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2022-02-24 05:34刘欢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间质性肺病动脉血

刘欢

间质性肺病是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及间质纤维化发生病变所造成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存在一定复杂性,主要为毒素、抗原等致病因子,发病时常出现呼吸急促、干咳等体征改变,但症状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症状判断条件相混,导致临床中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耽搁疾病有效治疗时间,影响疾病后续发展,若不给予患者及时正确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导致双肺炎症纤维化,造成肺心病,同时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如重症肺炎,既给临床治疗工作增加难度,又对患者生理机体功能及家庭带来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给予抗感染、抗纤维化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症状及相关指标改善不明显,相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较长,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延长,不利于病情恢复。临床实践表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因子,调节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2]。本次研究选择部分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参与研究,分析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诊治的74例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12;年龄58~70 岁,平均年龄(68.34±3.45)岁;病程3~14 个月,平均病程(7.45±2.63)个月。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3∶14;年龄63~74 岁,平均年龄(68.47±2.34)岁;病程4~12 个月,平均病程(7.35±1.27)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诊查明确疾病符合诊断标准: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晓并签字同意;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依从性较差,存在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等;存在严重心、肾等器官功能衰竭;1 个月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1 周,具体如下:注射用美罗培南(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 Co.,Ltd.,注册证号J20140169,规格:0.5 g/瓶),用法:将1.0 g 美罗培南注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内,静脉滴注,每间隔8 小时使用1 次,注意使用前需进行药敏试验,若患者出现红、痒等过敏现象禁止继续使用,医生应重新调整用药,可选择其他抗感染类药物;使用中可能出现消化、肝肾、血液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对于严重反应需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以防延误病情;关注患者病情及各项体征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药量等进行实时调整,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1 周,具体如下: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注册证号H20130301,规格:40 mg/瓶),用法:将40 mg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融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1 次/d,药量需严格把控,每日用药前应对患者病情重新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对药量进行调整,并做到逐渐减量;对于特殊或禁忌人群应给予严密医疗监护,并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应关注患者不良反应,可能导致胃肠道、心率等体征的改变,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药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显效:患者限制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改善显著,临床症状及各项体征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胸片检查炎性浸润明显减少;有效: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改善,相关检查出现改变但仍存在部分炎性情况;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任何变化或出现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指标 采用检验科实验室仪器进行血气分析,评价指标为PaO2、PaCO2、SaO2。

1.3.3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包括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继发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5.41%)、血糖升高1例(2.70%)、骨质疏松1例(2.70%),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4/37);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2.70%)、血糖升高1例(2.70%)、继发感染1例(2.70%),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3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691>0.05)。

3 讨论

间质性肺病是一种弥漫性、慢性、渐进性疾病,主要入侵肺泡及周围组织,使肺部间质受到损害[3,4]。目前患病病因不明,致病因素较多且复杂,由于此病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肺部在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后,常合并出现重症肺炎,在炎症因子的影响下,使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引起氧自由基损伤及胶原代谢失衡,对患者肺部造成严重损害,临床若不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会致使患者病情加重,严重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死亡等不良结局[5,6]。目前治疗较单一,多为抗感染及抗纤维化治疗,且未建立科学的治疗方案,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症状及指标,本次研究选用联合治疗,常规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再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休克、免疫抑制等功效,是机体内较为重要的调节分子之一,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临床治疗中发现糖皮质激素对于此类疾病治疗能够取得明显效果[7,8]。本次选择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于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通过发挥其强大抗炎、抗呼吸疾病的作用,对患者免疫功能进行一定调节与改善,帮助缓解患者肺部损伤问题,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延续发展,利于患者恢复。本次研究进行联合治疗后,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帮助调节患者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改善其肺功能,明显缓解疾病症状,控制病情及炎症加重发展,促进患者恢复。

间质性肺病病程较长,而合并重症肺炎又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治疗较复杂且难度增加,疾病表现主要是患者肺部出现病理改变,导致肺部组织遭到破坏,炎症可造成肺纤维化,另外呼吸道的堵塞或狭窄使得患者呼吸情况受到限制,且因为炎性因子的影响使分泌物增多,导致患者呼吸道堵塞情况加重,从而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9,10]。根据本次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得到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但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效果更明显,但治疗后两组PaCO2无显著差异,应与患者呼吸限制相关。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临床安全性较均衡,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虽好,但对患者存在较强免疫抑制,会影响患者免疫功能,且各类患者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治疗时,需注意使用禁忌证,且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全身副性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严格把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药量及类型进行调整,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11,12]。

本次研究虽取得明确结果,但由于所选研究例数较少,研究实施时间较短,对于大范围应用效果尚不明确,有待继续应用验证。

综上所述,对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疾病症状,且并发症风险无明显改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间质性肺病动脉血
间质性肺炎知多少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勘误声明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认识间质性肺炎
老肺病你该怎么办
巴金人物轶事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