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法“寻枪”
——福尔摩斯探案《空屋》中的气枪之谜(下)

2022-02-24 09:17三土
轻兵器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气枪活塞式风箱

□三土

不同样式的夸肯布什气枪,该枪率先采用了真正的螺旋弹簧

本文上篇主要介绍了福尔摩斯探案《空屋》中莫兰上校使用的枪械为什么是气枪及其线索拼图,下篇主要呈现该枪是何种工作原理——

它究竟是谁

读者喜欢福尔摩斯系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位神探身上体现出的真实性。他是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出没在伦敦的浓雾和煤气灯下,穿梭于真实存在的各条街巷中,和所有人一样乘坐马车、火车和地铁,通过报纸、电报、信件来获取信息及联系,喜欢美食,并以歌剧、音乐会、土耳其浴作为休闲手段,甚至他的个人代理银行——首都与郡县银行牛津街支行也是真实存在的,即如今的劳埃德TSB银行。尽管柯南·道尔的笔下存在不少瑕疵和疏漏之处,但这些富含人间烟火气息的基本元素,保证了福尔摩斯的形象始终有血有肉,让读者倍感亲切且印象深刻。同样,柯南·道尔在小说中提到的各种武器,包括手枪、步枪、霰弹枪和在《空屋》《最后一案》《王冠宝石案》中多次提到的气枪,也都是有现实依据的,并非超越特定时代想象出的“黑科技”。那么,根据小说中确定的时间节点,是否可以推断出这支气枪的大概类型?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维多利亚时代已经面世并普及的气枪,从原理、结构上来说,只有三种主流形式,结合《空屋》中一些语言描述,我们完全可以做进一步的比较和推断。

弹簧活塞式气枪?

支持莫兰使用的是弹簧活塞式气枪这一判断最有力的证据,是《空屋》中的一段话:“他仍旧跪在地板上,弯腰将全身力量压在什么杠杆上,接着发出一阵旋转和摩擦声,最后又是咔哒一响。”凡是使用过弹簧气枪的读者,都马上会反应过来,这不就是转动杠杆压缩弹簧以及挂机的过程么?

弹簧活塞原理,顾名思义需要弹簧配合活塞来完成,它们装在一个称为气缸的密闭空间里。射击时,首先需要以某种装置,通常是杠杆(很多时候用枪管本身充当),来使弹簧压缩蓄能,直到某个机构(一般是活塞杆的末端)与阻铁扣合,形成待发状态。扣动扳机之后,释放阻铁,弹簧得以解除限制,以很高的速度推动活塞前进,从而快速压缩气缸内的空气。虽然这部分空气体积不大,但在瞬间被急剧压缩,仍可以达到数兆帕或更高的压力。这股高压空气通过气缸前端开设的小孔或其他通道作用于弹丸尾部,将弹丸以一定速度推出去。随后,气缸内 压力和外界相等,弹簧伸张释放,重归原先状态,等待下一轮循环开始。

发现“胡克定律”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现代气枪使用的钢制等节距螺旋弹簧

弹簧活塞原理的关键和前提,是得有一个合格的弹簧。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形式多样,特点是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去除外力后又恢复原状。现代弹簧一般由钢或其他特殊合金制成,早期也有用木、竹、角或其他弹性材料制作 的原始板簧,应用在弓、弩等冷兵器上。虽然金属弹簧早在青铜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材料的限制,当时还无法制造出可在有限空间内压缩蓄能的螺旋弹簧,所以最早的气枪不可能采用弹簧活塞原理。到了14世纪,对钟表等精确计时机械的需求,促进了卷簧(涡形弹簧)等精密弹簧的出现,虽然它们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枪械,但除了应用在击发机构上外,仍无法利用其为气枪提供动能。

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种类更多、效率更高的弹簧,特别是发明了批量制造弹簧的工业化生产方法,这为弹簧活塞原理的出现和应用提供了可能。最早的弹簧活塞式气枪出现于1840年左右。这时使用的仍是涡形弹簧的一个变种——塔形弹簧,它可以在较短的安装长度中获得足够大的弹力,但性能和现代气枪所用的等节距螺旋弹簧还有差距,特别是伸缩长度有限,有时需要将多个塔簧串联起来,以期提供更大的力量。比如1900年前后美国生产的布格斯潘纳(Bugelspanner)气枪,口径一般为5~6.35mm(0.20~0.25英寸),全枪长1143mm(45英寸)左右,其中枪管长约610mm(24英寸),各项尺寸与现今的弹簧活塞式气枪均十分接近。该枪就采用了串联式“双塔簧”设计。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气枪样式,制造时间从19世纪50年代一直到19世纪末,前后可能超过50年。

