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策略研究

2022-02-25 06:27郑德生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31期
关键词:科学性管理水平市政道路

郑德生

(厦门市集美城发市政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21)

0 引言

切实做好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市政道路的安全性和通畅性,对百姓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区在市政道路建设管理方面都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情况,未能顺应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和需求,及时提高自身的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导致市政道路的功能性和耐久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以提升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为目的,分析现阶段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探讨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对于道路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和交通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提升的意义

1.1 提升路面交通安全性的保障能力

路基不均匀沉降以及路面出现裂缝、车辙、隆起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路面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对车辆驾驶人员和路面行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提升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能够使道路养护单位更及时、更科学地发现和处理上述问题,确保市政道路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提升路面交通安全性的保障能力。

1.2 提升市政道路使用寿命的保障能力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汽车保有量和道路车流量显著提升,市政道路的使用频率及路面负荷也会相应地增加。提升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水平,能够对市政道路进行更有效、更科学的维护保养,最大限度减小和修复高负荷使用对道路结构的损害,从而有效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1.3 提升市政道路管理养护的技术经济性

针对汽车数量急剧增加、道路普遍超负荷运营的状况,各地区市政道路的大、中修年限普遍缩短,道路养护支出会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逐年递增,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地区政府在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方面的财政负担。提升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水平,积极引入和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模式,能够显著提升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资金、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使市政道路管理养护的技术经济性得到提升,进入良性发展模式中[1]。

2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遇到的问题分析

2.1 市政道路养护科学化程度偏低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制度体系缺乏科学性,无法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落实。例如,因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错误观念,很多地区忽视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体系制度的构建,缺乏系统明确的养护质量体系、监督管理制度、协同管理机制等,严重影响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第二,养护技术缺乏科学性,无法达到相关规范标准提出的养护要求。例如很多道路养护人员未能熟练掌握裂缝、沉陷等常见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在实际养护过程中,存在工艺技术选择不当、处理质量标准不明确、作业过程不规范等情况,致使道路问题无法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严重影响道路养护管理质量。第三,忽视养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够大幅度提升工作的科学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单位并未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重要性,忽视养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2]。

2.2 市政道路发生危害欠缺预见性

现阶段,很多地区在开展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时,仍采用“事后修复、以修代养”的模式,即当市政道路出现明显质量问题且已经对道路交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后,才会进行修复养护。这种养护管理模式对危害的发生缺乏预见性,使得道路养护管理整体处于滞后状态,不仅无法充分体现出道路养护管理的作用和价值,还难以获得良好的道路养护效果,不利于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2.3 国家对道路养护投入资金偏少

受模式、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都存在对道路养护投入资金偏少的问题。由于缺少资金支持,道路养护单位无法及时更新养护作业机具、无法进一步缩短养护周期、无法有效推动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从而限制了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导致养护管理工作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

3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

3.1 加强市政道路养护科学程度

3.1.1 制度体系层面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完善市政道路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即进一步落实依法治理工作理念,以相关法规制度为框架完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机制。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制定和完善工作职责、廉政建设、财务管理、验收管理等多项规章制度,使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此确保养护管理工作的合规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路长制”,使市政道路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以此保证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实。第二,规范养护管理质量体系。围绕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核量验收、进度把控等多个方面制定详细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以此形成完善的养护管理质量标准体系,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具体的标准和方向。第三,完善养护管理监管考核机制。以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及质量标准体系为依据,建立健全养护管理监管考核机制,以此实现工作效果的量化评价和养护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时效性。监管考核措施包括:根据市政道路养护管理质量标准,设置质量管理点,明确质量目标和管理责任,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考核指标,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价;与各养护作业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安全质量责任状,确保各单位认真履行自身道路养护管理职责;建立“红黑名单”和中标养护作业单位诚信档案,将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失信行为及时记录到该企业(单位)的诚信档案中,同时将诚信档案与招标体系挂钩,以此强化招标环节的审核、评标能力,确保中标养护作业单位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水平,保证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科学性[3]。

3.1.2 工艺技术层面

路基路面养护工艺技术的应用合理性和规范性是影响市政道路养护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此,针对市政道路常见问题,可通过以下具体的养护处理工艺技术标准,来保证所用工艺技术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养护管理水平。

(1)针对“裂缝”问题,提出养护工艺技术要求:

