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署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2022-02-22 23:52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服务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坚持优先保障、政府主责、内涵发展、改革创新,以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基本方向,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大力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通知》明确,创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在各省(区、市)创建一批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市、区),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创建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地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知》提出了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4项基本任务和20条攻坚清单。基本任务包括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建设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是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各地开展创建工作应达到的目标要求。攻坚清单针对优质均衡创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科学规划建设学校、健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推进师资均衡配置、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学生教育关爱等五方面提出了攻坚任务要求,鼓励先行创建县(市、区)进行探索突破,有效支撑基本任务实现。

《通知》要求,各省(区、市)遴选推荐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认真做好常态化工作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先行创建县(市、区)要认真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切实落实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及时总结创建经验,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为迎接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教育部近日在北京举办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宋德民出席活动并讲话。

在宋德民的领读下,大家一起诵读宪法部分条款,学习宪法知识。现场师生代表齐唱宪法主题歌曲《宪法伴我们成长》,从优美的歌声中体会宪法温度、感受宪法力量。

宋德民指出,学习宣传好宪法,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解领悟“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2021年是教育系统“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开局之年,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工作,要更好地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进一步明确定位,完善机制,提高质量和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深化对宪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将宪法教育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增强宪法学习宣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宪法法治教育的工作机制。要坚持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重视普法机构、队伍和经费等保障;大力推进法治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开齐开足开好法治课,将法治教育纳入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范畴。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提升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要大力加强专门师资的培养培训,进一步促进教师角色转换,鼓励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四是推进知行合一,不断增强学生法治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利用法律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活动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近30万所学校的8000多万名师生通过网络连接主会场同步参与。

日前,河北省教育厅决定加强镇村中学德育要素供给,提高德育工作质量,计划利用1—3年时间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利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镇村中学德育工作高质量建设示范校。

河北要求,各镇村中学要详实掌握本校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师生普遍谈心谈话活动,做到家访全覆盖。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发学习内驱力。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好教材”,结合地方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等,让家乡人文习俗、历史文化等成为德育教育素材。要开展好“阅读润心灵,书香伴成长”主题阅读系列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为镇村中学捐赠书籍。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优秀校友进校园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形成行动自觉。组织大学生开展支教工作,原则上每所镇村中学都要有对口联系的一个高校支教团。

河北明确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镇村中学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发改委、教育厅和人社厅等四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建立了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覆盖全区中小学校。

按照要求,自治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基本标准为每生每年570元,各盟市可根据课后服务形式、时间、成本等因素适当浮动具体保障标准。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的标准为每生每年不超过1200元。民办中小学参照公办学校标准执行。

内蒙古明确,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费由自治区财政补助、盟市(旗县)财政补助和向参与课后服务的家长收取服务性费用的方式共同予以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由财政全额承担。财政补助标准为基本标准的60%,所需資金由自治区本级和盟市财政参照教育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确定的分担比例共同分担。对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和民办学校,自治区明确课后经费可向参与课后服务的家长收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盟市制定具体减免政策。

为进一步激发优秀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印发《四川省优秀青年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管理办法(暂行)》,建立起优秀青年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根据《办法》,凡是工作业绩、能力、水平和贡献等达到四川省相应系列(专业)高级职称申报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可以不受学历、资历、职称层级等条件限制,通过绿色通道申报高级职称。

《办法》规定,“优秀青年人才”年龄须在40周岁以下,须是四川省企事业单位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凡满足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表彰奖励、人才计划称号;获得国家级奖项(排名前五)、省部级奖项(排名前三);获得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认定;博士后期满出站;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一流建设学科博士毕业;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四川技能大师、四川工匠,担任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铜牌以上奖励,或在国家级一类技能竞赛中获得前5名(双人赛项前3名、三人赛项前2名)等高技能人才;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或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符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标准,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表彰奖励等条件之一的,以及其他不低于或等同于上述标准的人员,可通过绿色通道申报高级职称。

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河南省遴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作为牵头建设单位,成立13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联盟,覆盖全省所有省辖市和直管县(市),发挥区域协同作用,推动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宣传、指导工作。

根据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體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领导、指导、咨询、督查、评估等工作,坚持“全程贯穿”与“学段差异”相结合,在更新教育理念、建强师资队伍、开展交流研讨、建立评价体系等方面重点推进,打破思政课条块分割、学段分割的壁垒,使大中小各个学段知识相互联系和贯通。

同时,全省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办学条件和成效较好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13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联盟,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交互授课、交流研讨、专题论坛、听课评课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发挥区域协同作用,推动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宣传、指导工作。