布西气枪是维多利亚时代唯一完全由英国设计制造的弹簧活塞式气枪

布西气枪装填时要先拆下枪管,然后用工具从气室前端插入,用力向后压缩活塞和弹簧,直至挂机

现代各种弹簧活塞式气枪虽然材料和加工工艺有了很大变化,但基本原理、结构没有改变。图中是瑞士哈默利公司生产的“猎人力量900”弹簧活塞式气枪

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生产的BSA“林肯”气枪,奠定了现代弹簧活塞式气枪的基础

土耳其哈特桑公司的“食肉动物135”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弹簧活塞式气枪,可见其体型也格外壮硕

现代使用的螺旋弹簧公认的发明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1678年,在多次拉伸实验的基础上,胡克提出了著名的“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力大小成正比。1763年,特拉德维尔在英国成功申请了关于螺旋弹簧的首个专利。

虽然早在1776年,第一具使用螺旋弹簧的弹簧秤就问世了,但这种弹簧被用在包括气枪制造等其他领域的时间则要迟得多。直到1870年代,在美国的夸肯布什(Quackenbush)气枪和一些德国制造的同类产品中才使用了真正的螺旋弹簧。与此同时,弹簧活塞式气枪的另一些特征也逐步形成,比如为了在释放活塞时更好地密闭气体,活塞头上都有一圈皮革制成的密封垫(皮碗)。综合考虑到压缩弹簧时所需的力量和便捷等因素,这些气枪的威力都不是很大,弹丸初速在61~122m/s(200~400英尺/秒)之间。

维多利亚时代唯一完全由英国设计制造的弹簧活塞式气枪,是体育用品制造商乔治·吉布森·布西设计的布西气枪,包括气步枪及气手枪,并于1876年8月获得了英国第一个弹簧活塞式气枪专利。该枪采用1900年以前气枪上流行的滑膛设计,主要发射飞镖和圆形铅丸。因此在英语中,当时的气枪都被称为“枪”(gun),而不是今天所用的“步枪”(rifle)。以布西气步枪为例,全枪长737mm(29英寸),枪管长229mm(9英寸),气室长203mm(8英寸),全枪质量仅0.91kg(2磅)。该枪看起来虽然和现代气枪非常接近,但使用方法完全不同,装弹时需要将枪管拆下,然后用一个类似马桶搋子的工具从气室前端插入,用力向后压缩活塞和弹簧,直至挂机,再将发射物装入枪管后端,并重新结合到枪身上。因此,该枪的力量很弱,射速也很慢,一般只用于室内娱乐射击,即所谓“客厅气枪”。

这一情况到了1905年才有根本性变化,当时伯明翰轻武器公司决定在其制造了近半个世纪的枪械产品目录中加入气枪,该枪采用林肯·杰弗里斯的设计,在枪身下方安设一根可以向下旋转的杠杆,带动联杆进而压缩弹簧,同时改用线膛枪管。制造的第一批枪被称为“林肯”气枪,后来则采用了自己的牌子,即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的缩写“BSA”,如今“BSA”已经是最著名的气枪商标之一。从这种气枪开始,发射物变成了如今非常普及的空竹形铅弹。这一改变大大提高了气枪的射击精度,气枪除了娱乐 之外可以用于比赛和狩猎了。这种气枪也被公认为是第一款现代弹簧活塞式气枪。从此以后,几乎所有此类气枪都沿用了该枪的整体结构安排。在接下来的近80年间,虽然外形、尺寸千变万化,枪口初速和射击精度不断提高,但弹簧活塞式气枪的结构原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活塞、密封件等一些零件由天然材料变成了合成材料。到1980年代中期,在大威力弹簧活塞式气枪上又以效率更高的气弹簧取代了等节距螺旋弹簧,但威力增加幅度有限。

