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

2022-02-24 16:00文芳聪彝族
金沙江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黄葛树凉水草鞋

◎文芳聪(彝族)

翠芳人长得好,草鞋卖得好,草鞋街满街的人都晓得。

草鞋街长约百米,说是街,其实是条进街的路,掩映在两棵错位相对的大黄葛树下,平常没什么人,可是每到街天,一律的草鞋整齐地码在街两边卖,挤得两边高高矮矮的人家出门都困难。草鞋是草做的,容易穿烂,需要勤买勤换。有需求就有供应,这地方的人就地取材,拔山草,打草鞋,肩挑背背,把分散在乡下的草鞋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草鞋街上。十来岁的翠芳开始背草鞋上街卖,便在这样的队伍里,每街背五扎五十双,每个礼拜一街。

坝塘边是交易畜禽的地方,坝塘里水面两亩有余,四季变化不大。围着坝塘一圈宽宽窄窄的路面就算是街道,在这里交易猪鸡鹅鸭,渴了喂水方便。在这个方不方圆不圆的坝塘的边上有几棵不均匀分布的黄葛树,太阳把浓荫投在街面上,遮阴的地方便十分凉爽。太阳实在太辣,卖主便随着太阳的移动把自己的畜禽一点点一点点往阴凉的地方挪。翠芳卖了草鞋,多半要买些米面和针头线脑回家,偶尔也会来坝塘边转转,把妈妈临时的交代及时地变成几只小鸡小鸭带回家里养。杀不起年猪的年成,土锅里炖只鸡,献祖先、献财神、献水草,也算是过了年了。

街上最大的马店——席家马店就在坝塘边最大的那棵黄葛树下,街上零零当当出售的杂货大多都是席家马帮驼进来的,回程又把大宗的山里的农货驮出去。驮出去的农货里不会有翠芳背来的草鞋,翠芳妈的草鞋结实软和,等不到散场时席家来低价趸购就卖完了。翠芳妈一只腿脚很不方便,干不了重活,做手上活路却很仔细,草鞋打得好,光滑,软和。有破得不能再穿的衣裤,洗净,晾干,剪成细溜,备着,打草鞋的时候就可以在草鞋里加进这些废旧的破布。加了破布的草鞋穿起来更软和更扎实,也更把滑,卖起来也就更贵些更快些。翠芳从小耳濡目染,得了传承,也会打草鞋,山草拔回来,在院坝里晒干,在河水里泡透,用木榔头捶软和,再打成草鞋。

草鞋街和坝塘边共用一个街口与四方街相连。四方街算得上是这个小镇的中心,街心有两大棵黄葛树,围着这两棵黄葛树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和人家,成不规则的四方形。树与店铺人家之间的街面很宽,街天也不显得拥挤。在夜色如银的冬夜,好多人在两棵大树下打跳,汉族彝族都有。有街坊上的人,有街边村子里的庄稼人。响器不外乎笛子、月琴、葫芦丝。调子是彝族的,有三跺脚、两跺脚、背靠背、下下响十多种样式。四方街上最大的店铺是李记酱菜,七格铺子,卖腐乳豆食粑豆瓣酱,卖腌萝卜丝,卖腌大头菜。有一坛一坛买了去的乡下人,吃完腌菜,坛子可以装米装面装豆豆脑脑。有一碗一碗买了去的街坊,小孩一次只买一把,捧在手里吃。也有一次就买十好几坛的,销往稍远的地方,价格上要便宜些。李家在十里外的乡下有房产,有田庄,还有一个坛罐窑,原料自产自供,天时地利,人又和气勤快,铺面便做得比其他家的都大。李记酱菜的右手边是周奶奶的凉水铺,四方街最小的铺子,专卖凉水。铺门板打开,就有过堂风在浓浓的树荫里悠悠地吹着。沿着店门口一字排开的七八个红土锅,装满凉水,摆在齐腰高的木板上。红土锅是元谋猴街的商品,产地却是洪告五福村。洪告五福村的土锅用沙土烧制。火色拿得好,烧出来的土锅,红色,周正,好看。这种土锅,气孔细密,渗水均匀,凉得快。赶街的乡下人,挑的挑,背的背,来到四方街,又热又渴,一饱凉水最对他们的胃口。翠芳卖了草鞋常来,舍不得花钱,一把腌菜就一饱凉水,在周奶奶欣喜的目光里美美地吃完。周奶奶对谁都和和气气,对翠芳却有从心底里沁出来的怜爱。再过几家铺面,紧挨如安街街口,是杨记杂货铺,卖针线,卖顶针,卖火柴,卖洋碱,卖盐巴,卖红糖。再就是佛香缘,也很小,专卖香纸香烛。香纸上凿有铜钱印子,香烛是粗粗的那种,都是为死人准备的。

