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法校园贷成因及对策研究

2022-02-24 02:01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借贷消费监管

李 蒙

引言

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网络借贷平台层出不穷。作为重要的潜在客户,网络借贷平台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快速盛行,成为大学生满足消费欲望、缓解资金短缺的重要手段。对于校园贷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合法合规的校园借贷平台对大学生本人及家庭暂时资金短缺起到缓解作用,但是非法校园贷给大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取缔。

一、非法校园贷的危害

“校园贷是互联网+时代针对学生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新模式,主要包括p2p网贷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以及诸如京东白条等电商信贷业务。”大学生是消费行业的目标群体,非法平台也找准机会并相继转向高校市场。当大学生涉足非法校园贷而无力偿还时,人身恐吓、暴力催收、非法拘禁、泄露信息等非法措施不仅给学生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还会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更严重破坏了校园环境,危害社会公共秩序。主要表现在:

第一,暴力催收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暴力催收是指非法借贷平台对于未按期还款的大学生通过实施暴力威胁、言语攻击等不法行为,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来达到收缴本金和利息的目的。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了社会恐惧感和畏惧感,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会诱发焦虑症、恐惧症等。

第二,巨额债务带来沉重的家庭负担。大学生刚刚接触社会,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费用基本依靠父母才能解决。很多网贷借贷平台打着零利息、低利息的幌子,以各种名目为由收取高额费用,综合借款成本高昂。在高额债务的压迫下,大学生家长就不得不为校园贷买单,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第三,信息泄露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非法校园贷的门槛一般都比较低,大学生只要提供身份证号、手机号或者学生证等基本信息就可以完成借贷。这些信息本都属于个人隐私,如若对借贷公司监管不力、工作人员保密性、原则性不强,容易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信息泄露风险。当他们逾期不能偿还债务时,非法借贷平台往往会到处散布其个人信息,严重侵犯了大学生的人格权,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非法校园贷盛行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非理性的消费观念

青年大学生在民法意义上讲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心理素质较为脆弱、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在某些方面他们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然而,现代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加之西方价值观和消费观的侵蚀,消费需求增加而消费能力却停滞的矛盾就在青年大学生身上显现出来。多元化的消费观念促使他们利用各种方式贷款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其中就包括非法校园贷。

攀比消费与炫耀消费。高校校园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消费阶层的学生,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会接触同班级或同宿舍的高消费人群。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攀比虚荣的消费观念。比如通过非法借贷购买名牌衣服、手机、手表满足自己虚荣,博人眼球,显示身份与地位,具有明显的符号化、身份化、炫耀性消费的倾向。部分文献显示,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认为“炫耀式消费”已经嵌入当代大学生群体中。

超前消费与盲目消费。在“花呗”“借呗”等等一系列资金服务功能的影响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已不难实现。青年学生无疑是超前消费和盲从消费的追随者,显示了较强的消费欲望,这从部分大学生对高档化妆品、奢侈品的无限追求上就可见一斑。物质商品的极大丰富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在自身经济还没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下,大学生会转向信贷消费,但是由于正规借贷平台门槛较高、贷款额度和个人征信情况的制约,部分学生会退而求其次,这就给非法校园平台留下了可乘之机。

(二)非法校园贷具有隐蔽性与高回报性

目前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良莠不齐,部分网贷平台对大学生贷款的门槛要求较低。在申请贷款的手续上,非法校园贷一般都不需要担保、抵押等保证方式,只需要学生的身份证号、本人及父母的手机号等基本信息,对于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而又囊中羞涩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借贷轻而易举。在申请贷款的程序上,由于非法校园贷游离于央行的征信系统之外,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从申请到发放款项时间较短,有的或许不到半小时。快速借贷和放款模式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门槛低放款快并不意味着利率利息低,在表面上程序简单的放贷特点中却有着鲜为人知的秘密。比如,网贷平台变相收息,发放一万元的贷款,而实发的只有八千,剩余的两千元作为利息,以及其他的不为人知暗箱操作等,实际非法借贷平台的利息极高,利润十分可观。

(三)高校学生管理的缺位以及校园文化的影响

1.校园亚文化的影响

校园亚文化是与校园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概念,在校园里主要以宣传栏、广告为载体,传播不利于大学生发展、妨碍高效管理秩序的内容,校园贷广告就是其主要形式之一。在高校校园的墙角处、墙壁上经常能看到以校园贷为内容的广告标识,这些广告不起眼、具有隐蔽性,正是由于它的隐蔽性,更容易激发一些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以及现实欲望的驱使下,一步一步走进非法校园贷预设的陷阱之中。校园里的宣传栏等文化设施本是传达重要信息,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的重要工具,但被不法分子利用,就会在校园中产生恶劣的影响。

2.校园代理大量繁殖,误导大学生走向校园贷的陷阱

非法校园贷往往是通过培植一批校园里的大学生充当代理,给予他们大量的佣金,并把佣金与校园代理的业务量挂钩,在网贷平台、中介、校园代理之间形成一条利益链,从而利用校园代理拉拢客户。校园代理利用亲和力、感染力怂恿大学生参与贷款,最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学生会干部和社团成员便成为中介的重点培植对象。学生会干部、社团成员会有很多参与大型集会活动的机会,他们在学生中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旦具有了校园代理的第二重身份,就会影响到身边很多人,使他们萌生参与校园借贷的想法。

3.高校辅导员重学习管理轻生活管理

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由于教学以及行政管理事务繁杂已不像初高中的老师一样能够每天深入班级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辅导员鲜有机会进入班级与学生们交流,在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方面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如果学生已深陷非法校园贷的泥潭,辅导员也很难发现。在当前高校管理过程中,往往把重点放在教学事务管理上,忽视了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辅导员过于重视学习而轻视学生的生活状况,如若有学生在非法校园贷的红线上徘徊,辅导员没有及时发现不予以劝说和制止,他们就可能越陷越深。总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理念是非法校园贷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制度缺失

