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生奋斗精神培育探索

2022-02-26 08:00耿云霄黄国平
关键词:高职生榜样精神

耿云霄,黄国平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州 51052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1]。”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中国梦同样需要高职生贡献力量。高校作为学生意识形态培育的主阵地,深入解读与建构新时代高职生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高职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时代价值

1.1 有利于高职生实现自我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是一个逐级递进发展的过程,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进行跨越式发展,在相对满足和绝对不满足的博弈状态下不断进取和发展,最终获得自我的全面发展。其中,奋斗精神作为一种有效的内驱因素,对激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可有效抵御“佛系文化”等不良思潮的侵袭,帮助他们形成昂扬向上的状态,并实现自我价值。

1.2 有利于推动国家事业良序发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青年需要持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努力。从一百多年前的“五四运动”开始,青年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生,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主动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担负起时代使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良序发展。

2 高职生奋斗精神淡化的现实探因

2.1 意识和实践上存在“劈叉”现象

高职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存在“劈叉”现象,即在思想观念上认同奋斗精神,但在实践中却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据调查,很多学生对“乡村振兴”计划有兴趣,并表示愿意用自身专业知识做出贡献,但在择业时却“言行不一”。大多数学生仍首选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就业,而优先考虑急需人才的偏远地区的学生不足10%。这与高职生尚未形成实现自我价值要与国家建设保持高度一致的认知有关。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发展[2]。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2.2 网络媒介助推“伪奋斗”泛化

当前,网络热词“躺平青年”一度成为媒体热议对象,并与“佛系青年”、“蹲族”一起成为当代青年群像中新的身份标签。这些网络热词也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矮化”,是一种“伪奋斗”的表象。奋斗的过程必然伴随挫折、失败和打击,如果害怕失败或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而放弃奋斗,实则放弃的是自身未来成长的可能性。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精神追求更加自由的现代社会,个人选择自由得到极大释放,但了解奋斗、学会奋斗、持续奋斗始终是推动国家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动力。当前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错误的价值观对主流价值和文化产生冲击,因此必须净化网络媒体环境,让学生获得正向的教育引导,获得奋斗的感染与启迪[3]。

2.3 奋斗精神在高职教育中呈现“悬浮”实态

目前,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呈现出“伪奋斗”的实态,形成了责任感缺乏、功利性与狭隘性的奋斗价值观[2],这与高职教育的角色缺失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首先,奋斗精神培养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专业课教师只是通过孤立的教学案例,“口号化”的价值引导和“碎片化”的教学时间来进行素质养成教育,成效小且未打动学生。其次,奋斗精神培养在思政教育中效果不彰显。高职思政育人工作缺乏对学生进行奋斗精神熏陶的专题化教育构建。辅导员主要通过日常交流引导学生感悟奋斗精神,没有形成体系,育人实效“松、散、慢”。思政教学活动虽渗透了奋斗精神的内涵、底蕴影响等价值观教育,但存在理论教学和学生日常实践脱节的现状,导致思政育人工作无法突破单一化、简单化、扁平化的瓶颈。

3 高职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核心要素

3.1 合理有效的目标导向

奋斗是为实现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充满曲折坎坷。“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在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中,以目标为驱动是人类意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要动因之一。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时期,必然有不同的奋斗目标;由于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不同,奋斗目标自然也不同[4]。就高职生而言,奋斗目标的选定要“接地气”,“踮一踮脚”能够到的目标最合理。好高骛远、脱离现实基础的奋斗目标是空想或幻想,要将奋斗精神的实现同“追梦”、“筑梦”和“圆梦”联系起来。因此高职生要具备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客观分析个人需求同环境资源的匹配度,制定短、中、长相结合的个人奋斗目标,通过阶梯递进的方式,逐步收获奋斗路途中的“中间成就感”,增强奋斗信心、坚定勇气。

