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入手培养学生“思”的习惯

2022-02-22 23:52尹雪娟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3期

尹雪娟

关键词:读  思  习惯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3-

在多年从事数学教学活动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读题”指导与培养学生“思”的习惯。因为,“读”与“思”不仅关系到学生数学成绩的好与坏,更是关系到作为一名未来社会公民是否具备必须具有数学素养的问题。因此,我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学生“读”的功夫,培养学生“思”的习惯。

一、指导学生“细读”题目要求

读懂数学中的题目要求,是学生做出数学行为的导向,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时,思维的严密性和结果的正确性。可是,学生在练习时却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对文字理解的肤浅性。请看[案例]:

这是二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大数”这单元中的一个练习:用0、9、8、7这四个数字写出5个不同的四位数,再将它们按顺序排列。

生1:(708)<(807)<(908)<(8097)<(9079)

生2:(7990)<(8870)<(8970)<(9780)<(9870)

[诊断]从生1的结果看,对题目要求只能理解1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生2在理解上比起生1又进一步:不仅读懂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还读懂了写出5个不同的四位数。像这样,读不懂题意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教师对学生读题指导势在必行。一般情况下,在学生读题后不妨试问一句,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也许就会明白:①要用0、9、8、7这四个数字写;②写出5个不同的四位数;③再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教师并用彩色粉笔标出序号,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读题要明确做到几点才能正确地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细读题目要求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精读”关键词、句

顾名思义“关键词、句”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核心。学生在完成填空题,判断题和应用的学习任务时,理解它就尤其显得重要,因而也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案例]:

1、填空题。4个8是(32),再加上2个8是(16)。

2、判断题、选择题。与1000差最多的数是多少?3987、989(√)1500。

3、应用题。王奶奶家养了6只鸡,养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养鸭多少只?学生列式为:6×3=18(只)。

案例1[诊断],案例1是一道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后的一个练习,学生关键是对“再加上”这词组的意义没好好领会就直接看成“2个8”是多少?你别小看这好像是学生读题的一个小忽视,却同时也是影响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时教师试着引导学生对这两句话进行比较:1、2个8是(  )?2、4个8是(32),再加上2个8 是(  )?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学生不难发现:再加上2个8是(  )是在解答4个8是32的基础上,再加上2个8是多少的问题?而不是直接解答2个8是16这么简单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读题时对语言文字的重视。

案例2[诊断],案例2是一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大数后的测试题,统计了一下有17人是这个结果。我当时很是惊讶,怎么会有这么多同学做错?仔细分析,他们把“差最多”的看成“差不多”的这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案例3[诊断],从案例3的学生练习情况看,学生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解题误区: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两个数都比较小就用乘法计算,看到两个数一大一小,就用除法计算。而不是从乘、除法的意义上加以理解,表现思维的不深刻性,这也是大多数学生的一个不良解题习惯。

那教师如何尽量避免学生的这种盲从现象呢?我认为要多引导学生从“精读”关键词、句上下功夫,读题后引导学生圈出或说出哪个词或哪句话是关键词句很重要,你是怎么理解的?以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指导学生练习、作业完成后进行反思性地读

“反思”这个词是近几年来,教育界出现的一个热点话题。一般用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上比较多,它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确实是有很大的帮助。不记得是哪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教几年书不一定能出名,但一个教师坚持一年或几年进行教学反思那他一定能成为一名名师。细想这一句话不无道理,同时也足见“反思”的重要性。今天,我把“反思”用在学生身上,要求他们学习数学,也不能言之为过。在某年的六年级试卷批阅时,出现了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题结果:一个人一个月上交的利息比他一个月的工资还多;这样的解题结果还不止一两个。如果他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去想一想也不会出现这样一个悲哀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1、换一种思路想想

学生在检查时往往去读题了,但就是检查不出错误。原因何在?他们用的是原来的思路,那当然就检查不出结果来。我要求学生这样反思:做加用减查,做除想乘;写万以内的数时,想一想数位是否与写的数一样等。例如:9×3-3=(  ),学生往往会用巧算的方法,而结果却会算成18。为什么?主要原因在于对9×3意义的理解上:可以表示3个9相加,也可以表示9个3相加。但学生往往不会联系后面的3去想,二九十八。遇到类似情况,引导学生检查时就按计算顺序再算一遍也就能检出错误来了。

2、联系实际生活边读边想

数学源于生活。对数学问题,我们要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想想,反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后有这样一道练习:有9只小兔,每只笼子2只小兔至少要几只笼子?有学生列式为:2×9=18(只)。我想他的思维错就错在至少两个字上。如果检查时,他能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想也就不会错了:1只小兔要一只笼子,最多也不过9只,所以是错的。

总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边“读”边“思”的习惯培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根本,因为,会边“读”边“思”的学生往往数感特别强,这又是作为一个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质。一个人养成了读与思的良好习惯,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赖红芽, 廖凤标. 从"读"入手培养学生"思"的习惯[J]. 科普童话:新课堂, 2017(36):1.

[2]石勤燕.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