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与地方团队联合举办奶牛健康养殖技术系列线上培训会

2022-02-25 17:00张丽凤
北方牧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研究员农业产业牧场

□本刊记者 张丽凤

为进一步提升奶牛养殖技术水平, 加强奶牛养殖技术交流,11 月15 日, 由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河北团队、 农业农村部奶牛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草业创新团队、 河北省科技厅“四个一”科技示范工程主办,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承办的“奶牛健康养殖技术系列培训会”在线上开班。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原岗位科学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建国,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站长倪俊卿研究员, 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刘华格研究员,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草业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运起,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杨宏军研究员、李建斌研究员,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保定试验站站长张秀江研究员, 石家庄市畜产品和兽药饲料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左晓磊研究员,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张峰研究员, 天泉良种奶牛场李树静博士, 国家奶牛体系河北团队骨干,河北省奶牛、草业、肉牛创新团队的岗位、试验站团队,示范县技术骨干,及牧场技术人员等约400 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岗位专家高艳霞教授主持开幕式,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保定综合试验站站长孙凤莉研究员、 石家庄站站长张新同研究员分别主持专题报告。

开幕式上,倪俊卿、刘华格分别发表致辞。倪俊卿首先对关心、 支持河北省奶业发展的国家级、 省级专家以及奶业牛人表示感谢。 她指出,目前奶业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很多牧场因为饲料原料、人工费用上涨,奶价不高、消费不振而造成养殖效益不理想。 本次会议对解决牧场存在的育种水平低、疾病防控难、苜蓿玉米青贮质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牧场养殖效益。 她希望各个牧场能够充分抓住机会并利用机会,提升牧场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养殖效益。

刘华格表示, 本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河北团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二十大会议精神。 她指出,奶业是丰富人们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对奶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河北省是奶牛养殖大省,在众多岗站专家、高校专家以及养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 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位居全国前三,奶制品产量、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量等方面都居于全国首位。 她希望,岗站企、院校、科研单位能够加大融合力度,共促河北省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培训会上,杨宏军在《我国规模化牛场防疫体系建设和净化之路》的报告中,主要从我国奶牛存栏和养殖模式、 我国奶牛疫病控制现状与趋势、 规模牧场的防疫体系建设和规模化牧场重要疫病净化四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 他认为牧场防疫体系的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生物安全意识、改进生物安全措施;二是加强诊断体系建设与标准化进程; 三是做好流行病学分析;四是合理使用疫苗;五是精准治疗疾病。 此外杨宏军还详细分析了布病、牛疱疹病毒病、牛支原体病、奶牛副结核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控措施等内容。

李运起在《玉米青贮制作利用常见错误》的专题报告中介绍了2021~2022 年河北省青贮质量评鉴大赛情况, 总结分析了不同场家在青贮收获、加工、使用等环节的二十九项问题并分别给予了解决方案。 一是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建议干物质含量达30%~35%时为收获最佳时期;二是收获期间不磨刀;三是留茬高度不合理,建议留茬高度为25~30 厘米;四是切段太长,建议切割长度为0.9~1.9 厘米; 五是籽粒破碎不到位,建议破碎率大于90%,破碎粒度小于籽粒的1/4;六是收割到入窖时间长,建议时间为4 小时内;七是卸料后不能及时推料压实;八是装窖持续时间过长,建议1~3 天内装填完毕;九是第一车料堆放位置不对,应堆放在2 倍窖高的位置;十是压窖设备数量不足,吨位过低;十一是推料层厚大于15 厘米; 十二是采用链轨式设备压窖;十三是未遵循1/2 车辙移位法;十四是未做到“U”型压窖;十五是使用钩机;十六是装窖过高,建议料面高出窖口30~35 厘米应封窖;十七是不用墙膜; 十八是使用高透氧膜或仅用一层膜;十九是密封膜接缝处重叠尺寸不足;二十是膜上镇压物密度和均匀度不足; 二十一是膜边缘使用轮胎镇压,应用沙袋;二十二是密封不及时;二十三是密封后管理不到位;二十四是未使用添加剂或仅使用同型乳酸菌剂; 二十五是提早开窖;二十六是取料厚度不够;二十七是铲车取料;二十八是取料时膜的边缘未做规范处理;二十九是取料后不及时饲喂。 他希望牧场在做青贮时要尽量规避以上问题,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奶产量。

李建斌在《奶牛的核心育种群选育技术》的报告中从核心群概念与意义、 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选择办法、核心群来源、核心群培育方法和核心群扩繁及提高技术五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 他指出,核心群是种质创新与提高的前提条件,能够带动牛群整体遗传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能拉动全群育种技术水平,可以培育功能性、特色性种群。 核心群可以来自引进的高遗传水平胚胎或活体,也可以来自本场高水平牛群。 同时李建斌也对核心育种的牧场提出了要求, 一是牛只个体识别系统正常, 识别准确性高而非识别率高;二是系谱完整,规范登记,耳号唯一;三是各项数据尤其是繁殖数据记录全、规范,最好利用软件;四是规范开展DHI、体型评定和体尺测量工作;五是目前或将来能够收集个体繁殖、疾病、饲养等数据;六是有相对稳定的专职人员负责对接、技术人员相对稳定;七是基因组数据选择一定要SNP 数据。

此次会议从种、草、病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培训,促进了奶牛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全面提升河北省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同时本次会议也是区域团队合作的开端, 对促进奶牛养殖的健康发展以及品牌打造具有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研究员农业产业牧场
贾康研究员
蒋保江研究员简介
海上牧场
郭占恒研究员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夏启斌研究员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叮当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