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视角下的指人网络热词研究
——以“×人”和“×精”为例

2022-02-23 14:27杨一凡
名家名作 2022年22期
关键词:干饭杠精源域

杨一凡

一、引言

现如今,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QQ、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社交软件的普及,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已经成为当前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作为其建筑材料的网络词汇更是因形式多样、传播范围广和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扩散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大众传媒乃至官方媒体的话语体系中,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中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青年文摘》每年都会对本年度最热门的网络词汇进行盘点,评选出年度十大网络热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近年来一些指人网络热词如“打工人”“干饭人”“柠檬精”和“戏精”等颇受大家的欢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词的产生和演变都离不开隐喻的助推,所以本文基于隐喻的视角,分析由类词缀“×人”和“×精”构成的网络热词,并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认知机制。

二、隐喻理论概述

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他们在书的开篇指出了隐喻的认知作用:“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都是这样。”他们认为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①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是人们借助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未知的、陌生的事物的一种手段。隐喻涉及两个域:来源域和目标域。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是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投射”的认知方式就是“隐喻”②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422页。。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的本质特征是相似,通过寻找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相似点,实现从一个概念领域到另一个概念领域的映射,将源域的结构关系映射到目标域。③冯薇:《认知语言学与汉语词汇研究》,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7,第28页。简言之,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来表述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总而言之,隐喻是人们理解、认识新概念和新事物的有力工具,而网络热词正是人们使用隐喻的方式认识新事物的结果,所以在隐喻的视角下去研究新兴的网络热词,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网络热词。

三、指人网络热词中的隐喻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方式,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自由的环境。当今社会,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人们喜欢隐藏起自己的身份在网络平台上诉说自己的状态,因此,在网络的超时空性与互动性的作用下,处在相同状态中的人就会产生共鸣,互相抱团取暖,从而促使网络世界里出现了许多“新兴人类”,也衍生出了一大批与人有关的网络热词,如“打工人”“柠檬精”“考研狗”等。通过观察发现,这些词都是由一些固定的格式组成的合成词,本文选取了“×人”和“×精”格式的一些热门网络词汇来进行分析。

(一)隐喻视角下的“×人”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喜欢用“×人”结构表示某一群体,以“打工人”“干饭人”为代表的“×人”结构的网络词语掀起了一股流行热潮,在网络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青年文摘》公布的“2020年十大网络热词”中,“×人”结构的词语就占了三个,开启了“霸屏时代”。

1.“打工人”

2020年度最火的网络热词非“打工人”莫属,它同时入选了“2020年十大网络热词”和“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打工人”原本多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常为外来务工人员,而如今火爆网络的“打工人”则更多地是指上班族。

例1 “打工人”的春天来了?人社部明确“996、007”违法!(中国科技新闻网)

例2 打工人,打工魂,网上办公要留神!(澎湃新闻)

以上例子中的“打工人”指的都是上班族,从隐喻的视角来看,此时的“打工人”涉及两个域:源域是打工,目标域是为了生活工作压力大的人。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受雇于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挣钱,劳累,工作压力大等,在相似性的作用下,源域中的打工所具有的这些属性就会投射到目标域中,在“×人”的结构压制作用下,目标域的对应属性被激活,形成与源域相一致的推理模式,从而产生了“打工人”一词并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

2.“干饭人”

“干饭”一词本来在西南官话里是“吃饭”的意思,带点“一口干了(一口气吃完、喝完)”的豪爽感,因为某博主在进行吃播之前都会说一句“干饭了,干饭了”而走红网络。“干饭人”主要是指吃饭积极的人,该词自2020年诞生以来就一直热度不减,颇受大家的欢迎。

例3 “干饭人干饭魂!”陈芋汐刚完成预赛最后一跳,全红婵喊她快去吃饭。(网易体育)

例4 城市美食人文纪录片《味道掌门》开播,《味道掌门》馋哭爱美食的干饭人。(《北京日报》)

从隐喻的视角来看,“干饭人”的源域是“干饭”(带有吃饭豪爽的意思),目标域是“干饭人”,在隐喻机制的推动下,属性“吃”和“豪爽”从源域“干饭”投射到目标域“干饭人”,在“×人”的结构压制作用下,目标域“干饭人”的对应属性被激活,形成意象图式“吃饭积极、奋力吃饭的人”,从而产生了“干饭人”一词。

3.“工具人”

“工具人”被《青年文摘》评选为“2020年十大网络热词”之一。“工具人”主要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在生活中,在不知情或心甘情愿的情况下,对他人进行帮助,任劳任怨,随叫随到地付出,给他人提供便利的人;第二种是指在情感、物质和经济上不求回报,一直像工具一样被对方使用或使唤的人。

例5 不当工具人才能获得职场自由。(腾讯新闻)

例6 要成为女神的工具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直都在,一直提供温暖和安全感,必要的时候成为女神提款机,无限量提供支持。(澎湃新闻)

例7 不让女人提钱,才是物化女性!把女人当工具人 。(搜狐网)

例5中的“工具人”对应第一种含义,例6和例7中的“工具人”则对应第二种含义,虽然两种含义略有不同,但是总的来说都是指一心付出、不求回报的一类人,他们就像锤子、剪刀和斧头这些工具一样,为他人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可以在认知中建立二者的联系,找出二者的相似点,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二者的相似点是提供帮助、提供便利、不求回报等,于是,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源域“工具”所具有的属性就会投射到目标域“工具人”中,在“×人”的结构压制作用下,目标域的对应属性被激活,就产生了“工具人”这个新兴概念。

