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话语的百年嬗变:主题、特征与启示
——以历次全国团代会报告文本为考察中心

2022-02-21 11:15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青团话语报告

彭 容 容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话语”作为一个术语,首先出现在语言学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话语”就是“口说的词的组合”,即具体话语,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口头的“言语”。现代对“话语”的解释和运用发生了学术和政治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在福柯的“话语即权力”论述之后,“话语”被赋予更多的学术意蕴和政治意蕴。所谓中国共青团话语,是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共青团的话语表达的统称,是围绕如何发挥共青团作用、怎样建设共青团等目标的话语展开。话语主题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共青团组织形态、制度、职能的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殊发展规律。以中国共青团历次(十八次)团代会报告文本为分析样本,系统梳理和分析百年来中国共青团话语的历史演进和嬗变逻辑,深刻总结中国共青团话语百年嬗变的现实启示,不仅能有效把握中国共青团话语权构建的特有逻辑与规律,推进中国共青团话语体系建设的学理化,同时对新时代共青团功能的良好发挥不无裨益。

一 从“革命话语”到“复兴话语”:百年来中国共青团话语主题的历史回溯

话语主题研究是窥见中国共青团建设改革历程的一个重要视角,团代会报告作为共青团建设的重要政治文本,能有效反映出不同时期中国共青团的不同话语主题。结合中国共青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对历次团代会报告进行深入文本分析,尝试性地把握共青团话语主题如何在不断地适应与变革中历经演进,以厘清中国共青团话语主题与国家革命建设改革的互动关系。由于历史原因,历次团代会报告的名称和形式均有一定差异。其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并通过了《青年工人农人生活状况改良的议决案》等4项议决案;团的二大、三大和四大均进行了相关报告,并以“宣言”方式对当下形势、已经开展的工作、未来任务做了分析;团的五大上,少年国际代表赫达罗夫作了《国际青年运动的趋势与对于中国C.Y.的意见》①报告,胡均鹤作了《经济斗争工作报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团六大)则以任弼时的《政治报告》代替。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二大(团七大)后,由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在开幕式上进行大会报告,成为此后的团代会惯例。因此,为方便研究的开展,本研究在文本分析过程中对以上多种报告均以团代会报告称呼。

(一)革命话语:动员青年做理论宣传和革命实践的先锋(团一大至团五大)

中国共青团话语发轫于共青团早期组织的创建,在筹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团初期,共青团话语主要围绕明确革命的对象和任务以及争取进步青年、组织青年开展革命斗争而展开。1922年5月5日,在团一大上,陈独秀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精神》的讲演,他指出当下中国人最缺乏“实际研究的精神”和“马克思实际运动的精神”“马克思所以与别个社会主义者不同,因为他是个革命的社会主义者”[1]。在大会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资本主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反抗封建”“无产阶级”“民主的革命”等词语多次出现。1923年团二大、1925年团三大宣言中,“帝国主义”“军阀”仍是高频词,除此之外,“觉悟”“觉悟分子”“无产阶级的青年”“革命运动”等词汇也多次出现。团三大通过的《宣传及煽动决议案》指出,“本团以往的宣传工作,因为偏重抽象的理论,或广泛的政治主张,每免不了忽略了青年本身的具体问题,所以常失之宽泛而不能深入群众。”[2]73这指明争取进步青年、组织青年开展好革命斗争成为彼时共青团工作的重点。随着革命运动的高涨和北伐的胜利进军,1927年团四大时团员人数已经发展到3万余人,彼时中国共青团组织青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中国共青团的工作重心乃至组织结构均做了调整,但共青团话语主基调仍然是通过革命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如上所述,共青团在这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便是争取群众、团结群众,尤其是青年工人等群体,引领广大青年做理论宣传和革命实践的先锋。“革命”话语贯穿该阶段团代会报告始终,并集中指向将共青团建设成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政治影响开展工作的革命组织。

