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贸合作现状和优化策略

2022-02-26 11:14朱萌萌林子华
开放导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朱萌萌 林子华

[摘要] 边境经贸合作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中俄边贸合作总体呈向好趋势,同时也存在市场容量小、合作层次低、设施联通不畅、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人口问题、俄边境居民购买力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大等,是制约中俄边贸合作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中俄边贸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发展,寻求兩地边贸新增长点,拓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领域,优化边境地区产业结构布局,推进中俄边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俄边境地区   经贸合作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2)0097-0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演化研究(16BGL039)。

[作者简介] 朱萌萌,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林子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市场经济理论、企业经济。

边境经贸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盟”战略对接合作的前沿阵地。中俄边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既是兴边富民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俄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中俄边境经贸合作发展现状

及面临的瓶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俄边境经贸往来日渐频繁,经济贸易各领域发展呈现不断向好趋势。

一是边境贸易量增势显著。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随着中俄贸易的不断增长,中俄边境贸易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即便新冠疫情引发全球贸易大幅萎缩,中俄边贸合作仍保持逆势增长。2021年上半年,黑龙江对俄进出口总值全国排名第一,达到94.2亿美元,占同期该省外贸总值的64.4%。其中,对俄出口7.3亿美元,增长6.5%;自俄进口86.8亿美元,增长19.5%。同时,据俄方统计,2021年上半年,俄远东地区对华贸易增长24%;中方有58个项目入驻远东跨越式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中方继续保持俄远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地位。

二是边境园区合作发展迅速。境内外园区合作是中俄边贸合作的重要形式。国家先后在黑龙江边境地区批准设立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黑河保税物流中心(B型)、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推进建设了黑河、绥芬河两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在边境口岸市县相继批准设立了东宁、黑河、绥芬河、同江、萝北、抚远、虎林、密山、饶河、逊克10个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另外,中方在俄方境内建设了16个对俄经贸合作区,其中,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中俄农业产业合作区、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为国家级对俄境外经贸合作区,还有5个境外园区被纳入俄罗斯跨越式发展区并享受俄方优惠政策。

三是边境基础设施项目合作进展巨大。在“一带一盟”合作框架下,中俄边境众多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中俄黑龙江大桥、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滨海1号”“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以及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境索道等中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工并即将投入使用。此外,一批有牵动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大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如阿穆尔州60万吨水泥厂项目、俄外贝加尔阿玛扎尔林浆一体化项目、梦兰星河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项目等。

四是边境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迅速扩大。近年来,中俄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成为新时期推动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新亮点和促进两国贸易创新发展的新动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东北沿边地区在对俄地缘交通上的优势,吸引了大批跨境电商入驻,促使中俄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利用地域优势,东北边境地区通过加强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和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对俄市场的开发与投入力度,完善对俄跨境物流通道建设,力求针对俄罗斯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和便捷高效的服务,使得对俄边境进出口业务持续增长。尤其是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等中俄重要边境口岸城市在对俄跨境电商平台建设、通关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量等方面发展势头强劲。

五是边境地区跨境旅游蓬勃发展。以黑龙江为例,每年通过黑龙江各边境口岸来华和赴俄游客数量占全国来华和赴俄游客总数的一半左右。黑龙江各边境城市依据自身优势,发展起独具特色的边境旅游。黑龙江黑河口岸自恢复开通以来,累计实现运输出入境旅客近2000万人次,仅2019年黑河边境旅游出入境人数就达102万人次,同比增长16%,边境旅游收入17.8亿元,增长16%,极大地促进了边境地区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尽管中俄边贸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合作的规模、领域、质量等,仍面临不少发展瓶颈。

1. 市场容量小。人口是决定地区市场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往往具备专业化的分工条件和一定的市场规模优势,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就能取得制造业规模优势。然而,中俄边境地区无论是俄方还是中方都不具备人口规模优势。以中俄边境线上规模最大的对应城市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俄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人口数量为例,2019年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区人口22.5万人,黑河市城区人口14.8万人①。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东北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东部地区,东北及其边境地区居民购买力并不弱。反观俄边境地区,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相关数据,俄罗斯居民总体收入与可支配的实际现金收入自2013年后出现明显下降,且基尼系数不断增大,达到0.4以上,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尤其体现在地域之间。以俄边境相对发达的阿穆尔州为例,其居民人均收入还未达到全俄与远东联邦区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俄边境地区商品价格相对较高,生活成本较大,由此更加削弱了边境居民的购买意愿与购买力。