3.2 能力与资源匹配的最优化追求

从个人奋斗目标的角度看,对资源的利用率和个人能力发展程度是呈正相关的,个人的能力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受知识转化能力、行为执行力、目标规划能力等多因素影响而对资源的挖掘和使用程度因人而异。当资源条件在效能不能最大化的目标上使用时,在道德意义上就意味着出现奢侈,就意味着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某种程度上的背离[4]。这意味着在持续奋斗的历程中,要重视将“现有资源效用最大化”,要转变奋斗发展观,了解不同阶段、环境下,个人对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努力做到能力与资源使用的匹配最优化,警惕炫耀式、铺张式发展,要考虑资源消耗与最终成果效益的相对价值比,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来创建“节约型社会”作为行为指南,唤醒基于自身资源不足的忧患意识,倡导资源的节约型消费。

3.3 实干创新的行为实践

古语云:“变则通,通则达”。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日新月异的国内变化,新时代青年要善于奋斗,应当破除“等、靠、要”等消极观念,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奋斗目标,主动革新和创新,勇于担责,用新观念、新思路去克服、解决新问题,提高奋斗能力。高职生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服务基层建设,勇于攻坚克难、大胆创新,依托广大群众的力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实干创业的能力,在奋斗中学习、成长,最终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4 高职生树立奋斗精神的现实要求

4.1 社会:宏观引领、制度规范

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青少年意识形态的引领,明确了整个社会担负着为青少年厚植奋斗精神提供优渥社会环境、搭建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学习平台的时代重任。要坚持理想信仰,彰显榜样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始终如一对高职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激励其拼搏进取,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党和国家应坚守思想舆论高地,加强网络管理,通过典型人物、案例引领高职生自觉提升政治格局,利用优势资源为高职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并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二要调动各方力量丰富“三全育人”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全社会都要参与高职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各级党委和政府构建教育平台,统筹优化社会资源,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以弘扬奋斗精神为主题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原创文艺精品,借助“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一些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使奋斗精神培育项目真正落地。

4.2 学校:正确引导、常态教育

“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首先,学校要加强价值观引导,充分利用本地影响深远的革命事迹和历史文化资源,与饱含奋斗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紧密联系,提高高职生对奋斗精神内涵的认知。其次,积极开展有助于奋斗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既是显性教育的延伸,更是隐性教育的主要影响环境。学校要提高媒介素养,利用好形式丰富的新媒体技术构建媒体矩阵,结合高职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来厚植爱国奋斗文化土壤,把奋斗精神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奋斗精神。最后,树立奋斗精神培养常态化目标。学校要始终将培育奋斗精神作为重要目的之一,通过参与式、渗透式等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精神,深刻了解庸俗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危害。

4.3 家庭:优良家风、言传身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庭作为个人成长过程中天然的第一课堂,家长主要通过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非纸面化的、以行为感知为主的教育过程,具有持久性、隐匿性、互动性等特点。新时代高职家庭教育观应具有朴素教育的属性,家长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将德育与智育并重,自觉承担起为子女“扣好第一颗纽扣”的责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塑造和谐、友爱、民主、乐观的家庭教育环境,要正确看待、正面引导、顺势挖掘子女的特长,主动理解、践行奋斗精神,传递并引导子女深怀爱国之情、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

4.4 个人:自省认知、增长本领

“佛系奋斗”、“丧文化”等网络思潮和某些“不良网红”的负面效应正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当代社会奋斗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产生影响[5]。新时代高职生要发挥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将实现自我目标同民族发展、国家建设需求紧密联系,加强自我修养、锻造过硬本领,将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思想上“不缺钙”。高职生应主动接受主流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意识,自觉抵制西方“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明辨是非、激浊扬清。其次要加强内功修炼,明确奋斗目标。高职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深刻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最后要知行统一,勇担时代使命。当下正是全国上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而努力奋斗的关键时期,高职生应珍惜时代机遇,磨砺自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专长,用拼搏奋斗为自我价值实现奠定基础,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扎根基层为本地发展做出贡献。

5 高职院校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

培育高职生奋斗精神要符合教育活动的发展规律,内外兼修、协同发展,促使高职生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5.1 抓紧课程思政改革机遇,加强教育引领

