始,太极拳运动干预新冠的文献开始发表,随着研究的进行,文献的发文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5 结语

太极拳运动干预慢性疾病是一种绿色的运动疗法,是体医融合的重要示范。体医融合战略为研究太极拳提供了新途径,从医学角度分析太极拳对慢性疾病具体病种及系统疾病干预作用的治疗进展,发现大量的实验数据证实了太极拳运动具有医用价值。在我国体医融合的大背景下,需在科学研究中突出体育运动的医用价值,系统地探索太极拳对慢性疾病的干预效果,助力我国体医融合战略的发展。但对于太极拳所发挥的医用价值仍需进行大样本、高标准的临床研究,以便进一步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太极拳文献运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不正经运动范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