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遇见自己
——读《蒋勋说唐诗》

2022-02-23 01:54施崇伟
青春期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蒋勋唐诗

文/施崇伟

基本信息

书名:《蒋勋说唐诗》(上下)

作者:蒋勋

ISBN:978-7-5356-9163-7(上)978-7-5356-9162-0(下)

装帧:平装

定价:39.8元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

唐朝是历史上的繁盛时期,唐朝诗歌是一座文学的丰碑。

蒋勋是当代学者,是集美学、文学和人生哲学于一身的艺术大师。《蒋勋说唐诗》一版再版。翻阅最近出的修订版,再听蒋勋说唐诗,听他讲述唐诗里的文学之美,听他娓娓道来对唐诗的意象,并随他沉浸于唐诗的世界,仿佛在遇见青春、遇见青春时刻的知已、遇见自己……

蒋勋说:“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唐诗用最凝练的表达将汉语的美推向极致,字形、发音、呈现出的画面、给读者的留白……唐诗中很多意象就像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每个朝代都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贡献,而唐代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诗歌。唐朝是诗的盛世,诗的文学式样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耳熟能详的《唐诗三百首》随便拎出一首,都会为其语言之精美所感化。“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蒋勋说。

蒋勋把他情有独钟的《春江花月夜》专门单章分享给读者,因为这首诗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关系,堪称“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听其音韵。全诗共36句,每4句是一个韵,一共用了9个韵,构成了非常完整的结构形式。第一句的“平”,第二句的“生”,以及第四句的“明”,都是用同一个韵。

析其结构。蒋勋称之为“交响诗的乐章”。他将“春江花月夜”拆成“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这5个名词如一首交响曲的5个乐章,它们之间发生了三棱镜般的折射关系。然后,可以带着我们一个乐章一个乐章慢慢地欣赏。

赏其意象。蒋勋觉得《春江花月夜》是“灿烂与华美”的唐诗里最“辽阔的一首诗”。而最令其感动的意象,是诗歌里的宇宙意识。

手持唐诗这把“钥匙”,蒋勋为我们打开唐诗的艺术宫殿。听蒋勋带我们读唐诗,也是在听歌、弹琴、赏画、读故事、看风景。

唐诗是悦耳的音乐。诗歌本为“歌”,它是有声音的,它缘起于唱。蒋勋把我们带进美丽的声音中,带入曼妙的吟唱里。他说,唐诗文字、声音无懈可击,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成对联,文字结构和音韵平仄都如此平衡对称,如同天成。他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或法国号,这些分别独奏的乐器,在结尾的时候一定有一个统合,《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结尾处同样如此,所有主题逐个出来一次,仿若一首生命的交响曲。他说,《蜀道难》开头的“噫吁嚱”这3个单音,就是3个带感叹号的“啊”,如同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开始时的那几个重音。他比较李白与李商隐的诗,比的是他们的声音风格:“李白的声音是高音,在很多人的声音中你一下就可以听到他。高音的基础是气度宽厚,音高上来的时候,能够冲得很高……李商隐就是低迷的声音,委婉而细腻,他绝对不会故意去雄壮。”

蒋勋品读《琵琶行》,简直就是教我们欣赏白居易的琵琶演奏。一首长诗,“完全是一种音乐性的传达”。“转轴拨弦三两声”,转轴、拨弦和掩抑,一步一步慢慢谈起演奏艺术;“拢”“捻”“抹”“挑”,仿佛看到了女子弹琵琶的手指;音乐响起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展现粗弦、细弦之间高音、低音部位的变化;“间关莺语花底滑”,感觉到春天的鸟语;“幽咽泉流冰下难”,由极动转向极静,从高亢转到细密;“凝绝不通声暂歇”,最凝绝的时候变成另外一种美,像“有一个大提琴很慢地拉,甚至好像没有声音的状况,那个时候大概是最美的”;声音最低时,忽然“银瓶乍破水浆迸”,音乐由静忽然爆开来;“铁骑突出刀枪鸣”,音乐急转;“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曲终弹完,拨板一收,“啪”一声,音乐停了……

蒋勋的“音乐欣赏课”,不只是讲白居易,不仅在听《琵琶行》,他还引进了《红楼梦》的琴声,《霓裳羽衣曲》《六幺舞》,鉴赏《霸王卸甲》或《十面埋伏》,插入一段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这是一场多么豪华的音乐盛宴!