2. 经贸合作层次低。主要表现在贸易结构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中国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与俄远东贸易额104.7亿美元,中方从远东主要进口矿物燃料、石油及制品、水产品、木材及制品等;向远东出口机械、机电设备及零件、蔬菜、塑料及制品等,加工程度较低的原材料产品占双方贸易结构的主导地位。此外,多个对俄边境口岸数据也显示,中方对俄进口商品主要以原油、原木、煤、铁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商品以服装、农副产品、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俄边贸合作规模不尽如人意。

3. 产业结构制约边贸合作发展壮大。历史上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地区都曾是本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由此形成了两地相似但不同的畸重畸轻的产业结构。俄远东地区在苏联时期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生产基地,长期以重工业为产业布局重点,导致远东地区的农业、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一直较为落后。毗邻中国的五个边境联邦主体当前也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①。从相关数据看,这五地看似发达的第三产业事实上是以第一、第二产业的衰退为发展前提的,具有非常强的被动性,这种被动实现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远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相背离的。另外,这五地也存在制造业、金融业占比过低等发展短板。东北地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以能源、资源产业、石化工业以及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型”工业结构。与俄毗邻的中方主要边境城市表现出“非重型”的产业结构失衡。其中,黑河产业结构多年呈“一三二”模式,第二产业发展极为落后;绥芬河与满洲里产业结构相似,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占比均超过70%;珲春第二产业占比超过65%,第三产业发展落后②。产业结构畸形还引发了东北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的双重矛盾,这也是造成人口外流的关键因素。

4. 基础设施联通不畅。俄远东联邦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较差,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中国毗邻的五个俄边境联邦主体③虽然区内铁路、公路网密度高于远东平均水平,且有相对发达的航空和海洋运输,但都存在建设年代久远、交通事故率高、运力不足、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与俄远东相比,东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较高,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但沿边地区运输业也存在发展能力不强、配套设施不健全、运输效率不高等问题。不过中方边境交通状况基本能够满足中俄边境经贸往来的需要,而俄边境交通由于很难形成有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因此与中国的交通运输网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影响了中俄边境的过境运输能力。

二、中俄边贸合作发展瓶颈的原因探析

1. 人口问题成为市场容量小的重要因素。中俄边境地区并存的人口问题包括:低生育率、高人口流失率以及人口老龄化。2019年东三省总和生育率只有0.7,远低于2.1的人口更替生育率,为全球最低水平。其中黑龙江的出生率仅为全国平均值的一半,为全国最低水平。边境数据以中俄边境中方唯一的地级市黑河为例,2019年黑河人口出生率3.9‰,又低于黑龙江省5.73‰的平均水平。东三省不仅“少子”还“多老”,人口老龄化直接造成社会消费的萎缩,拉低整体购买力水平。相对于低生育率与老龄化,人口流失是东三省面临的又一严重的人口问题。黑河2020年全区人口总数128.6万人,较2010年减少了近39万人。在外流人口中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2014—2018年黑龙江高校毕业生到省外就业、创业的人数达25.17万人,平均每年流出5.03万人,而高考生源地为黑龙江的外省高校毕业生,只有14%的人选择回省就业。2019年俄罗斯总和生育率为1.5,中俄边境俄方五个边境联邦主体人口总数近430万,较2018年减少了近4万人,其人口流失速度和比例与我国东北相近,由此又造成了俄远东劳动力严重短缺,进一步制约了俄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 边境生活成本与受经济制裁限制了俄边境居民购买力。俄远东及其边境地区对生产要素缺乏吸引力,企业数量少,消费品数量及种类匮乏。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居民生活成本增加。另外,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及2014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俄罗斯不断遭到西方国家大规模经济制裁,经济严重衰退,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均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遠东及边境地区居民除了收入减少,还要承担由交通不便、商品价格高等因素带来的更高的生活成本,因此,边境地区居民购买力下降幅度更大。这也使居民购买力与地区市场容量陷入一种相互削弱的恶性循环。

3. 中方大型企业对边贸合作参与度低。我方参与中俄边贸合作的主体主要是私营、民营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投资与承担风险的能力都较弱,且企业产品结构单一,质量不高,替代性强,在俄方市场的竞争力不强。中方的大型国企、央企对俄罗斯边境地区市场仍持观望态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俄边境投资合作的发展。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边境市场容量小,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缺乏吸引力。

