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钢结构技术的应用探析

2022-02-25 04:04魏世明
四川水泥 2022年2期
关键词:檩条钢柱钢梁

魏世明

(孝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西 孝义 0323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界对建筑建设品质的要求有所提高,建筑行业需顺时应势,注重各项主流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其中,钢结构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直接关乎建筑的功能适用性、结构稳定性等多个方面,因此加强钢结构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十分必要。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27780.16m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采用丙类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于本工程项目中,11#包装车间基础设置为独立基础,于该处搭建稳定可靠的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25年。

2 钢结构的施工流程

2.1 钢结构厂房施工流程

钢结构厂房的基本施工流程为:准备工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进场→主体框架总装→配套构件安装→防锈处理→屋面系及地面系安装→内部装饰施工→拆卸(无需使用的施工设备、临时结构)→质量检验。

2.2 屋面系施工流程

屋面系基本施工流程为:准备工作→主梁吊装→屋面檩条支撑系安装→天沟安装→配套管网(目的在于起到防排水的作用)。

3 钢结构构件加工制作

3.1 测量放样

用金属针刻画放样,在作业台上放出大样图,此部分统一按照1∶1的比例原样放样;部分构件无特定的尺寸要求,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缩小放样,但需要注重与其它构件放样结果的协调性。

3.2 下料

以工艺详图为准,由专员精细化下料,严格控制切割尺寸,误差不可超过±1.5mm;具备全自动切割的条件时,进一步提高精度,误差不超过±1.0mm。切割后,主体尺寸需满足要求,边缘应具有光滑性与平整性。

3.3 成孔及校正

在钢构件表面钻进成孔,此项操作的可选方法较多,包含氧割、钻孔、冲孔等,具体至钢结构厂房施工中,钻孔的方法取得广泛的应用;钻孔后,详细检查孔位,安排校正,具体可在物理校正、化学校正中灵活选择。

3.4 总装

以断焊的方法完成总装作业,由具有资质的员工操作,严格控制全断面内的焊缝长度,要求其不大于设计标准的2/3;合理协调,尽可能在全断面内均匀分布断焊;针对部分区域结构偏复杂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提前搭设作业平台,于该处开展焊接作业。

3.5 焊接

设备通常选用的是门式埋弧焊机,注重细节,避免虚焊或是其它的焊接质量问题。

3.6 防锈处理

为避免钢结构锈蚀现象,宜采取自动喷丸除锈工艺,在此基础上,涂抹底层防护漆,起到全面防护的作用。

3.7 质量验收

前述提及的各项工作均完成后,对钢结构整体和局部做详细的检查,判断是否有质量问题,若存在则安排返修,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4 钢结构基础施工

(1)预埋环节,准确把控好地脚螺栓的布设位置,以便上部结构的顺利安装,并保证该部分结构的稳定性。

(2)考虑到螺栓的紧固强度要求,遵循标准化的施工原则,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用统一预制的钢制模辅助定位。

(3)螺栓预位后,先做详细地检查,判断螺栓丝扣的标高是否达标,确认无误后,将其焊接至钢筋网上。

(4)在螺栓外表面加装保护壳,起到防护的作用,以免因磕碰或其它原因而导致螺栓受损。

5 钢结构安装

5.1 施工准备

(1)吊装前,先参照构件明细表,对进场的构件做详细地检查,任何不满足质量要求的构件均不予以入场。

(2)预埋件、厂房基础等均属于隐蔽工程,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在前期准备阶段,则着重校核构件轴线位置、标高偏差等,确定准确的定位线,用墨盒将其弹出,作为正式作业的参照基准。

5.2 钢结构安装

(1)在现场配备2台12t汽车吊,用于高效吊装钢构件,对于各类小型构件,可灵活调整为人工吊装的方法。

(2)主梁的跨径较大,高空作业的风险较高,出于安全层面的考虑,先在地面组装成型,确认无误后再整体吊装,期间由专员辅助调整,使被吊装的主梁具有平稳性。

(3)吊装具有安全、连续的特点,要提前做好吊装顺序的规划工作,以此为引导,高效吊装。

(4)承载钢柱吊装期间,及时检测钢柱的位置并加强校正,确保其有足够的准确性;此外,还需保证钢梁有效拼装到位。

(5)待承重钢柱和钢梁校正工作落实到位后,尽快安排两榀间横向系杆的安装作业,以提高主体结构的稳定性。

(6)附属构件包含檩条、支撑系等,需在主体结构吊装期间根据工程要求同步安装至指定位置。

5.3 钢柱的吊装与校正

(1)人工辅助提升预位,以便正式吊装顺利进行。构件预位后,采用螺旋法吊装,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螺旋法吊装示意图

