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
——镂雕金漆的南国奇珍

2022-02-23 01:54白英
青春期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潮州木雕雕刻

文/白英

潮州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是一项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因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源于唐代,盛于明清,是与东阳木雕齐名的中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2006年,潮州木雕被正式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卢进文(图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凭着一把凿刀,苦修一门技艺,一笔一刀雕琢,用刻刀讲述生活,用匠心雕刻时光、传承民族文化,在潮州木雕领域中开拓着新的天地。

图1 卢进文

镂空虾蟹篓 “通雕”亮绝技

潮州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座岭南古城,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千百年的岁月更迭,让这里沉淀出木雕、潮绣、潮剧等众多古老的文化印记。“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暇蟹之细,无不容归。”曾任潮州刺史的韩愈这样描绘古潮州。卢进文的木雕艺术馆就在潮州古城内,满屋的木雕作品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卢进文的木雕题材内容丰富,从花鸟虫鱼、江海水族到珍禽瑞兽无所不包,而最让人惊叹的,是立在屋中间的虾蟹篓。(图2)

图2 虾蟹篓

卢进文说:在潮汕一带,木雕曾经是家家户户实用而常见的建筑和家居的装饰,而最能代表潮州木雕艺人工艺水平和潮州木雕工艺特色的,就是多层次镂空的立体雕刻作品虾蟹篓,这被称为“通雕”的绝技可谓是潮州木雕艺术的精华,也因此让潮州木雕成为独树一帜的流派。出自卢进文之手的“虾蟹篓”,剔透纤薄,把多层次镂空技艺运用得淋漓尽致,篓里篓外都雕刻着活灵活现的虾蟹,它们形态各异,动静有秩,疏密有序,就连竹篓和绳结这样的细节,也都雕琢得细致入微。娴熟的雕刻手法,充分展现了潮州木雕艺人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虾蟹篓,是潮汕渔民最为喜爱的吉祥物件,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潮州特色的文化象征和表现形式。

要创作一件木雕作品,首先需选好木料,然后要经过画图、打柸(打上手)(图3)、修柸(打下手)(图4)、打磨、上漆几个复杂的过程才能完成。经过30多年的坚守,卢进文对这一切都已了然于心。潮州木雕的首选木料是香樟木。香樟木木质柔润,纹理细密,特有的芳香使其不易被虫蛀,耐浸、耐湿、不易变形,适宜多层镂雕。卢进文正在创作的是一件以“花开盛世”为题材,直径1米余的圆形木雕装饰摆件,它盛开的花朵、鸣叫的鸟儿雏形已现。在多年的创作中,卢进文体会最深的,还是前期的设计和画稿,一件木雕成功与否,不仅需要漫长雕刻过程中的坚持、娴熟的雕刻技艺,也需要画图稿时的想象力和艺术灵感。以他手头正在进行的作品为例,鸟要有不同姿态,花要有不同形态。潮州木雕讲究因材施艺,通过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动与静、远与近合理有序的安排,使画面上的物件既饱满繁复又统一协调,要互相掩映也要不露痕迹。

图3 打柸(打上手)

图4 修柸(打下手)

潮州木雕的特点是图案密集地排满画面,而卢进文是想让整个画面疏密有致,表现中国画那种让人有想象余地的美,这样构图,就要讲究空间布局留空、比例协调、点线面之间和谐相融。但是,疏比密更难。如何让留白恰到好处,如何保持木雕风格原汁原味的同时又有所突破?这考验的是艺人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把握。“木雕的传统形态已成固定模式,但同时也制约了木雕技艺的发展创新。”为此,卢进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参加各种艺术展览,外出进修深造,尝试将西方美学、国画等融入潮州木雕中。在《鸟语花香》的创作中,他特意营造虚实相生之感,使作品既充满古朴、典雅的传统气息,又具有生动、真实的现代感。

一刀一动静 一面一世界

一块木板上要雕出七八层甚至更多的画面,这意味着在设计时必须想好怎么雕出层次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构图。“潮州木雕的难度在于从外往内雕刻,特别是进行内层雕刻时,全凭脑海中勾勒形象,心中没数不行。”画稿设计完成后开始雕凿,通常先用最大的平刀“开柸”,也就是“打上手”凿出大致形状,遵循从下到上,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打完大致轮廓后就是漫长而细致的“修柸”,也就是“打下手”。对卢进文来说,每次打柸、修柸都是一次全新的创作。

图 6 贴金

每个细节都要深思熟虑,纸上的花鸟只是平面,没有弧度与深浅,而成品的木雕须要完成二维向三维的巨大转化。在精雕环节,要让花草鲜活生动,让鸟儿活灵活现,这个步骤是个细功夫,需要拿捏好力度,考验木雕师傅手眼心法的协调和配合。而此时的卢进文,仿佛成竹在胸,风从哪里吹来,每一朵花瓣要往哪边倾斜,每只鸟儿有什么样的飞翔动作,羽毛会往哪边捋,每一刀要怎么切,他都早已心中有数。