唐诗也像一座精品荟萃的美术馆。蒋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唐诗里的缤纷画卷。《问刘十九》短短20字,绿蚁、红泥、火炉、雪,有冷有暖色彩鲜。“海上明月共潮生”,蒋勋说,这是立体的展开,海上的月亮跟着潮水一起往上涌升,这是“接近雕塑”。被誉为水墨画“南宗之祖”的王维,他的笔下“古木余衰柳”“清浅白石滩”“木末芙蓉花”“秋山敛馀照”“幽阴多绿苔”……处处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有着强烈的色彩感的画阁、朱楼、红桃、绿柳,让人感觉这岂止是在读唐诗,这也是在欣赏一幅色彩华丽的唐朝绘画。读李商隐偏与《簪花仕女图》对照,看似读诗,也在赏画,因为它们共有的华美,都是一种视觉上的盛宴。

在唐诗里听曲,在唐诗中赏画,在唐诗里行走,感受四季风景、大美江山,这还是浅层次的阅读。唐诗中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琢磨、思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便是唐朝诗人所独特的精神:孤独与自负同在!初唐的陈子昂是这样,立于历史高峰,在幽州台上喊出的这个声音,“在历史的苍凉时刻,里面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了孤独感”。蒋勋讲的不仅是人,也是自己视觉、知觉上的辽阔。只有在辽阔当中,才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状态与平常不同。李白也是如此,他骄傲自负到了极点,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可他又在“对影成三人”里孤独到只和自己的影子相对。这个时代的诗人,他们不断地往大山的高峰走,把自己放在最孤独的巅峰上。他们感到荒凉和孤单,因为这是他们和宇宙之间的对话。

无论孤独与自负,无论激情与悲哀,唐朝的诗人们,都善于把属于自己精神上的东西,融入诗歌之中,寄托于美妙的意象。或如《石壕吏》,杜甫将他自身的生命体验扩大到对偶然遇到的人的关心;或如《春江花月夜》布局出的灿烂与华美,仿佛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是汉文化一次短暂的度假期。最会使用意象的莫过于李商隐,他是多么实诚地面对自己的私情,似乎有意要把自己和社会的世俗隔离开来,他决定用最孤独的方式实现自我,就像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去歌唱的夜莺一样,所以才写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绝唱。“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月明、珍珠和泪水,全是意象,“很像万花筒中那种晶莹的经验,好像在看折射的光”。珍珠要变圆,泪水不断地流,月亮缺了再圆,海洋中的潮汐来来去去。其实李商隐在讲大自然中所有生命的状态,讲的是生命无怨无悔、永续不断的状态:“诗的意象,是生命经验的再现。”

唐诗传诵千年,我们不仅随口吟出“朝辞白帝彩云间”,不仅要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挂在堂间书室,不仅在“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里寻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珍珠,不仅是在文学之美里去敬畏伟大的诗人,更要在诗歌的欣赏中、在人物命运中,去感受自己的生命状态,去学会成长,懂得去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最终能在诗句中慢慢读懂自己。

沉浸于唐诗的世界之中,就仿佛在青春时刻遇到自己。当我们不再为应付父母的惩罚而背诵“床前明月光”,当我们不再为完成好考卷上的试题而“独怆然而涕下”,我们应该把唐诗当成打开美好生活的钥匙,走进唐诗,让诗与青春作伴。与王维一起“少年行”——“相逢意气为君饮”,那是生命中最发亮的阶段。青春期读唐诗,自然会喜欢李白,《蜀道难》把我们带到一个惊险世界,是我们少有的体验。我们在成长与求知的过程中,一再听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是行万里路其实很难,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教室、书房之间不停转,生命的历练其实很少。那就随他而去:“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在荒凉的山里,看到一轮月亮出来,听到鸟的叫声,在山路上时常会看到这种场景。蒋勋说,教会他读李白的不是学校,而是山水。

“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唐诗教会我们另一种人生的“读法”。我们常常为别人而活着,不知道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你会用什么方法活着。王维给了我们生命的提醒:找回自己!一个人在竹林中弹琴,高兴地吹吹口哨、长啸一声,树林没有人,月亮照在身上,好像变成了最好的朋友。我们能不能也这样,从人群中走出来,走向自然,与月亮对话,与山对话,与泉水对话,与花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多少次读过《唐诗三百首》,不如听一次《蒋勋说唐诗》。他的娓娓道来让我明白:诗,不全然需要解读,而是需要用心去聆听,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蒋勋唐诗
不要躲避,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
滴水藏海
唐诗写柳之妙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