总的来说,“×人”结构的网络热词的走红主要得益于其语言的概括性和经济性,仅用几个字就可以准确形象地指出相应人群的主要特点,从而帮助人们快速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组织”。

(二)隐喻视角下的“×精”

近年来,同样活跃于网络和日常生活中的“戏精”“柠檬精”“杠精”等“×精”结构的词语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精”结构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提到的“石精”一词,之后,在许多中国的志怪神话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精”结构的词语,如“蜘蛛精”“蛇精”和“白骨精”等,主要指的是经修炼幻化成人形的非人类的事物。而“×精”类的网络热词则不同于传统的“×精”类词语,它主要指称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某一类人,指具有某种属性且该种属性程度极深的人,在含义上比上述的“×人”结构更加深化。“×精”由专指非人类的事物引申为现在的可以指某一类人,这其中少不了隐喻机制的助推作用,由于事物名词都是具体可感的,所以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事物来认识人的某些特征。

1.“柠檬精”

“柠檬精”在2019年同时入选了《咬文嚼字》公布的“2019年十大流行语”和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柠檬精”是由“柠檬人”发展而来的,“柠檬人”出自电竞圈,用以形容因为其他战队获得了较好成绩而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并且说出酸气十足的话语的极端粉丝。后来,由人成精,逐步发展出了“柠檬精”的说法,其字面意思就是柠檬成精,用来表示自己很酸的感觉,指很喜欢酸别人,嫉妒别人,指嫉妒心很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又自视清高的人。该词在产生之初贬义色彩较浓,但是在大家的广泛使用下,其贬义色彩逐渐淡化,由贬义词转为中性词,现多用于自嘲式地表达对他人从外貌到内在、从物质生活到情感生活的多重羡慕。

例8 腾讯年终奖上热搜!看看别人家的公司,你变柠檬精了吗?(中新经纬)

例9 柠檬精别酸了!这些华人为什么能成功?真相在此!(中国经济网)

“柠檬精”一词的产生是通过植物隐喻完成的,源域是“柠檬”,目标域是“柠檬精”,柠檬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味道酸涩,而嫉妒心很强的人具有爱说酸话的特征,所以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具有“酸”这个共同特征,在隐喻机制的推动下,源域的酸涩的属性特点就会投射到目标域“柠檬精”中,形成意向图式“爱说酸话,容易嫉妒”。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柠檬精”现在多用于自嘲,借此来委婉、幽默地表达自己或羡慕或嫉妒他人的心理,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

2.“杠精”

所谓“杠精”指的就是那些抬杠成瘾,喜欢通过抬杠获取快感的人,总是唱反调的人和争辩时故意持相反意见的人。“杠精”一词来源于一幅漫画,2018年4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幅调侃“杠精”的漫画:一位女生向一个“杠精”表白,并要求去见他的母亲。“杠精”说 :“唯独这件事不可以,因为‘杠精’不配拥有母亲。”这致使“杠精”一词走红,而“杠精”的流行也恰恰说明了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感。“杠精”以抬杠作为第一要义,不论他人说的是什么、是否正确,总是先反驳,无视或曲解逻辑,为了抬杠而抬杠,利用人类情绪上的弱点和思维逻辑弊端,一时间说得他人无话可说,惹翻他人,从而获得成就感。

例10 反观那些网络杠精,一心曲解他人的善意,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北京日报》)

例11 “杠精”,他们是迷之自信的嘴犟王者,是匿名区的暗夜之神,是评论弹幕里的逻辑大帝。(深圳共青团)

“杠精”一词不同于上述的“柠檬精”,它并不是通过“杠杆”这个事物隐喻得来的,而是由“抬杠”这一行为隐喻而来的,把“抬杠”这一行为看作源域,具有无谓地争辩和反驳的特征,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这一特征会被不自觉地映射于目标人群——“喜欢抬杠、唱反调的人”,在“×精”的结构压制作用下,目标域的对应属性被激活,形成与源域相一致的推理模式,即从“抬杠”这一行为到“杠精”这一群体,形成意向图式“爱抬杠,挑刺,唱反调”,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经过语义的变迁和发展,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精”结构的词语不再专指某种妖精,引申为指社会中的某一类人。与上述的“×人”结构的词语相比,“×精”结构的词语所描述的人群具有更加鲜明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带有些许嘲讽和调侃的意味,更加凸显了网络语言的趣味性特征。

四、结语

本文运用隐喻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了“×人”和“×精”结构的指人网络热词背后所蕴含的认知机制。通过分析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这些词产生的基础条件,而宽松的网络语言环境又给了这些词自由发展的空间,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调动自己的奇思妙想,不断为网络语言注入新鲜血液。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我们只有及时掌握其中的内涵才能准确地运用它们,而隐喻机制恰恰就可以带领我们探寻网络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帮助我们快速理解其来源和含义,紧跟时代潮流,适时适当地使用网络语言。

猜你喜欢
干饭杠精源域
边走边吃,打球人的干饭魂
深入探索“杠精”的内心世界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别管饿不饿,干饭最快乐
“干饭人”,接我一“膘”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杠精”
都这么熟了
杠精
从映射理论视角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