4.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大。东北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受体制机制制约、资源枯竭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难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重工业作为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产业链条短,多数重点产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以生产中间产品为主,而下游产业发展又不充分,导致上下游产业链断裂严重,能够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的企业很少,企业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流失严重。这也是中方对俄贸易出口商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东北地区多年来在重化工业方面的巨额投资,已经形成了较高的沉没成本,退出难度大,结构调整不易;另一方面,东北地区长期形成的旧观念和旧体制成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路上的“绊脚石”,加大了转型难度。苏联时期,俄远东地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成为对外供应木材、石油制品、金属矿物及机器制造产品的基地,远东产业结构畸形是长期服从、服务于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造成的,而这直接决定了远东对外贸易的结构,单一的贸易结构反过来又强化了畸形的产业结构,使得远东产业结构积重难返,调整难度很大。

5. 诸多因素叠加造成俄远东交通设施落后。俄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升级改造远东交通设施。但囿于缺乏资金和开发项目,相关政策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如中俄黑龙江大桥经过30多年的谈判筹建才最终建成。“一带一路”给中俄边境地区交通设施的扩能改造带来重大机遇,然而在这样的机遇面前,少数俄学者与政客仍存在不同看法和疑虑,极大地影响了远东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进程。

三、中俄边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共同制定中俄边贸合作的相关政策

一是共同制定对等的优惠政策。中俄政府应秉持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在共同制定和完善税收、保险、金融、海关、仲裁等领域法规的基础上,通过磋商洽谈,联合制定、出台有利于促进中俄边境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等优惠政策,只有双方政策对等,才能相互吸引投资,形成相互跨境投资合作的良性循环。二是出台有吸引力的人才优惠政策。中俄政府应加大对各自边境地区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在人才优惠政策的制定上,相对于发达地区应该更加细化、人性化,放大地区优势、加大优惠力度,根据各层次人才制定详细的对应政策。相对于引进外来人才,留住本地人才更加重要。要制定面向本地人才的内部优惠政策,如提供购房补贴、提高社保水平等。三是积极制定更加科学的产业政策。振兴东北并非振兴“旧业”,而是结合东北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微观系统的产业政策,让产业网络更加紧密地“活起来”,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本地居民提供数量更多、结构更加多元的工作岗位,让人才留得下、留得住。

(二)促进中俄边贸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发展

中俄边境地区应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加快完善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中俄边贸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发展。一是加强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俄边境地区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和各自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俄边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同时,加强两国边境地区物流网络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当然,在“设施联通”之前要先做好“民心相通”工作,只有“民心相通”才能消除俄远东地区“少数人”的顾虑和质疑,“民心相通”是“五通”的基础和支撑。二是加快推进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补充,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以更大步伐加以推进。可通过北方海上通道建设与“滨海1号”“滨海2号”建设项目的对接,将中俄边境打造为国际交通走廊的一部分,积极实现边境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承接部分来自北方海上通道的货运量;通过北方海上通道加强与欧亚经济腹地的连接,为中俄边境经贸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合作空间。

(三)积极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

中俄应当继续挖掘两国边贸合作潜力,积极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提升边贸合作水平。一是优化商品贸易结构。中俄边境地区应在继续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改变本地区产业结构畸形现状,促进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提高进出口贸易中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尤其是俄罗斯方面,应充分利用其有利的科技基础,推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两地边贸合作中增加高科技产品出口。通过双方积极协商,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出口。二是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当前科技赋能的数字贸易正蓬勃发展,并成为未来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数字贸易的线上优势也是当下降低疫情对国际经贸合作冲击的重要方式。中俄边境地区应牢牢把握数字贸易蓬勃兴起的发展机遇,积极营造有利于数字贸易发展的良好生态,优先打造有利于两地边境地区小额贸易发展的数字贸易平台,提高边民参与数字贸易的意愿,加快探索制定中俄边境地区数字贸易的发展方案,构筑中俄边贸合作发展新的增长极。

