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按语

2022-02-27 00:41杨国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乡愁小说

杨国伟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故乡是什么?在人们心中,它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自己的生长之地,是远在他乡的游子日夜思念却又回不去的地方,由此便产生了某种乡愁。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表达乡愁的途径也许就是一杯酒、一个仰望抑或一通电话。但对于作家来说,乡愁的产生也许就是一部经典的产生。在百年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故乡就这样给作家带来了极大的叙事便利和丰富的写作资源,百年中国乡土文学就是这样被建构起来的。在城市中落脚多年的广西作家凡一平,不免也存在这种乡愁,于是他说:“上岭,是我生命中最亲切的土地,更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宝藏。”“因为我十六岁之前的全部生活和记忆就在上岭。”正是这种乡愁,近年来凡一平以上岭村(故乡)的生活为故事背景,连续创作了多部小说,如《上岭村编年史》《蝉声唱》《四季书》《顶牛爷百岁史》等。

其中,长篇小说《顶牛爷百岁史》分九章讲述了顶牛爷人生中的九个故事。从结构上说,作为一部长篇小说,这九章中的九个故事实际上并不存在紧密的联系,每一章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成篇的。事实上作者曾将这些故事单独在国内各重要文学刊物上发表。然而,正是这种处理方式让我们可以管窥一个立体的顶牛爷,因此,这也是作品多重主题的呈现方式。在这些故事中,顶牛爷是一位集忠诚、执着、守信、孝顺、厚道、正直等身又富于传奇色彩的百岁老人。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上岭村民艰辛、隐忍、保守的过往,也可以看到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被利益不断驱使的时空中,城乡民众的生活巨变和人心的异化,这些叙述深刻地体现着叙述者别样的乡愁。凡一平在叙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是非常节制的,跳跃的叙事语言、简洁的人物对话和快速的切段方式等让作品具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也是凡一平小说惯用的叙事风格。

在本期栏目中,鹿义霞的《凡一平小说影视改编的加减法》从凡一平作品的叙事特征出发,挖掘其深受导演青睐的深层动因。作者认为,凡一平小说中“深厚的思想内涵、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立体多元的人物形象、丰富的镜头语言以及鲜活的场面构建使其小说具备了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多重潜质。”梅琳、王丽媛的《顶·从·根:〈顶牛爷百岁史〉与中国农民思想探源》借助社会学知识,揭示了凡一平新作《顶牛爷百岁史》中蕴含着的深刻的中国农民思想。作者最后深刻地指出:“《顶牛爷百岁史》正是用简练的语言刻画了人物的情绪和感受,用巧妙的结构来展示了乡土人情,并以上岭社会的特质去挖掘和展望社会生活与‘人的文学’”。杨勇的《“顶牛爷”人物塑造方法——兼谈凡一平“上岭村”长篇系列的叙事策略》和陈辉光《凡一平“讲故事”的艺术》则从微观上考察凡一平作品的叙事艺术。杨氏立足于《顶牛爷百岁史》人物塑造的考察,通过对凡一平创作的前后对比,揭示出其叙述的“套路化”特征;陈氏则认为凡一平特别重视悬念与推理,其小说具有浓烈的传奇色彩,这是他的作品始终表现出很强吸引力的一大原因,而影视化叙事则为凡一平作品的电影电视剧改编提供了先天便利。这是一组具有宏观也有微观研究的文章,对进一步打开凡一平的文学世界是非常有益的。

猜你喜欢
乡愁小说
永远的乡愁
乡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九月的乡愁
寻找乡愁
乡愁凭寄
回头一望是乡愁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