全省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

近日,江西省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游泳教育试点工作行动方案》,引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学习游泳安全知识、掌握游泳技能、增强身体素质,有效遏制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

《方案》明确,江西从2022年开始启动游泳教育试点,各设区市至少选择1个条件较好的县(市、区)进行试点;试点对象为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不用试点,全部铺开;2023年—2026年,各地逐步扩大中小学开展游泳教育的比例,原则上每年递增20%;到2027年,全省中小学全面开展游泳教育。

据悉,《方案》要求各地将学游泳与防溺水有机结合。在校内开展游泳教育的学校,按照总数不少于10个课时(每课时90分钟)的标准开展实践教学。游泳技能现场教学时,游泳教练与学生的比例不超过1颐20,同时现场应配备符合规定数量的救生员和医护人员。同时,开展游泳培训必须在水质达标、水深不超过1.2米的游泳池进行,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到池塘、水库、河流等不安全水域开展游泳培训。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规范开展初中学生课后自习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初中学生课后自习服务工作,要求各初中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资源等优势,主动承担学生课后自习服务工作,也可以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吸纳各方面力量参与服务。

《意见》明确了初中学生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容及形式。要求初中学校每个教学周原则上应提供不少于4次的课后晚自习服务,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2课时。鼓励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周末开放校园,提供自习服务。坚决禁止学校借自习的名义组织学生集体教学、集体考试测验和集体讲解,允许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

《意见》规范了自习服务的基本要求。学生自主申请,学校建立健全考勤管理制度,全面掌握学生的在校时间;明确管理教师、学科答疑辅导教师、行政值班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职责;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建立完善的自习服务应急预案,确保自习服务安全。

近日,记者从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获悉,该市启动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财政补贴发放工作,市财政划拨专项资金1146万余元,按生均每天2.5元的标准,向全市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中小学教职工发放2021年9月至11月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财政补贴。此次发放补贴惠及三亚市137所学校的7.5万余名学生。

据了解,根据《三亚市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三亚市建立健全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制度,采用“政府补贴”与“家长负担”相结合的办法筹措经费,保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长期有序开展。确有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校内课后服务费用的学生,经市、区民政部门认定后由市、区财政兜底保障。

三亚市校内课后服务经费由学校负责专账管理,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不得擅自增加课后服务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不得挪用服务项目经费,每学期期末对收支情况进行公示。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明确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原则上校内课后服务每天不超过两课时,每课时每生不超过5元,每天每生不超过10元。

按规定,三亚市教职工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取得劳务费不纳入学校绩效工资范畴。教职工参与由学校举办的校内课后服务项目领取劳务费的,按税前75元/课时的标准发放,每天不超过 2课时。

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公告,决定自2021年12月20日起实行两项惠民政策:市区小学生、幼儿及护送家长上下学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和试运营10条“小学生免费公交专线”。

石家庄明确,市区小学生和幼儿在上下学时乘坐公共汽车的全部免费,其陪同的一名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也免费。学生及其家长可按照规定办理“学生免费卡”和“护送卡”。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统一上报市公交总公司集中办理,“学生免费卡”和“护送卡”每名学生仅限各办一张。

同时,在实行“小学生、幼儿及护送家长上下学免费乘坐公交车”制度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热点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切实做到“一站式”入校离校,石家庄决定,在市区试运营10条“小学生免费公交专线”,涉及10所小学。每周一到周五期间,涉及学校的小学生可参考专线运行时间和站位设置,凭“小学生免费公交专线卡”乘坐公交专线,但必须由一名学生家長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陪同乘车。“小学生免费公交专线”公交车到达学校之前只上不下,确保将学生安全送至学校。

记者日前从天津市教委获悉,全市中小学体育美育工作将聚焦“教会”“勤练”和“常赛(展)”。教师将着眼于“教会”,围绕体育美育教法推进改革,探索形式丰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布置体育、美育作业。同时,各学校还将把体育和美育课表“亮出来”,把课程标准“晒出来”,采取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等方式,接受广大师生家长监督。

今后,天津中小学将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竞赛、美育展演,引导学生学会一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美育技能。天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要针对运动项目规律和教学特点,严格执教、因材施教。美育课要着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校要将体育美育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家庭体育锻炼的指导,试行中小学校体育家庭作业制度,防止课后、周末和寒暑假成为体育锻炼的空白区。

下一步,天津将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师资和场馆、设施、器材建设,配备好教育教学所需,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思政服务学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学校推介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