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22 01:03雷雅楠
参花(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赋格套曲序曲

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中共收入13首序曲与赋格,这部作品既继承了西方序曲与赋格写作的传统技法,又融入了中国风格的民族元素,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中国知网为载体,共搜集18篇研究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文献,其中包括学位论文6篇,期刊论文12篇。在这些论文中,有些是对整部作品集进行研究,有些是对作品集中的一首或几首作品进行研究,还有些是对作品中运用的复调写作手法进行研究。本文以研究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各类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对整部赋格套曲作品的研究、对一首或几首序曲与赋格作品的研究、对作品中复调写作手法运用的研究这三个方面,梳理并研究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各类文献。

一、对赋格套曲作品的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查阅到,研究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整部作品的文章较多,一共有7篇,其中学位论文3篇,期刊论文4篇。

在3篇学位论文中,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对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理解。伍润华的硕士学位论文《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研究》从作品的结构分类、对位手法、现代复调技法与民族风格的结合、序曲与赋格的关系、与西方三部复调套曲的比较等方面对整部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王亚琴的硕士学位论文《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音乐与演奏分析》主要从作曲家及其作品的背景介绍、13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法、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对钢琴教学的意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姜舒童的硕士学位論文《两部中国民族风格赋格曲集比较研究——以陈铭志和于苏贤赋格为例》通过套曲的整体结构、使用的对位手法、作曲家的创作技法与作曲观念这几个层面对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和于苏贤《24首钢琴赋格曲及创作分析》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

专题研究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整部套曲的还有4篇期刊论文,林华的《〈序曲与赋格曲集〉解读》作为这部作品集的序文,不仅从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逻辑、复调技法、调性语言、写作风格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解读,还对13首序曲与赋格的内容与写作技巧逐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赵晓生的两篇论文《论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演奏(上、下)》主要从演奏的视角通过调式调性、结构特点、和声色彩、对位手法等层面对每首作品的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诠释。梅洁的《陈铭志复调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以〈序曲与赋格曲集〉为例》,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节奏与节拍,对陈铭志复调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了一定的概括。

对整部套曲进行分析研究的论文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多方面、全方位了解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创作风格与写作手法,对我们创作和分析复调作品具有启发作用。

二、对一首或几首序曲与赋格作品的研究

还有一些论文选择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中一首或几首作品来分析研究其作曲技法和创作特点,这一类型的论文共有5篇,其中学位论文1篇,期刊论文4篇。

首先,杨琼的硕士学位论文《陈铭志钢琴复调作品初探》第二章中选择分析研究《序曲与赋格曲集》的第二首《山歌与村舞》和第十首《新春》,作者对这两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主题特征、调式调性、节拍节奏以及乐曲与民族音调的结合等进行了剖析。

在期刊论文中,有2篇是专门针对《序曲与赋格曲集》中采用十二音技术的第十三首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的,其中一篇是陈铭志自己写的《我的〈序曲与赋格〉》,作者从音列的设计、主题的写法、乐曲的形式、织体中音列材料的应用、节奏的处理、赋格部分的布局这六个方面来阐述这首作品的创作意图和写作方法。另一篇是周雪石的《十二音技法在赋格中的运用——兼评陈铭志的一首序曲与赋格》,这篇论文通过赋格的序列设计、序列技法的灵活运用、序列原则与赋格原则的相互适应这三个层面分析概括了这首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技法,探索了十二音技法在赋格曲写作中的运用方式。此外,田艺苗的《陈铭志复调钢琴作品研究》选取第二、三、四、十、十三这五首作品分别进行论述,涉及乐曲结构、调式调性、主题特征、复调织体、民族特点等方面。姜舒童的《陈铭志〈三首序曲与赋格曲〉研究》选取第三、四、十三首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一首乐曲的序列设计、主题、结构、连接和间插段、对位手法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中的一首或几首作品,可以更加清晰、具体地阐释其在序列编排、结构布局、调式色彩、复调手法等方面表现出的精湛技法和创新思路。

三、对作品中复调写作手法运用的研究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的文献,还有一些论文是选取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某些作品中的一部分内容作为典型,分析研究其运用的复调写作手法,此类论文一共有6篇,其中学位论文2篇,期刊论文4篇。