(四)拓宽中俄边境地区经贸合作领域

一是继续扩大、深化农业领域合作。根据现有需求和发展潜力,规划制定中俄边境农业合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在政策支持下,探讨共同投资,在俄境内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建立中俄大豆产业联盟①;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大型企业在农业领域与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中俄边境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的功能作用,促进中俄农业产业链对接联合;设立边境口岸农产品进出口专用通道。二是深挖制造业合作潜力。中国东北地区应深度挖掘与俄远东地区制造业的合作潜力,尤其是與俄边境地区制造业相对发达的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合作,充分发挥东北边境地区对俄制造业合作优势,加强双方技术交流与人员互动,积极搭建双方制造业企业对接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双方制造业优势互补、共享资源、互购互投、共拓市场、共同发展。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以中俄科技创新年为契机,扩大双方科技创新合作领域,充分利用俄罗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先发优势,通过不断完善中俄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发挥中俄学术联盟、中俄联合实验室以及联合研究中心的作用,促进双方人才双向流动,同时加强创业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协作,通过科技创新合作转变中俄边境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现状,使科技创新合作成为促进中俄边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四是提高服务贸易合作水平。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双方高等院校和教育领域合作,培育文化、教育合作产业,搭建中俄文创产业合作平台;加深中俄跨境旅游交流合作,开发多元化的旅游项目,增加旅游路线,加大双方团体游互免签证力度,促进人员往来,进一步激发双方旅游合作潜力;完善中俄跨境运输制度,继续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提高运输服务效率和质量,扩大边境地区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的运输服务规模;提升中俄边境地区中医药合作服务水平,打造中医中药跨境产业集群;推动举行以促进双边服务贸易发展为主题的会展;发展服务外包,为中俄边境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五是深度参与中俄能源合作。积极参与、承接中俄能源合作的部分项目;立足国家战略,制定利于中俄边境地区发展的能源合作计划;推动中俄边境企业深入合作,发展壮大边境地区能源产业链,探索两国边境地区参与能源合作的新形式。六是扩大对俄投资规模。将中方的资金和市场优势与俄方的资源和科技优势相结合,加强对俄罗斯边境地区市场投资的研究和规划,找准中俄产业合作切入点,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为东北地区企业在俄投资合作开拓市场,扩大对俄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

(五)优化中俄边境地区产业结构布局

一是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中俄边境地区政府应积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避免过多地使用行政指令干预产业、企业的自主发展;借鉴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地区发展的、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制定落实积极的财税政策,减少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出台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政策,吸引外资进入地区产业结构中发展薄弱的环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以及涉及产业发展的各方关系;注重引进科技型人才,提升本地区劳动者素质,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含量,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新型科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重视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影响产业结构布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金融的发展,金融会通过影响资金流量结构引起生产要素分配结构的变化。因此,中俄边境地区应重视从促进企业与金融发展的角度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首先从企业角度,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氛围。中国东北地区还要继续深化、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其次从金融角度,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遵守本国与俄方金融领域法律法规,为中俄边境投资合作企业创造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同时加强本地区金融监管,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优化金融信贷在区域、行业、企业方面的结构分配,实现金融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结合。三是大力推动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产业结构发展的根本动力,中俄边境地区应大力推动科技发展,通过改变技术供给引起产业结构的积极变化。首先,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应加大对科研领域的资金支持,协调好边境区域与行业间的投入比重。其次,充分发挥国家科研院所、民间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远东地区良好的科研基础,处理好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使三方形成有效合力推动地区科技发展。再次,注重人才的作用。人才短缺是制约中俄边境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因素,地区政府应在实现留住本地人才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引进策略,尤其是吸引高端人才进入,加强有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的人才供给。

(六)壮大中俄边贸合作参与主体

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壮大合作主体,是中俄边境经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吉林省与浙江省、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内蒙古自治区主动对接山东省。这为扩大中俄边境投资与经贸合作规模提供了机遇,中俄边境地区应以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积极探索中俄边境“两国三地”经贸合作新模式,壮大合作参与主体。首先,利用政策机遇推动大项目合作。利用俄远东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黑龙江自贸区政策以及东北与东部省市对口合作的政策机遇,将中国东部省市的资金、管理、技术创新、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东北沿边对俄区位等优势结合,壮大对俄边贸合作参与主体,积极推动“两国三地”间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合作。其次,借助对口合作机制,打造中俄边贸合作新的框架体系。联合推动与俄民间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思想融通,为“两国三地”合作奠定民意与社会基础;加强沿边多个重点城市的对口合作,以促进东北沿边地区对俄合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充分学习、借鉴东部省份各类功能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提高东北沿边地区对俄功能区建设水平;积极开展共建产业园区合作,优先选择配套设施完善、基础好的对俄合作产业园区进行合作共建,复制东部对口省份产业园区建设经验,提升中俄产业园区建设层次。再次,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金融合作平台。加强对口省市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吸引东部省市金融公司与机构分支落户东北沿边,为中俄边境产业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学习东部省份金融创新经验,吸引东部省市与沿边对口地区联合成立对俄产业合作投资基金,促进三方在多领域开展产融对接合作;发挥东部省市金融资金优势和沿边对俄信息交流优势,合力打造对俄合作金融服务平台,将中俄边境产业项目合作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起来。