(2)平稳起吊,构件距离地面0.2m时暂时停止吊装,安排专员全方位检查吊索和吊钩,判断是否有失稳的情况,同时开启回转刹车系统,继续后续的吊装。随着承重钢柱吊装进程的推进,及时检查其与安装作业面的位置关系,相距约40mm~100mm时,注重对被吊构件的调整,需要瞄准基准线,由专员谨慎操作吊装机械,准确地将承重柱插至锚固螺栓处,确认位置无误后,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在对承重钢柱做校正时,及时观察底部和标高控制块,目的在于判断是否存在脱空的情况,若有则需处理。校正后,安排起重机脱钩。

(3)在现场配套经纬仪,用该装置完成承重柱的竖向校准,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钢柱垂直校正测量示意图

5.4 钢梁的吊装与校正

(1)钢构件到场后,先根据要求拼装成型,再组织吊装作业,使钢构件准确到位。承重钢梁翻身起板时,采取两点平衡法,以维持结构的平稳性,期间可由人工辅助操作。

(2)承载钢梁翻身后,先安排试吊,检查各吊点的受力情况,合理状态是吊点受力具有均匀性;此后,人工辅助拉动调控绳索,使承载钢梁转动预位,再对承载梁孔道做有效的固定处理;而考虑到孔道的稳定性要求,可用高强螺栓予以固定。起吊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钢梁的起吊示意图

(3)在吊装首榀承载钢梁时,为了保证吊装的稳定性,增设四道临时支撑揽风绳;对于后续的各榀承载梁,采取屋面檩条和横向连系梁补强的处理方法。而具体至本工程中,横向跨径达到24m,为此临时加固构件的数量需达到5道或适当增加。以吊线法检测垂直度,确保无误。

(4)钢梁吊装期间协同开展校核工作,保证承重钢柱所处位置的准确性,主梁设置到位后,在确认无异常状况的前提下,方可松开缆索。

5.5 柱底板垫块安装及二次灌浆

(1)承重钢柱安装时,在底部端头设垫板,以便更为灵活地调整承重柱的高程。

(2)测定基础结构表面高程、承重柱底板高程,求得两项数值的差值,由于该结果与垫板厚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差值确定垫板的合适数量。材料方面,以锲铁和垫铁为主,共同组成垫板。

(3)钢结构主体吊装到位后,对其位置、稳定性做详细地检查,若无误则安排注浆,此处施工所用的砼比柱结构砼标号高一级。

5.6 高强度螺栓施工

连接采用到高强度螺栓,先清理接触面的杂物,再将该螺栓安装到位。从中间开始紧固,逐步向边缘推进,并优先完成主体结构的紧固作业,在此前提下方可紧固次要构件。梁柱连接点紧固时,按照上、中、下节点的顺序依次进行。

5.7 檩条及支撑系统的安装

(1)主体钢结构吊装期间,同步组织檩条、横向支撑系统的吊装作业。

(2)承重柱间距为6m,配套滑轮装置,以便更为轻松地完成檩条的安装;检测螺栓孔的位置并予以校正,合理控制好紧固力,避免过大或过小。

(3)吊装作业落实到位后,检测构件在水平度、垂直度方面的实际情况,根据实测结果予以灵活调整;向承载柱间配套水平支撑系。以微调的方式对横向连接系做灵活的调整,在不影响结构位置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适当放松一侧连接强度,经过对竖向柱的有效调整后,使其达到垂直状态,此时可以对连接系做紧固处理,但依然需要加强对紧固力的有效控制,既要保证稳定性,又要避免局部应力过于集中。

(4)梁隅撑由地面连至顶梁,先组织吊装作业,到位后再与屋面的檩条连接。

(5)在屋墙面系杆和拉杆安装期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对檩条的水平度做合理的调整,对弯曲变形的檩条,要及时纠正,使其恢复正常形态。

6 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6.1 吊装技术控制要点

(1)吊装前,加强对设备、材料的全方位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操作挂篮、爬梯所处位置应准确,吊装条件良好,不可出现安全事故。钢柱吊装时可能与地脚螺丝碰撞,为此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免构件因碰撞而受损。安排专员检测吊装高度和垂直度,予以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减小偏差。在埋件安装前,测设中心线,于指定位置将埋件安装到位,必须确保构件对准中心线与埋件,此时有利于后续测量、校正工作的高效开展。在对埋件做固定处理前,先予以校正,尽可能提高精度,而后再采取固定措施,以免埋件在混凝土振捣作用下发生移位现象。