(二)建设话语:号召青年投身工业农业生产,做建设的生力军和文化科技的开拓者(团六大至团九大)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九月会议”上作出正式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定。至此,中国共青团工作开始以新的组织形态和面貌走上发展轨道。新中国的成立振奋了国人的精神,大家鼓足干劲投入到新家园的建设之中。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彼时出席会议的代表较之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包含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优秀学生及中国青年运动各个历史时期的青年代表。毛泽东亲自为大会题词,“同各界青年一起,领导他们,加强学习,发展生产”。朱德作大会报告,他对近三十年的中国青年运动进行回顾,指出中国青年运动在大革命时代、土地革命时代、“一二·九”时代和抗日战争时期都起了积极作用,并再次将共青团定位于“团结教育广大青年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工作中的助手和后备军”[2]176。“胜利”“新中国”“建设”“学习”等成为高频词,这也昭示着我们随着革命取得胜利,党和国家的重心开始转到国家建设上来,共青团也必须紧跟这一发展趋势。在大会政治报告中,“胜利”“建设”“工业生产”“恢复”“发展”“团结”“教育”等成为高频词。另外,“先锋”“团结”“教育”“创造”“建设”“学习”等也成为共青团工作任务的高频词。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共青团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要强化青年的政治认同,坚定青年团员继续发挥“助手”“后备军”的功能定位,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贡献智慧。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内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也面临执政的重重考验。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展开,团的主要任务开始转向动员团员青年投身国家工业化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来。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结尾处的口号也由原来“打倒军阀”“打倒侵略中国的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变成了“我们亲爱的伟大的祖国万岁”“全中国青年大团结万岁”等。团八大、团九大时期,因受“大跃进”和“左”倾错误的影响,彼时团代会文本中频繁出现“阶级斗争”“修正主义”“革命”“阶级教育”等语汇,但“建设”话语仍贯穿文本始终,如1964年的团九大依然强调引导青年“成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击力量”。这在一方面表明政治性是共青团工作的首要特性,其组织定位、功能实现均与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表明尽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到一定曲折,但工业化建设仍是国家的中心工作,通过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发挥号召青年投身工业农业生产,推进祖国建设事业构成该阶段共青团话语的核心主题。

(三)改革话语:带领青年投身改革开放,做现代化建设的突击队(团十大至团十七大)

团十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两个月召开,彼时全国团员数已达4 800万。韩英作《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较之以往的团代会文本,“新的发展时期”“新的长征”等成为贯穿文本的关键词,大会对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也进行了明确指示,即“把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一代代传下去”“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做英勇突击队”“发扬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尽管彼时国内仍处于矛盾交织期,但国家对青年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仍给予了较高期待。

1982年团十一大的报告文本中,“现代化建设”“光荣任务”“创新”成为文本高频词,这与此次大会的核心思想,即动员全国各族青年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和统一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是高度吻合的。1988年团十二大上,宋德福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将青年定位于“三种力量”,即“推进改革开放的一支积极力量”“建设四化、保卫祖国的一支突击力量”“倡导新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先锋力量”[2]500-501,由于青年作用重新定位,共青团工作也有了新的定位,“改革”一词在此次团代会文本中共出现了74次。1993年团十三大工作报告中,“改革”仍然作为一个高频词出现。1998年团十四大中“新世纪”“新业绩”作为高频词贯穿文本,而“自觉奉献”“锐意进取”“自立自强”等话语则成为重要话语展开;2003年团十五大和2008年团十六大则以较多笔墨就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团的建设进行了重要论述,团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30年来,青年的奋斗实践始终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2]678。由此可见,“改革”话语贯穿该阶段共青团话语,并构成该阶段中国共青团话语主题,即共青团要带领团结青年做改革的先锋,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四)复兴话语:引领青年在新时代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十七大至今)

新时代面临新课题,共青团组织形态、功能定位的转向也决定了其话语主题的转向。团十七大、团十八大话语紧紧围绕党在新时代的总目标而展开,其中“复兴”“中国梦”等成为话语主基调。如团十七大和团十八大报告大会主题中指明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继2012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正式出场后,共青团话语主题实现了从“改革”话语到“复兴”话语的整体转向。从语词频率来看,在团十七大报告中,“复兴”一词出现了7次,“中国梦”一词出现了25次,“青年”一词出现了216次,“理想信念”一词出现了8次,“使命”一词出现了7次。在团十八大报告中,“青年”“中国梦”“复兴”“理想信念”“使命”等词依然成为高频词。除此之外,团十八大报告中“新”字更是贯穿文本始终,出现了116次。在论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和共青团时,文本中使用了“新征程”“新青年”“新业绩”“新需求”“新活力”“新媒体”“新组织”“新风貌”这几个“新”,足以表明伴随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到来,共青团建设也进入了崭新阶段。

