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块链在政府对企业全周期服务场景应用的探讨

2022-02-22 04:41杨继光杨天开甄武警
中国工程咨询 2022年2期
关键词:画像区块区域

文/杨继光 杨天开 甄武警

一、引言

近几年,区块链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近百亿元以上。2020年4月,区块链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等场景下的应用,实现服务型、创新型政府的建设,形成政府推动、技术驱动、企业创新的良好循环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结合具体应用案例,介绍了企业发展链系统的实现过程和具体应用场景,该系统推动了区块链、大数据等高技术在政府对企业服务领域的应用,打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并对区域产业的发展和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发展链系统建设的意义

“全周期、全链条、全场景”的企业发展链建设,是以政府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在明确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通过业务处理规则体系,将业务留痕管理数据转化为企业服务驱动数据,针对入区企业,为政府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风险预警提供强大的支撑服务。

(一)营商环境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优化营商环境的本质就是要求政府对企业服务精细化、精准化。当前政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需要聚焦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将精准服务落实到位,才能有效促进区域企业创新,进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企业动态感知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是经济活动、产业承载、创新源泉、就业机会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是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也是构建各类场景的基础。企业发展链建设针对不同产业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精准培育和主动服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并且能够监测预警企业风险,辅助精准施政。同时,逐步拓展管理半径,提升服务能力,为经济提质增效、产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三)政府机构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驱动

随着近年来的“大部制”等政府机构改革措施,各地纷纷建立大数据管理处等机构,将原分散在各个委办局的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到类似的“数据湖”内,搭建了“区块链平台”“数据治理平台”等共性能力平台,实现集约高效、统一规范、稳定可靠、易于扩展的一体化数据支撑服务,为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三、企业发展链系统的基础架构

企业发展链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重要支撑的平台功能如下:

图1 企业发展链总体架构图

(一)区块链平台

区块链技术的实现是基于区域政府的“区块链平台”,实现跨地域、跨机构的城市级区块链基础服务,提供安全、可控、可监管、完全自主创新、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创新应用开发能力,主要实现数据的加密算法、共识机制、可信认证等功能。

1.加密算法。区块链中使用了很多加密算法,包括哈希算法、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等。其中,哈希算法借助哈希函数的三个重要的特性,即抗碰撞性、不可逆性、谜题友好性,是一种单向加密算法,常用的哈希算法有MD5、SHA256和RIPEMD。

2.共识机制。区块链是按顺序连续不断地记录数据的链式数据库,是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基础,目标是使所有的节点保存一致的数据,解决区块链中数据一致性和有效性问题。

3.可信认证。区块链提供数据高效、可信的认证,使链路上存储的数据可信、所有节点见证、整个过程留痕,有效地解决数据的真实性、可信性,提高了数据信任的效率。

(二)“政务数据湖”

数据汇聚功能是基于区域政府的“政务数据湖”平台,该平台采用Hadoop架构,HDFS提供了企业相关所有数据的存储。

(三)数据治理平台

数据治理是基于区域政府的“数据治理平台”,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Flink,即分布式的、高可用的、能保证Exactly Once语义的针对流数据和批数据的处理引擎;HetuEngine,即分布式高性能的计算引擎,能够支持多种数据源的快速联合查询。

四、企业发展链系统的建设流程

(一)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包括数据标准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具体如下:

1.数据标准管理。参考浙江省颁布的公共数据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数据标准包括:数据归级归类、数据统一目录、应用术语定义等。

2.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包括元数据抽取、元数据标注、元数据审核、元数据发布、元数据入库、元数据维护、元数据配置管理等。

3.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要对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包括数据权属管理、审核流程管理、数据维护管理、数据交换管理等。

4.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交换、数据防泄漏、数据脱敏层、数据库监控与加固层,结合外部支持手段保障数据整体的安全运行,从而组成完善的数据标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

(二)数据入链

为了实现区域企业数据的有效和完整,数据入链基于区域政府的“区块链能力中台”,实现数据日志的存储与验证。存储阶段将本地的数据指纹上传至“区块链能力中台”,同时返回对应的存储凭证;验证阶段将本地的数据指纹与从“区块链能力中台”中获取的数据指纹对比,实现数据的真伪验证,可有效检测数据的篡改行为。

数据指纹技术应用在用户身份注册、用户日志上传、用户日志展示、文字和图片信息、WEB页面信息等多个环节,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隐蔽性和敏感性。

(三)建立标识码

数据确权在区块链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记录数据的衍生过程,能让区块链中的数据找到源头出处。

建立标准规范,一是赋予数据来源的指纹码,让数据带来源属性的唯一标识参与数据应用,二是按照业务逻辑建立对象码,创建按主题对象赋予唯一的标识贯穿系统的整个族谱,用来关联数据对象中的各种属性数据。

按照统一编码规则赋予每条数据在企业发展链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标识码。编码具有唯一性、兼容性、稳定性、全覆盖性、可参考性等特征。该码用于管理、索引、关联企业发展链内的数据资源。

(四)数据标注

在平台中给各部门开放数据标注的权限,允许政府各业务部门对相关数据进行特征标注,并在后台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标注管理体系,为各部门的业务分析及应用提供支撑。

(五)数据整合

1.企业数据整合。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等各类信息,存在于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直接关联关系,需要采用技术措施,完成数据整合。

2.区域数据整合。区域数据主要根据国家级权威机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制订区域划分标准,包括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和经济功能区划分标准,完成区域数据整合。

