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当代绘画的地域性特征探析

2022-02-23 16:14袁秀秀
东方收藏 2022年1期
关键词:牦牛西藏艺术家

摘要:西藏当代绘画作为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审美载体,在吸收本民族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当代绘画思想以及创作者的精神情感后,形成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绘画作品。西藏当代绘画作为我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西藏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西藏当代绘画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无限的生长空间,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展现独特的人文追求和对西藏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基于此,本文以西藏当代绘画的地域性特征作为切入点,分析西藏当代绘画中所蕴含的地域性因素,希望对西藏绘画未来更加完美地展现地域文化生态内涵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西藏当代绘画;地域性;艺术特征

基金项目:本项目由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9-GSP-S082

一、地域与绘画间的必然关系

“地域”一词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自然要素和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强调地方性、景观性、人文性和系统性。地域文化则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内具有自然环境和历史文脉相结合的综合特征,它既包括特定区域内的地理状况、气候条件、动物资源等自然条件,又包括人们在改造自然界时所产生的生产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包括当地的民族信仰、思维方式、语言、价值观、共同的心理素质等方面。

在地域与绘画关系这一论题上,法国史学家丹納在《艺术哲学》中提出影响艺术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三个因素:种族、环境和时代。其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是“外部压力”,强调了民族和地域对艺术的影响,精神文明的产生也必须在各自的环境中产生。李胜利在《艺术概论》中谈艺术风格的地域性时,以北碑方笔遒劲、南帖圆笔含蓄为例,地域差异反映在艺术则会产生不同的风格。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使得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其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必然受到其所处的环境和人文的影响,在创作时有意或无意地将这些影响融入作品中,其绘画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画家所生活地域的人文风俗。绘画作品与创作者密不可分,而创作者与其所处的地域又有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见,绘画与地域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研究西藏当代绘画时,必然要探讨其地域特征。

二、西藏的地理与人文特征

(一)西藏地理环境特征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处我国边疆,由于其海拔高,面积大,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西藏境内有多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高山,如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这些山脉又将其分割成为盆地、湖泊等纵横交错的地形地貌,这也使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西藏地处亚洲大陆的腹地,“东部和东北部是黄河流域文明及其波及地区;南边是印度河流域文明;更西边是两河流域文明”。一方面,西藏拥有多元流域文明源头的共性,孕育出西藏独特的复合型文化特性,形成独特的包容性的眼界和思维;另一方面,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人口流动受到限制,反而更加有助于地域自主发展原始风貌的形成,使得地域特征更为明显和独特,西藏用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营造出独特的文化圈。

(二)西藏人文背景分析

西藏文明历史悠久,据考古调查,西藏早期远古文明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历史的演变中,一方面广袤的草原、苍茫的雪山等自然环境使得西藏人民形成崇拜自然、崇敬生命的文化核心,他们相信大自然中存在着神秘力量,将遍布于西藏的山脉湖泊称为神山圣湖,并为其赋予各种神话传说,进而延伸到对生死的“神”化。另一方面,西藏较恶劣的生存环境也使得西藏人的生活方式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风貌:吃糌粑、喝酥油茶、穿藏袍、放牦牛等。在同恶劣环境抗争的过程中,西藏人民形成热情、淳朴、坚强、乐观的性格特征,由于生存生活环境的艰苦,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转化为精神寄托;同时,宗教文化在藏族文化中影响深远,深刻影响着西藏人民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与审美特征。尽管到现代,绘画观念已经由“神本”转向“人本”,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逐渐扩大,地域的个性也在逐渐减少,但西藏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特殊的民族历史和宗教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艺术审美中。

三、西藏当代绘画的地域性表现

(一)题材的地域性

题材的选择是艺术创作的首要因素。题材是艺术作品中直接描写的对象,它是艺术家对客观生活中的情、景有所感,从而选取出来予以加工表现的生活材料,是艺术家对生活有所发现、有所感,从而有意识地选取、提炼,进行艺术加工表现出来的。题材的选择是艺术创作的有力支撑点,在题材的选择上,艺术家们始终都脱离不开自身所处的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反映到画面上也就形成不同的题材。独特的环境和人文造就了西藏人民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观,也为艺术家带来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题材选择。关于题材的地域性,笔者从以下几点加以探索:

1.藏地景观题材:西藏可以称之为视界天堂,不仅有高山湖泊、蓝天白云等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寺庙、园林等人文景观。在西藏,我们可以领略众多神山圣湖的大美风光,无论是珠穆朗玛、冈仁波齐、南迦巴瓦,还是纳木错、羊卓雍措等自然景观,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西藏当代艺术家们都为之沉迷。感受到人类在大自然前的渺小;感受到高原的壮阔所带给人的力量和精神向往;雪山、湖泊等产生的天然秘境,使人产生对这种神秘的向往;艺术家们在认识自然、感叹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天、地、人的和谐,同时将这种感受展示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另一方面,西藏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资源,无论是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地恢宏壮观的建筑艺术,还是其中所藏精美绝伦的绘画、雕塑艺术,还是浩如烟海的民间工艺,都可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看到,这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象征,更体现着该地域人们的精神、文化状态,艺术家通过对这些景观的刻画展现出对西藏这片热土上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的热爱。