(2)埋件精度会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安装和定位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强控制。在基础面中投放轴线并闭合,最大限度减小对埋件安装精度的影响。准确确定具体的型号,将埋件放置在指定位置,经过对轴线的检查后,若无误,则对埋件采取固定措施;若偏移量较大,需要先纠正至许可偏差以内,再予以固定。柱底面可能存在渣土、浮锈,为此需将该部分清理干净,更有利于下节钢柱与上节的重合。

(3)合理选择吊装绑扎点,于指定位置准确完成绑扎作业。吊装时,加强对钢结构垂直状态的检查与控制。为确保在旋转、交替移动等操作中无明显的摆动现象,向垫木中放置钢构件。在钢柱中绑扎爬梯,确保其有足够的稳定性,以满足施工期间临时垂直交通要求。合理拉设缆风绳,起到辅助调控的作用,避免钢柱吊装时出现大幅度晃动乃至安全事故。在钢梁吊装环节,要全面清理该处附着的污物、浮锈等杂物。加强对标高与钢梁轴线的检测,根据实测结果灵活调控,有效提高钢梁吊装精度。为给钢梁安装创设便捷的条件,需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吊装,每次吊装时均要检测框架的垂直度,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钢梁安装时加强检测,以免出现较大的偏差,临边钢梁安装时潜在诸多安全隐患,为此需用安全绳辅助操作,切实保证吊装安全。在现场配套移动式操作平台,以满足钢梁的吊装施工要求。局部需焊接,为此加强质量检验与控制。所构建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要能够满足高空作业的要求,例如钢梁翼缘的焊接则可以在该平台上完成,一方面给施工创设了便捷的条件,另一方面有效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6.2 焊接技术控制要点

(1)焊接是钢结构施工中的重点环节,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加强对焊接技术的控制。在钢梁焊接时,通常选用的是坡口技术。按特定的流程有序焊接,先将顶梁柱和梁节点的焊接工作落实到位,再转向梁柱底部,最后将中间区域的梁柱节点焊接好。部分构件存在对接的要求,例如柱与梁、柱与柱的对接,此时较为合适的是对称焊接的方法,以免出现变形现象。在对钢垫板、引出板等部位做坡口焊接处理时,需要先预热,确保焊接质量能够达到要求。

(2)钢结构焊接时,挑选合适型号、质量可靠的焊材,要求配套的焊丝、焊条、焊剂均满足要求。以抽样检测的方法判断焊接材料的质量,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为提高焊缝的强韧性,焊材的合理选择极为关键,需加强对焊材中微合金化程度的有效控制。焊材入场后,妥善保管,以免因受潮或其它原因而出现问题。日常管理工作中,定期检测库房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存放在现场的焊材均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存放时,配套合适的专用货架,避免焊材直接放置在地面。根据焊材的规格,分类存放到位。为减小焊接误差,合理选择自由端,同时灵活布置杆件,要求其位置具有合理性。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完成各部分的焊接作业,加强对各道工序的检查,若有问题则返工,力争在源头上处理好问题。

(3)坡口处的处理可采取窄间隙、小角度的方法,从而减小收缩量。此外,多层多道的方法也有利于实现对收缩量的有效控制。合理预留收缩余量,采取此方法有效避免焊接中拼装块变形现象,此外需及时检查桁架并对其加以矫正。焊缝表面存在缺陷时,用砂轮对其做适当的打磨处理;如有咬边、焊缝尺寸偏差,则视实际情况补焊。

(4)焊接环境也会对焊接作业造成影响,因此需予以高度的重视,具体考虑到风速、湿度、温度等。通常,焊接湿度在90%以下为宜,构件的温度加热至20℃以上方可组织焊接作业。焊接时,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严格控制电流值、焊接速度等关键的参数。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结构具有轻便化、稳定可靠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是发展趋势。钢结构技术的应用水平已经有较大提高,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围绕钢结构的基础施工到主体安装施工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各环节的施工要点,为现行的钢结构施工提供全面的参考。在后续的发展中,相关技术人员仍需加强探索,持续提高钢结构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事业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檩条钢柱钢梁
大截面矩形厚板钢管混凝土柱施工技术研究
塔机内爬钢梁及焊接锚脚加固设计及验证
隅撑对檩条受力的影响分析
温度对檩条作用的分析
冷弯型钢檩条屋面增设光伏板的下撑式檩条结构加固受力性能分析及改造方案
提高核心筒内钢柱锚固作用的试验研究
一种建筑钢结构用便于安装的钢梁
跨多层支护结构的地下室钢柱施工技术
钢柱为什么倒下
钢梁省材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