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改变人”在校园中随处发生

2022-02-27 10:57陈辉忠上海市金山实验中学
教育家 2022年4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劳动岗位

陈辉忠 | 上海市金山实验中学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被提升至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次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此后,《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课程标准”)相继发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依据。

对于基层学校而言,实施劳动教育,重在落实劳动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正确理解劳动意义和劳动价值、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海市金山实验中学结合校情和学情,探索出了“两务三体验”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两务”即“家务和校务”。“三体验”即三个场合的岗位职业体验——体验“家长、教师、社区服务”的工作岗位。选择“两务三体验”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以下三个依据。

一是依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学校和社区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三个场所。以此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依据相关文件精神。上海市委、市府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日常家庭劳动教育。家长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学校应注重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更要创新校内劳动实践方式,科学设计校内劳动项目。三是依据劳动课程标准,其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初中学生应“掌握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的基本技能”“定期参加校园包干区域的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公益劳动”。这明确指出学生的劳动教育场所涉及家庭、学校和社区。

“两务三体验”的落实途径

家务劳动作业。即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家务劳动。可分为简单劳动和低技术含量劳动。低技术含量家务劳动包括烧菜、包饺子、换灯泡、熨衣服等。家务劳动作业,既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校务劳动项目岗位。学生按照学校的设计,完成系列劳动项目。例如常规的卫生保洁工作、绿化养护工作、食堂帮厨,还有学习互助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等。

家长职业岗位体验。邀请家长参与劳动教育,以家校共育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更为真实的劳动环境。学生选择某一职业,在从事该职业的家长的带领下,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是旁观式体验,学生通过观察家长的工作,来感受真实的劳动。也可以是经历式体验,选择合适的职业劳动,让学生通过“试一试”“做一做”,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真实的劳动体验。

教师职业岗位体验。学校提供“小教师”岗位,让学生体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矛盾、设计班级活动方案、接待家长和家长谈话等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体验对学困生的学习帮护。

社区志愿岗位体验。学校积极联系周边社区,为学生提供劳动岗位。有社区提供的垃圾分类宣传岗、小区卫生保洁岗、敬老护老聊天岗,有银行提供的迎宾岗、大堂引导员岗,有博物馆提供的讲解员岗,还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宣传岗、文明交通宣传岗等。

此外,学校为了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了多种校本劳动课程。例如初一年级的“劳动周”课程,学生在专职教师的带领下,专注于车工、木工、钳工、电脑维修、陶艺等劳动课程学习。劳动课程标准发布后,学校将“编程和3D打印”选修课纳入劳动课范畴,以满足学生体验和应用新技术的需求。

以过程评价为主

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主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过程即评价”。笔者认为,只要学生认认真真地参加了劳动,就可以评定其劳动成绩是良好的,不必一味追求劳动的结果。因此,学校注重记录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注重描述学生的劳动体验。相应的,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对劳动的态度,以及劳动过程中克服困难所采取的方法。

为方便学生记录劳动过程,学校设计了“两务”劳动岗位认领单和“两务”岗位实践鉴定单。劳动岗位认领单上分列“家务”和“校务”,学生在学期初填好,交给班主任,学校总务处统筹安排学生“校务”就岗时间。岗位实践鉴定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填写,记录每次劳动实践的大致经过。第二部分由负责教师填写,记录学生岗位劳动时间和实践表现。

学校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劳动成果的平台和渠道。一方面,有劳动日记、劳动小结、实践报告等,展示学生的劳动体验和感受。例如,学生制作的实践报告,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劳动的过程、实践的感受和劳动的成果等,向身边同学进行汇报展示。另一方面,有劳动实践产品(作品)实物展示。劳动过程中,学生制作了丰富的劳动产品,如木工制品、海报设计、花木栽培、手工制作、3D打印作品。学生可以在学校提供的线上平台上传照片和视频,进行展示。

见证“劳动改变人”

一是学生正确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辛苦”“劳动光荣”“劳动创造财富”,这是学生经过“两务三体验”劳动实践后提及最多的感受。这充分说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真挚的体会,认识到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学生们也认识到,劳动创造的不仅仅是物质成果,还有宝贵的精神和意志品质。

二是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热情得到激发、劳动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在劳动中,不仅习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享受了劳动的快乐。一节劳动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期待下一节劳动课程的到来。

三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紧密。劳动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帮助,参与合作,增进同窗情谊;体验教师岗位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和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在社区活动中,学生们了解到社区服务行业的琐碎和重要。

“劳动改变人”,这是学校在劳动教育中见证的一幕幕场景。在学校“五育并举”的办学实践中,劳动教育正在不断地彰显魅力。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劳动岗位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