除了“复兴”话语的直接出现,在团代会文本中“复兴”话语也以次级话语的形式进行了具体展开,如围绕团十七大提出的“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青春使命”这一总目标,提出“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融入青年”等一系列次级话语。如围绕团十八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总目标,建构出“不断深化青少年党史和国情政策教育”“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为党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等一系列次级话语。可以说,团十七大以来,共青团话语紧紧围绕“复兴”“中国梦”而展开,并构成共青团话语之“魂”。新时代共青团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更要立足共青团工作的主责主业,紧扣核心目标,通过不断推进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奔赴伟大梦想实现的新征程。

二 “三个转向”:百年来中国共青团话语的嬗变特征

百年来,虽然中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功能定位和“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的性质定位是一以贯之的,但其话语指向、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均发生了一定转向,了解中国共青团话语的嬗变逻辑,对于把握新时代共青团话语特点,促进新时代共青团功能的良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一)话语指向:从“革命先锋”到“时代新人”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当时觉悟了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强烈冲击,但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他们也逐渐意识到做文章说空话的人多,实际行动一点都没有。因而,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青团的主要任务围绕“推动中国革命”有力展开,即协助中国共产党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青团在这一个时期内的话语紧紧围绕号召青年做“革命先锋”来展开,如1922年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指出,“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向为解放一般无产阶级而奋斗的路上走”[2]9,在这一阶段的文本中诸如“反抗”“革命”“解放”等语汇成为高频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共青团话语主题也随之转变,“建设”“生产”“合作”等成为高频词,与此同时,“教育”也成为该阶段报告文本中的高频词,并指明共青团的工作重心包含了组织青年工人乃至青年战士掌握技术学习文化这一重要议题。改革开放后,“维护青年具体利益”“切实为青年服务”开始频繁出现在团代会文本中,而这一阶段的团的建设目标则集中体现在动员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事业,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十七大报告中,“中国梦”“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语汇成为高频词,而团十八大报告对于培育“时代新人”更是有明确规定,即坚守共青团的根本任务——为党输送新鲜血液、锻造政治骨干。

至此,百年共青团话语主题实现了从“革命先锋”到“时代新人”的转向,而这种转向并不是割裂和生硬的,而是脱胎于原有的话语体系并融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转向,无论是“革命先锋”还是“时代新人”,都清晰勾勒出共青团组织功能发挥的核心目标,也昭示共青团的任务指向与党在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二)话语内容:从“外来话语”到“本土话语”

在团一大至五大会议中,均有共产国际代表或少年国际代表出席或做大会发言,如团三大通过的《关于托洛茨基主张决议案》中就载明,大会“承认只有列宁主义和列宁指导之下的俄国共产党之实际经验是教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的唯一工具”[2]62;在团四大中,少年国际代表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C.Y.是少年国际的一个有力支部”[2]99。这表明,在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力量还比较弱小,同时对本国革命道路如何走还处于探索中时,苏联少年国际对中国共青团的建设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共青团在这个阶段中很多方针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团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的报告中,“帝国主义”“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等话语开始被年轻的中国共青团所接受,早期中国共青团团员也开始“以俄为师”。然而,中国青年运动、中国共青团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早期领导人必须结合中国青年运动特点来制定方针,开展革命,一味地照抄照搬苏联经验无疑是走不通的。1932年1月9日,苏区共青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项英、朱德等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出席会议并致辞。但由于当时受党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影响,这次大会仍将团的任务定位为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国际路线,领导发动青年“为巩固苏区、扩大红军向外发展,争取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而斗争”[2]169。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党内高层已经开始了话语的本土化探索。

全面抗战时期,在本土话语探索中我们有了更为丰富的实践,也成功构建了一套生动活泼的属于青年大众的话语体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团代会报告中,本土化话语的自觉性更是不断增强,成为共青团工作理念与工作实践的主要表述,成为其组织青年、动员青年、引领青年的重要途径。本土化话语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探索实践,也离不开自身组织力量的不断壮大,更离不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自发到自觉地运用,这也将成为未来指引共青团建设发展的重要理论源泉。

(三)话语形式:从“动员话语”到“引领话语”

中国共青团话语形式围绕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历程不断嬗变,在不同阶段显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从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新民主主义时期更加偏重于动员团结青年开展革命斗争,如团代会文本多以“全国被压迫的青年群众,联合起来呀!”“中国的无产阶级青年,以及一切被压迫的青年们起来啊!”等口号式话语作为结尾,突显出强烈的动员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本则偏重于号召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引导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奋斗”“建设”“学习”“新中国”“新阶段”等词汇成为历次团代会文本的高频词,而团代会报告也多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我们的头脑”等作为结尾。进入新时代,团代会文本则更加突出引领青年奋勇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等话语内容。