2.藏人题材:艺术作品是反映生活的,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物画作为绘画的重要表现题材,艺术家们对西藏人物的刻画在西藏当代绘画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从躯体特征来说,西藏典型样貌五官立体,面部线条流畅,有棱有角,颧骨较高,眼窝深邃,尤其因为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部分藏族人面颊会带有高原红,以身材高大健硕为美;其次,在精神面貌上来讲,自然环境及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赋予藏族人民独特的生活习俗及思想情感,藏族人乐观、真诚、坚强、友善,这些独特之处使得藏人成为艺术家争相描摹的对象。当然,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人物并不是孤立的,他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环境,既包括广阔的社会背景,也包括具体的生活环境。因此在西藏当代绘画的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题材,其表现内容也不同,有的着重展现人的内心世界,有的着重刻画人的外貌和性格气质等社会属性,有的为人物赋予故事情节的叙述。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家们或通过写实的手法,或是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或是通过抽象概括的手法表现面带笑容的青年、辛勤劳作的阿佳、懵懂可爱的孩童、身着盛装的少女、虔诚朝拜的老人。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创作手段表现自己心中的西藏人民的形象,展现出独特的精神力度和人文关怀。

3.牦牛题材:西藏地区动物种类众多,其中在绘画中最为代表性、最有特色的当属牦牛题材。在青藏高原,牦牛很早就与人类开始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和人类一起守护这片净土。西藏民间谚语说:“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牦牛数千年来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深刻影响到青藏高原的政治、教育、商业、战争、娱乐、医学等各个方面。牦牛从藏民族原始的崇拜,伴随着神话、传说、宗教等的演化,深刻影响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形成独特的高原牦牛文化,这种文化在祭祀、艺术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早在远古时期,牦牛图案就已经是西藏岩画中最典型、最出彩的图案之一。在藏传佛教历代寺庙建筑的重要装饰壁画中,也可以找到牦牛的形象。在今天的藏族民居的门窗顶部或屋檐转角处,仍然可以看到用石灰绘出的牦牛头像。当代的众多艺术家创作灵感仍来源于牦牛,他们的创作情感始于对牦牛最质朴的感受,塑造了牦牛的多重性格。在昂桑的《藏人》系列作品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半牦牛、一半人脸的视觉形象。在昂桑的画中,牦牛代表了生活在高原的藏人和藏文化,牦牛和藏族人民浑然天成的关系了然于心,这是生长在西藏的画家最真实的感受。昂桑尝试用西方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最为典型的藏族符号。同样以牦牛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的还有汪仕民,在汪仕民的作品中,包含牦牛的全身像、半身像、头像等各个系列,每幅作品中,牦牛的眼睛清澈而干净,五官神态生动有趣,仿佛一个个表情包,通过厚重的笔触表现牦牛在第三极海拔地区憨厚、忠诚、奉献的高贵品格。画家用自己真实的感受,将牦牛的优秀品质通过各种场景、姿势、形态展现在人们眼前,通过牦牛这一形象映射出高原人民的性格和品质。

4.宗教题材:西藏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政教合一的制度下,宗教文化直接影响着西藏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深刻地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唐卡就与宗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直到现代,虽然众多艺术家在创作时已由原来对神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艺术作品总体呈现出一种“去宗教化”的现象,但佛陀、度母、坛城等宗教形象在西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仍备受关注。在西藏当代绘画中,宗教形象在作品中的定义和内涵已经发生了转变,艺术家们将西藏传统宗教价值进行解构、重组,将其与时代价值内涵相结合。

(二)西藏当代绘画风格的地域性特征

风格在艺术活动中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既包括艺术家的风格,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艺术风格既具体地表现于作品的艺术形式(作品的结构、语言等因素),又根植于作品的内容,它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同时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由于艺术家生活阅历、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文化修养的差别,在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就会呈現不同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每一个地区或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孕育出本地区或民族的艺术特征,这是由这个地区或民族的社会结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尤其是共同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点所形成的。艺术的地域风格离不开地区的文化心理结构,它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沉淀下来,并且世代传承、延续。正因为这种差异,在绘画中同样是描绘山水,南方山水画秀雅温柔、北方山水画雄壮刚劲。对于西藏的艺术家们来说,通过藏文化潜移默化的洗涤、熏陶,塑造着西藏当代艺术家们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带给他们鲜活的灵感体验和创作冲动。

西藏当代绘画总体表现为神秘多变、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而在这艺术风格下的西藏当代绘画中不得不谈到的就是布面重彩。布面重彩既可以说是西藏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可以称之为西藏地区的一个艺术家群体。布面重彩是西藏的一批艺术家们在布面上采用传统的矿物和植物颜料,使用勾线、平涂、晕染、上金粉等传统唐卡的一些绘画手法,但同时又从其他地方的现代绘画中汲取了传统唐卡中没有的技法,如水墨写意、超级写实等。艺术家们在研究继承藏族本土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融合中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探索西藏传统艺术语言的现代转变,试图构建具有藏民族精神和本土主体意识的艺术形态,呈现出一种多元融合、异质同构的特点。他们的艺术创作对西藏当代绘画地域性特色的延续和继承起着重要作用。

西藏当代绘画的地域性是由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域性所蕴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就在于这些因素的变化与重构,从而为艺术家进行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并在与全球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下,为西藏当代绘画提供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从根本上来讲,西藏艺术家们更应该给予西藏这片土地更多的关注,努力挖掘这片土地的独特性,妥善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之间的关系,在继承地域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创作出时代精神与地域文化内涵相融合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张云.上古西藏与波斯文明[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

2.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李俊峰.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地域性文化研究[J].艺术科技,2014,27(11):103.

5.马顺先.试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40+42.

6.董保臣,温泉.黑龙江省当代油画创作的“极北”地域特征研究[J].大学,2021(29):137-139.

作者简介:

袁秀秀,单位: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西藏现当代美术

猜你喜欢
牦牛西藏艺术家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天上的西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神奇瑰丽的西藏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