弹簧活塞式气枪的威力最终取决于弹簧的力量,而过于强劲的弹簧如何压缩却是个难题,即使可以利用杠杆原理,但人的臂力毕竟有限,这一先天缺陷限制了其威力的持续提升。而且弹簧力量越大,伸张时产生的震动越大,对射击精度和枪械寿命都有不利影响。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弹簧活塞式气枪是土耳其哈特桑公司的“食肉动物135”,其体型非常壮硕,7.62mm口径型号的全枪长达到1199mm,全枪质量更是达到4.53kg,“块头”甚至超过了著名的美国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只有强壮的成年人才能使它进入挂机状态。其威力同样非同寻常,最大枪口初速179.8m/s,枪口动能最高可达46焦耳。不过,即便强劲如“食肉动物135”,其威力也远不 足以作为杀人武器,更不用说100多年前的产品了。虽然从理论上讲,只要弹簧的力量足够大,气室的压力足够高,一样能将致命的转轮手枪铅弹射出,但这样的气枪体型必然特别巨大,就算是莫兰上校天生神力,使其成功挂机也需要借助于外力,显然这不符合一支伪装成日常用品的特制暗杀工具的标准。因此,尽管《空屋》中一些描述非常吻合,但莫兰手中的肯定不会是一支弹簧活塞式气枪。

“风箱”气枪?

19世纪前,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曾经流行过一种“风箱”气枪。它被公认为是最古老的气枪设计,其历史比预储气式气枪还要久远。据说,最早的“风箱”气枪在1500年前,也就是公元500~600年就出现了。到16世纪,这种气枪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已经相当流行。现存最古老的“风箱”气枪目前收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利夫鲁斯塔克马伦博物馆,制造时间可以追溯到1580年左右。直到19世纪初期,类似的枪支仍在制造,生产跨度将近600年。与之相比,弹簧活塞式气枪出现至今还不到180年。

“风箱”气枪的原理非常接近最原始的气枪——吹管。吹管现在仍然在一些原始部落里被用于狩猎,或在麻醉动物时发射注射弹。吹管依靠使用者控制胸部肌肉包括膈肌用力压缩肺部,迫使空气迅速从肺中排出,通过身管作用在飞镖或弹丸上,使它不断加速,直至射出吹管。不过人的肺容量和肌肉力量都有限,而且不可能把肺内的空气全部呼出,所以发射物的速度不可能很快。但人们还是从中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用一个更大的可压缩的容器来代替人的肺,再把压缩速度进一步提高,就可以加快飞镖或弹丸飞出的初速,使之具有更大的威力。

实际上,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有这样的容器了,那就是皮风箱。它由可折叠的单个或成组的皮囊构成,依靠人力驱动,在工厂、厨房中用来吹去工件表面的灰尘或提高火炉的温度,也可以用在其他需要存储和释放空气的场合,比如风笛、风琴等乐器上。“风箱”气枪中就 安置了这样一个用羊皮等材料制成的皮囊作为储气室,夹在上下两块铰接成一定角度的木板之间。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积,皮囊一般安设在枪托中。皮囊的进气端设计有一个单向阀门,当木板张开时,皮囊随之扩张,形成负压让阀门打开,空气进入气室,直至木板张开到最大位置,此时单向阀门关闭,空气就被储存在皮囊里。

一支16世纪风格的“风箱”气枪。它是最古老的机械式气枪,其历史比预储气式气枪还要久远

卸下“风箱”气枪枪托的侧面护板,可以看到“V”字形板簧与夹住皮囊的两块木板之一,左侧是压缩板簧用的摇柄

然后需要解决的是压缩皮囊的动力问题。在“风箱”气枪发明的年代,螺旋弹簧还没有发明,但已经出现“V”字形板簧。因此,这种气枪以“V”字形板簧作为动力。板簧一端固定在枪托上,另一端与夹住皮囊的两块木板中活动的一块相连。只有板簧先行压缩,木板才能带动皮囊扩张。所以尽管“风箱”气枪与预储气式气枪一样有储气室,但严格来说,它在原理上更接近弹簧活塞式气枪。