3.行业数据整合。行业数据主要根据国家以及地方权威统计机构制定的行业标准,进行匹配,完成数据整合。

4.空间数据整合。比对园区名称、地址等信息,实现其他委办局数据中的扩展(物业、特种设备等)信息和系统数据的关联整合。此处由区级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更新。

(六)数据画像

构建面向企业、区域、产业等业务对象的数据画像模型,通过分析企业、区域、产业等业务,构建面向企业、区域、产业的知识图谱,实现企业发展链的智慧化、知识化挖掘、分析与应用。

五、政务服务场景建设

(一)企业信息上链

1.涉及数据

一是重大项目引入,涉及入区协议-经济指标、产业扶持资金、租金补贴、员工落户、科技成果转化、高管贡献奖励、项目股权激励、地块信息、开竣工时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效益等数据,以及相关政府会议纪要等重要文件;二是企业新设、新迁入,涉及各委办局的企业注册信息、企业证照、行政许可、税务登记信息、统计登记信息、参保登记信息等数据。

2.涉及对象

包括入区企业、政府相关的各委办局、园区运营单位、政府平台公司等。

3.功能实现

首先,通过共享交换、接口对接、在线上传、加密处理等多渠道数据接入方式,汇聚政府相关委办局等多部门引入企业和自发注册企业相关各类数据;其次,对接入的企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统计描述,业务留痕,建立企业在数据链条起点及各类基础信息,实现一次录入,全区通用,将管理数据转换为服务数据;最后,建立企业数据共用共享机制,确保新注册企业数据链基础信息充分共享,跨业务部门之间保持一致,解决各部门重复和缺失企业信息。

(二)上链画像分析

1.涉及数据

包括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纳税、报统、参保等高频业务数据,高新认定、资质许可等低频业务数据,以及贯通企业经营活动等实时社会化数据。

2.涉及对象

包括与相关数据的政府相关的各委办局、园区运营单位等。

3.功能实现

构建全景画像、深度画像和围绕不同业务应用需求提供基于标签的企业多维画像,具体如下:

(1)企业全景画像

面向区域支柱企业、重点引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等重点企业,进行企业全景画像,构建360度的企业全景信息,包含各类数据维度,并将企业描述与时空属性进行结合,依托企业数据矩阵服务全景信息的刻画和展示。

(2)企业深度画像

围绕企业生命周期分析、重大项目生命周期画像、企业信息跟踪、投资人信息跟踪、投资机构信息跟踪等多个维度,对企业进行深度画像。以企业生命周期分析为例,从企业设立、投资准入、资质评审、贷款融资、社会保障、日常监管、政策受益、企业注销等方面,进行企业的深度透视剖析,便于各部门开展企业各阶段监测管理工作,并针对企业自身特点、企业基因及发展趋势,提供精准化服务。

(3)企业多维画像

围绕不同业务应用需求提供基于标签的企业多维画像,便于各部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开展与重点企业相关的业务工作。以建立企业特征画像为例,政府各业务部门对重点企业进行特征标记,并在后台形成一套完整的特征数据管理体系,为各部门的业务分析及应用提供支撑。

(三)深挖企业潜力

1.涉及数据

包括针对企业近2-3年的税收、收入、利润、从业人员、企业参保数据、办公用房能耗、面积、用工、投融资、知识产权等数据。

2.涉及对象

包括与相关数据的政府相关的各委办局、园区运营单位等。

3.功能实现

(1)优质企业识别

在区域重点扶持产业范围内,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的考核因素,汇聚企业多维数据,建立优质企业识别模型,抽取不同行业优质企业特征数据,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基因、行业特征和发展周期,进行企业筛选与查看。建立新设优质企业名单,及分部门清单推送的业务支撑体系,精准服务工作对象。

(2)企业成长性分析

建立企业高成长评价模型,抽取不同行业高成长、高潜力企业特征数据,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开展基于企业监测的潜力挖掘工作,识别高成长、高潜力的企业。建立企业成长梯队,挖掘区域经济高速增长潜力点,促进政府更好提供服务。

(四)后续场景规划

后续规划“异常及时发现”“服务精准对接”“全景展示经济”等典型场景,为下一步全面促进区域政府对企业的全方位服务奠定基础。

六、结论与建议

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和具体场景结合时,大多是雾里看花,成熟落地的场景比较有限。本文结合区块链在政府对企业全周期服务场景应用场景,提出了企业链的基础架构和建设流程,并具体分析了其在政务场景中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区块链在政府对企业全周期服务场景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采用逐步迭代、层层递进。在“企业信息上链”等场景建设时,针对企业在注册、经营、纳税、审批等信息在各部门之间重复、缺失、不一致,企业信息编码与国家标准不一致,企业基础信息跨部门充分共享等重点难点问题,应用专项的数据清洗、元数据治理等新技术手段,促进场景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更紧密地结合。

二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随着“企业信息上链”等场景应用成熟后,再启动“全景展示经济”等新场景建设,这样既有利于发挥成熟场景的示范作用,吸收场景应用建设经验,又能够吸取最新技术的成果以及其他场景应用经验,将更有利于区块链等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变革思路、大胆创新。在进行新技术应用时,既要从技术角度考虑实现的可行性,更要熟悉业务场景,从业务的理念、逻辑、应用、实现等角度,比对各技术在特定场景适用性,并且从新技术纷繁复杂的炒作概念中,提取出应用的最准确的切入点,在集成应用创新中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这样新技术必能在传统场景应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画像区块区域
威猛的画像
分割区域
“00后”画像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画像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域发展篇
潜行与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