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2-24 05:34王茹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眼表

王茹君

翼状胬肉是眼科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目前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手术是其主要的有效治疗方案。术后对眼部疼痛、异物感、眼部充血、干涩及炎症反应的控制,在翼状胬肉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术后眼表功能的早期恢复、正常的眼表生理环境对防治翼状胬肉术后复发起到重要作用。当前非甾体类滴眼液被广泛投放到临床中应用,促使翼状胬肉术后多可得到有效的镇痛及抗炎治疗。溴芬酸钠滴眼液作为一种眼科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在白内障手术后对炎症反应的控制作用和对疼痛的良好控制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1]。鉴于溴芬酸钠有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及异物感,促进眼表组织修复的作用,本实验将其应用到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中。本次研究对院内行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167例患者进行了分组调查,旨在明确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167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治疗组(83例)与对照组(84例)。治疗组男39例,女44例;年龄41~76 岁,平均年龄(61.95±12.3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24±2.33)年。对照组男43例,女41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3.18±11.93)岁;病程1.2~13.0年,平均病程(7.53±2.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初次行翼状胬肉手术;无其他眼部手术史;无干眼症。排除标准:存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史及对NSAIDs 过敏者;目前使用任何麻醉镇痛类药物者;存在眼部感染史者。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常规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头部,清除结膜下周围筋膜组织及纤维增生组织,彻底清除角膜面翼状胬肉头部纤维组织,取颞上方带角膜缘干细胞组织的游离结膜瓣移植至暴露巩膜面,采用10-0 尼龙线缝合固定于浅层巩膜上,手术由同一熟练医师完成操作。治疗组于术前3 d 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商品名:普罗纳克,日本大阪千寿制药株式会社,注册证号H20150243)治疗,1~2 滴/次,2 次/d。对照组于术前3 d 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商品名:迪非,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455)治疗,1~2滴/次,4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至术后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术后1、3、7 d 疼痛情况,采用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评分0~10 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

1.3.2 对比两组术后1 个月临床检查指标,包括主观症状评分、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SⅠt 结果。主观症状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定,评分=所有项目总分数/总回答项目数×25,评分0~100 分。角膜荧光染色以四象限计数,每个象限1~5 个点状染色计1 分,5~10 个点状染色计2 分,>10 个点状染色或片状染色计3 分,四象限累计总分为0~12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1、3、7 d VAS 评分对比 术后1、3、7 d,治疗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3、7 d VAS 评分对比 (,分)

表1 两组术后1、3、7 d VAS 评分对比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术后1 个月临床检查指标对比 术后1 个月,治疗组主观症状评分、SⅠt 结果、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1 个月临床检查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术后1 个月临床检查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后出现眼部的疼痛、异物感、流泪等刺激症状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痛苦,还可能出现干眼症、角膜上皮修复延迟,甚至角膜溶解等并发症,特别是多次手术者可使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早期泪膜不稳定可能进一步损害角膜缘干细胞,促使局部组织增殖导致翼状胬肉复发。角膜是感觉神经分布丰富的组织,并含有大量的机械性感受器、化学性感受器,术后眼睑与角膜创面的机械性摩擦及炎症反应会刺激角膜的神经感受器产生疼痛、异物感、流泪等不适症状[2]。如何在术后早期缓解疼痛、异物感等不适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有效促进眼表的修复,帮助患眼平稳过度从而达到抑制翼状胬肉复发的目的,已引起众多医师的关注。研究表明溴芬酸钠滴眼液属于乙酸类衍生物,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结构为在安芬酸分子式碳4 上连接溴原子,该结构特点有效增加了分子的亲脂性和穿透细胞膜的能力[3],从而加强对环氧化酶-2(COX-2)的抑制作用,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COX-2 是眼部炎性因子的主要调节酶[4],通过抑制COX-2 减少前列腺素生成,可有效减轻术后创面的炎症反应,另外也可直接作用在外周疼痛感受器上减轻疼痛症状[5]。局部使用的NSAIDs 滴眼液的镇痛、抗炎效果各家报道不一致[6,7]。本研究采用系统的评分方法对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手术后的镇痛方面及抗炎、促进泪液功能方面作出系统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3、7 d,治疗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溴芬酸钠滴眼液对翼状胬肉术后早期疼痛的抑制作用优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这与溴芬酸钠滴眼液较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组织亲和力、穿透力更强相关。术后1 个月,治疗组主观症状评分、SⅠt 结果、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以上泪液功能指标,溴芬酸钠滴眼液对术后眼表泪液功能的修复作用优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组。有报道指出溴芬酸钠滴眼液的抗炎镇痛作用强度是双氯芬酸钠的3.7 倍[8-10]。这与溴芬酸钠的组织穿透力强,眼表有效浓度高有密切关系[11]。由于样本数量有限并未对溴芬酸钠滴眼液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抗炎镇痛效果在数量级上进行精确比较,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量的观察研究。另有研究表明基础泪液分泌不足及眼表泪液分布不均会导致角膜缘干细胞及正常结膜上皮化生增殖[12],此为翼状胬肉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溴芬酸钠滴眼液在泪液功能修复方面的作用有效程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在翼状胬肉手术的治疗中溴芬酸钠滴眼液应用效果显著,其镇痛效果及对眼表泪液功能修复的促进作用较好,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及翼状胬肉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眼表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睑板腺处理对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表的影响
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
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观察与干预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