另一方面,历次团代会的报告标题(主题)变化也能帮助我们把握话语方式的转变,自1953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二大(团七大)始,历届团代会报告的标题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那次会议的核心要义,由表1可见,团七大、团八大、团十一大的标题中均使用了“团结全国(各族)青年”的字样,而至团十三大始,“团结带领各族(广大)青年”“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为历次团代会主题的固定字样,即从“团结”话语转向“团结带领”话语。而团十七大、团十八大报告标题中则未出现“带领”字样,而是将其蕴藏在具体的文本中,在团十八大报告中“引领”话语更加突出,一共在文本中出现了8次,并着重强调要发挥共青团的“引领力”,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引领青年”。

由此,无论是从话语外在结构还是话语内蕴来看,更加理性坚定的“引领”话语成为中国共青团话语的典型样态。从“动员”“带领”到“引领”的转变,并不表明当下共青团职能只有“引领”而无“动员”,相反“引领”中蕴含着“动员”,这种转向与我国所处新的历史方位、所面对的新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共青团工作话语主题的变化也启示新时代共青团建设要发挥好“引领青年”作用,汇聚起发展的强大动能。

表1 团七大至团十八大工作报告标题一览表

三 “变”与“不变”:百年来中国共青团话语嬗变的现实启示

百年来,中国共青团话语遵循着“变”与“不变”原则展开,“变”指的是根据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动态调整话语内容和方式,而“不变”主要是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始终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团结带领青年,始终遵循中国共青团建设发展的特有规律。新时代中国共青团建设要继续秉持“变”与“不变”的逻辑,在充分吸收百年共青团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强本固基中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团组织的发展跃迁。

(一)要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话语建构的理论支撑,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推动团的发展

中国共青团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宣传教育团员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这一点在历次团代会报告文本中都有充分体现。中国共青团话语建构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来源和理论支撑,并要善于将百年来团的建设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从理论自发走向理论自觉,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群团组织的先进性。

其一,共青团是由中国共产党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所缔造的,团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团的使命和任务就是要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换言之,团从诞生之日起就流淌着马克思主义的血脉基因。团的建设思想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应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团的一大选择在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召开,这些都不可磨灭地为共青团烙上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组织的鲜红印记。

其二,新时代共青团要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话语建构的理论支撑,用科学的、发展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使广大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从而牢牢把握规律、把握真理。换言之,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特点,在不消解理论深度的同时让理论更好地走进青年群体,引导青年认清历史发展的根本问题,引导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其三,共青团话语要充分实现从理论自发到理论自觉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新时代共青团话语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要在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理论内核的基础上,采用符合青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活泼生动的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显现出来。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要警惕各种“戏说理论”的娱乐化倾向,在确保将理论讲清讲透的同时增加话语的亲和力、说服力。

(二)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听党话跟党走”这个前提,聚焦新时代青年政治引领工作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青年团犯一千条错误都没有关系,但是有一条错误不能犯,就是脱离党的轨道。”[3]“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4]。从团一大到团十八大,“听党话跟党走”这一高度概括的话语内核贯穿历次团代会报告文本始终,这表明中国共青团必须坚决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始终同党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其一,听党话跟党走是对“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政治定位的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5]。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共青团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共青团的领导者、建设者。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共青团工作要遵循其内在特殊规律,不能做党的工作的翻版,正如团五大中少共国际代表赫达罗夫指出的,“团时常采取党所应用的方法工作,常是依样画葫芦。同时,常是党的再版,是青年的党,这当然是不对的。”[2]119尽管党团关系经历一个从文本规定到实践推进的转变过程,中国共产党对共青团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却始终贯穿中国共青团百年发展中。

其二,“听党话跟党走”是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客观要求。在筹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过程中,陈独秀等人就开始思考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共的后备军或预备学校,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一经成立,陈独秀就指派俞秀松等人吸收教育青年发展早期团员。这说明早期共产党人已经意识到中国青年在革命中的不可或缺性,更意识到将他们组织起来的重要性。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明确指出,“青年运动必须在共产党指导之下”[6]。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主义运动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并成为了革命胜利的一支重要力量。