一刀一动静,一面一世界。对于卢进文来说,做木雕就像玩一个空间游戏。他根据设计的图案,换着不同的刀一点一点地从外往里雕,再根据木头的纹理,不断调整自己心中的图纸。一朵普通的小花,为了层叠起伏的姿态,要打到很深的坯底,刀刃就像触角,在锤头的敲击下,一点点伸进木头里看不到的角落。透过小缝隙,在绝处里一笔一刀地雕出大世界。再小的细节,都要细致入微,鸟儿摆尾的动感,眼睛传神的细节,每一处都是一丝不苟地精修。可即便如此,每次都充满未知与挑战,对于花鸟木雕来说,作品的成功与否,往往在于关键的几步,像鸟儿的“开眼”,雕不好就会功亏一篑。只见卢进文拿起一把小尖刀,像啄木鸟般对准鸟儿的头部轻啄了几下。“嗯,活了。”他看了看,脸上荡起了笑意,一只振翅欲飞的鸟儿在他手中诞生了。

“穿衣镀金”美 金漆木雕奇

雕刻完成的作品,卢进文还要进行仔细的打磨,“平滑细腻,使造型生动起来。”去掉刻刀的痕迹,然后用毛刷轻轻拭去浮尘和木屑,开始上漆。漆上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作品整体的视觉效果和保存年限,卢进文说每一个细小的纹理都不能放过。上漆不仅要反复很多次,而且薄厚必须要均匀。(图5)

图5 上漆

潮州木雕之所以成为独树一帜的流派,是因为木雕在制作完成后,还要进行“穿衣镀金”,即髹(xiū)漆(以漆涂物用来防止腐蚀、虫蛀,兼有美观作用)后贴上金箔(图6),从而使得木雕作品熠熠生辉,因此,这门木雕艺术又被称为潮州金漆木雕。卢进文把薄如蝉翼的金箔,轻轻地覆在木雕上,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把金箔压紧。他说,潮州木雕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过去主要用以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薄薄的一层金漆,不仅让潮州木雕经年不朽,也彰显了宅邸的华贵,慢慢地,金漆成为潮州木雕的主要特征,而贴金箔如今仍是潮州木雕工艺的重要环节。

一件木雕作品历经30天“打上手”,60天“打下手”,7天打磨、上漆,用时3个多月最终完成了。完成后的《花开盛世》木雕(图7),整体层次分明,构思精妙,花朵各具姿态,虚实有度,鸟儿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精工细刻处,剔透玲珑,尽显物象丰仪;穿插衔接间,展尽风华,富有生机和灵气。此时的木雕器物仿佛拥有了魂魄,穿越时光与匠人相遇。一块简简单单的木料到一件精美木雕作品的转变,不仅仅是技艺传承的体现,更是木雕艺人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图7 《花开盛世》

“花鸟鱼虫”拿手戏 匠心传承磨技艺

“我们家族四代人都是木雕艺人,从小我就生活在木头的世界里。”回忆起学艺过程,卢进文感慨万千,那时候做木雕对他们家来说,是生活的手段。他16岁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着家里人从事民居建筑木雕构件修缮工作。“最难忘的就是磨刀,刚开始半天都磨不好,手还经常磨破。”卢进文说,磨刀令他心浮气躁,每当这时,爷爷总耐心地教他方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掌握握刀姿势。同时,体会到了各种刀的用法和重要性,像圆凿刀,中、左、右的刀口都磨好,雕凿时才能平衡。

卢进文26岁时,去潮阳县(今汕头市潮阳区)庙宇修缮木雕构件,负责人看他年纪轻轻并不信任他,直到看了他的画稿,发现构图设计很有想法,当即拍板让卢进文负责修缮工作。“正是有开始的刻苦锻炼,才有了今天对每一件作品品质的追求。”因为这份热爱和投入,木雕对于卢进文而言,不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生存的本领,更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常常是越干越精神、越干越快活。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木雕这门耗时费力的传统行业,陷入了困局,不少手艺人纷纷改行。“起初我也想过转行,但干熟了的活儿舍不得丢下,更不想自家技艺就这么断了。”他选择了坚守,为了不荒废技艺,开始帮别人做木雕加工。2003年,卢进文萌生了自己开一家木雕店的想法,2009年,他的木雕店终于开张。凭借精湛的技艺他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和喜欢。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卢进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尤其擅长花鸟虫鱼类雕刻。作品《双凤迎春》(图8)在2013年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中国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此后几年,他又获得了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潮州市拔尖人才等荣誉,并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博览会,多件作品被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潮州市博物馆等收藏。

图8 《双凤迎春》

卢进文说,现在做好木雕已经不仅是实现家族对他的期待,更是创新发展、探索未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以木雕的方式向世界证明,失去生命的木头,在千雕万刻下,亦能重获新生,而赋予木头一次次新生,已成为卢进文的习惯,或者更贴切地说——赋予木头一次次新生,已成为卢进文的生活。

猜你喜欢
潮州木雕雕刻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寻找潮州
蔡焕松作品选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木雕鱼
雕刻时光
木雕创作随想
潮州木雕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