高职生可通过课堂较为系统地研习人类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奋斗精神内涵本质、价值意蕴等。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孤岛化”现象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学多聚焦知识传递,对于贯穿其中的奋斗精神阐发不够;思政课对奋斗精神的关注不够,研究也较为薄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紧抓课程思政改革契机,以整体化、系统化、共享化为课改思路,丰富奋斗精神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以鲜明的问题导向针对当前高职群体中存在的“奋斗无望”、“奋斗无用”、“佛系奋斗”等错误认知、作秀式的伪奋斗行为进行系统化、专题化批驳教育[6]。

高校当仁不让成为高职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主阵地,要加强自身的教育引领作用。一要注重知识教育与情感唤醒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大学是高职生学知识、长本领的重要阶段,高校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具体化、形象化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群体对奋斗精神的认知印象与情感认同。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学都要从关心民族命运、奉献祖国发展的方向出发找寻情感共鸣点,礼赞新时代奋斗者,用使命担当激励高职生的奋斗势能,做新时代无悔的奋斗者、搏击者。二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的主要角色、功能要落在育人上,可从精神感召、知识助力、行为引导三方面帮助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奋斗之路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与信仰。同时树立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理念,共同挖掘不同领域中蕴含的奋斗因子,做高职生奋斗道路上的热心人、引路人、知心人。

5.2 涵养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保障校园文化生态

用优秀文化涵养青年奋斗精神尤为迫切而重要。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中蕴含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伟大奋斗精神。孟子所著《孟子· 告子下》也阐明了成就大业必先经过艰苦磨炼的朴素道理。在战争年代中形成的“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无不蕴含着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抗击近期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役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这些都是奋斗精神在当代的体现,是各族人民共克难关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校需要整合优秀奋斗精神培育资源以保障校园文化生态。一要营造良性互动的群体关系。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语言交流障碍等差异,容易导致高职生出现一定程度自我封闭的“小团体”倾向。校园管理组织之间应协同发力,以解决学生困难为目的,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氛围,从而形成有利于奋斗精神生成的群体基础。二要达成和谐一致的群体期待。通过校园环境塑造、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奋斗风尚等活动,营造和谐一致、共同奋进的校园氛围,调动高职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其为实现全体学生共同目标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的内在动力,达成群体一致的目标期待。

5.3 善用宣传手段,聚焦鲜活典型素材

培育学生的奋斗精神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而需要学校有效组织多层次、立体化的榜样事迹宣传,对学生施加“见贤思齐焉”的舆论引导。当前校园媒体不仅包括校刊校报、校广播站等传统媒体,还包括学院各层级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等新媒体[6]。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优点,有层次、有递进、有深度的开展榜样宣传活动。例如通过易班、微信公众号等主动聚焦社会热点奋斗议题,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发现、自由讨论、灵活学习的主动感知能力和参与感。线下传统媒体渠道要接力“炒热”的话题,深挖先进人物背后的立意价值,用深刻的见解升华学生内心感悟,深化榜样的价值和影响力。利用线上线下媒体的交叉互动,释放媒体的“放大器”效能,通过酝酿、暗示等形式让学生完成对奋斗精神的学习、理解与感悟。

学习榜样有利于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要挖掘榜样管理手段,使其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7]。第一,让“榜样”成为品牌。立足品牌价值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个评价标准,首先要形成长效评选机制,持续在高职生群体评选“每月一星”或“学期最佳”,使榜样的品牌效应深入人心;其次要发挥榜样的“灯塔”效用,让榜样的形象和精神在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最后为优秀高职生提供“榜样福利”,通过加大奖助学金倾斜、优先推荐就业、给予创业政策扶持等措施,礼遇榜样,让榜样品牌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第二,示范素材要榜样激励和凡人进取相结合。欧文·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提及观众对演员表演的期待会营造出一种以自我期待为主的神秘感。对高职生而言,权威或社会名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感召力,因年代、人物关系、事件属性等因素影响,对其产生的影响力具有温和、持久、隐匿的特点,是一种偏理性的认知过程,更适合成为设定长久目标的驱动力。而身边可亲可近可学的平民典范,则为高职生的短、中期奋斗目标提供了赶超对象和前进动力。因具有类似的事件、重合的情感诉求、代际差较小的群体认同等特点,易给高职生带来强力、爆发性的触动,这是一种偏感性的认知过程,对加速和改变个人行为模式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高职生榜样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