我国相关部门于2016年至2019年期间针对网络借贷和校园贷出台了大量文件和措施,具体内容包括设立专门的监管主体、确定业务主体性质、引导校园贷有序良性发展等。但这些基本都是指导性质的文件,甚至都没有对校园贷做出定性,即使是被称为“最严校园贷监管文件”的《关于加强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也仅为解决校园贷问题提供了温和的指导意见。”另外,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业态,其势已成、其局已定、其业已兴,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相关立法工作的滞后性,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制约,给非法校园贷以可乘之机。

与非法借贷平台的增多相比,政府作为监管主体并没有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于非法校园贷的监管,一般都是由银监会、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和各部门执行,各地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监管标准难以达成一致;另一方面,校园借贷涉及的方面较多、问题很复杂,目前各地都无法找到一个能够统一行使监管职能的部门,监管职责不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这也给校园借贷平台的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规范校园贷的对策建议

校园贷并非洪水猛兽,不可阻挡。对于校园贷也不应一概取缔,合法的校园贷不仅能够缓解部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还能够活跃互联网金融市场。对于校园贷,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从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政府等多个方面加以规范。

(一)微观层面: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校园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高校大学生在生活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如前文所述,大学生存在着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合理观念,这是校园贷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化解非法校园贷产生的矛盾,需要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大学生要有足够的自制力,要求大学生在面对丰富的物质生活时,要压制住虚荣心和攀比心,学会控制消费欲望,提高分辨是非和抵御诱惑的能力。其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不受超前消费观的影响,立足于自己的客观需要,做到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最后,大学生要学习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网络信贷常识,自觉提高非法校园贷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己抵御非法校园贷的能力,从思想根源上正确认识校园贷。

(二)中观层面:发挥高校和家庭的教育和管理作用

1.高校要落实好非法校园贷危害的宣传工作,完善预警机制

高校要落实治理非法校园贷的主体责任,转变管理观念,要认识到高校不仅要抓好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也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一,高校要通过开展主题讲座、报告会、班会等方式进行专项教育,以实际案例现身说法,提高学生对非法校园贷危害的认识,必要时可以把防范非法校园贷作为必修课程,纳入考试范围,增强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以达到让学生对校园贷不轻信、不涉足的目的。第二,安排专人及时清除校园里的校园贷广告,在电子宣传屏幕上循环播放关于治理非法“校园贷”的微电影,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远离非法校园贷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高校要完善管理体系,从学校到各系部,从辅导员到班级干部,都要履行好职责,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第四,建立防范非法校园贷的预警机制,对于有非法借贷行为的学生要加以劝诫和阻止。同时要完善应急处理机制,联合相关部门,举报非法平台,加大打击力度,对受害学生给予心理疏导和说服教育。

2.发挥家庭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树立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消费过程中坚持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为孩子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做到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心理,发现有非理性的消费倾向时要及时予以劝诫和教育。

(三)宏观层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律体系

通常来讲,新的商业模式一旦出现,在缺少规范的前提下,很容易暴露监管漏洞,从而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校园贷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业态,在现有法律体系中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发布的政策性文件缺乏法律的强制力和执行力,不足以对非法分子产生震慑力。要弥补现有法律体系的空白,立法机关就要加快立法步伐,听取教育部门和银行监督管理部门的立法建议,借鉴传统有关借贷的法律法规和立法精神,制定专门规范校园贷的法律。另一方面,通过法律在金融行业设置市场准入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从借贷平台主体的资格、经营范围、信用状况、资本实缴等方面严格准入审批,提高借贷平台的质量。通过设置负面清单制度,能够严格控制借贷平台的数量,增强借贷平台的行业自律,减少非法平台的生存几率。

2.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金融平台的监管力度

校园借贷平台的监管需要银监会、教育部、公安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才能形成全方面、多角度的监管体系。政府对“校园贷”的监管,应该改变以前的监管职责划分不清、监管主体不明的局面,确定一个能够统一行使监管职责的部门进行综合管理。首先,在监管对象上,银行监督部门、工商部门不仅要对市场上的金融平台进行监管,还要将重点适当向校园贷平台倾斜,完善征信体系,严格市场准入,促使相关平台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其次,要严格审查平台的贷款流程,对于只依学生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基本信息就可以放贷的非法平台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严格控制贷款利率,严防变相高利贷的出现。最后,对于校园贷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合法的贷款可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也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政府应该放宽政策限制,鼓励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大学校园,开发与大学生需求相匹配的新产品,如提供额度适中的学业贷款、创业贷款等,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观。”因此,在限制、取缔非法校园贷平台的同时,也要给合法平台留下生存的空间。

四、结语

校园贷是把双刃剑,在监管之下利用得当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如若失控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破坏社会稳定。正规的校园贷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求学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本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但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就会适得其反。非法校园贷产生的巨额债务、暴力催收、信息泄露等给大学生及社会带来了极大地危害。防范非法校园贷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个人、家庭、高校、政府多个方面发力。学生个体既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又要学习基本的金融借贷常识,自觉增强非法校园贷风险防范意识。家长要多关心子女,经常沟通交流,了解子女的思想动向。高校要从管理理念入手,转变管理、服务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政府要从准入制度、资质审批、定期考核等方面严格控制。上下齐心、多方共治,营造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缔非法校园贷,才能让正规的校园贷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

猜你喜欢
借贷消费监管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40年消费流变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新消费ABC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监管和扶持并行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