这些铺面,翠芳来杨记最多,毕竟翠芳妈腿脚不方便上街,家用的零碎东西都由她一手操办。翠芳每次来,杨老板听清了翠芳要的东西,一只顶针,两三盒火柴,或者几块石羊产的坨坨盐,都会好听的把一声“好——呢——”拖得又响亮又悠长,是像夸自己,又像在夸翠芳,然后在临街的货板上摆出许多来,由翠芳靠近了站着挑选。这时候,四方街上就会有些人的目光沿着杨老板响亮悠长的目光看过来,落在翠芳身上。

李记酱菜的左手边是从四方街到中节街去的街口,与草鞋街街口遥遥相对。中节街上,隔几户人家就有一个店铺。到了十冬腊月,中节街上让人垂涎的是聂家牛肉馆,本地回族人开的,腌制牛干巴,卖新鲜牛肉,头蹄下水筋筋串串煮成一锅牛烂麸,香味要飘半条街远,也卖羊肉羊杂碎。紧挨着牛肉馆的是一家狗肉店,吃狗肉,名声很不好,但便宜实惠。隔壁是个皮货店,收购牛皮、羊皮、狗皮,卖皮条、羊皮褂、狗皮褥子,这里群山层叠,盛产野草和牛羊,人们的穿和用都少不了皮件。下一家是个农货店,店主年年都要下乡去搞收购,金豆冰豆、花椒辣椒、切片的山楂、去核的橄榄,晾干的,都有,零售给街坊,批发给出远门的马店马锅头。这是蛮夷之地,当地人喜欢吃杂肉,花椒辣椒都少不了。农货店的对面是家赵记饭馆。赵记饭馆经常招待游走四方的客商和闲人,院坝宽敞,可以摆酒席。翠芳嫁到街上来,就是在这里办的酒席。紧挨着饭馆的是一连好几家凉粉小店,只有米凉粉和豌豆凉粉两个品种卖,店虽然小,生意却很兴旺。乡下人赶街,卖了手里的货,大方一些的,要一碗包谷面面饭,要一碗牛烂麸,好酒的男人还要一碗河边人家土法烤出来的甘蔗渣酒,吃了才算赶街。实在不行也要来一碗狗肉吃了才回家。有特别节省的,就吃一碗凉粉。要是货不脱手,便凉粉也吃不成,像翠芳一样,只买一把腌菜,就一碗凉水,也算是赶了一街了。

赵记饭馆的斜对面有一条街巷,时宽时窄下坡去,一直通向街外的田坝和菜园。这条街巷卖些米面和蔬菜,又叫米市街。米市街上刘奶奶的冰豆芽最好,淡煮着吃,甜;嘁个油盐,香。刘奶奶和周奶奶交情好,常有来往。刘奶奶翠芳见过,慈眉善目的,也听说过刘奶奶生的冰豆芽好吃,却没有吃过。翠芳想,到底有多好吃呢!

中节街与上节街几乎成九十度角,拐弯处一边是观音阁,院坝宽大,围墙很高;一边是老旧的桂香书院。桂香书院有一道双扇的大木门,大门里面一左一右两棵黄葛树,很有些年头,枝叶瀑布一样漫过围墙,遮到街心上。大门外街两边墙根角上有两排青黑色的天然长条石,被街面上的人坐得滑溜溜的。刘奶奶偶尔帮隔壁家的媳妇带孩子,也来这里坐坐,唱很好听的儿歌,翠芳听见过。刘奶奶一边轻轻摇晃着孩子,一边拖腔拖调地唱:

小葫芦,开白花

开到对门对丫杈

对得儿子会写字

对得姑娘会剪花

……

上节街的尽头有一口水井,叫黉学井,井水甘洌,上节街的街坊邻里都在这里挑水吃。椭圆形石板地面围住井口,井口用两块半圆形的圆条石砌成,比石板地面高一些,防止脏水回流到井里去。井口的周围和街心一样,都是用从的 (音dī) 鲁山上开采出来的条石扣成的,很宽敞,常有年轻的媳妇在上面洗衣服,男人帮着打水。井很深,井绳很长,吊一桶水上来要有些力气才行。边上有一棵大红椿树,伞一样撑着。红椿树旁一左一右两笼竹子,一年四季都透着青翠。竹笼和红椿树下边是一条深深的小溪,溪水不大,却四季长流。洗菜洗衣服的水倒掉后,从石板上漫过,哗哗哗哗流下小溪去,归入远处的大河。离水井不远处有一块厚厚的长三米有余宽约一米的规整巨型石板搭在小溪两岸,算作桥,出了桥,就算出街了。上节街的街口正对来凤山,来凤山坡脚有土主庙、黉学庙、昭忠庙、娘娘庙,就是街坊颇为得意的百米四庙。

