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药学干预对全程化药物服务的影响观察

2022-02-24 05:34苏美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全程化药房药学

苏美庆

药学服务作为众多服务模式的一种,其主要通过对药物治疗合理性做出保证,由此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具体在实施药学服务质量工作期间,通过加强药品干预力度及处方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药学服务质量[2]。在实施药学服务期间,需要充分强化药学干预力度,优化临床路径,创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服务体系,明确药学服务质量标准,合理展开精细化干预操作[3]。加强药品信息化建设,明确医院药品流通,创建健全药学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督促医务人员,使其药学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显著改善整体药学服务质量[4]。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00 张处方进行药学干预研究,旨在探讨加强药学干预针对全程化药物服务产生的影响,为达到用药合理性及提高服务水平的目标,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00 张处方进行药学干预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 张。常规组处方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69 岁,平均年龄(45.69±8.69)岁,研究组处方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6~71 岁,平均年龄(45.72±8.8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处方中资料收集完整的患者;知晓本次研究内容、顺利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处方治疗中中途退出者;存在精神疾病者,无法确保实验顺利开展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药物服务干预。对药房工作人员及相关医务人员展开对应药学服务培训,就用药目的、药物名称、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对患者按时服药进行指导。

1.2.2 研究组 给予常规药物服务+加强药学干预,具体如下。①积极做好药品干预工作,在进行具体干预期间需要将药品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作为干预目的,依据药品具体类型对应完成分类干预操作,加强药性及药理方面培训力度,提高分类摆放准确性。依据药品应用、药品购入以及药品库存情况,加强监督力度,需要按时清点库存,认真检查药品质量合格情况。最大程度控制药品质量,降低差错率。安排专人清点,对于异常情况可以做到及时发现以及及时上报,通过了解药物管制情况,合理完成专项干预操作。加强出台及审批流程干预力度。②保证药物信息化干预,通过了解临床路径信息情况,合理采用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审核检查信息完整性,合格后告知药师,保证药物使用信息掌握的全面性。此外利用大数据对应展开药物分析操作,了解药物调配合理性,明确药物是否呈现出变质现象,保证药物质量。加强药物条形码监督力度,针对药品于购入环节直至生产厂家系列信息均于系统中逐次录入,对后续药学服务数据信息化处理依据提供做出保证,提高干预效果。③积极做好责任落实工作,在了解干预目的基础上加强财务、药品以及处方等干预量化考核力度,依据设备损耗情况以及具体干预标准,统一个人考核以及不同时间等考核,充分落实责任追究制。④合理完成药学服务干预制度创建。强调各岗位人员责任,各司其职。加强基层人员考核力度以及药房干预力度,保证考核与个人绩效统一,不断完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责任心及积极性。加强系统性培训工作力度,组织药学基层人员以及药师培训频率为每2 周1 次,保证参与率。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知识、药方配置合理性、预防措施以及药品之间辨认等,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科室之间联系力度,尤其在购进新药品后需要加强知识普及以及推广力度,对于药房药品名单需要及时更新。对于新药品药理作用以及系列知识需要在第一时间学习,加强医师以及药师巡防力度,掌握患者病情。对于药物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用药精准度。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评分、药房服务质量评分,利用自拟服务质量评定表进行评定,评定分值为0~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服务质量越高。②比较两组取药等待时间、药物盘点时间。③比较两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评分、药房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评分、药房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评分、药房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评分、药房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取药等待时间、药物盘点时间比较 研究组取药等待时间、药物盘点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取药等待时间、药物盘点时间比较(,min)

表2 两组取药等待时间、药物盘点时间比较(,min)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3 两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有2 张(4.00%)处方呈现出不合理现象;常规组有12 张(24.00%)处方呈现出不合理现象;研究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医疗事业中,药学服务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如未认真做好药学服务工作,不但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而且无法对用药安全性做出保证,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对应威胁[5]。对此确定有效方式加强药学服务质量意义显著。首先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学习力度,认真学习与运用药学相关法律知识以及理论知识,提高药品干预实践能力,确保可以充分胜任药学工作,对于系列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处理,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及效率[6]。在给予全程化药学服务基础上强化及完善相关药学干预措施,提高用药科学性,改善药学服务质量,以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通过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完成药学服务体系创建后可确保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包括病理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护理、服药、疾病监测以及用药等[7]。通过与患者实际用药需求进行结合,合理完成系统性、全面性药学服务计划创建,充分保障患者用药需求,实现用药全过程干预,减少用药期间系列突发事件,保证用药安全性[8]。

在药学服务过程中通过加强药品干预力度,获得良好干预效果[9]。例如保证处方规范化,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可获得理想效果。依据患者病情完成用药服务计划创建,能够显著提高用药安全性以及用药效率[10]。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可简化用药流程[11]。通过定期进行药学服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素质以及能力[12,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评分、药房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取药等待时间、药物盘点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药学干预可显著改善全程化药物服务质量,有效提高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药房服务质量,缩短取药等待时间、药物盘点时间,降低用药不合理情况发生,对患者的服务水平做出保证。

猜你喜欢
全程化药房药学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