正因为采用了“V”字形板簧,“风箱”气枪的待击方式也和其他气枪有很大区别。由于这种板簧力量强大,一般采用与弩机类似的齿轮结构使其压缩。这种气枪每支都配有一个摇柄,摇柄与凸轴结合时,通过几圈或几十圈旋转,逐步将板簧压缩到位,并通过棘轮装置将其固定。当扣动扳机时,“V”字形板簧被猛然释放,推动活动木板压缩皮囊,使两个木板迅速挤合在一起,皮囊中的空气在瞬间被从出气端的阀门中挤压而出,进入枪膛并推动飞镖或弹丸射出。由于“V”字形板簧回弹的速度比肌肉压缩肺部的速度快得多,所以“风箱”气枪的气压比吹管大得多。制作良好的这种气枪皮囊内压力可达0.34MPa(50磅/平方英寸),初速 最高可以超过91m/s(300英尺/秒)。

“风箱”气枪的枪管可以是滑膛或线膛的,发射物也多种多样,从陶土弹丸到铅弹都有,但最常用的是飞镖弹。这种飞镖弹前面是金属制成的弹尖,后面塞满天然动物毛发作为尾须,外形与我们现今看到的气枪用飞镖弹相近,但直径更大、长度也更长。虽然初速并不是很快,但它有锋利的尖部,可以刺入目标并杀伤猎物,当然总的来说威力并不大。当时的飞镖弹是手工制造的,工匠们通过一根根地修剪尾须来调节其重心,使它们的精确度很高,制作最好的枪、镖相配合,甚至可以在41m(45码)的距离上做到“复点”。

“风箱”气枪一般都采用适合飞镖弹的后膛装填方式,以免损坏尾须。这种气枪中一部分和现代的撅开式气枪一样,设有铰链及固定机构以便装弹,另一部分则是利用较长的前护木本身的弹性,将枪管向下撅开时,护木本身会发生弯曲,装完弹后,护木的弹性又会让枪管恢复原位。这种方式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实践证明确实简单有效。

与稍迟出现的预储气式气枪相比,“风箱”气枪的结构相对简单,特别是不需要复杂的阀门和密封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需要用摇柄来使板簧压缩到位,有精密的齿轮部件,成本高昂,而且发射过程繁琐,实际射速较慢。加之为保证皮囊的体积,枪托横向、纵向尺寸都不能太小,整体比较笨重。对皮囊使用的材料要求也很高,时间一长还会面临漏裂霉变等问题,保存到现在还能正常使用的“风箱”气枪都是凤毛麟角,综合来看与其他原理的气枪相比并无优势。因此,在《空屋》所对应的年代,特别是预储气式气枪发展成熟,更简单的弹簧活塞式气枪已经出现的背景下,“风箱”气枪已经基本淘汰,不仅在现代人眼中它是一种罕见的武器,就在当时很多人对它也完全不了解。无论是从《空屋》中的描述,还是从暗杀武器的便携性、伪装性、有效性等要求来说,显然都非“风箱”气枪能够胜任。简而言之,《空屋》中莫兰使用的绝不可能是一支“风箱”气枪。

为保证皮囊的体积,“风箱”气枪的枪托尺寸一般比较大,整体也较笨重

部分“风箱”气枪枪管的打开与闭锁,依靠前护木本身的弹性实现

后期型“风箱”气枪,带有明显的运动用枪特征

预储气式气枪?

顾名思义,预储气式气枪上会带有可以储藏气体的气瓶、气室或类似装置,通过外接或自带的气筒、气泵等设备,在装置中预先充入高压空气,而枪支本身带有的击发机构,则负责在射击瞬间打开出气阀门,将一定数量的高压空气释放到枪膛内,推动弹丸或其他发射物飞出。只要设法提高气体的压力(比如多次泵气)和弹丸的口径,就可以在不明显增加枪支的体积、重量的前提下,达到足够的射击威力,而且随着气瓶安设位置的不同,枪支的总体布局也可以做出较大调整,甚至采用非常规外形,这个特点对于包括伪装枪在内的一些特殊枪支来说,显然是十分有利的。

尽管出现时间晚于“风箱”气枪,但预储气式气枪同样也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武器,一般认为相关技术在16世纪中叶已经成熟。到17世纪,欧洲已经能够制造从7.62mm到13mm(.30~.51口径)口径不等的预储气式气枪,它们使用手动气泵或气筒来填充气瓶,充满后可产生198 ~305m/s(650~1000英尺/秒)的初速,配合大口径铅弹,完全能够满足猎捕鹿和野猪等中等体型猎物的需要。与同时期更为常见、更容易获得的前装火绳枪和燧发枪相比,预储气式气枪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能够全天候使用,不像前两者那样遇到潮湿、雨雪环境就变得不可靠,而且如果不算填充气体所需的时间,气枪的实际发射速度要比当时的前装枪更快。此外,气枪发射时枪口没有火焰和烟雾,噪声也明显小于同口径的火器,这赋予气枪射手另一个独特的好处,那就是有利于在野生动物或敌人面前保持其发射位置的隐蔽性。