其三,“听党话跟党走”要注重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政治认同。一个组织之所以能够存在和运行下去,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能够发挥自身的特殊职能。从团代会文本来看,中国共产党一直承担着对共青团的工作指导职能,如指出共青团在宣传工作中“常失之宽泛而不能深入群众”[2]73,“如果不依靠党的领导,青年团的一切工作就都不能够搞好”[2]247等。这进一步启示新时代共青团一定要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当好助手和后备军,聚焦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在做好教育引导青年工作的同时,发挥应有的工具性职能和价值性职能。

(三)要勇于开展自我革命,在推动改革中焕发新时代团的生机活力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共青团光荣的职责和使命,要担负起这个政治责任就必须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并将其作为保证团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

其一,勇于自我革命是共青团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共青团除了是一个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更是一个充满了自我革命性的群众组织,即具备强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能力。回顾中国共青团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团带领青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另一方面团也遭遇过发展的困难和曲折。由于大革命的彻底失败,团员人数从团四大召开时的3.7万下降至1.7万人,另有一些青年也因为畏惧白色恐怖而退出共青团,但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依然能够重整旗鼓迅速转入新的斗争工作中,并继续团结青年开展革命斗争。抗战时期,共青团又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改造成立青年救国联合会,完成其应担负的历史使命。共青团之所以能够一次次保存力量开展斗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彰显了不同于其他群众组织的独特政治优势。

其二,勇于自我革命是践行共青团宗旨的根本要求。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青年利益的代表,这就要求共青团必须不断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在长期发展中,共青团的职能随形势变化有所变化,其功能定位也发生一定转变,特别是2016年《中国共青团改革方案》的颁布,更加明确了未来共青团的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和工作格局,即引领青年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推进共青团的自我革命,能够有效激活团组织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不断提升共青团的组织力、吸引力、凝聚力,把广大青年团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地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其三,勇于自我革命是焕发新时代其他群众组织活力的现实需要。共青团不仅要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更要当好党的青年工作的统筹者、推进者、协调者角色,通过自身的不断更新、完善,带动青联、学联、少先队等组织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党领导的青年组织发挥整体合力,形成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青年事务的良好局面。

(四)要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在引领青年和发挥青年主动性中保持合理张力

“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什么作用呢?起某种先锋队作用”[7],青年是推动革命、建设、改革的“先锋”,这进一步彰显出青年群体的主体性和青年工作的自主性,因而,要将“主导性”和“自主性”纳入新时代共青团建设视野,在保持二者张力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好新时代共青团的育人功能。

其一,继续发挥团组织的“主导性”,尊重青年、凝聚青年。青年工作是一项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共青团作为青年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必须要发挥出应有的功能。综观历次团代会文本,不论内容作何变化,团结青年、凝聚青年的话语指向从未更改。同时,也正是因为认识到青年的独有革命性、创造性等一系列特性,党充分动员青年汇聚成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党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8]。因此,要充分尊重青年、凝聚青年,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优势和动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

其二,要充分发挥团组织“主动性”,服务青年、赢得青年。“政党组织动员青年必须从青年个体在现实生活的多种关系出发,从青年的生活世界出发。”[9]当代青年作为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成长着的一代,有着不同于以往青年的特点,因而要善于把握青年的新特点,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深做细做实服务青年的各项工作,增加青年对党和国家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充分赢得青年。

其三,要充分彰显“主体性”,运用青年智慧建设好青年组织。换言之,青年引领工作既要倾听青年心声,也要发挥青年智慧,在良性互动中一方面提升青年工作效能,另一方面促成青年广泛在参与中磨炼意志、增强本领,“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10],真正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四 结 语

福柯指出“诚然,话语是由符号构成的,但是,话语所做的,不止是使用这些符号以确指事物。”[11]福柯所言的“不止是”能够帮助我们透过话语表象抓住话语实质,进而把握话语发展规律。中国共青团建设发展历经百年嬗变,通过团代会报告这一典型政治文本的细读,把握文本话语背后共青团的理论和实践变迁,进而窥见国家社会发展的波澜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共青团,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12]。新时代共青团建设是其百年奋斗历程的续写,要继续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职能,牢牢坚守政治属性,不断增进青年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引领青年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在改革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注释:

①“中国C.Y.”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的简称。

猜你喜欢
共青团话语报告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报告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报告
报告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