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的临床疗效

2022-02-24 05:33孟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利伐沙班华法林瓣膜

孟迪

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种由多重交错的波状折返型电活动产生,心房快而无序的搏动的房颤疾病[1],属于常见心律失常类型的一种[2]。该疾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以降低血栓栓塞、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病风险[3]。针对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临床建议采用华法林、利伐沙班进行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脑卒中等并发症[4]。但大部分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年龄较大,用药易引起出血性不良事件[5]。且不同的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其临床疗效、抗凝效果或存在明显差异性[6]。因此,本文探索了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接受华法林方案、利伐沙班方案医治后,对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以及对凝血功能指标(PT、D-D、FIB、APTT)的影响价值,以明确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的治疗方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参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61~73 岁,平均年龄(65.28±3.26) 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25±0.42)年。研究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60~74 岁,平均年龄(65.92±2.70)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28±0.4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本院收治的高龄患者,且确诊为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7];②接受心电图、经胸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胸部X 光片检查,且检查资料完整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未经过抗凝治疗者;⑤对华法林、利伐沙班药物不过敏者。排除标准:①精神病患者;②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疾病等疾病者;③重要器官严重衰竭者;④血小板减少;⑤有血栓栓塞、卒中病史;⑥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参照组接受华法林治疗。口服华法林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47,规格:5 mg),避免冲击治疗,口服第1~3 天用药剂量为1.5~2 mg,1 次/d,3 d 后可给维持量2.5~5 mg,1 次/d。连续治疗6 个月。研究组接受利伐沙班方案方案治疗。口服利伐沙班片(Bayer Schering Pharma AG,注册证号H20100464,规格:10 mg×5 片),用药剂量为10 mg/d,1 次/d。连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 个月后临床病情控制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PT、D-D、FIB、APTT水平。临床病情控制效果判定标准:若心悸、乏力、胸闷、气短、头昏目眩等临床表现得到完全缓解或显著缓解;则判定为显效;若心悸、乏力、胸闷、气短、头昏目眩等临床表现有所改善,则判定为有效;若心悸、乏力、胸闷、气短、头昏目眩等临床表现未改善,则判定为无效[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D-D 水平值采用D-D 测定试剂盒(安徽伊普诺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PT、FIB、APTT 值采用APTT 检测试剂盒(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凝固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病情控制效果比较 治疗6 个月后,参照组显效18例(52.94%)、有效7例(20.59%)、无效9例(26.47%),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73.53%(25/34);研究组显效24例(70.59%)、有效8例(23.53%)、无效2例(5.88%),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4.12%(32/34)。研究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D-D、FIB、APTT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T、D-D、FIB、APTT 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个月后,研究组PT(12.52±0.19)s、D-D(0.19±0.02)μg/ml、FIB(2.75±0.11)g/L、APTT(30.59±3.78)s 均优于参照组的(11.14±0.33)s、(0.24±0.04)μg/ml、(2.89±0.33)g/L、(27.48±3.33)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D-D、FIB、APTT 水平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D-D、FIB、APTT 水平比较 ()

注:与参照组同期比较,aP<0.05

3 讨论

目前,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疾病在高龄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与饮酒、外科手术、体力劳动、情绪激动、低钾、心血管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密切相关[9]。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0]。针对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疾病患者,华法林是常用的抗凝治疗药物。华法林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 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 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在肝脏的合成[11],从而降低凝血功能,使血液长期保持“低凝状态”,防止血管内血凝块的形成[12]。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13],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一旦剂量过大,会有出血风险。早期表现有瘀斑、紫癜、牙龈出血、伤口出血经久不愈,月经量过多等。从而需频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导致患者口服依从性差。近年来,利伐沙班在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方面得到一定的应用,具有可直接口服、不需要监控凝血指标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个月后,研究组PT(12.52±0.19)s、D-D(0.19±0.02)μg/ml、FIB(2.75±0.11)g/L、APTT(30.59±3.78)s均优于参照组的(11.14±0.33)s、(0.24±0.04)μg/ml、(2.89±0.33)g/L、(27.48±3.33)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对于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而言,利伐沙班方案能取得更好的抗凝效果,更有利于病情治疗。这主要是因为,华法林对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无作用,因此起效慢。而利伐沙班能够高度选择性、可竞争性抑制游离和结合的Xa 因子以及凝血酶原活性,以剂量-依赖方式延长APTT、PT。且不需要抗凝血酶Ⅲ参与,就能够直接拮抗游离和结合的Xa 因子,能够提高抗凝的效果[14],降低D-D、FIB;另一方面,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其抗凝作用可预测性好,不影响已生成的凝血酶活性,因此对生理性止血功能影响小,整体疗效更佳[15]。本研究亦存在不足,因客观实际限制,纳入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还需长期随访及多中心研究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而言,利伐沙班方案能取得更好的抗凝效果,更有利于病情治疗。

猜你喜欢
利伐沙班华法林瓣膜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烂”在心里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35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质子泵抑制剂对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华法林抗凝:警惕不当的中西药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