正因为具有这些优势,这一时期大威力预储气式气枪甚至被用于军事用途,这就是著名的吉兰多尼(Girandoni)军用连发气枪。该枪由维也纳发明家巴塞洛缪·吉兰多尼于1779年左右设计,1780年正式装备当时的奥地利军队,1792年撤装,是为数极少的军队正式列装过的气枪之一。奥地利军队使用这些气枪对抗过拿破仑的大军,尽管现已证明所有被俘虏的气枪手都会被当场处决只是谣言,但仍有奥地利人曾打算用这种气枪狙杀到前线巡视的拿破仑的传说。

吉兰多尼气枪外形和当时常见的燧发枪类似,但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其主体是一个黄铜铸造而成的机匣,内部除了击发机构外,还有一条弯曲的气道,后端连接作为枪托的圆锥形气瓶,前端紧接枪膛。该枪虽然设有外露式击锤,但其真实作用是使内部的击针待击,击锤前方下部并没有燧发枪那样的火药池。当扣动扳机后,击针释放打击出气阀门,使气瓶内的高压空气通过气道流入枪膛,将弹丸推射出去。吉兰多尼气枪所用的高压气瓶采用手工方式,用薄铁片锤打焊接而成,外面裹有皮革。气瓶依靠手动气筒填充空气,后者的结构与如今的同类产品几乎完全一致。气筒平时放在射手随身携带的背囊中,和备用气瓶装在一起,当时奥地利甚至开发了非移动的大型手动充气装置,可以显著提高充气效率。

吉兰多尼气枪的整体外形和当时常见的燧发枪类似,但兼作枪托的金属气瓶形状特殊,很容易识别

从顶部看去的吉兰多尼气枪局部。横贯机匣的是装填块,机匣右侧是管状弹仓,将装填块向右推动再松开,便会自动将一枚弹丸装入枪膛位置

美国NRA博物馆中保存的吉兰多尼气枪,在奥地利还保存有2~3支这种气枪的原品

吉兰多尼气枪射手随身携带的装有备用气瓶和打气筒的背囊

刘易斯与克拉克探险队使用的预储气式气枪,球状气瓶设置在枪身正下方

吉兰多尼气枪的特别之处是它有一个设计简单而巧妙的连发装置。其主体是一个容弹量为22发的管状弹仓,安设在机匣右侧,弹仓本身可以快速重新装填。一个被称为装填块的方形金属零件横贯机匣,通过简单的横推动作,即将其突出部分先向右侧推,然后再松开,便会自动将一枚弹丸填入枪膛位置,管状弹仓的定位和保护装置同时兼作装填块复位的弹簧。标准的吉兰多尼气枪发射11.7mm(.46口径)球形铅弹,初速150m/s,在100m内对有生目标具有致命威力。配合管状弹仓,在1分钟就可以将22发铅弹全部发射完毕,而且气瓶可以更换,实际战斗射速堪比后来的连发步枪,在前装枪时代具有一定优势。

不过,吉兰多尼气枪列装的时间很短,原因倒不是其设计有什么致命缺陷,而是以当时的工业条 件,生产足够数量的这种气枪太过复杂和昂贵,且与普通枪支相比,使用时需要更多训练及准备,仅用人工充满一个气瓶,至少要连续压缩气筒200多次,出于后勤和成本的考虑才将其撤装。这也是预储气式气枪的通病,这些枪支的零部件要求配合更加精密,特别是储气装置和阀门部分,还要有气筒等一堆附件,导致它们的价格远远高于燧发枪。所以,除了吉兰多尼军用气枪,早期预储气式气枪的流行范围只限富裕阶层,用它打猎曾是欧洲贵族的一种时尚,平民则与它们完全无缘。事实上,当时的气枪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一度被当作“魔鬼的工具”,而禁止平民拥有这种枪支。直到19世纪之初刘易斯与克拉克探险队远赴美国西部考察时,他们携带的预储气式气枪仍然让印第安人畏惧不已,后者无法理解为什么它没有震耳欲聋的噪音、闪光和烟雾,却拥有与火器同等的威力。

