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改”典型
——潍柴“破极限之限 攀巅峰之巅”

2022-02-26 11:55
山东国资 2022年12期
关键词:潍柴热效率柴油机

一天发布两项“全球之最”

52.28%,全球本体热效率最高的柴油机;54.16%,全球本体热效率最高的天然气发动机。

2022 年11 月20 日,潍柴传来震惊全球行业的消息,一天之内发布了两个“全球之最”。

热效率水平是一个国家内燃机技术综合实力的核心标志。柴油机问世125 年来,提升热效率是全行业追求的梦想。潍柴“破极限之限,攀巅峰之巅”背后,是三年“科改示范行动”改出来的新活力、闯出来的新局面。

市场化改革:点燃科技创新引擎

2020 年,潍柴动力入选首批“科改示范企业”名单。3 年来,潍柴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自主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强大动力”。

举一纲而万目张。围绕“市场化”关键词,潍柴开启了一场改革持久战,结合研发团队的群体特性和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成功构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岗位晋升”的多元化激励体系,以及“高压力+高贡献+高薪酬”的科技生态培育逻辑,真正将研发成果、研发效率与价值回报挂钩。

只有生态搞“活”了,研发人员才会万马奔腾“抢着干”。

今年39 岁的刘晓芳,是潍柴发动机研究院轻卡平台室的一名工程师。2021 年,潍柴发布首批“揭榜挂帅”课题,其中第7 榜第2 项为“WP2.5N 国六柴油机开发”项目,要求2021 年底前开发出2.5 升排量轻卡发动机,并大批量推向市场。

“正常说项目需要两年完成,但公司要求8 个月就要干完。”虽然任务急、难、重,但刘晓芳毅然应战并成功中标。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攻关项目,潍柴实施“立军令状+揭榜挂帅”机制,人人均可竞标。第一批项目就产生了47 位项目负责人,其中包括了刘晓芳在内的18 名普通科研人员。

问及“揭榜”的动力,刘晓芳坦言,公司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和高额激励,是他们敢于挑战的底气。

大刀阔斧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创新活力,是潍柴科技制胜的重要法宝。目前,潍柴已建立以虚拟产值为核心的目标导向考核激励机制,根据重大研发项目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等,重奖科技人才,推动科研项目高质高效完成。

2017 年、2019 年,潍柴分别拿出1 亿元重奖科技功臣,个人奖项奖金最高达到1000 万元。2022 年又拿出6400 多万元重奖科技成果,年轻的博士工程师窦站成尝到了甜头。他带领团队开展的高热效率柴油机研发项目被授予“潍柴技术发明特等奖”,奖励500 万元。

越是市场寒冬季,越要发挥创新主体的积极性。2022 年,潍柴内部公开竞聘十大战略新引擎总指挥,设置1 亿元目标激励,震惊全行业。

“要坚决消灭平均主义、红眼主义、混子主义、级别主义,要在所有的科研系统建立硅谷生态、特区生态,营造比着干、抢着干、拼命干的新生态。”在潍柴集团2021 年度科技激励表彰大会上,山东重工集团、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的讲话,赢得了全场科技工作者阵阵掌声。

人才磁场:汇聚全球最强研发大脑

“买设备不如买技术,买技术不如买人才。”在潍柴,很多引进人才的薪酬高于企业高管,百万元级年薪的高端科技人才已成为常态。

科技精英破格提拔,更是潍柴的“常规操作”。2019 年从哈工大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的谭治学,常年奋斗在企业自主研发一线,现在已是潍柴发动机研究院的院长助理,成为公司高端人才的典型代表。

“集团董事长直接挂帅,高管团队成员承担人才招引考核指标,依托海外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平台,面向全球招才纳智。”潍柴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公司对科技人才的渴求,从不拘于地域与国界,哪里有科技资源,就把科技创新的触角延伸到哪里。瞄准产业最前沿,在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搭建前沿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专业化、经常化招才引才。

10 多年来,潍柴科研人员数量从千人规模几何倍数增至万人,科技人才占比达到36%;拥有博士300余名,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5 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2 人。

2017 年,潍柴从海外引进液压总工程师杜洪流博士,担任潍柴德国亚琛研发中心学术带头人,开展液压传动系统技术创新和重大攻关。团队经过近5年努力,潍柴液压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推出的大吨位挖掘机液压动力总成,在行业成功配套并大批量商业化应用,性能指标全面超越国际竞品。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关键看平台。目前,潍柴产业版图已囊括了多个“第一”:全球重型发动机、重型变速箱、重型卡车等全球第一,意大利法拉帝豪华游艇品牌全球第一,拖拉机、收获机械等中国第一。选择潍柴,就意味着选择了行业天花板,选择了高起点的职业路径。

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智慧与才干,潍柴还联合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开展专业培训;建立“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工匠创新+基础研究创新”四位一体新科技创新体系,让各类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与方向;畅通研发人员发展通道,搭建科技荣誉榜,完善“潍柴科学家”“潍柴青年科学家”荣誉体系,让创造价值的科技人才真正实现价值、名利双收。

核心科技:夯实世界一流强企基石

什么样的企业是真正的世界一流企业?

谭旭光认为衡量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要看规模大小,更要看4 个硬指标:有多少业务实现了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掌握了多少全球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品牌是不是进入了全球中高端市场?治理体系是不是能够驾驭国际化的复杂挑战?

面对全球装备制造行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潍柴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仅在发动机板块近10 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300 亿元。

细数潍柴近几年的科技创新成果,我们就能切身感受到它“爆表”的创新战斗力。

2020 年、2022 年先后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0%、51%、52%的柴油机,实现柴油机热效率3 年三大跨越,成为全球行业标杆。

全球首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一体化研发制造模式,支撑我国重卡行业自主品牌占据99%的市场份额,其“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开展大型拖拉机CVT(无级变速器)核心技术攻关,成功推出国内首款240 马力、340 马力CVT 拖拉机,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对CVT 拖拉机核心技术的垄断。

完成全系列全领域“动力链”布局,打造了全球功率覆盖最全、产销量最大的中高速全系列柴油机研发制造基地,实现了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发电设备、船舶装备等全领域应用,解决和突破了我国中高速高端柴油机行业的痛点和长期无法跨越的短板。

牵头建成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新能源技术路线布局,在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和商业化应用中取得重大突破,引领行业发展。

猜你喜欢
潍柴热效率柴油机
潍柴动力战略布局燃料电池空压机业务
美国FCA 推出第三代EcoDie s e l V6 柴油机
谭旭光:柴油机50年内仍大有可为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丰田汽车公司的新型高热效率汽油机
现代柴油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潍柴 练好内功赢天下
丰田汽车公司推出热效率达38%的低燃油耗汽油机系列
英致品牌亮相 全面开启潍柴轻型车战略布局
新型2.0L高效柴油机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