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文化馆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2-02-22 01:03魏晓东
参花(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化馆群体老年人

当前,如何积极应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基层文化馆作为传播和开展优秀群众文化的前沿阵地,也要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工作形势的变化,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文化辅导、文化活动开展等,以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本文通过分析老年群体特点以及基层文化馆文化工作对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影响,探讨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兼顾对老年人的文化服务。

一、老年群体内部的差异性

(一)年龄层次

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对老年群体开展各种文化工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工作意识:对老年群体不能一概而论。老年群体从年龄、职业、地域、受教育经历等多个角度出发,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这些因素影响着老年群体对文化、艺术的偏好和喜爱的程度。同时,不同地区老年群体数量的不同,以及层次划分的差异,也影响着开展老年群体文化工作的形式、方法。而这其中,年龄因素对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影响较大。以退休年龄为界限,我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60至65周岁的老年群体,以及65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

60至65周岁这个年龄段的老年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部分的老年人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无法进入退休期,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行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所衰减,因此这一部分老年人无法像退休后的老年人一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基层文化馆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当中。在文化工作的开展中,工作人员应当考虑到这一部分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

而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退休,一方面,这些老年人退休以后,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这些老年人脱离了工作后,往往不适应闲暇生活,乐于通过各种形式充实自己。因此,对于这部分老年人,文化工作开展的有利因素较多,在时间、空间上的选择也可以较为灵活。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高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进入退化阶段,活动能力也逐渐减弱,这都是我们在实际文化工作中要考虑到的。

(二)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是我们对老年群体开展文化工作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的另一重点因素。地域差异最为显著的表现之一就是文化差异,各地的民族结构不同、传统民俗不同,文化沿袭也有所区别,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在开展基层文化工作时,文化差异影响着基层文化馆开展文化辅导、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以及内容、题材的选择等。

地域差异的另一显著表现是发展差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差距更为巨大。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落差,同时也造成了各地区之间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落差。发达地区往往从基础文化设施,到人才队伍建设,相对于落后地区都要更加完善,在群众文化的活动开展上,群众的普及度也更高,文化创作更加活跃。具体到各个地方,城乡差异是这种发展差异的集中表现。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还在有序推进的过程中,城乡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普及率,乡镇文化站也对推进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而言,城乡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而相对于城市,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老年群体往往是农村的留守人口,这就需要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更加重视农村的老年群体,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农村的深入推进。

二、基层文化馆面向老年群体的文化工作优势

(一)网络式覆盖

在当前,基层文化馆已经实现了在全国各地区的网络式覆盖,在农村,乡镇文化站也已经广泛普及,这同时也推进了文化馆对老年群体的覆盖。文化馆建设的网络式覆盖,有利于基层文化馆全面接触老年群体,进而对老年群体进行文化调研,提供文化服务。因此,相对于其他群文结构和文化事业单位,基层文化馆对老年群体组织和开展文化活动有着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且沟通渠道更为直接,各种条件也更为便捷。在当前,老年群体本身也已经成为文化馆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和相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基层文化馆现有的便利条件,和老年群体实现进一步的交流互动和定向服务,创作出更加受到老年群体喜爱的文化成果,是当前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当思考的。

(二)公共性和服务性

基层文化馆作为推进群众事业发展、传播群众文化的前沿阵地,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是其开展文化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公共性和服务型是其天然的属性。老年群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本就是基层文化馆应履行的职能。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所带来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的现实情况,基层文化馆更要对当前变化的文化工作形势有所认识,主动调节自身职能,优化服务体系,加大对老年群体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视度,调整文化活动开展的方向。因此,作为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更要突破旧思维,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公共性和服务性,争取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各类文化活动中。

(三)群众文化资源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机构,本身就具有文化辅导、社会教育的功能。因此,基层文化馆能够快速调整和转变文化工作的重点,适应针对老年群体开展的文化活动以及相关工作。基层文化馆可以在当前所开展的群众文化讲座、群众辅导班、艺术交流会以及其他一些群众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调整内容和形式,注重老年群体的文化、文艺偏好,以及他们参与相关活动后的感受。要借助过去已经打下的群众基础,以及已有的群众文化资源,在开展群文辅导以及其他活动中,加强与老年群体的互联互通,以及文化資源的传播和共享。