(七)以增强东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为突破口,发展壮大中俄边贸合作

从广义概念看,边境经贸合作不仅涵盖领土接壤的毗邻国家间在边境城市、县(旗)开展经贸合作的狭义概念,还包括靠近边境的城市、边境省(区)和国家在边境地区与毗邻国家及区域集团等开展的对外经贸合作。因此,中俄边境经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的共同振兴为依托。就东北地区来说,虽然自2003年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不少挑战。2013年后东北经济持续回落,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市场化进程缓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成为东北振兴的发展瓶颈,这些问题同时体现在对俄经贸合作中。东北振兴一方面要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将结构转型、创新发展与对外合作紧密联系起来,使东北改革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相互呼应、相互促进。对此,一要解放思想,摆脱陈旧观念束缚,突破各种阻力、大胆创新、勇于先行先试。二要简政放权、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政府逐步减少对具体事务的干预。通过改革促进市场机能有效运转,从而激发各种市场主体活力;加大放权力度,扩大基层与一线岗位的责任权限,如适当简化边境口岸工作中的行政审批和护照申领手续,为企业和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通关服务。三要推动东北转型发展与对外合作相结合。鼓励相关企业运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加强精准对接、高效生产和统筹调配,推进东北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等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和新旧动能的转换,增强竞争力,把东北对俄合作的“同质化”弱项变为提升中俄经贸合作质量、改善结构的优势。另外,对俄合作虽然是引领、推动东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唯一力量。因为 “一带一路”不是“线”而是“片”,东北开放型经濟发展的区域应当是全方位的,并应将这种全方位的因素引入对俄合作中,中俄地区合作不能只着力于两国之间,还要着眼于东北亚和全世界。四要引入国际竞争因素,倒逼东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对俄合作搭建成开放的平台,扩大、深化国内、国际合作规模,与国内和世界各国及地区共同竞争,将全国、全世界各种要素集聚起来,形成研发、市场、产品、管理、人才国际化的价值链,倒逼东北地区加快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五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在东北地区发展。彻底打破各部门的行政壁垒与条块分割,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体系,完善市场综合监管、政府行政管理等关键性制度,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及惩戒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迸发活力,吸引外来企业和人才进入东北地区,为东北地区的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黑龙江前6月对俄进出口总值599.5亿元人民币 居全国第一[EB/OL].(2021-07-22)[2021-08-07].http://www.crc.mofcom.gov.cn/article/ecotradeconsult/202107/423732.html.

[2] 国际商报.中俄远东经贸合作起步早基础好潜力大[EB/OL].(2021-09-15)[2021-09-17].http://www.crc.mofcom.gov.cn/article/ecotradeconsult/202109/423917.html.

[3] 黑河市商务局.2019年黑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4-26)[2021-09-17].http://zwgk.heihe.gov.cn/xzbmym.jsp?urltype=tree.TreeTempUrl&wbtreeid=1356.

[4] 郭力.中俄东部区域合作新空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5] 商务部欧亚司负责人就《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进行解读[EB/OL].(2018-11-15)[2021-06-04].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guihua/201811/20181102807004.shtml.

[6] 腾讯网.东北生育率为什么会成全球最低?人口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谈[EB/OL].(2021-01-11)[2021-08-07].https://xw.qq.com/amphtml/20210111A0DE7A00/20210111A0DE7A00.

[7] 刘叶芬,马会.新时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20(3):56-65.

[8] 戚文海.转型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产业结构——从经济转轨角度的新透视[J].东欧中亚研究,2000(6):47-55.

[9] 刘爽,马友君,钟建平.中俄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考查及分析[J]欧亚经济,2017(1):66-73+126-128.

[10] 刘清才,齐欣.“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J].东北亚论坛,2018,27(2):34-51+127.

[11] 马友君.多举措促进中俄农业合作[N].黑龙江日报,2018-08-14(8).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Advancement of Sino-Russian Border Trade Cooperation

Zhu Mengmeng, Lin Zihua

(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 The role of border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n building a new dual-cycle development pattern cannot be ignored. China-Russia border trade cooperation has shown a good trend on the whole,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small market capacity, low level of cooperation, poor infrastructure connectivity and unbal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opulation issue, the weak purchasing power of Russian border residen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re the main problems that hinder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China-Russia border trade cooperation. Relevant preferential policies should be formulated to promote china-Russia border trade cooperation to a deeper and higher level, and seek new growth poles of border trade, expand areas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n border areas,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border areas,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Russia border trade cooperation.

Key words: Sino-Russian Border Regio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1-11-20   責任编辑:张 洁)

猜你喜欢
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中蒙经贸关系的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福建省与中西亚、非洲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思考
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龙江丝路带”视角的黑龙江省深化对俄经贸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