第一,对于缝宽≤3mm 的路面裂缝,利用“一布两油”的方法贴缝、隔缝进行处理。先将土工布裁剪为宽度≥50cm 的长条,然后在裂缝范围内按照0.3~0.4kg/m2的规格涂刷粘层沥青并沿裂缝走向粘贴裁好的土工布,土工布搭接区域需涂刷粘层沥青且搭接宽度应≥5mm。土工布粘贴后,在其表面按照0.4~0.6kg/m2的规格再涂刷一层黏层沥青,最后在黏层沥青上层按照3~5m3/m2的规格均匀撒布石屑,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平。

第二,对于缝宽在3~5mm 范围内的裂缝,可采用“两布三油”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流程和要点与“一布两油”方法一致。

第三,对于缝宽>5mm 的裂缝,应先将裂缝边缘松动的路面材料去除,然后在缝内及去除路面材料的区域填入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最后按照相关工艺标准进行捣实压平处理[4]。

(2)针对“沉陷”问题,可根据路面破损状况采取不同的养护处理方法。例如当路面略有下沉并伴有少量轻微裂缝时,可通过“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黏层沥青—细粒式或砂粒式沥青混合料将沉降填补部分—捣实压平”的方法进行养护处理;当路面破损严重,因矿料松动、脱落而产生坑槽时,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中要求的路面坑槽维修方法进行科学处理。

(3)针对“车辙”问题。对于车辆行驶产生的纵向车辙,应先铣刨清除出现车辙的路面面层,然后重新摊铺沥青面层。城市主干道车辙养护可采用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稀浆封层,次干道可采用冷补沥青混合料进行修补;对于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可采用“刨除路面凸起部分—在波谷涂刷黏层沥青并填入沥青混合料—捣实压平”的方法处理[5]。

3.1.3 信息化建设层面

信息化时代,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并应用到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推进养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增强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是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基于此,可通过以下措施来推进养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自身养护管理能力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

(1)将当前市政管理信息系统与GIS 和BIM 技术相结合,以此实现养护车辆位置信息、市政道路桥梁使用状况、道路养护管理记录等数据信息的集成管理,为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性把控及抢修工作中各方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有力支持。

(2)依托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市政道路监测体系。通过在道路设施关键部位、关键节点加装传感器、监测元件的方式,对道路设施使用过程中的各类数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和深度发掘,以此增强对道路危害的识别能力,提升道路养护管理的预见性,逐步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防控”,从而大幅度提升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科学性[6]。

3.2 引入最新市政道路检测技术

路面路基检测是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检测技术的先进性和准确性对于市政道路养护管理计划和方案的制定,以及实际工作效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引入先进的市政道路检测技术,提高路基路面检测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这是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策略。例如可通过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来提高道路检测水平。相较于传统的道路检测技术,探地雷达技术可在正常车流速度下对路面结构层内部的破坏状况进行准确检测,并结合配套的智能化计算机处理系统软件,完成检测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及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呈现。

探地雷达技术的检测原理为利用发射天线向检测目标发射宽频带脉冲形式高频电磁波,利用接收天线接收经过目标体反射或透射后的电磁波(见图1所示)。由于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波形、电磁场强度会受到介质集合形态和电性质的干扰而发生变化,此时,智能化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便可确定市政道路的地下界面、空间位置及结构状态,然后通过构建三维模型、三维切片图的方式,将检测结果直观地呈现出来。

图1 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

3.3 强化道路养护资金投入力度

稳定的资金支持是有效开展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强化道路养护资金投入力度,是进一步提升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策略。为保证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可通过以下策略来强化道路养护的资金投入力度:第一,构建养护定额体系。基于“因地制宜”原则,在对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破损实际情况和养护维修施工成本等信息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道路养护预算标准和日常养护管理运维固定额度,按照市政道路的等级,对养护综合单价进行细化,根据道路实际状况推算出每个养护周期维修费用的分配比例,以此实现道路养护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第二,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如建立健全市政道路养护管理资金监管制度,切实做好养护资金预算、决算工作,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跟踪调查,对养护管理成本开展专项审计等,以此全面提升养护资金的监管能力,确保资金的科学利用[7]。

4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工作质量与百姓的出行安全息息相关。为更好地保证百姓的出行安全,避免因道路问题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相关单位应从制度体系、工艺技术、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市政道路养护科学程度,加强先进道路检测技术的应用和道路养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确保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科学性管理水平市政道路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以信息公开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