预储气式气枪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图为1820年代日本工匠学习荷兰技术仿制的此类气枪及其打气筒

20世纪末以来,广泛应用新材料的大口径高威力PCP气枪重回巅峰,成为气枪竞技和狩猎的首选

在维多利亚时代,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北美,预储气式气枪都广为流行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在弹簧活塞式气枪实用化之前,它甚至成为了气枪界的主角,并且逐步分化,既有大口径大威力的狩猎用枪,也有小口径低威力的用于比赛和室内射击。到19世纪结束时,面对后装线膛猎枪和大口径霰弹枪的竞争,气枪的流行口径较其前辈已经大大缩小,更多变为一种户外运动和娱乐工具——这与几个世纪前它们的最初用途相去甚远。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战后,一些德国枪械厂家由于受到制裁,主动或被动将产能投入到气枪制造领域,在其带领下,成本低廉、使用简单的弹簧活塞式气枪迎来发展高潮,预储气式气枪则进入低谷。直到20世纪末期,随着加工技术和材料的突破性革命,预储气式气枪才重新成为主流,以PCP(Pre-Charge Pneumatic)气枪的名义再度开始大流行。与前辈相比,它们大量使用铝合金及碳纤维材料,重量更轻,并且借助各种瞄准装置,在精度方面也登峰造极。特别是在各国法律对火器限制越发严格的现今,大口径高威力PCP气枪重新成为猎手的首选,历史在这里完成了又一个循环。

如果莫兰上校使用的是预储气式气枪,那么《空屋》中的描写就绝大多数对得上了。它可以方便地做成手杖或需要的其他形状,也有足够的威力射出一枚可在20m外夺人性命的铅头转轮手枪弹弹头。莫兰掏出并安装在枪身上的“一大块东西”,不仅是可拆卸式枪托,很可能它还兼作气瓶,正因为体积较大,平时无法固定在枪上,所以才特意放进外套口袋里。“……他拉开枪膛(breech),把什么东西放了进去,又啪地一下推上了枪栓(breech-block)……”显然,这是一支后膛装填武器,并且有后方闭锁,这也是预储气式气枪上常见的设计。至于那个看起来像是弹簧活塞式气枪挂机的动作,“……他仍旧跪在地板上,弯腰将全身力量压在什么杠杆上,接着发出一阵旋转和摩擦声……”使击锤待击的过程应该无需“弯腰”并使上“全身力量”,这可以解释为利用某种工具为气瓶充气的过程。这里唯一的漏洞是,如果莫兰是蓄意谋杀,他应该随身携带充好气的气瓶,而不是现场充填才对,更何况福尔摩斯在清点现场物品时也没有指出还有一具气泵之类的东西。

尾声

柯南·道尔一生创作的60篇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包括56个短篇和4部长篇,虽然总量并不多,但却对后世的侦探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改变了这一文学分支的发展轨迹,由此衍生出的影视及其他作品数量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他所创造的福尔摩斯,身上最吸引人的特质,就是那种“体察细节的特异天才”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在《血字的研究》中,福尔摩斯就曾经说过:“我就是利用这种淘汰一切不合理的假设方法,最终得出了这一结论,因为其他任何假设都不可能与这些事实相吻合。”这实际上就是那句名言的翻版,即“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再难以令人置信,那也就是真相(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whatever remains,however improbable,must be the truth)。”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空屋》中那支特殊的气枪到底是什么,世界各国的“福学家”们和枪械历史研究者一直众说纷纭,至于是否确实是一支伪装成手杖的预储气式气枪,或许连柯南·道尔本人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读者们对此也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不过,以上所有论述,都正是借鉴和利用以福尔摩斯为代表的逻辑推理方法,从一般推导特殊,比较各种可能性,并选择其中与实际最接近的那一个,来呈现给读者。

柯南·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系列不仅改变了侦探文学的发展轨迹,同时让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更加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气枪活塞式风箱
论手风琴风箱的重要性
浅析抖风箱在手风琴演奏中的作用
呼图壁气枪数据中面波振幅变化研究
差动活塞式燃气自增压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莱康明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气门卡阻故障浅析
气枪打下来的
气枪与洋娃娃——民国时期儿童玩具话语中的性别议题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节能降耗技术探究
水轮机活塞式主轴密封的改进
我家的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