刘奶奶家就在上节街街口的那个石桥边,大门正对着黉学井。屋后有一棵黄葛树,刘奶奶很满意这棵黄葛树。夏天天气热,大树的浓荫要遮过半个院子,好歇凉。冬天树叶落尽,太阳光透过光溜溜的树枝晒着干干净净的小院,暖洋洋的。冬天里,吃过午饭,刘奶奶攒个木凳,心闲闲地坐在那里烤太阳,一烤就是小半天。

刘奶奶天天生冰豆芽卖,一大早卖完冰豆芽就来凉水铺和已经备好了水的周奶奶摆一阵白话才回家。两人的白话里时时有翠芳的声音轻轻地飘过来飘过去。翠芳就在周奶奶刘奶奶的白话里一街接一街卖草鞋,一年接一年长大,转眼长成了大姑娘。

看着翠芳长大,刘奶奶喜欢得不行,周奶奶的耳朵里,全是翠芳的好话。

周奶奶还是姑娘的时候就开始卖水,那时还使铜钱。在她家凉水铺门口置一个通身一样粗细的青黑色圆形石缸,缸里装水装到要满未满的样子,一枚铜钱“啵”一声丢进那口青黑色圆形石缸里管一饱水。买水吃的人往水缸里丢了铜钱,自己拿一把长把小木瓢从红土锅里打了吃。吃了凉水,就到对面大树跟脚的石墩上坐下歇歇气,乘一会儿凉,再走。这边的周奶奶,见红土锅里的凉水折下去一点,就从旁边的红色大沙缸里舀一点加进去,一直加到原来将满未满的样子。后来,到翠芳背草鞋上街卖的时候,半开和铜板都不兴使了,改用一种面额很大的纸币,一递一接中,翠芳体味到周奶奶的亲,来得更勤了,来到周奶奶的铺子里歇歇脚,吃吃水,陪周奶奶说说话。

周奶奶没儿没女,眼神里对翠芳的怜爱就像月光一样。周奶奶摸摸翠芳的手,轻轻问,哎!米市街卖冰豆芽的刘奶奶你见过的,觉得怎么样呀?

很好的呀!

周奶奶又问,刘奶奶的孙子呢?

翠芳脸就红了。

刘奶奶只有一个独孙子,在黉学庙小学读过几年书,能识文断字,人又长得标致,翠芳很满意。

吃了踩门酒,不到一年,翠芳就过了门。翠芳成了街坊上的媳妇,村里人很羡慕。街坊邻里也羡慕翠芳,都说是好马金鞍。

翠芳找到了好人家,拖着一条病腿的翠芳妈妈心头上的石头就稳稳地落了地,觉得自己什么时候死掉也安心了。

日子过得就像四方街上的太阳,每天出来,每天回去。周奶奶无后,好些年后,无后的周奶奶到如安街找到小镇上管事的夏大头说了身后的事。夏大头也是热心人,是滇桂黔边纵八支队的一个团解放这里后留下来的一名老战士,他笑着说,周奶奶,放心,你哎,身体好,心好,一时半时走不了呢——

周奶奶死了,在凉水铺的竹摇椅上,跟睡熟了一样。翠芳见了,一点也不害怕。翠芳从凉水铺出来,看见细碎的阳光从头顶上的黄葛树叶间漏下来,撒在地上,花花点点的。翠芳不知道,黄葛树就是佛经里神圣的菩提树。

翠芳和丈夫当孝男孝女,很尽心,到佛香缘买了香,在赵记饭馆办了白喜,把周奶奶妥妥当当地送上了来凤山,坟前献饭的石龛上还摆了一对米易盅盅糖,一种红糖,用酒盅脱出来的。周奶奶生前爱吃米易产的盅盅糖。

周奶奶谢世后,凉水铺一成不变,只是卖水的人变成了翠芳。

翠芳每天卖凉水,街天更忙,看乡下卖草鞋的人来买水吃,很亲。

猜你喜欢
黄葛树凉水草鞋
吃凉水
凉水泉村变了样
七十七双草鞋
高大的黄葛树
黄葛树
飞檐走壁的黄葛树
妙趣横生话反冲
“巨鞋”
黄葛树小蠹虫危害的发生及防治
寂寞冻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