三、老年群体对群众文化的促进作用

(一)推进群众文化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就群众文化的创作和相关活动的开展而言,老年人虽然在行动能力、身体素质方面有所衰退,但其过去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阅历不会消退,这些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群众文化的创作和发展,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一方面,相比于新时代接受各种文化冲击的年轻人,老年人更热衷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文艺创作。在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很多老年人选择书法、国画的艺术形式。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使这些老年人对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厚、更加独特的理解,在参与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这些老年人既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成果,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推进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另一方面,民间手工艺、传统曲艺等非遗传承项目,其制作、创作和表演的水准,与传承人的经验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作为传承人的老年人继续发扬,并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

(二)推進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的构建

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的构建,既需要基层文化馆的主导,也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这其中,老年群体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老年群体,尤其是退休后的老年群体,其空余时间充分,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较高,集体组织性较强。而且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更具备长期坚持的精神,所以,老年群体能够有效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因此,要构建长效的、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必须重视老年群体的作用。另一方面,老年群体能够带动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构建的规范性。老年人往往更加具有纪律性,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时,老年人往往能够带动其他群众的自觉性,这有利于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构建过程中规范性的提升,进而推进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形成。

(三)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通信设备的普及,很多老年人也同样与时俱进,打破旧思想、旧观念,能够通过智能机熟练地运用各种新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因此,当前老年群体在自发组织和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不再局限于唱、跳、书、画等传统形式,很多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热衷于摄影、瑜伽等新兴的活动形式,并且经常性地发短视频,或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进行活动的各种信息。这些老年人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极大地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创新,并且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促进群众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而且,在当前,老年群体文化活动也逐渐成为企业宣传、旅游演出等乐于选择的一种形式,这不仅发挥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也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基层文化馆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工作策略

(一)推进老年群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基层文化馆要积极推进老年群众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文化馆要以自身为平台,在空间上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并开展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各类培训班,帮助老年人接受文化教育,同时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要实现群众文化服务平台的拓展,完善相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帮助乡镇文化站、社区活动室等配备健全的文化活动器材,同时参与推进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书籍种类的丰富和内容的及时更新,使老年人能够就近享受到便利的群众文化活动条件。同时,也要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可以通过微信等软件提供线上的文化服务,例如建立微信群加强与老年人的互动与交流,创建微信公众号,使老年人及时了解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在短视频平台和直播软件上,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的文化辅导、文艺演出观赏等。通过互联网平台,打破老年群众文化服务平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也能够便捷迅速地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使老年人足不出户时,也能够享受到文化服务平台所带来的便利。

(二)推进老年群体文化服务水平提升

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为老年群体提供文化服务时,首先要明确文化服务的主体和对象是老年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从服务意识和职能履行上,做到思老年人所思,想老年人所想,不断提升对老年群体的文化服务水平,真正为其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一方面,基层文化馆在组织文化辅导时,要意识到,不能仅仅被动地对老年人开展文化再教育,在辅导过程中,要激发老年人对群众文化的兴趣,使老年人在吸收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优秀群众文化创作成果的魅力,从而培养其形成长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基层文化馆要主动拓展文化服务的边界。除了提供馆内服务,也要积极走入社区,走入乡镇。开展送文化下乡、社区演出等活动时,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这些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基层文化馆可以组建各类老年文艺团队,吸引不同爱好的老年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从老年群体中选出有文艺工作经验的或创作表演水平较高的老年人,作为文艺团队的骨干,引导老年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组织和带动其他老年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要改善老年群众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数字化建设也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基层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兼顾老年群体的需求,思考如何使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在文化馆网站建设、电子阅读等数字化建设相关项目上,要尽量降低老年人阅读、观赏的障碍,要构建大文字、大图标,使老年人能够一键操作、简单运用的模式。健全公共文化服体系,提升对老年群体的文化服务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力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三)构建定向服务模式,塑造文化惠民品牌

基层文化馆在实际工作中,要对老年群体进行深入调研,推进文化服务向系统化、定向化的模式转变。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资源互通、资源共享的优势,依托已有的文艺团队,以及区域内可联通的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将群众文化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向社区和乡镇推进,使老年群体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有多种渠道,多样选择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出一系列具有品牌性、标杆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团队。通过打造文化惠民品牌,既能够促进广大老年人对群众文化服务的认可,以及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够探索群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的多种途径,提升群众文化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基层文化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能够应对各种文化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始终端正心态,明确责任意识,认真对待每一次群众文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对老年群体服务模式的转变,推进文化惠民品牌的塑造。

参考文献:

[1]谢岩珂.浅谈文化馆在城市老年人文化活动中的职能定位[J].群文天地,2012(17):154+156.

[2]杨娜.老年群体对群众文化的促进作用[J].戏剧之家,2018(21):244.

(作者简介:魏晓东,女,本科,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象话)

猜你喜欢
文化馆群体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大爱有光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