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

2022-02-24 05:34吕艳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精氨酸肝性纳洛酮

吕艳杰

肝性脑病,俗称肝昏迷,这个疾病是由于肝脏的能力变差,肝脏对于身体里面的毒素不能清除,而这种毒素通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有影响,主要指的是血氨[1,2]。患者因为出现严重的肝脏疾病,而引起身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现意识障碍或者其他颅脑有关的疾病,导致患者在短时期内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也会出现昏迷或者意识障碍。除此之外,部分患者会出现睡眠倒错、视力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由于本病诱因较多,且经治疗后易反复发作,治疗均有一定的难度。故本研究主要探讨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6~76 岁,平均年龄(44.5±10.6)岁;肝硬化性肝性脑病分期[4]:Ⅰ期14例,Ⅱ期12例,Ⅲ期11例,Ⅳ期4例。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8~79 岁,平均年龄(46.5±10.9)岁;肝硬化性肝性脑病分期:Ⅰ期14例,Ⅱ期12例,Ⅲ期11例,Ⅳ期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般抗肝昏迷治疗,其措施包括低蛋白饮食、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破失衡,应用支链氨基酸及脱水剂等。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以10 ml 的5%葡萄糖溶液加0.4 mg 纳洛酮混匀,静脉注射,3 次/d,连续用药3 d,联合以500 ml 的5%葡萄糖溶液加20 g 精氨酸混匀,静脉滴注,1 次/d。

对照组则单纯采用精氨酸治疗,500 ml 的5%葡萄糖溶液加20 g 精氨酸混匀,进行静脉滴注1 次/d,连续用药3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H3、β-EP以及血清TBIL、ALT、AST 水平;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皮肤潮红、恶心呕吐、湿疹、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3、β-EP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H3、β-E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H3、β-E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β-EP(409.65±176.81)ng/L低于对照组的(791.36±278.23)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H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3、β-EP 水平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3、β-EP 水平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AST 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TBIL(81.31±26.54)μmol/L、ALT(123.53±25.41)U/L、AST(152.56±34.87)U/L 与对照组的(79.82±25.22)μmol/L、(122.96±23.36)U/L、(149.89±31.95)U/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BIL 为(38.11±9.93)μmol/L,ALT 为(69.82±8.01)U/L,AST为(72.86±9.65)U/L;对照组患者TBIL 为(45.39±12.67)μmol/L,ALT 为(89.58±4.26)U/L,AST 为(92.55±13.37)U/L。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11.42±4.23)h 短于对照组的(27.51±5.7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854;P=0.000<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发生皮肤潮红2例、恶心呕吐1例、湿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对照组发生皮肤潮红1例、恶心呕吐1例、呼吸困难1例,不良反应率为7.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不良反应经临床处理后消失,或未经处理,便自行消退。

3 讨论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时,一般认为是由于严重的肝脏疾患造成肝功能衰竭而导致的代谢紊乱、代谢毒物蓄积,从而引起大脑功能紊乱[6]。目前有三个较公认的学说,分别是氨中毒学说,即因为NH3产生过多或是清除不足,使过量的NH3进去脑组织,从而干扰脑的能量代谢[5]。其次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即假性神经递质竞争并干扰了正常递质的合成,并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堆积,使神经冲动传递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的紊乱。最后是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即在严重肝病时,会有氨基酸比例失衡,导致脑内假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而正常神经递质减少,进而引起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β-EP 是重要的神经肽,它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它在血浆中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和提示预后。这是因为β-EP 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会加重疾病严重程度,若β-EP水平升高,且超过正常范围,提示病情发展严重,极易形成恶性循环。NH3是红细胞代谢的产物,主要来自肝脏。其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在肝性脑病时,NH3会明显升高,从而沉积在损伤的脑组织中,进而引起患者昏迷。精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1 种氨基酸之一,所以说它是人体必需的成分。精氨酸在机体内可与参与鸟氨酸循环,最终变为尿素排出体外[7]。谷氨酸能与血液之中过多的血氨进行结合,进一步形成谷氨酰胺,精氨酸和谷氨酸联合作用之后,可以比较明显的降低血液之中的血氨含量,并且由尿液排出,避免肝性脑病发生的可能性。纳洛酮本身无内在活性,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8]。由于此药物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在调节感知与运动、睡眠与觉醒、心血管功能与护理活动方面均起着神经递质和调制作用,故可产生广泛的生理、病理效应[9]。在肝性脑病发生时,应用此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促进清醒,同时还可有效改善微循环,且不良作用少,安全性高[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NH3、β-E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β-EP(409.65±176.81)ng/L 低于对照组的(791.36±278.23)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BIL 为(38.11±9.93)μmol/L,ALT 为(69.82±8.01)U/L,AST 为(72.86±9.65)U/L;对照组患者TBIL 为(45.39±12.67)μmol/L,ALT 为(89.58±4.26)U/L,AST 为(92.55±13.37)U/L。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效果显著,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H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是针对病因和诱因综合治疗的结果。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11.42±4.23)h 短于对照组的(27.51±5.7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治疗下,对患者有较好的促醒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时,还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精氨酸联合纳洛酮使用安全,副作用小。

综上所述,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有确切效果,可帮助进一步提供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精氨酸肝性纳洛酮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精氨酸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的分析
精氨酸在动物营养中的生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精氨酸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