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份良心职业

2022-02-22 23:52申樾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老师教育教师

我叫申樾,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母和父亲都曾是非常优秀的人民教师,特别的家庭教育环境让我从小立志要从事教育事业。1989年7月,我从山西大学物理系光电子物理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任教。如今,我已是一名有着33年教学阅历的人民教师了。我和我家人深知,师者为师亦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更是精神文化的久久传承。

我的祖母郭淑芳,1907年出生于山西省介休市,抗战初期曾与祖父共同在绥远当教员,期间以教师的身份掩护过共产党员乔丁珊、郝可敏等同志开展地下工作。1939年至1941年,祖母在赵城县新民学校任教。1947年至1948年,在太原县简易师范任教,教授学校国文、生理常识、音乐、美术等课程。

上世纪80年代,我的父亲在赵城中学任教时,有的学生家长就是祖母的学生,他们向父亲回忆道:“郭老师追求真理、性格温柔,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言语之间满含着对祖母的敬仰之情。

父亲申振元(曾用名申正元),1937年出生于洪洞县,1955年考入了华北第二工业学校锻冲专业。1958年被分配到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工作,担任锻冲车间技术员。1960年到1961年抽调到哈尔滨第一工业学院,担任机械制图教师。1962年被调回洪洞县第三中学任语文老师,直至1997年退休。父亲任教期间,所带班级多次荣获“洪洞县模范班集体”,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县地级模范教师,1986年被评为“山西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2017年荣获由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30年,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

父亲投身于庠序之中,遵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之古训,耕耘讲台,呕心沥血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青少年一代,是辛勤的园丁,是教育界的老前辈。父亲的学生贺宝珍,现在已经是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她说:“我所在的51班,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那时,班主任申老师正值风华正茂,文雅洒脱、精力充沛,经常废寝忘食地工作,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每一位莘莘学子。”

1979年,父亲担任洪洞三中45班班主任、语文老师。45班可以说是洪洞三中鼎盛时期的标兵班,学生学习风气浓,生活紧张活泼。1981年,班里有不少同学高考金榜题名,其中陈晔、刘龙虎两位学生都是经父亲推荐填报并被录取到太原机械学院的。陈晔现在担任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他在《回忆几位影响我人生轨迹的“太机”人》中写道:“1981年高考,申老师推荐我和刘龙虎同学填报太原机械学院,成为第一批拿到了入学通知书的‘太机’学生,从此,开始了我与这所低调而神秘的大学40年风雨同行的不解之缘。后来,申老师将多名学生推荐到中北大学就读,特别是将自己的三个孙子、孙女送到中北大学读书。这份对母校的情怀与信任,多年以后,我才了解和体会到,这不仅仅是推荐一所学校,那是文化与精神基因的传承。”

2021年是中北大学的80华诞,父亲写下了《我与中北大学深深的情愫》一文,其中写道:“我是中北大学前期的学子,我的不少学生也是中北大学的学生,我的孙辈中又有三个是中北大学培养出来的学子。60多年来,我的亲人之中3代人都是受我亲爱的母校熏陶培育的人才,这份恩情之大大于天,这份情谊之深深如海,这真是我永远铭记在心的大恩情。”

父亲对学生的关心胜过自己的亲人,经常接济一些贫困学生。他常说,“只有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能塑造一个学生。”多年后,我在与父亲的一次闲聊中,才不经意间得知一个秘密:父亲曾将爷爷留给他的唯一一件“宝物”———一方砚台变卖了500元,去资助一位学生上大学。难怪父亲经常对我说:“金钱财物算什么,人一辈子积德行善比什么都强。”

我是父親的女儿,同时也是父亲的学生。他是一位好父亲,更是一位好老师。在我从事教育工作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父亲常说的那句话:“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服务,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更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这句话也激励着我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让学生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从教多年来,我积极参加各项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贯彻国家相关职教精神,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和师德水平。中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有的反应慢,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需要反复讲才能弄懂,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而是课上课下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疑问,认真履行着教师应有的职责。我利用三年的课余时间,义务帮助2000级冯伟额外修完高中全部物理课程,该同学以物理142分的好成绩(满分150)通过对口升学考试,升入高职,现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他高兴地说:“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老师高尚的人格。申老师用行动诠释了一名教师的真正内涵,她激励着许多同学,使他们从中受到了启迪,找到了自信,最终学有所成。”

多年来,我尽自己所能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心。曾经有一名叫晔的同学是全校师生皆知的“问题”学生,经常让同学给他打饭、打水还不给钱,拿同学枕巾擦皮鞋,烧同学图书馆借的书,打架、骂老师……十分令人头痛,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我知道,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我选择了倾听与交流,倾听他的诉说,因势利导面对面交流,然而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更需要机会,需要坚持。终于有一天,一位老师说:“晔真像换了个人,课上变得很乖了。”他确确实实在努力改掉坏习惯,思想上有了巨大的转变,积极要求进学生会,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获得了学校奖学金,还评上了“三好学生”。同学们也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我经常说:“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抛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我用三年的时间改变了一名学生,值!同时也给了我一份丰厚的心灵回报,这种回报,是只有作为一名教师才能拥有的精神财富。

我向来注重从一点一滴对学生進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要求学生从做课堂笔记与作业规范整齐这些小事入手,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知道,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我教案规范、板书整齐,要求学生课堂笔记与作业也要规范整齐,就这么一点行为习惯,刚开始许多学生做不到,因为我的坚持,慢慢学生就自觉遵守了。看着学生的作业本如同欣赏一幅美丽的作品,我高兴极了。

作为基础教学部的负责人,我工作勤勤恳恳,真正起到“传帮带”作用。我带领科室教师,学习职教新理念,了解教学前沿动态,努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丰富教学经验,形成教学特色,学校教学考核总是名列前茅,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除教学工作外,我还同时负责行政工作,人多事杂、千头万绪,总有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但我总能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经常有同事对我说:“你这么认真做什么呢?”我只是淡然一笑说:“我热爱我的工作,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永远是。”

多年的讲台耕耘,使我收获了丰硕的教学成果。2007年,参与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实训教材的编写;2013年,组织德育课教师、语文教师,由我主持编写了《道德讲堂》读物,被聘请为示范校建设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5年,带领德育课教师参加校园文化特色项目的建设,组织编写德育渗透《教案集》《论文集》;参与修订基础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研讨课程标准;积极探索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深化“三教”改革,组织编写《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调研报告》;撰写发表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同时,我还多次荣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9年,被评审为省级骨干教师;2013年,荣获“省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多次获山西省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工作者”荣誉称号。

儿子武靖,2019年硕士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现任南昌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陶瓷系主任,并为学校积极建设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热爱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其作品曾多次获奖,创作作品《南方姑娘》获得China中国青白雅韵优秀奖、第二届江西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山行僧》获景德镇市昌南杯陶瓷雕塑比赛一等奖;《腐蚀》获景德镇市禁毒主题作品大赛二等奖;《居山空蝉》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类作品展;在教学工作之余,为学校创作设计的“建党100周年”的作品瓷杯深受全校教职工的称赞并批量投入生产。

目前,在我的家族祖孙四代直系亲属中有21位从事过教师职业,工作在大中小学各个领域,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桃李满天下,可谓是一个教育世家。我和我的家人始终相信,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良心职业。从教30多年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我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学生的爱戴和家人的理解,在奉献中体会着充实,在奋斗中收获着快乐。

(作者单位: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

猜你喜欢
老师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