在两篇学位论文中,作者都选用了若干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中的谱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马佳的硕士学位论文《陈铭志音乐作品中复调艺术风格探索》,在第一章选取作品集第三首的主题谱例来探讨主题构成的方法,第二章选取第五首、第七首的序曲谱例来论述声部组合的方式,第三章选取第三首赋格呈示部和展开部的乐谱片段来讨论结构布局的特点等。再如隋星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民族风格赋格曲主题研究》选取了第二、三、四、十、十三首等乐曲的片段作为谱例来进行主题创作与发展技术的研究。

这一类型的期刊论文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如徐孟东的两篇论文《中国复调音乐形态新的发展与变异(上、下)》以第三首、第十三首作品的局部乐谱为例,在赋格创作民族化和十二音技法与五声性因素相结合等方面进行阐释。陈铭志的两篇论文《“前奏曲与赋格”套曲的写作(上、下)》以第三、七、十二、十三首乐曲的主题、间插段等部分的乐谱为例,从调式调性安排、音高水平循环式处理以及十二音序列的编排次序等层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佐证。

选取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某些作品的片段作为典型谱例分析研究其运用的各种复调写作手法,对我们认识和了解复调创作,拓展思路,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创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结语

通过分类梳理研究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各类文献,可以看到以这部作品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颇丰,研究角度比较全面,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这些文献大都以学位论文、期刊论文的形式发表,主要在序曲与赋格的主题、和声、结构、调式调性、对位手法、复调技法、演奏方法、民族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为后人的继续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总结以上各类文献的研究成果可知,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在我国复调技术理论和复调音乐创作等方面意义重大:首先,这部赋格套曲既继承了西方赋格曲写作的传统技法,又融入了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元素,这在中国赋格曲理论技法研究和中国风格音乐创作上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其次,这部作品在结构安排与作曲技法上具有独创性,结构上主要采用二部性、三部性、回旋性结构,此外,还在赋格曲中使用奏鸣曲式结构的呈示和展开手法;作曲技法上,将十二音技法与五声性音调相结合,使中国民族音调与现代作曲技术完美融合。综上所述,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不仅为我国赋格曲创作提供了思路,为复调作曲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伍润华.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

[3]王亚琴.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音乐与演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姜舒童.两部中国民族风格赋格曲集比较研究——以陈铭志和于苏贤赋格为例[D].西安音乐学院,2018.

[5]杨琼.陈铭志钢琴复调作品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6.

[6]马佳.陈铭志音乐作品中复调艺术风格探索[D].河南大学,2004.

[7]隋星.中国民族风格赋格曲主题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

[8]林华.《序曲与赋格曲集》解读[J].音乐研究,2004(02):80-93.

[9]赵晓生.论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演奏(上)[J].钢琴艺术,2006(01):27-29.

[10]赵晓生.论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演奏(下)[J].钢琴艺术,2006(02):17-19.

[11]梅洁.陈铭志复调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以《序曲与赋格曲集》为例[J].大舞台,2014(12):126-127.

[12]陈铭志.我的《序曲与赋格》[J].音乐艺术,1985(02):25-29.

[13]周雪石.十二音技法在赋格中的运用——兼评陈铭志的一首序曲与赋格[J].音乐艺术,1991(02):54-58.

[14]田艺苗.陈铭志复调钢琴作品研究[J].音乐研究,2003(03):68-75.

[15]姜舒童.陈铭志《三首序曲与赋格曲》研究[J].交响,2017(36):137-142.

[16]徐孟东.中国复调音乐形态新的发展与变异(上)[J].音乐艺术,1999(03):48-57.

[17]徐孟东.中国复调音乐形态新的发展与变异(下)[J].音乐艺术,1999(04):41-47.

[18]陳铭志.“前奏曲与赋格”套曲的写作(上)[J].音乐艺术,2006(01):14-24.

[19]陈铭志.“前奏曲与赋格”套曲的写作(下)[J].音乐艺术,2006(02):13-22.

(作者简介:雷雅楠,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作曲理论与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赋格套曲序曲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走进课本里的春天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性感序曲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春之序曲:创新聚力谱新章
春节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